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探索學習系列~
日本人體解剖學權威坂井建雄教授監修
台北慈濟醫院骨科周博智醫師審定
帶領大小朋友一起探索
從身體外部看不到的人體奧祕,
了解骨頭的祕密!
骨頭隱藏著什麼祕密?
‧骨頭的裡面到底長什麼樣子呢?
‧身體有哪些機制呢?
‧長大之後,骨頭的數量會變少?
‧頭部到底有幾塊骨頭?
‧手臂負責扭轉手腕?
‧人類可以站得直挺挺的祕密
‧打造強壯骨骼的祕密
人體有超過200塊以上的骨頭,
組成了我們的身體,
也幫我們保護了重要的臟器,
更與肌肉一起讓身體做出不同的動作。
健康骨頭的內部更許多幫助製造血液的成份。
本書帶領讀者一起探索:
骨頭的內部長什麼樣子,為我們做了哪些事,
以及骨頭是怎麼讓身體動起來的。
第一章介紹骨頭的基本構造。
第二章介紹頭部、肩膀、手臂的骨頭構造和功能。
第三章介紹骨頭的健康,該怎麼打造強壯的骨頭。
【查詢本書內容的方法】
◎用目次
從目次尋找你想知道或感興趣的主題。
◎用索引
如果有想知道或想查詢的主題,可以從索引查詢在哪一頁。
本書特色
★ 專業詳細的內容
★ 大量的骨骼模型照片
★ 清晰易懂的解說插圖
★ 最能滿足孩子好奇心的趣味知識
★ 簡單易做的骨頭保健常識
專家審定‧推薦
周博智 台北慈濟醫院骨科醫師
市面上給孩童看的科普讀物不少,但是以詳實的圖片介紹人體骨骼的書,可說是鳳毛麟爪。書中傳遞的知識,不僅孩童可一窺身體的奧妙,國高中生、相關科系的大專生,甚至從事健康產業的人士,也可從本書中很快獲得相關的基礎知識。
看完這本書後,下次在餐桌上,家長也可以引導孩童留意牛羊豬雞魚等動物的骨骼和肌肉,除了對照各個物種的肢體構造差異,對於造物者的巧思,會有更深一層的體悟。
此外,身處智慧手機的世紀,除了要保護眼睛,也要留意頸椎的健康,平日規律活動四肢,畢竟這台老爺車除了要載你一輩子,也是全家人的依靠。
◎適讀年齡:3~6歲親子共讀;7歲以上自己閱讀
◎有注音
作者
坂井建雄 Sakai Tatsuo
順天堂大學醫學部教授、醫學博士、專攻解剖學、醫學、解剖學史。
1978年於東京大學醫學部畢業後,於該大學擔任醫學部解剖學教室的助手,再前往德國海德堡大學留學。回到日本後,擔任東京大學醫學部副教授,從1990年開始擔任現職。一邊執掌解剖學、生體構造科學的教鞭,一邊研究人體解剖學、腎臟與血管、間質的細胞生物學、解剖學史與醫學史。主要著作包含《面白くて眠れなくなる人体》(PHP研究所出版)、《ぜんぶわかる人体解剖図》(共同著作、成美堂出版)、「図説人体イメージの変遷」(岩波書店),此外也負責監修與翻譯多本著作。
譯者簡介
許郁文
輔仁大學影像傳播學系畢業。因對日文有興趣,於東吳日語教育研究所取得碩士學位。曾擔任日商多媒體編輯、雜誌日文採訪記者,現職為專職譯者。
歡迎大家透過臉書認識我
Facebook:baristahsu。Email:baristahsu@gmail.com
目錄
人類全身的骨骼
前言
第一章 骨頭的基礎知識
為什麼要有骨頭?
骨頭是什麼做的?
身體動起來的祕密1:骨頭與關節
身體動起來的祕密2:骨頭與肌肉
製造血液的機制
骨頭的一生
【專欄】持續重生的骨頭
第二章 骨頭的構造與功能
頭骨
肩骨
臂骨
手骨
胸骨
脊椎骨
骨盆
腿骨
足骨
第三章 骨頭的健康
骨頭常見的毛病
◎手指關節挫傷(吃蘿蔔乾)
◎扭傷
◎脫臼
◎骨折
◎奧斯戈德氏症
◎脊椎側彎
◎顳顎關節症候群
◎骨質疏鬆症
如何讓骨頭變得強壯
◎連同維生素一起攝取吧
◎曬太陽
◎充足的睡眠
◎鍛練骨頭
索引
序/導讀
前言
人體有超過200塊以上的骨頭,有的很細長,有的長得圓圓的,有的甚至只有約3公釐的長度。這些形狀與大小都不同的骨頭組成了我們的身體,也幫我們保護了重要的臟器,更與肌肉一起讓身體做出不同的動作。
骨頭雖然很堅硬,卻不是硬梆梆的。健康骨頭內部有很多水分,也幫助製造血液的成分,由此看來,骨頭可是有多種功能的呢!
本書要告訴大家骨頭的內部長什麼樣子,又為我們做了哪些事,以及骨頭是怎麼讓身體動起來的。
第一章:要介紹的是骨頭的基本構造,一起看看骨頭內部的構造,以及讓骨頭動起來的基本機制。
第二章:要介紹頭部、肩膀、手臂這些身體部分的骨頭構造和功能,大家可以邊讀邊確認自己的身體是不是這樣,應該就能了解骨頭的位置與功能了。
第三章:要介紹骨頭的健康。骨頭雖然很強壯,但是遭遇太強大的外力或是沒有吸收到均衡的營養,都會讓骨頭產生問題,所以這一章要讓大家知道,身為小朋友的我們,該怎麼打造強壯的骨頭。
讓我們一起透過這本書,探索從外面看不到的人體奧祕,了解骨頭的祕密吧!
推薦文
市面上給孩童看的科普讀物不少,但是以詳實的圖片介紹人體骨骼的書,可說是鳳毛鱗爪。書中傳遞的知識,不僅孩童可一窺身體的奧妙,國高中生、相關科系的大專生,甚至從事健康產業的人士,也可從本書中很快獲得相關的基礎知識。
本書是由日文翻譯而來,有些身體部位的用語,對照台灣人的通俗用語,以及醫界通用的西方解剖術語,會有些差異,例如「骨科」在日文中被稱為「整形外科」,容易讓一般人摸不著頭緒。不過我們的學習探索的重點,乃在認識人體骨骼與機能,就像世界名著「小王子」提到的,玫瑰換了別的名字,還是獨一無二。所以對於書中所提身體部位的稱呼,不用太拘泥。
看完這本書後,下次在餐桌上,家長也可以引導孩童留意牛羊豬雞魚等等動物的骨骼和肌肉,除了對照各個物種的肢體構造差異,對於造物者的巧思,會有更深一層的體悟。此外,身處智慧手機的世紀,平日除了要保護眼睛,也要留意頸椎的健康,平日規律活動四肢,畢竟這台老爺車,除了要載你一輩子,也是全家人的依靠。
周博智 台北慈濟醫院骨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