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好總統變成壞總統
 
作者: 黃相旻 
書城編號: 18494355

原價: HK$117.00
現售: HK$111.15 節省: HK$5.85

購買此書 10本或以上 9折, 60本或以上 8折

購買後立即進貨, 約需 7-12 天

 
 
出版社: 衛城
出版日期: 2020/10
頁數: 224
ISBN: 9789869938129

商品簡介


到底需要以什麼為標準才能選出好的領導人?
為什麼我們總是被自己支持的政治人物背叛?
關於民主與選舉,我們是不是忽略了什麼?

韓國知名心理學家揭露選舉過程的互動真相,並給予最實際建言――
政治即為欲望的鬥爭,
我們以為的選賢與能,其實不過是選民將自身的欲望投射在候選人形象上,
而政治理想的實現,有賴於我們正視自身「欲望」與候選人「形象」兩相交織的關係

「這本書不會講述『怎樣的候選人才算優秀』、『唯有選擇這樣的人才不會後悔!』
比起這些問題,『昨日的優秀總統,也會成為今日的無能總統』才是本書要面對的事實。」
――本書作者 黃相旻

二○一七年,韓國憲政史上首位女總統朴槿惠被彈劾下台;在朴槿惠之前的總統李明博,曾成功締造韓國第二次的政黨輪替,當初受到高度期待而上台,卸任時的民調卻有接近六成的民眾對他不滿,甚至在其後還因收賄濫權而被捕。為什麼人們總是滿懷希望地選出心目中的好總統,卻又經常眼睜睜地看著好總統變壞?
有「韓國心理學界福爾摩斯」之稱的心理學家黃相旻,關注著韓國人民對總統的印象,並持續以心理學的角度對政治展開研究,尤其著力於對總統候選人的形象分析。二○一五年,他因發表「朴槿惠是昏君、傀儡」等分析結果,而遭受報復性解職;然而,不過一年,朴槿惠醜聞爆發,人民觀感瞬間一百八十度翻轉,他的分析也因而再度受到重視。
《當好總統變成壞總統》這本小書出版於二○一七年三月,正逢朴槿惠遭到彈劾、韓國總統準備補選之際,當中分析了那個時候最具聲望的幾位總統候選人。然而,黃相旻的目的並不在於指出誰才是最佳的人選,反倒是透過人民對候選人形象的種種認知,分析選民內心真正的「欲望」。
我們總預設民主選舉的理性,卻忽略人類內心種種刻板印象、欲望、感性等機制的運作,且更常因為這些非理性因素而蒙蔽雙眼,看不見真實。究竟是權力使人腐敗、好總統終究難以避免變成壞總統?還是「好總統」從一開始就是集體欲望投射的假象?透過韓國當代政治的觀察,佐以歷史文化的分析眼光,黃相旻不援引博大艱深的理論,反倒以銳利卻又淺顯易懂的文字指出:作為選民,我們不應該以「下次該選誰,國家才會變好?」為前提,而應該正視集體欲望,以「我想要通過那個候選人實現什麼?」為考量,才不會一再被欺騙。

名人推薦

推薦人 
葉浩(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系副教授)▎推薦序
楊虔豪(韓半島新聞平台創辦人、駐韓獨立記者)▎導讀韓國當代政治情況
作者黃相旻▎臺灣版專屬序文

作者

黃相旻(황상민/Whang, Sang-Min)

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前任首爾延世大學心理學教授,現任Wisdom Center顧問。他的研究從心理學跨足至大眾文化、數位媒體、消費者行動、網絡空間、網絡遊戲、廣告、品牌形象、神話學等領域,有心理學界福爾摩斯的美譽。他一直致力於研究韓國人的內在心理分析。
「韓國人會以什麼樣的心態選出總統呢?」、「人們選出總統的心態是什麼?」他以這種單純的疑問為出發點,開始分析政治人物的形象。研究期間,他曾發表「盧武鉉是親切的鄰居叔叔」、「李明博是七級公務員」、「李在明是野戰司令官」等多種形象分析結果;尤其是,他曾經發表「朴槿惠是昏君、傀儡」、「朴槿惠是站在蠟燭前的巫女」等分析結果,卻因此遭到報復性解職。然而,二○一六年十月爆出「朴槿惠-崔順實門」事件後,該分析結果及報復性解職事件被媒體和政治界被關注。目前於Wisdom Center(位於韓國首爾),致力研究韓國人的心理分析。
著作有《總統與路易•威登》(2012)、《我,這個人》(2014)、《讀心》(2016)、《韓國人的心理密碼》(2011)、《另一半•愛情》(2011)、《獨立練習》 (2012)、《大韓民國人們真正想要的總統》(2005)、《政治心理劇場》(2012)、《數字怪才決定未來消費》(2008)、《網絡空間內還有別的我》(2000)等。

譯者/朴炳培(Park, Byungbae)

一九八三年出生於韓國釜山。現為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研究興趣包括東亞國際關係、兩韓關係、韓國政治、比較政治,博士論文則專攻傳統東亞的文化認同和國際關係的相關研究。在經歷韓國燭光集會和朴槿惠總統罷免事件後,開始探討民主社會的民眾心理,並同時期進修本書作者黃相旻博士的心理學課程,始乃促成本譯書見世。

校訂/林金賢

國立高雄大學東亞語文學系韓語組畢業,在學期間赴韓國明知大學校日語日文學系交換學生,另於大學部外國人特別韓語研習課程中,修習韓國語至韓語能力檢定測驗6級。近期赴日進修,於東京銀星日本語學校修習日語至日檢N1,另修韓日通譯、華日通譯等進修課程,在日期間亦有從事台灣華語教學講師經驗半年餘。目前多於台南地區活動,多年主要從事補習班韓語及日語講師,另有從事家教、外派課程、網路函授、書信翻譯校閱、旅遊通譯等。

目錄

目次

推薦序 關於總統形象這一面政治心理的鏡子◎葉浩
導讀 當代的韓國政治情形◎楊虔豪
給《當好總統變成壞總統》臺灣讀者的序文

前言 政治是欲望的鬥爭

第一章 我們要選的人:我們如何看待他們

第二章 我們曾經選過的人:我們為什麼選出他們

第三章 選民:我們是誰

第四章 傳統觀念中的政治:告訴你真面目

第五章 政治是結婚

第六章 成為主人的政治

結語 選舉是開始

序/導讀

前言 政治是欲望的鬥爭

 

誰,將以什麼理由成為總統?

 

二○一五年,我分析了總統朴槿惠的形象,得出以下結果。刊登在《新東亞》的這則報導內容,在政局變得紛亂之時再次受到了矚目。

「大韓民國國民把總統朴槿惠視為『昏君』。」

昏君,意指愚蠢的君主、無能的領導者。也就是說,當時人們便已體認到朴槿惠就是那個蠢笨的君主。形象分析並不會透露出一個人物原本所帶有的性質,反而是讓大家知道人們怎樣看待這個人物。然而,只要匯集人們眼中特定人物的形象,卻可以驚奇地發現那個人物在現實中追求著什麼、在危機或矛盾狀況下會做出什麼行動的線索。

昏君可以用「傀儡」來重新詮釋。「朴槿惠-崔順實門」顯示,傀儡坐上了大韓民國頂端的這個分析,並非推測,而是現實。距今三年前人們就已經正確地掌握了朴槿惠的真面目。

與傀儡相對的,就是有能力主導情況的改變、更像英雄一樣的人,那就是「野戰司令官」。野戰司令官是指駐紮在前線統率軍隊的將帥。也就是說,那不同於在後方制定戰略並指揮作戰的人,而是直接上戰場與敵人對戰的執行者。當我開始研究時,並沒有明顯看到具有野戰司令官形象的政治人物。

但隨著二○一六年底爆出「朴槿惠-崔順實門」事件,野戰司令官是誰的答案漸漸浮出水面。其人就是李在明。隨著人們談論次數增多、支持率升高,不知不覺間,他就成為了有力的總統候選人。然而,由於彈劾應歸功於韓國憲法裁判所,加上提前大選的可能性增大,李在明的支持率也因此突然下降了一半。執政黨依稀想要推潘基文為總統候選人,而在他回國時,李在明的支持率不但沒有上升,反而逐漸下降。

會發生這種事,很難用常說的「政治力學」或「戰略」的層次來解釋。因為支持率反映的是人的「心理」。

某人以總統候選人的身份登場,初期受到歡迎,但卻不知不覺地從人們的腦海中消失,或者原本沒有存在感的政治人物掀起旋風並當選總統,這些事情,都是根據「民眾如何看待那個人」來決定的。可以說,成為總統這件事,與該人物實際上是怎樣的人、人品是否優秀、公信力高不高、有無領導力等等並無關係。李在明之前的支持率變化也並非是他個人特質的改變,而是意味著人們看待他的方式發生了變化。

 

選出之後又後悔的理由

 

一九八七年韓國總統直選開始後,共選出六位總統,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反覆地對自己的選擇感到失望和後悔。為什麼會這樣呢?難道是因為總統無能嗎?還是因為制度的限制?

在心理學上的「視錯覺(視覺欺騙)」也可以適用在政治的演繹上。記得有一幅畫,明明看上去是「花瓶」,但暫時閉上眼睛後,卻能看見「兩個人面對面的側面像」嗎」。這幅畫是丹麥心理學家,愛德加•魯賓(Edger Rubin)所發明的,並以他的名字命名,人稱「魯賓花瓶」(Rubin Vase)。「魯賓花瓶」是在說明每個人對同一事物有不同認知,且這些認知取決於主觀的解釋,因此並沒有所謂完全的真相;這也是表現人類不完美的「認知錯誤」時所使用的概念。「一幅畫卻可以看出不同的兩種樣貌」的這個事實,足以讓人們意識到:人類的認知是「不完全或不完美」的。

看待一名政治人物的心理,也會有「視錯覺」。任何政治人物都同時擁有「好形象」和「壞形象」。然而,我們無法同時看見兩種互不相同的樣貌,因為當我們想要一次同時看清兩個面向時,心裡就會產生很大的混亂。這正是我們看待一位特定政治領導人的方式。

所謂「對於選擇的後悔(決策後的心理失調)」,就是我們看見了不想看到,或者無法看見期望事物時所產生的情緒。在選出盧武鉉當總統的時候,我們對他那「有主見,有信念,讓人耳目一新的國會議員」形象狂熱不已。然而,在他成為總統後高呼 「檢察獨立」、「打破權威主義」的口號、表明自己信念的同時,人們卻稱其「作為總統,德不配位」。

這本書不會講述「怎樣的候選人才算優秀」、「唯有選擇這樣的人才不會後悔!」,比起這些問題,「昨日的優秀總統,也會成為今日的無能總統」才是本書要面對的事實。

客觀地掌握「我們如何看待特定政治人物」以及這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就和「知道誰會成為總統」一樣重要。因為通過這種思考過程,可以從多個角度仔細觀察自己支持的候選人。另外,也可以重新思考我不支持的候選人的另一面。

 

欲望強烈的一方會獲勝

 

這本書裡寫著對現在具有盛名的總統候選人形象的分析結果。總統候選人的形象分析,並不是要尋找候選人是否具有人們願意相信或期待的特性。

相反地,本書不但想要告訴讀者「人們會以什麼樣的心態看待總統候選人」,還想說明「人們對總統候選人想要的是什麼」。這裡所謂的「想要」就是「欲望」。因此,總統候選人的形象分析這種工作,是要確認:人們向特定候選人投射什麼樣的欲望,以及特定候選人吸引了具有何種欲望的選民。

一言以蔽之,分析總統候選人形象的工作,就是為了瞭解投射於特定政治領導人的我和我們的欲望為何。

欲望的種類無所謂。這種分析的目的,並不是要追究欲望是對還是錯,而是要瞭解不同的人向總統候選人投射出什麼樣的心態。這與集中品評特定候選人的一般形象分析之觀點有所不同。

這不是把政治家偶像化或將其包裝得帥氣,而是正確地確認投射到那個人身上的我們的欲望。也就是瞭解以何種理由、何種欲望去支持或反對特定政治領導人的工作。

形象分析還能告訴人們:這位候選人今後將會如何行動。因為我們投射給特定候選人的欲望會逐漸改變他的行為。

結論是,大選候選人的形象分析,就是試著去預測誰會以何種理由成為總統;還有,這也可以說提早瞭解,當選的總統,在往後會受到何種評價。

 

選舉是鬥爭,欲望強烈的一方就會獲勝。

當李明博執政時,支持在野黨的人們如是說:

「鄭東泳實在是太弱了。」

雖然確實有人評價鄭東泳是個弱小的候選人,但這句話中還包含著這樣的真相:

「經過金大中和盧武鉉政權,我們社會裡的民主好像已經紮根了。威權和獨裁的殘餘好像也清除了很多。難道因為李明博當了總統,社會氛圍就會一下子逆轉回去嗎?社會如此發展,不可能輕易倒退吧,況且李明博看起來並不像死板的人,應該不會有什麼事吧。」

傾向於支持在野黨的人們如此安逸地判斷情況,並且,就在他們沒有明確地表現出自己的欲望而妥協之際,另一方傾向於保守派的欲望,反而重新燃起信念,想找回原先的既得利益。他們做好了覺悟,為了實現所希望的一切,無論是什麼都會去做。最終,在欲望戰場上獲勝的一方,就是「欲望很強的人們」。總統候選人的形象分析讓我們瞭解到大韓民國選民的欲望流向,並通過心理學方法展望政治的未來。回顧二○一五年「人們把總統朴槿惠視為昏君」的分析剛好吻合兩年後的現在,這樣看來,「展望未來」並不是誇張的表述。因此,觀察這本書裡的總統候選人形象分析結果,也就佔有了掌握大韓民國動向的先機,短則三四個月,長則可能看見二三年後的未來。

黃相旻 作者作品表

當好總統變成壞總統

獨立練習,發現人生未竟的風景

*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香港書城並不保證以上資料的準確性及完整性。
* 如送貨地址在香港以外, 當書籍/產品入口時, 顧客須自行繳付入口關稅和其他入口銷售稅項。

 

 

 

  我的賬戶 |  購物車 |  出版社 |  團購優惠
加入供應商 |  廣告刊登 |  公司簡介 |  條款及細則

香港書城 版權所有 私隱政策聲明

顯示模式: 電腦版 (改為: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