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給水邊藍寶石──翠鳥的光影旅行
七千多張照片的觀察積累、七百三十個日子的精心繪製
金鼎獎與波隆那插畫獎得獎畫家邱承宗的最新力作
細膩生動的生物姿態X富光影變化的水邊景觀
跟著畫家的視角一起造訪翠鳥的生態環境,
在藝術美感的引導下,打開你的自然觀察之窗。
你是否曾注意過溪流、池塘邊的一抹亮藍色光影?波隆那得獎畫家邱承宗在高中乍見翠鳥,二十年後再偶遇,直到近年的悉心觀察──這一連串的時境轉折與逾七千多張照片的追尋紀錄,累積、轉化成這本美麗的藍色光影之書。書中以小男孩的視角與口吻,帶讀者走一趟池塘邊的翠鳥觀察旅行。透過畫家的描繪,我們能凝視快如閃電的翠鳥飛行、捉魚吞食等姿態;也能從精緻色彩筆觸,細細觀看翠鳥獨特的亮藍紫羽毛光影;同時認識翠鳥在池塘生態的其他鄰居──風吹動的香蒲、一躍而起的大小白鷺、輕巧點水的三角蜻蜓等近二十種生物。當你跟著小男孩經歷這一日翠鳥巧遇後,便也在富有自然知識與藝術美感的圖像中,完成了一場深度又令人感動的水邊生態導覽。
◎本書關鍵字:翠鳥、魚狗、水邊生態、自然觀察
◎無注音,4~6歲親子共讀,7歲以上自己閱讀
◎教育議題分類:環境
◎學習領域分類:藝術與人文、自然、綜合活動
本書特色
兼具藝術人文與自然生態素養:翠鳥由於動作快速、羽毛絢麗,實屬不易描繪的主題。讀者一方面可欣賞畫家如何呈現美麗光影,也能藉由畫面觀察到平日難以捕捉、凝視的翠鳥姿態。
從放鬆的閱讀體驗找到生態觀察角度:全書以小男孩的視角,提出對翠鳥的好奇與觀察。不論是孩子或是不熟悉翠鳥生態的大人,都能藉由主角問答與畫面引導,從閱讀中獲得觀察自然的角度。
附生態補充資訊與進一步思考引導:書中為保持閱讀節奏順暢,將頁面中出現的生物小知識安排在前後扉頁,並將翠鳥小檔案置於書末。讀者可以在享受完圖像故事後,再到前後扉頁查找相關資訊。而最後的作者後記也留下一個深刻的反思引導,鼓勵讀者進一步關心生態保育。
作者
邱承宗
1954年生,畢業於日本東京攝影專門學校,曾任《兒童日報》攝影主任、創辦紅蕃茄出版社。作品曾兩度入選波隆那兒童插畫展、獲金鼎獎、豐子愷圖畫書獎與中時開卷年度兒童十大好書等多項大獎。創作三十年,每每在新作品中嘗試新觀點與繪畫技巧,而其中不變的是貼近自然、描繪生命的熱忱與關懷。
序/導讀
作者後記
從溪流到池塘,美麗的藍寶石
高中最後一年的暑假,我到嘉義縣義竹鄉的朋友家小住數天。某天午後,我和朋友與他哥哥到住家附近的小溪玩水。忽然,一陣急速的唧唧叫聲閃電般穿過橋底,當我茫然抬頭張望,只看到一抹猶如藍寶石般亮麗的模糊身影。
我不由得喃喃自語:「那是什麼?」友人哥哥回答:「魚狗,是種野鳥。」我覺得奇怪:魚狗?吃魚的狗?明明是隻鳥啊……
時間似水一去不回,當我再看到牠的身影時,已是二十多年後了。當時一旁的女兒伸出小手,指著一隻停在溪中石上的野鳥問:「那是什麼?」
我順著小女孩的手指望過去,這麼回答:「魚狗,是種野鳥。」
「魚狗?牠是什麼鳥?好漂亮喔!」我被問得無話可說,牠到底是什麼鳥呢?
後來才知道魚狗的拉丁學名(Alcedo atthis)意思是「倩女般美麗的魚狗」;中文名則是「翠鳥」,至於為什麼叫做翠鳥,可能是蕭規曹隨吧?不過還不難聽。
又過了數年,當我開始追逐蜻蜓後,由於翠鳥與蜻蜓同樣生活在水邊區域,我因此常巧遇翠鳥。每次偶遇時,我也會花時間靜靜觀察牠的行為、羽毛色澤和習性,並對牠產生興趣。
漸漸的,我注意到這種原本在生活在低海拔河川、溪流,以小魚、蝦、蛙類為主要食物的野鳥,近年出現在池塘的機率非常普遍。繼續追蹤之後,我發現這是河道不當整治導致的。以往翠鳥會在繁殖期於溪流兩岸的土坡面築巢。可是現在臺灣的溪流常採用非常不友善自然生態的「兩面光」甚至「三面光」的河道整治法,也就是用混凝土覆蓋河岸甚至河道。這樣的工程不僅無法留住水資源,更造成河川兩岸的生物浩劫,而翠鳥即是嚴重受害者之一。因此,翠鳥才紛紛遷居具有土坡面的水塘、小溪生活。希望這本書能藉由小男孩的角度,讓大家像當年的我一樣,開始好奇這樣美麗的水邊藍寶石,如果可以,也希望大家能從這裡起始去了解、關心我們周遭的生態環境。
翠鳥小檔案
閩南語稱「魚狗」,生活在低海拔河川、溪流、池塘、沼澤、或靠近出海口的淡水域,食物以小魚、蝦、蛙類為主,每天吃掉的食物重量,約占身體重量的1/2。每年三月底到七月是繁殖季。
體長約16公分,只比麻雀大一點點。身體背部和翅膀的羽毛為寶藍色,具有亮麗斑點,而橙色的腹部和白色的下巴,形成鮮豔對比。由外觀和色澤不易分辨公母性別,只能從細長的鳥喙分辨;公鳥上下喙都是黑色,母鳥的嘴則是上黑下橙。翠鳥有著紅色小腳,搭配短短的尾羽,總是高頻率的振動翅膀、貼近水面直線飛行,據說時速可達100公里。
生性機警,喜愛躲在水邊岩石或樹技的陰暗處,動也不動一下的盯著水面。因此往往我們即使面朝翠鳥方向,若是沒有特別留意觀察,也很難發現牠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