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改造大腦:行為如何形塑我們的思考
 
作者: 芭芭拉.特沃斯基 
書城編號: 18384892

原價: HK$160.00
現售: HK$152 節省: HK$8

購買此書 10本或以上 9折, 60本或以上 8折

購買後立即進貨, 約需 7-12 天

 
 
出版社: 行路
出版日期: 2020/09
頁數: 352
ISBN: 9789869891332

商品簡介


美國心理科學會會長芭芭拉・特沃斯基最新力作
諾貝爾獎得主丹尼爾・康納曼推薦:
「流暢練達,讓您與博學而迷人的心靈相會,沉浸於一對一的交流。
本書引導你檢視自己的經驗,告訴你思索(人類)思考的新方式。」

*****

▎頂尖心理學家為人類認知提出重大嶄新理論:思維的基礎是行動,而非語言。

►分類式思考具備什麼特點與好處,使得我們特別偏好它?它又有什麼樣的缺陷?
►《真確》的作者羅斯林用哪兩種深植於空間認知的方法,修正分類式思考和誤解?
►比起許多研究推崇的心神漫遊,共感方法不只更有助於發掘創意,創意也更為實用。
►我們的語言思考和視覺思考很大程度上是獨立的,而且視覺思考很可能先於言語。
►與思考契合的手勢能提升思考品質,因此善加設計手勢有助於理解、學習和解決問題。
►漫畫太簡單了,算不上閱讀?不,實際上已有幾十份研究顯示,漫畫對教學有幫助。
►研究發現,動畫並未比靜態圖示更有助理解和學習;另外,好圖比好敘述更有助學習。
►人說話時會隨意切換觀點,然而聽者依然聽得懂,這牴觸了心理學和語言學的舊主張……

長久以來,學界的主流看法是「思考是語言式的」,有人甚至形容「語言是思考的原料」。可是,圖像遠比文字好記,圖像描繪面貌、場景和事件的能力更非文字能及。每當你在心中默想捷徑、下棋、打籃球或調整家具位置,你都是在做一件很特別的事:進行抽象思考——但不用文字。
歷年來諸多實驗所得的數據,已使得越來越多人相信,語言植根於空間世界,因此我們感受空間中人事物動態所養成的空間認知,才是思考的基礎。我們在現實空間的行動,會轉化為思維裡的心理活動,而空間認知又回過頭幫助我們從周遭事物的動態中獲得意義。此外,空間思考亦是繪製和使用地圖的基礎,也是組合家具、規劃球賽戰術和設計場所的根本。沒有空間思考,我們難以了解人流、交通、水流和觀念的流動;空間思考甚至是釐清語言結構與意義的基礎。
在這本書中,全球知名的認知科學學者芭芭拉・特沃斯基,整理了讓我們得出上述理解的諸多重要研究、各文化的事例與解讀,內容廣博、結構細密,輔以豐富易解的圖例,闡述其主張的理據,幫助讀者了解最前沿的心理學研究成果,從而對於人類思考模式有最新的認識。

▎本書各章要點(更詳細內容可參見目錄的小標)
►►第一、二、三章:基本要點,以及感知和行動如何形塑我們對生活空間的思考;
►►第四章:探討空間思考和空間能力的多樣和變化;
►►第五章:探討姿勢如何反映及影響我們的思考;
►►第五、六、七章:關於空間和其他幾乎一切事物的討論和思考;
►►第八、九、十章:關於設計和運用認知工具、地圖、圖表、標記、圖示、圖解、視覺化、說明、漫畫、簡圖、設計和藝術。

▎本書行文中闡述的影響思考傾向的九大認知習性:
認知第一定律:好處必有代價,或說「付出代價就有收穫」。
認知第二定律:行動形塑感知。
認知第三定律:感覺先行。
認知第四定律:心智能蓋過感知。
認知第五定律:認知反映感知。
認知第六定律:空間思考是抽象思考的基礎。
認知第七定律:心會填進遺漏的資訊。
認知第八定律:當思考超出心的負荷,心便將思考放入世界。
認知第九定律:我們依我們組織心裡的東西的方式,來組織外界的東西。

名人推薦

▎各界好評——

►「流暢練達,讓您與博學而迷人的心靈相會,沉浸於一對一的交流。本書引導你檢視自己的經驗,告訴你思索思考的新方式。」
——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Kahneman),著有《快思慢想》

►「本書作者是相關研究的世界翹楚,對空間思考與推理、語言和文化的之間的緊密關連,提出耐人尋味的探索。」
——史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哈佛大學心理學系莊斯東(Johnstone)講座教授,著有《心智如何運作》(How the Mind Works)

►「本書引人入勝。特沃斯基告訴我們:動作、行動和身體是人類思考方式的根本。心智從大腦和身體延伸到世界和環境,建立起感知和操控自身身體和周遭事物的方式。本書不但令人著迷,也相當重要。」
——唐・諾曼(Don Norman),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設計實驗室主持人,著有《設計的心理學》(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

►「對於我們的身體動作和周遭的人的動作如何形塑我們的意識,本書提出十分詳盡的解釋。內容扎實,資訊豐富,有心深究的心理學迷一定會感興趣。」
——《科克斯書評》(Kirkus)

►「靈活遊刃於資料、科學理論及傑出的個人洞見之間。特沃斯基優雅鋪陳空間思考的重要性,指出它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核心。本書精緻而廣博,橫跨物理學、語言學和設計,將作者的專才精鍊為令人信服的事實幾何學。不論專家或一般讀者都能樂在其中。」
——寶拉・安東涅利(Paola Antonelli),現代藝術博物館建築與設計部資深策展人

作者

芭芭拉・特沃斯基

芭芭拉・特沃斯基與她已故的夫婿阿莫斯.特沃斯基同為世界知名的認知心理學者。阿莫斯.特沃斯基與諾貝爾獎得主丹尼爾.康納曼長期合作,研究人類的認知偏差,以及人們如何處理風險等。芭芭拉・特沃斯基本身則是史丹佛大學心理學系榮休教授、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心理學教授,目前擔任美國心理科學會(Association for Psychological Science)會長。她已發表超過兩百篇關於記憶、空間思考、設計和創意的學術論文,也經常在全球各地跨學科會議和工作坊演講「體現認知」(embodied cognition)。她不僅樂於與心理學家合作,也有幸與語言學家、科學家、哲學家、電腦科學家、設計家、藝術家等各方專才共事。芭芭拉・特沃斯基目前住在紐約。


譯者簡介
朱怡康

專職譯者,守備範圍以宗教、醫療、政治與科普為主。譯有《怎樣談科學》、《棋逢對手:中東與美國恩仇錄》套書、《二十一世紀生死課》、《漫畫哲學之河》、《漫畫心理學》、《人性較量:我們憑什麼勝過人工智慧?》、《自閉群像:我們如何從治療異數, 走到接納多元》等書。其他歷史、科普譯作散見於《BBC知識》月刊。
臉書專頁「靈感總在交稿後」:www.facebook.com/helpmemuse

目錄

►楔子:空間中的動:思考的基礎

▎第一部分:心裡的世界
►第一章:身體的空間:空間中的行動
本章討論我們對身體的內在視角,這種視角是行動和感覺形塑的,有別於我們對世界其他事物的外在視角,後者是由外觀形塑的。鏡像神經元將別人的身體對映到我們自己的身體,讓我們能透過自己的身體了解其他身體,在行動上與其他人協調。
I.身體及其部分
II.統整身體:行動與感覺
III.了解別人的身體
IV.鏡像神經元
V.運動共鳴
VI.協調人我身體
VII.補記:其他心中的心,其他身體中的身體

►第二章:環繞身體的泡泡:人、地、物
在這一章裡,我們討論人如何辨認、分類和了解環繞我們的人、地、物。我們看到:很多日常分類就像共同特徵的箱子,它們把自己跟其他分類的特徵箱區隔開來,即使那些分類離它們很近亦然─但未必總是如此。所以對於各分類所共享的面向和特徵,我們必須想得更深。
I.物
II.層級組織
II.1基本層
III.人
 III.1這是誰?臉孔
 III.2臉和情緒
 III.3眼睛是靈魂之窗?
 III.4臉和特質
 III.5身體與情緒
 III.6身體與行動
IV.地點:行動和事件的場景
 IV.1改變視盲
V.區分類別比區分幅度容易
VI.心智蓋過感知:不確定、假設與確認偏誤
VII.人、地、物

►第三章:此地,此時;那裡,那時:環繞我們的空間
在這一章裡,我們檢視身體周遭的空間和辨識方位的空間用哪些方式表現在心和腦,並提出這本書的假設:空間思考是抽象思考的基礎。

I.我們周遭的世界
II.變換視角
III.攤平框架:地圖
IV.腦中地圖:空間及其他
V.從認知地圖到概念地圖
VI.心中地圖:認知拼貼
 VI.1空間思考,抽象思考
 VI.2旋轉
 VI.3對齊
 VI.4層級組織
 VI.5參照點
 VI.6視野
VII.認知拼貼

►第四章:轉換思考
在這一章裡,我們先區分思考的表徵和思考的轉換,再分析空間轉換和它們的好處(很多!),然後談空間能力,以及如何獲得這種能力。
I.表徵和轉換
II.心像旋轉
III.兩種視角:內在視角與外在視角
IV.創造圖像:在心中畫圖
V.動態圖像:一步步漸進完成
VI.空間能力
 VI.1測量空間能力
 VI.2空間能力對哪些領域有益?
 VI.3習得空間技能
VII.空間能力的範圍
VIII.意義

▎第二部分:世界裡的心
►第五章:身體說的是另一種語言
這章討論的是身體的動作(尤其是手的動作)如何變成姿勢/手勢,從而影響我們自己和別人的想法,並建立起合作的基礎─社會黏著。
I.手會說話
II.手的比畫
III.手勢的種類
IV.手勢透露想法
V.手勢演出想法
VI.手勢有助說話
VII.手勢有助思考
VIII.表徵手勢如何發揮作用
IX.手勢改變別人的思考
X.手勢應用於數學和音樂
XI.姿勢作為社會黏著
 XI.1對話
 XI.2合作
 XI.3設計
 XI.4舞蹈
 XI.5指揮
XII.補記

►第六章:點、線與觀點:言談和思考裡的空間在這一章裡,我們會討論線性語言如何描述空間和使用觀點,不論是內在的、以身體為中心的觀點,還是外在的、以世界為中心的觀點。在內在觀點部分,我們會看到一件令人驚訝的事:有些時候,採取別人的觀點比採取自己的觀點更自然。
I.說話和思考
II.談論和思考空間
 II.1觀點

►第七章:箱、線和樹狀圖:對其他幾乎一切事物的談論和思考
本章討論的是:簡單的幾何形式如點、框、線和網,用哪些方式捕捉對於空間、時間、數字、觀點、因果和其他一切事物的思考。
I.談空間
II.心的幾何:形式
III.框:放物件和概念的容器
 III.1世界裡的框和心裡的框:種類
 III.2世界裡的框和心裡的框:地點和部分
IV.樹狀圖:將龐大的概念切割成部分或種類
 IV.1樹狀圖
 IV.2網
 IV.3社會網絡:六度分隔
V.線:依序排列概念
 V.1心裡的線和世界裡的線
 V.2線上的時間
 V.3時間上的他中心觀點
 V.4扭曲
 V.5圓圈:時間是環狀的嗎?
 V.6方向性
 V.7談時間:未來在前面還是後面?
VI.順序:誰第一?
 VI.1數量、偏好和價值——所有能在一個向度上排序的事物
 VI.2不只人類會排序
VII.排列數字
 VII.1概數系統
 VII.2排序的意義
 VII.3確切數字系統
VIII.邊界:另一種線
IX.箭頭:不對稱的線
X.觀點
 X.1近與遠
 X.2從上往下和由內朝外;外在和內在
 X.3路線/俯瞰;枝節/總覽;程序/組織;解決/問題空間
XI.言詞:開箱見真章
XII.語言與空間
XIII.思考與想法

►第八章:我們創造的空間:地圖、圖示、簡圖、說明書和漫畫
在這章裡,我們討論把想法放入世界的方法─亦即人如何透過在空間中布置標記,從而創造出超越此時此地的意義。我們在這一章會反覆穿梭古今,從中學習設計的原則,以及人如何運用思考工具表達他們對空間、時間、數字、事件、因果和故事的想法。本章也將特別討論漫畫,它是一種極具創意的創作,用滑稽的方式講故事。
I.把想法放進世界
 I.1種類的定義
II.認知設計原則
III.空間:地圖
IV.地圖設計和其他設計的經驗法則
 IV.1路線圖的認知設計原則:呈現路線和轉彎
 IV.2認知設計原則的三P:製作、偏好和表現
V.數字和記數
 V.1數學圖與文化
VI.符號:邏輯與物理
VII.符號:音樂與舞蹈
VIII.時間
 VIII.1因果
IX.事、人、地與物
X.說明書
XI.圖示的語意
 XI.1狄德羅
 XI.2空間中的位置
 XI.3自然而然繪圖所顯示的事:垂直攸關價值,水平是中性的,閱讀順序很重要
 XI.4中心/邊緣
 XI.5空間中的標記:字符
 XI.6路線圖的要素:點、線、塊
 XI.7點
 XI.8線
 XI.9集合:塊、圓、方塊、長條
 XI.10線和框
 XI.11箭號
 XI.12動畫
 XI.13與介面互動:手勢
 XI.14顯眼好記
XII.圖示好,效果好
XIII.創造效果良好的圖、圖示、圖表、表格和資訊圖表
XIV.論述的形式:描述、解說和故事
XV.故事:漫畫!
 XV.1漫畫對我們好,對我們的孩子也好
 XV.2圖比文字好記
 XV.3圖能呈現,文字能訴說
 XV.4漫畫鼓勵檢視,也獎勵檢視
XVI.故事有開端、中段和結尾
 XVI.1開端
 XVI.2中段:分割
 XVI.3中段:連結
 XVI.4中段:不連結
 XVI.5中段:框內
 XVI.6結尾
XVII.創造意義
 XVII.1多元視角
 XVII.2字詞等等
 XVII.3對比字和圖

試閱

►►楔子:空間中的動:思考的基礎

生物不會三思而後行,牠們直接行動,透過行動來認識世界,再形成思考的內容。——菈麗莎・麥克法夸爾(Larissa MacFarquhar),〈安迪・克拉克讓人視野大開的幾個概念〉

萬物永遠在動。物理學家告訴我們:如果你書桌裡顫動的量子一起移動,桌子會跳離地板。連看似不動的植物也一直在動,它們生長、搖曳、向光、開花、凋零。它們非動不可,不動只有死亡。空間為運動設下兩項根本限制,而這兩項限制也反映在思考之中:一是遠近——近的地方比遠的地方容易到;另一個是重力——向上比向下費力。

思維(thought)也永遠在動,而且有時很難掌握。念頭(idea)總是一個飄過一個,稍縱即逝,但我們知道這個東西叫「念頭」。掌握它的唯一辦法,就是停住它、把它具體化為某種靜態的東西。我們用空間和時間從滔滔奔騰的流裡切出實體:人、地、物、事。我們定住它們,將它們化為言語和概念。我們把持續變動的東西變成靜態的東西,好讓我們能用我們的心處理它們。

如果「空間裡不斷有動」是既定事實,是已經發生的一切的背景,也是將來會發生的一切的背景,則空間裡的動無疑是思考的基礎。空間裡的動在語言之先,正如思考以空間裡的動為本。

我們在空間裡的動會改變空間、改變自己,也會改變別人。我們以行動創造事物,又讓這些事物在空間裡改變自己和別人。它們改變我們的想法,也改變別人的想法。我們創造的事物(像我現在寫的話)也會留在空間裡,改變我們不認識、甚至根本想像不到的人的想法。

心靈‧輔導 同類商品


遊戲治療-建立關係的藝術

建立遊戲治療關係實用手冊

當傷痛來臨

因愛誕生

最後一程(全譯本) 

為自己出征(中英對照)The knight in rusty armor

一碗清湯蕎麥麵

於是,我可以說再見

喪慟夢

生命河流

請容許我悲傷

憂鬱症,就是這樣

情緒傷害

婚姻與家庭治療:理論與實務藍圖

情難捨--從相依之道到相分之痛

公主向前走 The Princess Who Believed in Fairy Tales

全人關懷系列 (3) -阿德找阿德:兒童為本遊戲治療

童年的困擾(重排版)

每個學生都能成功 Every Student Can Succeed

家庭如何塑造人(新版)

還有... [顯示所有書籍]

*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香港書城並不保證以上資料的準確性及完整性。
* 如送貨地址在香港以外, 當書籍/產品入口時, 顧客須自行繳付入口關稅和其他入口銷售稅項。

 

 

 

  我的賬戶 |  購物車 |  出版社 |  團購優惠
加入供應商 |  廣告刊登 |  公司簡介 |  條款及細則

香港書城 版權所有 私隱政策聲明

顯示模式: 電腦版 (改為: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