一個人的成功,一個人活出了自我,一個人的快樂,
不是來自於他先天擁有什麼,而是他的後天選擇了什麼。
我們無法選擇出生,但能選擇要怎麼活。
看清自己的「要」與「不要」,確立心之所向,堅持不變。
熊仁謙出身佛教家庭,國小五年級時,在母親的安排下出家,國中未畢業,便到印度修習藏傳佛教。求學期間,憑著一股衝勁,熊仁謙於辯論場上的表現屢屢驚艷四座,並成為「學派中最年輕且唯一的華人教育顧問」,倘若繼續堅持修行,挾先天環境優勢及後天努力,在佛教界必能有相當成就。
然而,即便刻苦的修行環境、給予自己高壓密集的修習進度,沒有讓熊仁謙放棄修習佛法,他卻更深刻體認,自己最想要的是沉浸於如海的佛法智慧中。於是他毅然割捨可得的前景,選擇還俗,專心致力於宣揚佛理、翻譯佛教經典,同時創辦YouTube頻道快樂大學,試圖從印度哲學的觀點、以心理學和社會學為佐證,處理現代議題及人生課題。
在熊仁謙既有的人生經歷中,可見一連串破立、判斷、割捨、選擇的歷程,對他而言,人生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重點在於你能否聚合讓這件事情發生的因緣。我要、我敢、我爭取,舊有的框架、自我設限、失去的恐懼,都無法,也不該成為牽絆自己前進的阻力。
人生難免迷惘、苦痛、求不得,想獲取新的,又怕失去既有的,被種種束縛所綑綁。透過熊仁謙的生命經歷、修習佛法所得的智慧,從中學習如何掙脫先天、環境、世俗所給予的種種框架、提升自己看待事物的視角、改變思維模式,在不斷的淬鍊中,成就更好的自己、找到屬於自己的道路。
作者
熊仁謙
九○後,青年時期遊學於印度、尼泊爾、日本等地,研究印度哲學、佛學、宗教學、語言學。
2013年返台投入傳統佛學教育工作,2016年開設「快樂大學」YouTube頻道,超過二十八萬人訂閱。
解脫協會創辦人、快樂大學品牌負責人,以筆名「羅卓仁謙」推廣佛學科普,以「熊仁謙」介紹在生活中實用的印度哲學。
著有:《別讓世界的單薄,奪去你生命的厚度》、《原來,我們都對自我誤解太深:從印度哲學思維,找回真實的自己》、《辯經‧辨人生:羅卓仁謙快狠準說佛法,升級你的辯思與覺察能力》、《辯經‧理性的浪漫:大乘主義的自由之路》。
FB:熊仁謙www.facebook.com/kumasmokshah/
羅卓仁謙https://www.facebook.com/lodrorinchen
目錄
〔推薦序〕拒絕被框架束縛的小子 田定豐
〔自序〕第三種選擇
第一部 破
第一章 我們無法選擇出生,但能選擇要怎麼活
第二章 超齡而脫序的童年
第三章 在出家生活中摸索生命
第二部 立
第四章 在風雨中尋找心之所向
第五章 推翻自我,挖掘更好的自己
第六章 認清「一種現實,千萬種觀點」的價值選擇
第三部 合
第七章 還俗:捨棄預設好的未來
第八章 突破同溫層
第九章 轉型:保持開放,持續探索,才能成為更好的人
結語 一起喝碗粥吧
序/導讀
拒絕被框架束縛的小子
田定豐
起初會知道「熊仁謙」這個名字,要從西元二○○○年左右,我遭遇了人生的重大挫折說起。那時候的我不只一無所有,甚至我已經不知道活著的目的是什麼。這段時間我在上海,一面工作,一面逃離原本的世界,中間還經歷了被詐騙、被積欠工資導致身無分文,已經到就快活不下去的地步。那個時候我碰到一位「活佛」,聽了我的遭遇後,他把我帶到鄉下寺廟過日子,那段時間,生活非常樸實且勞累,挑水煮茶、砍柴生火、耕種採集食物,彷彿回到了很原始的時代,但因為與活佛的交流,加上不曾有過的生活型態,我感覺到這輩子從來沒有過的寧靜。
之後我回到台灣,開始會研讀一些藏傳佛教相關的文章與書籍,然後我看到了「羅卓仁謙」所出版,關於藏傳佛教「辯經系列」的書,裡面沒有艱深的佛法名詞,卻能幫助我釐清許多因佛法與台灣民俗混淆所導致的認知錯誤,解除許多疑惑;更有甚者,我認為最特別的地方是,他把佛法落實到生活之中。也因為這系列書籍的關係,我從閱讀書籍,進階到參加熊仁謙的實體課程講座。
我見識過很多的佛教中人,大家都偏向依循傳統的方式,做固定的事情。然而,關於傳遞佛學這件事,我在熊仁謙身上看到的是,他將佛教知識、理念等等,整個佛學系統化之後,再用很科學邏輯的方式輸出,這種做法,是我在其他人身上不曾看過的。
而他能夠打動我,主要是我覺得,那個時候我甚至不知道他幾歲,但他怎麼可以擁有這麼多知識、這麼多的能量跟執行力,能夠做這麼多的事情。你會對這個年輕人的人生與經歷感到好奇,所以我開始在下課後與他聊天。隨著我們聊天次數變多、也更熟悉彼此之後,我發現,台上的他,就像大家傳統印象中的老師,他在台上傳遞知識,眾人在台下忙寫筆記;在我眼中,他就是一個很厲害、把所學重整再系統化傳遞的知識傳播者;但台下的熊仁謙非常有趣,他有搞笑、嘲諷、叛逆跟調皮的一面,這倒是完全符合他的真實年齡。
在閱讀本書之前,我只覺得熊仁謙很聰明、很早熟,對知識非常熱衷、對哲學的統整跟傳遞很有一套。只是我始終不解,檯面上跟檯面下,幾乎快要是雙重人格的他,究竟是怎麼辦到的。在這本書中,我找到了答案,我得以從他的經歷與態度,了解到是什麼樣子的故事,塑造了現在這個樣貌的熊仁謙。
讀完這本書之後,我很震驚並且佩服他的幾個特質:首先,他非常了解他自己,在他非常小的時候,就很清楚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他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一件事,是熊仁謙到了尼泊爾學院的時候,學院的人跟他說,他必須要從八年的基礎課程開始學習;可是當時十三歲的熊仁謙果斷地回絕,對著學院高層說「他不要」;他覺得自己已經有一定的基礎,他寧願直接進到比較進階的班級,靠自己的努力彌補不足。你很難想像一個小孩子敢這樣子對抗體制,勇敢地說出:「我就不是這樣子的一個人,你們不可以用這樣的方式教育我。」
從熊仁謙小時候跟他媽媽的抗爭,然後到了海濤法師的嘉義分會時期,再到尼泊爾學院的一切故事,你會震驚,他如何可以超脫地分析、判斷自己的目標,並且堅持追求,這是一般人很難做到的。我們可能都因為被框架侷限久了,覺得這是應該的、這是正常的,但熊仁謙十三歲的時候就能跳脫出來,直到現在仍持續在打破體制與框架。在他身上,我看到了「聰明」、「自信」與「堅持」,這是三個讓我認為他很不得了的特質。
我們也許不會走到宗教的道路上,但是在人生的道路上,你夠不夠了解你自己?現在社會上,不論是哪一個年齡層,常常有很多人是藉由跟隨媒體或網路的風向,認識或評斷一件事情,這其實是非常欠缺思辨能力的行為。書中也提到了,每件事情的立場都該是中性,只是你有沒有分別從正方與反方的角度去判斷事情的對與錯。我認為,這是現在社會中,每個人都該自己練習、掌握的思維訓練,而不是被風向帶著跑。
在這本書裡,你可以從熊仁謙的人生當中,隱隱約約看到自己的生命也曾經歷類似的碰撞痕跡;在那些人生被擺佈的當下、在那些需要做決定的當下,你是否有這樣的判斷、責任與堅持,開闢出一條自己的道路?
最後,我認為每個人都應該詳讀這本書,為了你自己,可能也為了你的孩子。看書的時候,我不時感到欽佩,也想鼓勵大家,要有熊仁謙這樣子的邏輯與能量。但如果是我的孩子呢?如果反過來,我是熊仁謙書中的家長、同儕或是老師呢?你是否有足夠的思辨能力,當你身邊的人擁抱自己的想法時,你能不能支持他,而不是像台灣大多數的長輩會先認為「這個小孩問題怎麼這麼多」?如果各位讀者或是你的孩子有很強的邏輯性,提出的問題也很難用主流的價值加以回應,你會選擇怎麼做呢?我推薦大家一定要看這本書,也許能扭轉一些,已經在你生命中發生過,或是正在發生的事件,這將成為一顆很好的種子,讓思辨與判斷的必要性在眾人心中萌芽、生長。
當初拿到書稿時,出版社跟我說了一件有趣的事,他說每個人看完之後,對書中的總結都不一樣,有些人看到堅持,有些人看到聰明,有些人看到勇敢,也有些人看到闖禍。我想這也是這本書最值得大家品味,並且投射、回放到自己人生的有趣之處。願大家在書中都有良好的獲得,在自己的人生裡,用自己最想要的姿態,活著。
(本文作者為種子音樂創辦人、《豐蔬食》蔬食評鑑暢銷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