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醫學概論》是由楊辰夫博士所撰寫,其鼓勵學子們在未來行醫治病、專事研究、公共服務或者生技職場等,要能廣泛閱讀中、外文獻,畢竟醫學科學講求的是「實證」。全書共編列有 14 章,雖是簡要敘述,但內容討論醫學的本質、醫學的應用,以及醫學與個人、社會和環境整體健康的關係,進而從疾病發生的原因、診斷、醫療照護、疾病進程的病理變化與對個人身心乃至社會的影響,最後亦論及疾病的流行及預防、復健,以及公共衛生的發展等方面,做一扼要的介紹。對醫學有興趣或即將踏入醫學領域的學子們,本書將會讓您對醫學科學有初步了解及正確概念,是邁入醫學領域不容錯過的最佳指引。
序
醫學科學內容浩瀚,醫學的發展不唯淵遠流長,兼且日日新,事實上是無法用概論的形式來說明它的全盤內容的,勉強為之,更難窺見全貌,探究其精髓的。本書名《當代醫學概論》,目的是提供修習醫學相關科系的學子參考之用,共編列有 14 章,雖然祇簡要敘述,但基本原理不變,提綱挈領,擷取更新的醫學知識,配合現代的醫學進展,內容討論醫學的本質,醫學的應用,醫學與個人、社會及環境整體健康的關係;從疾病發生的原因,診斷,醫療照護,疾病進程的病理變化與對個人身心乃至社會的影響,疾病的流行及預防,復健,並及公共衛生的發展等方面,嘗試針對醫學所深藏孕涵的意義,做一扼要的介紹。未來醫學研究的目標趨向精準化醫學,其與人體基因組密切相關,並將藉助數位科技的發展,故而有志趣於醫學的學子,除了各專業本科之外,建議應深入細胞基因遺傳學,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微生物學,細胞免疫學,生物資訊學等相關學科的知識,強化基礎,必有所成。未來出現新的概念,新的理論,新的技術,是現代人的期許,也是下一世代人類的福祉。
古羅馬哲學家西塞羅 Marcus Tullius Cicero 曾言歷史是人生的導師。有古代前人的辛苦耕耘,後人方才得以採收成熟的果實;西方醫學的飛躍進步始自工業革命,現代醫學的蓬勃發展更得益於生物科技與數位資訊的突飛猛進,目前已進入雲端運算的階段,未來精準醫學的演化,借助於人體基因圖譜的更加完善,解析基因的功能機轉,想必能讓人類真正的防病於不發,有病得治,免於因疾病而夭死,得享健康。
知識是累積得來的,經驗是自己動手才能獲得的。讀者學子對未來的抉擇在於自己的志趣,或行醫治病,護理復健,或專事研究,或公共衛生服務,或生技職場,在眾多的醫學相關類別科系中,有志趣研究科學,特別是醫學的研究,一定要養成研讀文獻的習慣,俗話說博覽群集,中文或外文的資料都是很好的資訊。要練習思考問題,要善於思維,針對您想知道的擬定出一個方向或一個範圍,亦即善思維的真意,有智慧性的思考,切莫空言夢想,畢竟醫學要求的是實證。古今中外,醫學名家為我楷模,大有人焉,備受尊崇的 William Osler,人稱醫師之醫師,其教導醫學生,句句都是經驗智慧,肺腑之言,深富哲理,發人深省,特於書中章節列述一二,或能激發您的共鳴。
本書初版成於 1979 年,由李淑美、張綉琳與作者合編。今以原書為參考藍本,去蕪存菁,重新書寫,並予更名。編寫時,大多數係引用西方歐美之醫學研究,舉凡通用語詞者不另加註英文,專有名詞或縮寫字詞則附加之,以供讀者查詢,並多依國家教育研究院所編訂之醫學名詞一書譯之。外國人名多數使用原本姓氏,少數或加註中文譯名因係通用成俗。年代則以西元記數,用以配合國際用法,如 BC為紀元前,紀元後以 AD 或數字表示。參考書目的編寫則依照美國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所建議的格式為之。每章之後附錄數則或與該章有相關的事例,或許可啟發讀者的思考。因個人觀點不同,疏漏謬誤之處必不在少,祈盼專家學者及讀者諸君,不吝賜教,請寄至電子郵箱toauthor308@gmail.com,以待日後更版修正。
本書得以順利付梓,感恩所有師長的教導,親人的愛護支持,同事善友的鼓勵,衷心感謝吳貴惠女士玉成,呂蕎安、程穎千小姐的精心編排,並致謝合記圖書出版社同仁協助編輯庶務。
楊辰夫
書於臺灣 06/13/2020
目錄
第1章 醫學內涵綜論 001
1.1 簡述醫學概論/002
1.2 醫學的涵義/003
1.3 醫學的體系與組成/004
1.4 醫學科學/004
基礎醫學 005
臨床醫學 006
應用醫學 007
1.5 醫學技術/007
1.6 醫療行為/009
1.7 醫學倫理/011
醫學倫理的起源 011
醫學倫理學的內涵 011
醫學倫理四大原則 013
1.8 實證醫學/014
實證醫學的發展 015
實證醫學的實踐 016
1.9 醫療與護理/018
醫療環模式 018
護理教育 020
實證護理 020
1.10 醫學教育/021
第2章 腦與生命 025
2.1 何謂生命/026
2.2 腦的構造與功能/028
腦的構造 028
思維的分布 029
大腦皮質 030
腦的內部 031
基底神經節 032
神經元 032
2.3 生命與生活 /034
2.4 生命的發展與生命科學/035
第3章 醫學的發展史 041
3.1 醫學的起源/042
史前醫學 042
古代醫學 043
米索布達米亞的醫學 043
埃及的醫學 044
印度的醫學 044
中國的醫學 045
希臘與羅馬的醫學 045
3.2 中世紀的醫學 /046
拜占庭的醫學 046
阿拉伯的醫學 046
西歐的醫學 046
中國的醫學 047
3.3 近代醫學/047
3.4 二十世紀的醫學 /051
3.5 二十一世紀的醫學/057
醫學分子化 057
醫療精準化 058
醫療數位化 058
第4章 健康與疾病 061
4.1 健康的定義/062
4.2 國際公共衛生組織機構/063
多邊機構 064
雙邊組織 065
非政府組織 066
4.3 心理健康 /067
精神疾病的分類 068
精神疾病的診治069
4.4 身、心、靈健康與整體健康/070
整體醫學的歷史 070
身、心、靈健康 072
4.5 同一健康/073
同一健康的起源與內涵 073
同一健康的倡議與實踐 076
第5章 疾病分類與醫學 079
5.1 人與疾病/080
5.2 疾病與醫學/081
5.3 醫學術語 /082
5.4 疾病及其分類/085
通識的疾病分類法 085
國際疾病分類標準 088
第6章 疾病與病因 091
6.1 疾病的原因/092
6.2 病因的分類/094
生物性因素 094
物理性因素 095
化學性因素 096
營養性因素 096
遺傳性因素 098
先天性因素 098
免疫性因素 099
宿主因素 100
其他因素 101
6.3 決定健康的因素/102
6.4 宿主的防禦機制/103
6.5 中斷疾病感染鏈/106
第7章 疾病與病理 109
7.1 症狀與病變/110
7.2 病理學的分類與內容/111
解剖病理學 111
臨床病理學 111
7.3 病灶的分類/114
循環障礙的病變 114
進行性病變 118
退行性病變 119
炎症 120
7.4 新生物、腫瘤、癌症/131
癌症的症狀與病徵 131
腫瘤的進展 131
腫瘤擴散方式 132
癌症的分類 133
腫瘤的分期和分級 137
癌症的診斷 139
7.5 先天性畸形、變形與染色體異常/145
先天性畸形發生的原因 146
染色體異常與畸形 147
先天性畸形的分類 148
先天性畸形的預防 148
先天性畸形的檢測 152
第8章 疾病與診斷 155
8.1 診斷學歷史 /156
8.2 診斷的方法 /157
8.3 診斷的步驟 /158
8.4 從診察到診斷/159
摘取病歷 159
身體檢查 160
第9章 疾病的治療與復建 167
9.1 治療疾病之物/168
9.2 治療法的類型/169
原因療法 169
症狀療法 169
預防療法 170
9.3. 現代的治療方法/171
外科療法 171 內科療法 171
物理療法 171
職能療法 172
精神療法 173
化學療法 174
9.4 病患的護理/175
休息 175
飲食 175
護理 176
9.5 復健醫學/176
復健醫學的發展 176
復健醫學的目的 177
患者歸建與復健醫學 178
慢性疾患的復健 178
復健設施及專門職業 179
9.6 運動醫學/180
常見運動損傷 180
健康的運動 180
第10章 疾病與預防醫學 183
10.1 疾病的預防/184
10.2 預防醫學的內涵/185
10.3 流行病學是預防醫學的基礎科學/187
10.4 預防醫學的推動/188
防範病原體侵入身體 188
增強抵抗力 189
預防疫苗注射 189
注重營養均衡 190
定期健康檢查 191
早期偵測篩檢 191
預防傷害及意外事故 192
10.5 預防疾病從個人開始/193
第11章 檢驗醫學 195
11.1 檢驗醫學/196
11.2 檢驗醫學的演進/197
11.3 檢驗醫學的臨床檢測/198
檢驗類別 199
即時檢驗 199
11.4 檢測數值的準確性/199
參考範圍與正常值 199
敏感性與特異性 201
11.5 檢驗數值的分析、確定、解釋 /202
11.6 檢驗室的管理/203
檢驗室認證 203
品質管理 204
生物安全與生物保安 204
11.7 檢驗醫學的未來發展/205
臨床檢驗全面自動化 205
分子技術與生物資訊數據化 205
新興傳染性疾病的監測 205
未知病因疾病的研究 206
第12章 疾病與流行病學 209
12.1 流行病學的定義/210
研究 210
分布 211
決定因素 211
健康相關狀態及事件 212
特定人群 212
應用 212
12.2 流行病學的演進/213
12.3 流行病學的研究方法/215
病例定義 215
病例數與比率 216
因果關係 216
12.4 流行病學在公共衛生的應用/219
疾病監測 219
疫情調查 220
分析研究 220
效益評估 221
第13章 國家健康指標 225
13.1 健康指標/226
13.2 健康狀況/226
孕產婦及嬰幼兒死亡率 233
13.3 危險因素/233
13.4 服務範圍/236
13.5 衛生系統/238
第14章 臺灣公共衛生現況 245
14.1 衛生政策與公共衛生組織/246
衛生政策 246
公共衛生組織 247 14.2 公共衛生行政/250
衛生人力資源 250
醫療設施 251
醫療制度與健康保險 252
衛生經費 252
14.3 衛生統計/253
人口統計 253
年齡結構 253
死因分析 255
14.4 癌症防治/258
癌症登記 258
癌症篩檢 258
防癌衛教 259
安寧療護 259
14.5 疾病預防與控制/259
傳染病與防疫 259
14.6 健康促進/262
保健促進 263
國民營養 265
14.7 食品藥物衛生/266
14.8 環境衛生/268
14.9 未來公共衛生的願景/272
14.10 健康教育/273
健康教育的目標 273
健康教育推展的考量 274
健康教育的內容 274
健康教育的原則 274
健康教育的輔助工具 275
附錄 279
1. 臺灣成功根除小兒麻痺症/280
2. 臺灣成功消除麻疹/284
Index 289
中文索引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