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當什麼女性主義者?
正因為女性主義與男性的人生息息相關,
且能為男性解除枷鎖、得到不亞於女性的真正自由。
所以,無論男女,我們都應該成為女性主義者。
韓國江陵明倫高中有八百多名男學生,校園裡充斥著各種血氣方剛和習以為常的髒話,動不動就會聽到「幹爆」、「破處」、「吃了她」這樣的語彙。問他們為何要這樣說話,得到的都是「沒為什麼」、「好玩啊」、「聽起來很屌」之類的答案。
崔乘範是這所學校的國文老師,他十分感慨於學生們不自覺被社會型塑而成的性別觀念,如今,許多校園裡,仍流傳著「多讀十分鐘的書,就能幫老婆換張臉。」這種將女性視為獎賞的班訓。這真的沒問題嗎?
除了校園之外,崔乘範對整體社會所期望的男性形象也有很多疑問,諸如軍隊文化、暴力、淫言穢語、非得喝到爛醉才能吐真言……明知女性人生坎坷,卻終究守著窠臼過日子的男性,更是令他感到莫名其妙。然而,這些疑惑,就在他接觸女性主義思維之後,一點一滴地解開了。
本書特色
1. 作者身為男性,卻傾注心力推廣女性主義。因為他深知,女性主義強調的不是女性優越或女性霸權,而是邁向性別平權的第一步。
2. 本書共分為五個章節,從原生家庭、傳統觀念下的女性宿命、男性觀點的省思、社會案件到性平教育,完整論述了女性主義在韓國社會的困境、發展和期望。
3. 故事與論述兼具,輔以統計數據參考,值得讀者深思。
◎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與宿命
若想當個帥氣的中年男子?就必須擁有妻子。少了『內人』的關心和照看,沒有幾個韓國男人能逃過襪子破洞和褲腳破掉的命運。那如果想當個瀟灑的中年女子呢?那就必須沒有丈夫。不用忙著給人準備早飯,不用費盡心力照顧誰,家事與情緒勞動的負擔減輕一半以上,過上相對滋養的生活。
多數人以為女性劣勢來自於經濟弱勢。但作者透過他的原生家庭告訴我們── 不,即使母親的收入是父親的三倍,整個社會也並不會因此降低對於女性應扮演母親、妻子的期望。在勸和不勸離的氛圍下,犧牲奉獻一切的女人,只能繼續無奈地忍受下去……
◎女性主義男子的視角與感悟
大家在只有男生的酒席上爭相地開黃腔,追問正在談戀愛的朋友「進度」如何,而朋友則意氣揚揚地「炫耀」那件事,當時的我並未認知到,這一切就是性暴力的一環,以為這個樣子才叫大人,不僅道德意識低落,甚至一點性別敏感度都沒有。
對女性品頭論足的習慣,以為只是同性之間的言論,不會影響到其他人?可你的意識型態正是從言談中形塑的。而許多性犯罪案件,便是源於扭曲的意識形態……
◎從「江南站仇女殺人案」看見的韓國社會
若以精神疾病患者的「隨機殺人」下定論,案子會以懲罰嫌犯作結,社會不用再做出其它努力,頂多只能加強管理思覺失調患者,而實際上江南站殺人案結束後便是如此。但若以「仇女殺人」結案,就會開啟無數的連鎖反應……
任何地方都存在著想要「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的觀念,但若因此而錯過了使社會超前進步十年的機會,也無所謂嗎?
◎給男性一個「成為女性主義者的好理由」
女性主義也受用於男性,它能幫助我們逃離狹隘的男性特質框架;它會告訴我們,男人即便愛哭、話多、力氣小也沒關係;它會讓我們知道,趕我們去當兵、讓我們有約會出錢和買房壓力、讓我們因嬌小的身高或生殖器而氣餒的人,並非「泡菜女」而是「父權制度」。當你理解這些事實後,男性的人生也能獲得自由。
父權制度下的男性,或許會因自己的性別而產生優越感,但那其實也限縮了男性特質的定義,而遭受另類的不平等。想要從狹隘的性別價值觀中解脫、好好地做自己嗎?那麼,請你也一起學習女性主義吧!
名人推薦
范情(婦女救援基金會執行長)/李明璁(社會學家、作家)/陳怡蓁(吾思傳媒─女人迷共同創辦人)/何撒娜(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許怡齡(中國文化大學韓文系副教授)/彭紹宇(「韓國的筆記」版主、專欄作家)/周芷萱(女性主義者)/蘇柏昌(「政治男孩的多與雜記」版主)
作者
崔乘範
韓國江陵明倫高中國文老師。
大學主修國文與哲學,同時熱中社會科學。受到學姐的啟發,以及反思母親的人生處境,逐步認識女性主義思維。不忍看著生活周遭的男學生,受到缺乏性別意識的父權觀念教育,他決定站出來,以一個女性主義者的身分,為性別平權、性別平等教育盡一己之力。
目錄
◎推薦序
●選擇站在有益,而不是有利的那方──范情/婦女救援基金會執行長
●先做人,再做男人和女人──何撒娜/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男性參與的女性主義,以及女性主義在韓國的現況──許怡齡/中國文化大學韓文系副教授
前言
●男生當什麼女性主義者啊?
第一章 母親與兒子
●我的家庭真奇怪。
●窮人家女兒的命。
●女性主義思考的開端。
●中年女性的位置。
●其他家庭也都是這樣過?
●母親的憂鬱症。
第二章 學習女性主義的男人
●單憑善意與良心令人不安。
●性侵害如何發生。
●善良的女人能上天堂,但壞女人卻能為所欲為。
●看似嚴謹的父權制度下卑劣的陰影。
●因為男生不懂,所以要學。
●相遇時雖是師生,但現在是夥伴
第三章 老師,您知道江南站發生什麼事了嗎?
●若我不沉默。
●為何不敢說是仇女犯罪?
●不見夥伴蹤影,只見Ilbe 旗幟飄揚。
●在韓國,身為女性
●寬以待男,嚴以待女。
●檢討被害人的韓國社會。
●綜觀韓國女性的生活。
●男人也能成為女性主義者嗎?
第四章 與八百位男學生一起
●為了人生的女性主義課。
●〈蕎麥花開時〉不是美化性侵害的作品嗎?
●〈春香傳〉,自古至今女性都是玩物。
●李陸史的語調男性化,金素月的語調女性化?
●〈謝氏南征記〉,誰才是真正的犯人?
●《女權之聲:無懼年代》,別活在現代,活在歷史吧
●「少女」的語義,竟然是「是人類」「非男性」「非成熟」。
第五章 與憎恨對抗的方法
●在男性多的團體中必須發聲的原因。
●失準的標靶,以及憎恨所造成的左右派統合。
●歧視的歷史淵源。
●在男子高中傳播女性主義。
●應對學生責難的方法。
●要如何召集夥伴?
●與其選有利,不如選有益。
後記
●為了一起在地獄中生存
試閱
為何不敢說是仇女犯罪?
江南站殺人案本身就已經足夠驚世駭俗,但之後的發展卻更令人衝擊,某家媒體提及犯人的經歷,竟有試圖為他辯護的傾向。報導提到,犯人本在研究神學並有意成為神職人員,卻因女性的輕視而產生被害者意識,對此他們表露出同情之意。至於女性害怕「死的可能是自己」這一點,他們毫無共鳴,反而因為善良的男性也被認定是潛在加害人而感到憤怒。我應該要繼續解釋的,我不該就此沉默的,被我教過的學生當中,一定也有人有類似的想法,實在太丟臉了。這些念頭在我腦中反覆,讓我覺得自己也是加害人。
難以理解的言論接二連三地出現,警察在案發一天之內,把此案定為「思覺失調患者隨機殺人案」,犯人「因遭女性輕視而下手」的相關陳述,全以思覺失調為由遭一律駁回。就這樣,思覺失調症成了犯下此罪行的動機,以及駁回相關陳述的根據,這根本是一場從根源阻斷一切其他論點的詭辯。
我在鍵盤上敲打著諷刺雙重標準的文章時,不斷後悔那段緘默的日子,完整承載我激動情緒的文章,被人截圖上傳到Facebook上叫做「幽默儲藏所」的專頁,文章在姓名和頭貼同時公開的狀態被上傳,數十封辱罵我的私人訊息也隨之而來。我一一回覆那些辱罵,好像要這麼做才能對過去沉默的自己少一些埋怨。我的答覆再度被截圖上傳到那篇文章的留言串裡,在嘲笑、辱罵我的留言當中,我看見了曾因為成在基的爭論而動怒的學生名字。
小兒精神科醫師徐天錫,曾提出精神疾病反映時代走向的主張,此論點的根據在於,權威主義獨裁時期的中央情報部以及2000年代以後的三星企業,都曾為人們妄想的主要對象,而江南站殺人案作為仇女心態發展為精神疾病的徵兆案件,人們必須體認其嚴重性,研討結構性改革,並進行意識轉換。然而,他的主張卻被置之不理。
我開始懷疑,警方是怕事情鬧大,才這樣敷衍了事嗎?如果有一位白人躲在廁所殺了一位東方人,他讓六位白人離開,並殺害第一位走進廁所的東方人,並表示是因為東方人瞧不起自己才殺害對方,那我們會因為他有思覺失調症,而否定他是仇恨犯罪 嗎?是不是因為韓國目前沒有承認仇恨犯罪的判例,所以才不想牽扯這項爭議呢?是不是害怕無法承擔接下來的後續發展,才不敢命名為「仇女犯罪殺人案」呢?我的腦中老是浮現這些想法。
若以精神疾病患者的「隨機殺人」下定論,案子會以懲罰嫌犯作結,社會不用再做出其它努力,頂多只能加強管理思覺失調患者,而實際上江南站殺人案結束後便是如此。
但若以「仇女殺人」結案,就會開啟無數的連鎖反應,電視上會展開以仇女為主題的辯論,召開傾聽各階層意見的公聽會,並開設收取人民意見的頻道。相關機關首長必須聚首舉行對策會議,委託專家團體分析社會現況,另外各部門會發送公文對轄下機構進行田野調查。國會將湧入禁止性別歧視的法案,國會立法調查處則須嚴密檢討現行法條是否有違法要素。企業須對雇用、升職、支薪等人事問題進行自我管束。教育界則要鄭重研討,是否將性別平等與性別認知教育納入中小學課程。
當對社會發生重大衝擊案件,上述事項便會接續發生,雖然對推動與訂定政策的人而言,這些事情麻煩又棘手,但卻也是為了創造更好、更安全的社會所必經的過程。負責人難道不是怕自己的決策造成社會波動,所以有所畏懼嗎?我認為這是為了少數幾人的明哲保身,錯失能提早至少十年邁進性平社會的機會,只留下犯罪率較一般人低十倍的思覺失調患者,遭受無故打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