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戈先生畢業於台大外交所碩士班,曾經出版發行作品,近以高齡完成這部《侏儸紀峽谷》的長篇小說,這部書以雲南為主場域,因雲南祿豐縣一九五○年代早期食草龍,板龍化石大量出土,一九七○年代又出土迅速龍化石多副,博物館委託祿豐縣籌辦侏儸紀廳,是這部小說的原始題材,也是中國爬蟲類化石史。
四十多年前,從雲南到西藏,各地方及單位無不貧窮。但各階層仍力求改善生活,扭轉命運,無不忍受一切痛苦而拼命操勞。三百多年前,明末吳三桂來雲貴高原當平西王,漢人及少數民族面臨傾軋迫害的關頭。幸賴糧草單位竭力化解,以種植漁撈為重,不但生產大量糧食,而且化解多民族仇恨的危機。
雲南省擁有遠古至今自然演變的遺跡,博物館籌辦古地理及生物廳。因雲南祿豐縣一九五○年代早期食草龍,板龍化石大量出土,一九七○年代又出土迅速龍化石多副,博物館委託祿豐縣籌辦侏儸紀廳,包括雲南九鄉溶洞特色部分和精彩內容。。。。。
書中:一批科學家在祿豐化石出土現場挖掘,包括一名美籍中西部州立大學教授;這位教授熟悉中西部印地安人生活及衰敗史。雨季來臨,這批科學家暫別祿豐化石現場,改去九鄉溶洞開發現場,參觀石灰岩溶洞開發的特殊工程狀況……展開了遠古至今的侏儸紀峽谷故事。#爬蟲類化石出版
作者
陳戈
江西靖安人,民國三十二年生,在台灣長大並受教育。民國六○年畢業於台大外交所碩士班,曾經發行小作品,民國一○八年以高齡完成長篇小說。
目錄
故事前言 6
序 曲 8
第一章 鄉村及紅土 20
第二章 地下洞府 39
第三章 老人及老馬 68
第四章 宗主國及土司 91
第五章 東巴圖畫文字 121
第六章 香格里拉 139
第七章 三江並流 164
第八章 瀾滄江鹽井 199
第九章 念青唐古喇山脈 229
第十章 林芝大橋 264
第十一章 念青唐古喇山的野馬 283
第十二章 二座最高峰 317
第十三章 大爬蟲 337
第十四章 綠色簾障 367
第十五章 遠古植物及森林 389
第十六章 初見恐爪龍 441
第十七章 進出大密林 508
第十八章 隧道大逃亡 558
第十九章 重回牧場 613
序/導讀
四十多年前,從雲南到西藏,各地方及單位無不貧窮。但各階層仍力求改善生活,扭轉命運,無不忍受一切痛苦而拼命操勞。三百多年前,明末吳三桂來雲貴高原當平西王,漢人及少數民族面臨傾軋迫害的關頭。幸賴糧草單位竭力化解,以種植漁撈為重,不但生產大量糧食,而且化解多民族仇恨的危機。
雲南省擁有遠古至今自然演變的遺跡,博物館籌辦古地理及生物廳。因雲南祿豐縣一九五○年代早期食草龍,板龍化石大量出土,一九七○年代又出土迅速龍化石多副,博物館委託祿豐縣籌辦侏儸紀廳,包括雲南九鄉溶洞特色部分。一批科學家在祿豐化石出土現場挖掘,包括一名美籍中西部州立大學教授;這位教授熟悉中西部印地安人生活及衰敗史。雨季來臨,這批科學家暫別祿豐化石現場,改去九鄉溶洞開發現場,參觀石灰岩溶洞開發的特殊工程狀況。
年初冬季末,大雪封山的喜馬拉雅山腳,發生不明怪獸攻擊大雪掩埋的墨脫偏遠牧場事件。雲南工程隊因鄰近西藏,一向負責西藏的建設,包括近些年完工不久的茶馬古道、三座入藏大橋,以及沿路二條道路拓寬工程。接著雲南工程隊又完成雲南香格里拉樂園開發案,目前接辦九鄉溶洞開發案;大藏區藏人對雲南工程隊寄望甚深,墨脫牧場村長認為找雲南工程隊,能解開牧場奇異災難的疑團,乃遠去雲南求助。先到香格里拉樂園,次到九鄉溶洞,湊巧遇上來九鄉溶洞參觀的古生物科學家。雲南工程隊一向負責西藏的開發工程,看重牧場老村長遠途來求助;克服經費短缺的窘境,設法組織西藏山區的地理考察團,順便找出墨脫牧場遭受攻擊的真相。考察團由古生物專家、基金會支持的美籍古生物教授,以及女地質工程師組成;後來加入墨脫牧場的多名好手。
地理考察團在艱困的條件下成行,沿途見識中國西南地區壯闊雄偉的山河,多民族互相合作改善生活,美籍教授見景而一再回憶,美國中西部地區印地安人的生活及衰頹的經過。考察團沿路與雲南的馬幫同行,認識馬幫如何展開茶馬交易,以及藏人如何在深山中捕捉野馬,以便售予馬幫及自用。考察團見證茶馬古道拓寬,藏東公路拓寬以及三座入藏大橋的巨大艱難工程。中國西南民族奮力改變命運,美國中西部印地安人走向毀滅。
考察團從喜馬拉雅山腳下的牧場,爬上高聳的墨脫支脈,一路苦苦追蹤,才在最高山峰頂瞧見遠古蜥蜴。考察團走下山脈內漫長的隧道,進入雅魯藏布江大峽谷的洪荒世界。考察團漫遊巨大的原始草原,穿過多座大平行森林,長時間在劍龍、禽龍、鴨嘴龍,以及雙角龍地盤閃避。不幸誤闖峽谷殺手恐爪龍的地盤,面臨死亡的威脅。考察團密切互相合作,抓住迫切的空檔,逃出恐爪龍的獵殺,以及似雞龍的攔截。最後逃出大峽谷,重攀墨脫山脈冰雪封凍山區。幸賴同行藏人伙伴死命開路,通過一道道危難,而在高山雪崩之前,平安抵達墨脫支脈山下。
牧場的親人,遠方的血親,以及美國中西部大學城的妻子,都在暴風雪肆虐之下,等待考察團親人的歸來。山下的親友苦等多場暴風雪消失,經歷喜馬拉雅山區惡劣酷寒的氣候,在絕望中迎接考察團親友平安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