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投下的神聖一票,是現實理念的決策
還是被政客呼喊出的情緒意志?
──不理性、喪失批判思考力──
假新聞充斥、政治極端化的後真相時代,
如何看穿政客話術,理性評論政治大小事?
用批判性的思考看透「完美故事」背後的「人造真相」,
本書教你擺脫意識形態,逐一擊破政治謊言,
讓「理性參與」成為可能!
後真相
並非代表事件沒有真相,而是人們不再重視事件的真實性。當「立場」先於「事實」,乃至以偏概全、刻意扭曲以迎合立場,當我們的思考被情緒和不理性帶著走,後果是什麼?
問題1.後真相世界中,事實證明,挖掘人類情感遠比理性辯論更為有效,不但政治人物不重視政策,選民一樣不在乎。
問題2.簡化所有議題,讓事情只剩二分法,人們總是帶著意識形態看待所有事情,忘了如何思考、發現事物本質。
問題3. 說故事力量大,政治人物學會拋出包裹著糖衣的政治話術,一再誤導大眾做出情緒化的決策。
問題4.激情混亂後,人民對政治失望,從而拒絕擁抱社會秩序,最後不再願意公民參與。
好故事
引起共鳴,讓理念得以分享傳送。當今媒體、民粹主義和民族主義正是利用這種敘事能力,讓「說故事」成爲最有說服力的政治操作工具。那麼,了解說故事的技巧,是否有助於解釋當今政治運動成功之道?政治人物又是如何玩弄這些敘事手法?
【緬懷時光的故事結構】
故事特性:喚起人嚮往懷舊、經濟起飛的黃金時代,帶領人民找回那時代的榮景,暗示人民還有選擇機會回到那個失落的天堂。
事件案例:英國脫歐公投
敘事手法:脫歐派將脫歐這複雜議題,僅以「Take back control(拿回控制權)短短三個英文字就表達出來。脫歐派競選總監在演講中表示:「已經失去的某些東西,但我們可以重新拿回來」 這種類似「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口號中,不僅暗示可以挽回的損失,也喚起了一種安全感──過去是比未來更安全、更不可怕的地方。
【灰姑娘的故事結構】
故事特性:讓選民相信,心地善良的姑娘就算處於劣勢,仍不放棄希望、任勞任怨,最後「過著幸福快樂(喚起美國夢)」的結尾。
事件背景:在二○○八年的總統初選
敘事手法:歐巴馬在演講中向美國人宣傳自己是弱勢者的敘事結構,憑著信念、堅持不懈和努力工作,身於美國的任何人都可以成功。在演講尾聲,提及自己「這個名字古怪的瘦小子,堅信美國這塊土地必有容身之處」。在整個演講中,「希望」被當成箴言,凝聚了機會和理想抱負,此刻站在台上發言的歐巴馬便是「人民」的最佳化身。
∥本書教你∥
1. 學會政治的批判性思考:共謀理論的蓬勃發展下,學會多元地思考事件背後的真正含義,而不是單向、二分化的僵硬思維。
2. 理解政治的故事敘事:一步步拆解政客操縱情感的說故事模型,從編織扣人心弦的故事架構、使用模擬兩可的修辭,到分享與傳播媒介等等。
3.列舉時事案例說明:分析歷史上的各樣故事模型,套用到美國歷代總統大選、非典政客川普、中國政權到英國脫歐,驗證好故事的影響力。
4. 喚起理性公民意識:了解了故事的敘事手法,擺脫情緒化決策,參與公民政治,而不是淪為政客故事中的「配角」參與者。
名人推薦
專業推薦
Zen大(王乾任)∣Zen大的時事點評
朱宥勳∣作家
陳方隅∣菜市場政治學共同編輯
陳嘉行(焦糖哥哥)∣知性藝人
難攻大士∣「中華科幻學會」會長兼常務監事
名人讚譽
「菲利普•塞吉安特這部題材新穎又有趣的作品,為當前的『後真相』困境提供獨特的觀點。當你發現說服人們的不是論證,而是受故事影響時,該怎麼辦?如果其中一些故事並不真實,該怎麼辦?本書精確地闡釋『敘事』在政治論述中的重要性。讀後感嘆世事、領悟真意,了解政客如何贏得選舉!」──李•麥金泰爾(Lee McIntyre),《後真相》(Post-Truth)作者、美國波士頓大學哲學科學史中心研究員
「本書深具啟發和娛樂,揭示我們何以成為政客故事中的參與者,又該如何取回自身命運的控制權。」──彼得•波莫朗塞夫(Peter Pomerantsev),英國倫敦政經學院全球事務研究所資深研究員、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研究員
「在當前的新舊政權交替期間,本書重要且切合時機,幫助我們深入了解政治領導人長期以來如何操弄故事敍事,導致我們經歷、擁抱和拒絕的社會秩序。本書提供了寶貴的途徑,讓我們講述相反的故事內容。」──克里斯汀•秦(Christian W. Chun),美國麻州大學波士頓分校應用語言學副教授
「在這部及時又有說服力的作品中,菲利普•塞吉安特分析政治人物如何建構自己的敘事,以及選民為什麼更愛聽精彩的故事,而不是可驗證的事實。隨著陰謀論的蓬勃發展,真相一詞的真正含義受到質疑。本書是當今時代的重要著作。」──史蒂夫•巴克萊迪(Steve Buckledee),義大利卡利亞里大學(University of Cagliari)英語和語言學講師
「本書適時、精彩論述了『說故事』在政治各領域的關鍵作用,提出豐富的實例,幫助讀者了解故事的建構手法、及其如何形塑我們的世界。強烈推薦給任何想了解當前政治情勢的人。」──皮婭•瓦里斯(Piia Varis),荷蘭帝爾堡大學(Tilburg University)副教授
「塞吉安特認為,如果不思考政治人物的溝通行動、及其與流行文化和好萊塢電影中的故事敍述有何相似之處,就無法真正理解英國脫歐運動和美國總統川普、巴西總統波索納洛和匈牙利總理奧班等政客近期成功崛起的因素。這是一本令人害怕的書,但任何對當今如何進行政治溝通感興趣的人,都應該拜讀。」──大衛•布洛克(David Block),加泰隆尼亞高等研究院(ICREA)社會語言學教授、西班牙龐佩法布拉大學(Pompeu Fabra University)
作者
菲利普‧塞吉安特 Philip Seargeant
作家、學者,鑽研語言和溝通傳播領域,目前任教於英國開放大學(Open University),研究重點是語言、政治和社交媒體之間的關係,有多部教育影片獲獎,並經常擔任BBC等媒體的顧問。他的著作曾發表在《新歐洲》、《前景》、《赫芬頓郵報》和《連線》等出版物中。
譯者簡介
何玉方
英國蘭卡斯特大學應用語言學博士,專研文體風格學,現居英國從事教學研究、兼職翻譯。譯有《懂顧客心思的話術最好賣》、《動物農莊求生計》、《人性公式大接管》、《AIQ》、《用生理時鐘,養出好健康》等書。
目錄
各界讚譽
推薦序
第一部 世界末日政治
第一章:情境設定
英雄當道時代
渡過世界末日
局勢徹底失控的一年
第二章 以事實為出發點
「事實」查核員是大壞蛋
「另類事實」的語言
字典線上回擊
相互矛盾的事實
任由激情擺佈
第三章 通俗小說
民粹主義崛起
「我們」庶民啊
菁英知識階層
替弱勢族群發聲
第二部 塑造故事
第四章 解釋性新聞報導
政治娛樂化
策略敘事
預測未來的小說
好萊塢式外交
第五章 精彩故事的特質
豐富的故事
電影《最後一擊》
陷入困境的人
暴民政治
寓言與政治寓意
單一故事主義
第六章 戲劇結構
英雄之旅──唯一的英雄神話
經典的三幕結構
戲劇就是證據
川普這部電影
最終結局如何?
第三部 語言與修辭
第七章 希望與恐懼
新希望
美國總統大選順口溜
玫瑰的別名
第八章 後真相詞彙庫
僵化制式的語言
反烏托邦小說
政治的瞬息萬變
廉價的熱度
第九章 網路假訊息
雙面民主
竊取注意力
真相與謊言
改寫字典
第四部 虛構故事與現實世界
第十章 現實的結構
栽贓行動
危機演員
國中之國
煤氣燈效應
第十一章 政治陰謀論
癲癇樹
凡事都有一個解答
普羅米修斯的神秘主義故事
第十二章 道出真相的謊言
真相的定論
真誠的誇張
策略性的誤用語言
合適的結局,或是反政治的悖論
致謝
序/導讀
推薦序1
政客說他的故事,你寫自己的結局
難攻博士
我始終相信,對人類而言,世上有兩樣東西具備無法抗拒的吸引力:其一是「面孔」,其二則是「故事」。
後來,我發現卡爾.榮格(Carl G. Jung) 的「 集體無意識」( Collective unconscious)也許提供了這些「相信」其來有自的線索。
走過街角連綿不絕的海報牆,就算眼角餘光不刻意張望,你仍然會對印著模特兒的海報優先啟動視覺反射。這種對於「面孔」無意識的辨識動作,也許源自人類(甚至大多數現存哺乳類)遠古弱肉強食時代的記憶殘留:無法第一時間辨認出面孔的草食物種,應該很難存活至今;肉食動物亦然。
對於「故事」這種人類文明最古老溝通形式的無意識接受與信任,則是一門更加有趣的學問。就算你對約瑟夫.坎伯(Joseph J. Campbell)的「單一神話」理論一無所知,也無損你對「故事」這種東西的熱愛吧?
坎伯及其後繼學者窮畢生之力,歸納出從古至今各種宗教神話及民間故事的背後,似乎擁有某種先驗的普同結構存在。這些起承轉合及悲歡離合的「潛公式」,在人類文明中隨處可見。
人們就是愛聽「故事」(幾乎是『只想聽故事』),而坎伯更進一步告訴我們:這些故事,其實翻來覆去都很類似──甚至可說是「同一個故事」。
姑且這樣說吧:誰能精確地掌握這個關於「故事煉金術」的隱密規則,誰就能掌握操弄人心、魅惑群眾的無比強大魔法。
這本《當政客都在說故事》,就是嘗試破譯今日全球政治圈中最新版本「故事煉金術」的解體真書。
「民主社會出現迫切危機,為了阻止腐敗繼續蔓延,政治素人需要挺身而出!一個未曾被權力殿堂裙帶關係所玷污、具有非典型策略能力、立志對抗狂妄自私舊政治體制的庶民,站出來不只試圖革新制度本身,也將讓數百萬『我們人民』的未來改變成真!在過程中,他會一次次因為反抗菁英權威而遭到打壓、污衊、羞辱與撻伐;但他蔑視這一切並主導全場,替沉默弱勢伸張正義喉舌咆哮,繼續為還政於民的大義而戰!」
這段「英雄故事」的結構毫不新穎,甚至有些陳腔濫調。是的,古往今來,幾乎所有政治場域上的挑戰者,都會採用這樣的「戰勝惡魔」原型故事套路來包裝自己。但我們在閱讀上頭那段「故事」的同時,腦袋卻幾乎浮現了某些熟悉的名字與面孔,不是嗎?
是啊,上述的「故事」骨幹,再配上「民粹主義」、「後真相」、「假新聞」、「政治娛樂化」、「風向代理人」、「另類事實」、「超譯關鍵詞」、「雙言巧語」、「麻辣觀點」︙︙等等最新的迷幻技巧,讓所有自以為對「政客鬼扯」早有防備的人們,在不知不覺中被「故事結構」的無意識誘導力,悄悄帶往早已鋪設好的「完形」(gestalt)模板軌道當中,彷彿罹患強迫症似地,跟隨這些「吹笛人」一起走完剩下的「劇情」。
只可惜,這故事的happy ending(快樂結局)多半是「他的」,而不是「你的」。
但也許,我說也許,這本《當政客都在說故事》可以幫你扭轉結局。
(本文作者為「中華科幻學會」會長兼常務監事)
推薦序2
懂說好故事者,得天下
Zen大(王乾任)
小布希為何能藉由九一一事件谷底翻身,輕鬆贏得連任?
二○一六年川普競選總統時,民調一路落後,最後仍能贏得選舉?
蔣經國故總統最為人所懷念的,或許不是十大建設,而是那些與民間友人往來的小故事。
你可能不記得蔡英文競選政見的細節,但一定記得三隻小豬的故事。
你可能不支持韓國瑜甚至投下罷免票,但一定無法忘記高雄發大財,礦泉水、滷肉飯的故事。
政治場域的贏家,從來就屬於懂得說故事的人。
古代是贏得權位後改寫歷史,現在是從爭取上位就得說故事感動人心。
政治在當代日常生活中,更多出現在人們茶餘飯後的閒談議論,鄰近政治節目的是各種擅長說好故事吸引人們注意力的娛樂節目。
政治人物為了競逐閱聽人的注意力,也紛紛開始說故事,把政治變成超長壽的肥皂劇,每天在電視與網路上演,說服人民相信,授權其治理社會的合法性。
當國家需要外部敵人來團結內部力量,政治人物就創造一個善惡對決的故事,把外部勢力或政敵打成邪惡軸心,自己則是拯救村民脫離魔王的勇者。雖然能力不足,但因著信念,願意勇敢挺身而出。
懂得說故事感動人,即便沒資源、民調落後仍有機會逆轉勝,因為人們衷心期盼灰姑娘能戰勝不幸命運,獲得想要的人生。
反之,不懂說故事或是在政治敘述裡被對手定義為故事中的反派角色,即便能力再好,做再多事,難以從選舉中勝出,翻身機會渺茫。除非能夠翻轉故事!
《當政客都在說故事》從歐美政治人物、媒體環境與社會氛圍幾條路徑,詳細剖析、說明故事結構與敘述手法在當代政治中的基本作用,作者希望能夠協助讀者了解當前的政治環境、政治人物操作輿論,乃至選戰的文宣技巧,以此解釋當代政治場域正在發生的事,為什麼人們寧願相信政治場域的抹黑、造謠與假新聞也不願意相信真相,還有上述這些對你我人生與社會發展的影響。
我們必須承認,當代政治就是真人實境秀。對當代公民來說,每一次投票毋寧都是故事──智力測驗!不想被糟糕的人統治而關心政治的公民,一定要懂得運用本書介紹的故事法則,看懂每天在媒體上演的政治秀,不被政治人物口中感人的夢幻故事所迷惑。
(本文作者為「Zen大的時事點評」粉絲團版主)
推薦序3
別懷疑,政治就是要故事力
陳方隅
一個好的行銷團隊,要很會說故事給消費者聽。同樣道理,一個好的競選團隊,要會說故事給選民聽,捕捉人們的目光以及支持。競選口號的設定、文宣,將直接影響到一位候選人能否贏得選舉。這本《當政客都在說故事》即是分析政治傳播的不同應用,除了介紹目前政治傳播的管道、相關背景之外,更詳細分析各種不同政治「故事」的結構、情節與人物設定,以及說服的方式。
這本書當中的案例很多,包括了各國許多不同選舉當中出現的精彩故事。雖然讀者們不一定了解該次選舉的狀況,但光看不同陣營的口號和主打故事的設定,我們可以一再感受到政治宣傳的專業所在。公共關係和政治傳播非常專業,只是社會上普遍對這個行業不是很了解。例如,前陣子選舉完後的政治獻金及競選支出的申報當中,很多人對於政治人物花錢請公關公司以及文宣團隊這件事情,非常不能諒解。其實,說一個好的故事並且把它傳播出去,每一個環節都很專業。
除了各國的真實案例,讀者們也可以用書中談的原理,拿來分析一些過去人們印象深刻的台灣競選口號。例如陳水扁的「有夢最美,希望相隨」,馬英九的「我們準備好了」,蔡英文「最後一哩路」及「點亮台灣」,柯文哲「改變成真」,以及曾經襲捲全台的韓國瑜「東西賣得出去,人進得來,高雄發大財」,像這樣的簡潔口號,往往可以吸引人們的目光。
這本書很適合想要從事政治工作的人,以及從事公關行業的人來讀。政治公關要做的事情無非就是分析市場、找出目標群眾、精準投放廣告、設計廣告文案等等,本書提供很多相關的參考素材。本書也很適合一般大眾來讀,因為我們平常接收到的政治相關訊息非常多,而且選舉已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讀了這樣的書之後,我們更可以知道,各家公關公司如何抓住人們的注意力。更有甚者,各種假新聞、假訊息的識讀,也和這些事情有關。如果我們可以增加「識讀能力」,那麼用直白的話語來說,這樣可能比較不會被「帶風向」。
書本的最後一章提醒大家(或許也可以說是提醒所有政治人物),說故事是一個說服的過程,但不是政治的全部,我們該把重心放在制定政策和實行層面。如果一個政治人物只有話術而沒有政策內涵,無法走得遠。「當今政治舞台上最突出的演員,是那些把自己包裝成非典型政治人物的人。」讀者們有沒有覺得,這與許多地方出現的狀況都很像呢?
(本文作者為菜市場政治學共同編輯、美國密西根州大政治學博士)
試閱
民粹主義崛起──「我們」庶民啊
民粹主義的政治本質,比起以上簡短的概述更複雜得多。很多因素促成當今備受重視的地位,比起二○一六年發生的事件要更早幾年,甚至幾十年,因此絕對不是新趨勢。同樣的,民粹主義的高調姿態不見得反映了社會的影響力,儘管某些地區的人日益感覺,社會的主要政治戰線正從傳統的左右對立轉移,很快將被體制派與反體制派的對立所取代。然而,本書重點不是探討整體現象,而是民粹主義的政治風格,關注民粹主義政客用來說服選民的特定論述。在這方面,公式非常簡單,民粹主義本身就是一個簡明扼要的敘述,由三個非常簡單的基本要素構成,每個要素都有一個關鍵字代表。
第一個關鍵字是「人民」本身,他們是故事中的主角,但實際上通常以民粹主義領袖做為人民的代表。如前所述,民粹主義的基本結構包括對權勢集團的強烈質疑,以及強烈尊重庶民。然而,庶民到底指的是哪些人?對於阿根廷政治理論家厄尼斯托•拉克勞(Ernesto Laclau)而言,事實上正是因為這個名詞難以界定,過於廣泛又不具體,使民粹主義成為一個強而有力的概念。因為這詞彙具有靈活性,使政治人物得以將自己的政治意圖投射在其中。同時,詞彙也具有道德分量,幾乎可以支援有關民主發展的所有爭論,像是「人民已發出怒吼」。
民粹主義運動對「人民」的定義主要有兩種方式。第一是確定一種共同的文化和一套價值觀,把一群不同的人聯合起來,再將其轉化成一個有凝聚力的整體。第二則是與菁英階層形成鮮明對比。第一種方式的最佳案例,是民族主義民粹主義,亦即川普和大多數英國脫歐支持者所奉行的民粹主義品牌,宣揚國家公民所珍視的一系列象徵符號和價值觀,並將此視爲群體身分認同的重要元素。政治學家班尼迪克•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提出一個著名的描述:民族主義是「想像的共同體」(imagined community)形成的結果。一個國家由數百萬人組成,其中大多數人永遠不會相見。就實際意義而言,這些人並不是一個社群,當然更不是具有凝聚力的。然而,儘管大家彼此可能不會有互動,但全部都認同一個共同理念,也就是由政治家和媒體共同傳播的一套公共神話、符號和價值觀。因此,國家的團體意識是集體想像力的產物。雖然只是「虛構的想像」,卻具有強大的力量,畢竟,還是有人願意為祖國而戰,甚至為國犧牲,完全基於對這種共同文化的承諾。
英國脫歐公投進行關鍵投票的前一天,《太陽報》(Sun)刊登的封面頭條就是一個明顯例子,新聞標題對這個問題的立場毫無疑問,宣稱:「在今天國會議員對脫歐議題進行投票之際,我們要對他們說:你可以選擇……大不列顛或是大叛國(Great Britain orGreat Betrayal)」,反映出典型的民粹主義公式:「我們」代表人民的聲音,在此例中為報社,相對於「他們」所代表的政府機關。頭版的其餘版面拼貼著許多圖像,代表了大不列顛文化田園詩般的畫面。看起來像是波普藝術家彼得•布雷克(Peter Blake)拙劣的粉絲創作,有羊群在綠色田野間放牧、尼斯湖水怪伸長脖子望向地平線、國會大廈和溫莎城堡、迷你(Mini)汽車漫遊在鄉間小路、炸魚薯條商店、倫敦碎片塔高高聳立在雲端,這些全部拼湊在一起,代表所謂的英國特色。當中每一個都象徵著國家認同的重要組成,創造出的故事說明,如果「我們」不從布魯塞爾的技術官僚手中奪回自己的主權,前途將岌岌可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