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對峙,台海緊張情勢日益升高,
台灣該如何安全挺過這場世紀惡鬥?
在詭譎的地緣政治情境裡,
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前院長暨全球地緣政治專家馬凱碩說:
「小國若要安然生存,就要知道地緣政治勢力正在發生哪些大轉變。」
中文版特別收錄——
馬凱碩寫給台灣的「地緣政治三鐵律」
1、大國不會容許周邊有敵對勢力的存在。
2、大國的選擇,總是以自身國家利益為優先。
3、處在大國周邊的小國,必須掌握先機、時時保持敏感度。
未來十至二十年,最重要且具有決定性關鍵的全球地緣政治競爭,無疑是美中地緣政治角力。美國不論誰當選總統,並不特別重要。因為驅動地緣政治力量不是政治人物,而是深層的結構牽引,本書對此有詳盡的討論。中國崛起後,已開始牽動美中之間的深層結構力量,可以預見它將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馬凱碩衷心希望台灣人民可以從本書受益,並希望可以幫助台灣小心、安全的挺過美中地緣政治角力必定掀起的險惡地緣政治浪潮。
名人推薦
全球專家好評推薦
美國瞄準中國,視為威脅其全球霸主地位的競爭對手。馬凱碩比以往更尖銳的挑戰讀者一同思考:如果競爭繼續毫無節制發展下去,將會帶來什麼後果?
——王賡武(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
這本書顛覆大多數讀者的既定觀念,書中有許多洞見,作者認為美中長期鬥爭的結果,將取決於雙方是否了解和尊重雙邊長期以來形成的深刻文明差異。就馬凱碩看來,情勢很清楚,最後要嘛人人都是贏家,要嘛都是輸家。在歷史的關鍵時刻,這是一本很重要的書。
——麥克.史賓賽(Michael Spence,二○○一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美中陷入國際霸主之爭,這場角力的結果,將會影響未來好幾個世代的世界秩序。馬凱碩以細膩的描述和清晰的見解,掌握這場戰鬥的複雜性,千萬別錯過。
——伊恩.布雷默(Ian Bremmer,歐亞集團總裁、Us vs. Them作者)
馬凱碩的《中國贏了嗎?》回顧從肯楠到甘迺迪的戰略智慧,提出有關中國崛起的挑釁性、甚至是異端的問題,並建議世界不要孤注一擲,應保有多元化的安全。
——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哈佛大學教授、《注定一戰?》作者)
美中關係將如何發展?馬凱碩認為,如果持續對峙,美國有可能會處於劣勢,其中最大的原因,不是因為中國比較優越,而是由於美國的誤算,尤其是未能掌握中國現實面所造成的失誤。
——馬汀・沃夫(Martin Wolf,《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家)
本書是馬凱碩2020年出版的最新作品,他認為中美兩方如同陰陽兩極,若雙方能專注提升人民的生活福利,彼此加強合作,結果是整個人類都會贏。面對當前錯綜複雜而又危險的美中關係,這本著作是給國人一個及時的禮物,能夠幫助我們了解一部分的時局,至於其中許多警告的字句,對於我國目前的狀況是很好的提醒。
——胡為真(國安會前祕書長、前駐新加坡代表)
無論我們將中國視為友人、對手或是亦敵亦友,都必須知道中國如何思考和看待自己的世界地位。西方人若想了解亞洲人的世界觀,沒有比馬凱碩更好的嚮導了。他在這本至關重要的書中,把自己豐富的知識和經驗分享給大家。
——勞倫斯.桑默斯(Lawrence H. Summers,前美國財政部長、前哈佛大學校長)
作者用大量有趣又令人震撼的數據和事實,對於美中兩國的優勢及弱點深入分析,這兩個國家的較量才剛開始,千萬別錯過這本難得的好書。
——單偉建(太盟投資集團董事長暨首席執行官、《走出戈壁》作者)
《中國贏了嗎?》指出正在破壞美中、乃至世界關係的迷思和錯誤,它對美中兩國提出坦率、明確的建議,北京和華府的領導人也許不愛聽他的忠告。不過,如果兩國密切注意他的建議,將會做得更好,您也應該如此。
——史蒂芬.華特(Stephen M. Walt,哈佛大學國際事務教授)
在這本具有啟發性的新書中,馬凱碩呼籲兩大強國要有更深刻的理性,並提醒當今最大的挑戰是回答「人類是否贏了?」這個問題。兩國的讀者都將從馬凱碩的智慧中受益。
——楊榮文(新加坡前任外交部長)
華府應該採取以平衡與合作為基礎的長期國際戰略,重新建立健全的內部領導和治理;在國外爭取朋友,而不是趕走盟國。軍事力量並不是民主軍火庫中最重要的武器。
——大衛.藍普頓(David Lampton,霍普金斯大學高等國際研究院榮譽教授、史丹福大學亞太研究中心研究員)
作者
馬凱碩 Kishore Mahbubani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前院長、全球地緣政治專家、新加坡國立大學亞洲研究中心傑出研究員。他曾是任職三十三年的資深外交官,在成為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創院院長後,又埋首學術研究工作十五年,在外交及學術領域都有優異亮眼的資歷。擔任新加坡駐聯合國大使期間,曾在紐約居住十餘年。
二〇一九年入選為美國人文暨科學院院士,是全球公認的亞洲重要公共知識份子。著作包括《亞洲人會思考嗎?》( Can Asians Think? )、《西方輸了嗎?》( Has the West Lost It? )、《亞半球大國崛起》( The New Asian Hemisphere )、《大匯流》(The Great Convergence) 以及《超越純真年代》(Beyond the Age of Innocence)等。經常在各地旅行的他,目前定居於新加坡。
譯者簡介
林添貴
政大外交系、臺大政治系及研究所畢業,歷任企業高階主管及新聞媒體資深編譯。一直以透過國外觀點啟發臺灣的心情來從事翻譯。譯作超過百本,包括《強權者的道德:從小羅斯福到川普,十四位美國總統如何影響世界》、《被遺忘的盟友》、《棉花帝國:資本主義全球化的過去與未來》、《核爆邊緣:美國前國防部長培里的核戰危機之旅》、《恐懼:川普入主白宮》、《南海:21世紀的亞洲火藥庫與中國稱霸亞洲的第一步?》、《躁動的帝國:從乾隆到鄧小平的中國與世界》等。
目錄
全球專家推薦
中文版序 從地緣政治三大鐵律看小國生存之道
第一章 導 論
第二章 中國最大的戰略錯誤
第三章 美國最大的戰略錯誤
第四章 中國是否是擴張主義者?
第五章 美國能一百八十度大轉向嗎?
第六章 中國應該成為民主國家嗎?
第七章 美國以美德自居
第八章 其他國家如何選擇?
第九章 弔詭的結論
致 謝
附 錄 美國優越論的迷思
序/導讀
中文版序
從地緣政治三大鐵律看小國生存之道(摘錄)
馬凱碩(KISHORE MAHBUBANI)
我很高興《中國贏了嗎?》即將在台灣出版。很少人會像台灣人民一樣,如此直接受到美中地緣政治角力的影響。因此,我衷心盼望這本書可以幫助在台灣的民眾,更加了解這場競逐將如何影響大家的生活。
同時,我希望這本書將有助於了解某些存在數千年之久的地緣政治鐵律(iron laws)。所有的小國都必須注意這些鐵律。我姑且舉出三個例子。
地緣政治的第一條鐵律:沒有一個大國會容許在它周邊有敵對的勢力存在。民主大國家或威權大國都一樣。一九八三年十月,聯合國安全理事會辯論美國入侵格瑞納達事件時,我就在會議現場。與會的國家接連指出:這項入侵行動違反國際法。安理會也的確表決、譴責入侵行動。英國棄權,沒有投票。國際社會反對美國入侵的強大聲浪卻毫無作用。當聯合國大會以一百零八票對九票表決通過反對美國入侵,雷根被問到有什麼看法時,他說:「一點兒也沒有打亂我吃早飯的興致。」當大國要剷除枕邊敵人時,沒有人阻擋得了它。
地緣政治的第二條鐵律:當大國必須在本國重大利益和國際關係價值觀之間做選擇時,他們總是以國家利益優先。美國在冷戰時期和蘇聯對抗時,就把這一點展現得清清楚楚。我們現在都知道,民主的美國和共產中國以及巴基斯坦的軍事政府結盟,攜手對抗民主的印度。
台灣有許多人可能相信美國將會一直支持民主的台灣對抗共產中國。但是,過往的歷史顯示:價值觀沒有國家利益重要。美國在小布希總統領導下,於二〇〇三年三月入侵伊拉克之後,發現它需要共產中國的協助來移除聯合國安理會對伊拉克的制裁,美國才能再度從伊拉克出口石油。當時的中國果真對小布希總統伸出援手,而小布希政府可能的「交換條件」就是對陳水扁總統施壓,不要推動獨立。這顯示了:才在不久前的二〇〇三年,當民主的美國必須與共產中國合作時,對於民主的台灣之利益,它隨時都可以犧牲。
地緣政治的第三條鐵律就是:小國家經常會發現,對於周邊大國在地緣政治上的重要利益,必須掌握先機、有所預見且要時時保持敏感,才是明智之舉。加拿大就是這方面的好例證。理論上,加拿大是個強大、獨立的國家。可是,加拿大成為G7成員,是美國提名推薦的,因為它曉得加拿大絕對不會與美國的重大利益作對。
在美中地緣政治角力的情境中,加拿大也顯示出對美國利益的高度敏感。當美國要求加拿大逮捕華為創辦人任正非的女兒孟晚舟時,加拿大可以選擇說好或不好。事實上,也有些加拿大人強烈建議加拿大要說不。但結果顯示,孟晚舟案例顯示加拿大準備犧牲本身利益,滿足鄰居大國美國的利益。
加拿大再怎麼說都不是一個小國。它的國民生產毛額一兆七千億美元,是世界前十大經濟體之一。可是,儘管它不是小國,它還是必須小心謹慎,就這方面而言,加拿大的行為也透露出修昔底德(Thucydides)的確有先見之明。修昔底德在描述米洛斯人和雅典之間的紛爭時說了一句名言:「強者為所欲為,弱者只能逆來順受。」
然而,這一切並不代表小國家就沒有選擇。的確,如果小國家仔細研究古今地緣政治,也可以幫助自己走出一條精明、明智的路子。就這一點來講,我很幸運出生、長大在新加坡。出於歷史的偶然,從一九七一年至二〇〇四年,我很榮幸在新加坡外交部門服務了三十三年,追隨過新加坡最偉大的三位地緣政治大師:李光耀、吳慶瑞和拉惹勒南(S. Rajaratnam)。他們三人都是地緣政治的敏銳觀察家。我從他們身上學到許多,包括有關地緣政治的鐵律。
他們也教會我,小國若是了解地緣政治勢力正在發生哪些大轉變,就能安然生存。這也是為什麼我決定在二〇二〇年寫這本探討美中關係的書。未來十至二十年,最重要且具有界定作用的全球地緣政治競爭,無疑就是美中地緣政治角力。由於它受到深沉的結構力量驅動,可以預見它將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就這一點而言,二〇二〇年十一月即將登場的美國總統大選,最後究竟是川普或拜登(Joe Biden)當選,可能並不重要。地緣政治不是由人驅動。它是由更大的地緣政治力量所驅動,本書對此有詳盡的討論。我衷心希望台灣人民可以從本書受益,並希望它可以幫助台灣小心、安全的挺過美中地緣政治角力必定掀起的險惡地緣政治浪潮。
二〇二〇年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