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療現場,病人與醫師其實是種以苦難相連的生命共同體。
面對無法重來的醫療歷程,可以如何做得更好、避免併發症?
郭漢崇醫師將一張張病歷,化為一則則故事;
「以病為師」,道盡他身為外科醫師對生命的深刻體悟。
行醫超過30年,一位站在第一線的外科醫師省思──
手術併發症,真的無法避免?
一旦發生併發症,又該怎麼辦?
如何面對病人、家屬的責難?
當自己、家人成為病人,是怎樣的心情?
泌尿科權威郭漢崇醫師,以最真誠、如實的文字,
寫下每個手術中的細節、併發症的發生與處理,
看他如何在醫病中找到平衡點,
如何在數十年無法癒合的胃潰瘍中,平衡身心。
「怎麼會這樣?」「開個小刀變住院」……
阿嬤的尿失禁、一起把媽媽救回來、醫師娘的煎魚
十六個臨床案例背後,是令人揪心溫暖的生命故事。
每一次的手術無法重來,
卻可以在一次次的檢討中,找到下一次進步的動力!
【特別收錄】郭漢崇醫師的生病週記
當一個醫學權威成為專科病人,才體會身為病人身心所承受的苦與痛。
本書特色
看 醫病關係》
在醫療現場,病人與醫師其實是種以苦難相連的生命共同體,如何彼此互信,為病人解除苦難?
談 手術併發症》
一張張病歷,一個個病例,重新檢視這些醫療歷程,如果可以重來,可以如何更進步,避免併發症。
當 醫師成為病人》
看著病人的疼痛,當醫師成為病人、成為病人家屬,對於那種感受更加真切,不只寫病人的故事、也寫自己的故事。
名人推薦
釋證嚴
賴清德(副總統)
既已選擇「醫師」作為終身志業,就註定要與苦難同行。── 慈濟醫院泌尿部主任 郭漢崇
作者
郭漢崇 醫師
現任花蓮慈濟醫院泌尿部主任暨慈濟大學醫學院泌尿科教授、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副執行長,為國際知名的泌尿醫學專家,排尿障礙治療的權威。
在Expertscape專家排行中,肉毒桿菌素的治療位居世界第一。所帶領的團隊積極推動臨床、教學及研究,排尿障礙臨床暨研究成果豐碩,榮獲第二十二屆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銀獎的殊榮,讓醫療荒原花蓮,成為臺灣唯一、世界知名之排尿障礙治療重鎮。
臨床尿路動力學經驗超過30年,發表超過550篇研究論文,編寫排尿障礙及尿失禁相關之教科書及單行本超過20冊,如《功能性泌尿學》、《臨床泌尿學》、《實用尿路動力學》等,也撰寫醫療科普及醫療人文書籍如《尿尿小事學問大》、《涓涓人生》、《上人與我:那些年我們在慈濟的日子》、《這些年我們一起寫下的故事》等。
目錄
推薦序:以病為師 / 釋證嚴
推薦序:醫病也醫心,最真摯的醫病故事 / 副總統 賴清德
自序:不會癒合的胃潰瘍
I 手術臺上的意料之外
01金花阿嬤的尿失禁
02一起把媽媽救回來
03 永遠的傷痛
04 隱藏的敗血症危機
05 意外的裂縫
06 就差一個步驟
07 流個不停的血水
II 醫療現場的長期關懷
08 忘不了的那個眼神
09 永恆的苦難與負擔
10 讓她自由吧!
11 令人心酸的笑容
12 手術後的一場惡夢
13 最痛苦的傷痕
14 令人意外的結果
15 兒子的腸阻塞
III 體會當病人的痛
16 泌尿科醫師的生病週記
後記:轉換對生命的態度
序/導讀
推薦序1
以病為師
既已選擇「醫師」作為終身志業,就註定要與苦難同行。
醫師是一份高報酬、高社經地位的職業,外表看來光鮮亮麗;可知道醫師為病患要付出多少時間和心力?手術後,萬一病患預後不佳,或高燒不退、或反覆感染,主治醫師不免懸著一顆心,食不知味、寢不安席,內心多麼糾結啊!
除了泌尿方面的專業著作外,《與苦難同行》是郭漢崇醫師的第三本書。花蓮慈濟醫院每天接觸過的國內外病患超過數千人,各人有各人難以言宣的病苦;郭醫師在治療過程中都能給予病患很清楚的指引。但總有幾位比較特殊的病患,與郭醫師的生命產生連結,讓他忍不住要將相遇的吉光片羽書寫下來。
郭醫師在書中寫道:「我們必須要在病人的喜怒哀樂、生死病痛間打轉,不僅是病人自己的苦難,我們也要承受病人的苦難。」
作為一位外科醫師,苦難是無可迴避的境遇。即便再嚴謹的手術,因為病況千變萬化,一旦不如己意,病患難免心生怨懟。作為主治醫師也只能包容病患發洩情緒,修習「忍辱」行。還要勸慰病患再度進開刀房,總要找出肇禍的「元兇」,時間拖長了,肇禍的源頭找到了,醫師就能對症給予適當的處置。郭醫師說:「唯有幫病人解除他的痛苦時,我們內心的壓力才能真正的解除。」這應該是所有醫師共同的心聲。
書中最令人不捨的是郭醫師的公子家穎的病難。他為了熬夜準備國考,只是騎車到學校附近買豆漿,就被一部逆向超速闖紅燈的休旅車從側面撞擊,還拖行了十公尺。這一撞,骨盆和小腸都被撞破裂,大腿也骨折了,給這位準醫師帶來無盡的苦難。作為父母的,心都懸在孩子身上。郭太太租屋就近照顧,郭醫師於每晚下班後就得趕飛機或搭火車北上陪伴孩子,隔天一早再趕搭飛機返回花蓮慈院上班;前後將近一個月時間,那種惶惶然心不得安定的折磨,讓他一頭黑髮都變灰白了。
家穎的病難並没有結束,九年之後,又因吃了一顆芭樂,芭樂籽卡住小腸,出現嚴重的腸阻塞。不僅要承受硬式鼻胃管插管的苦難,還經歷了三次手術的痛苦,作父母的看在眼裡,恨不得以身代受。術後,郭太太愛子心切,用刮痧板為家穎足足刮了三十分鐘的小腸經。說來不可思議,第二天孩子就排氣了,復原的速度超乎預期,終於正式揮別這場苦難。
郭醫師是泌尿科權威,自我警覺性很高,發現自己身上攝護腺特殊抗原指數異常,透過攝護腺切片檢查,確認自己罹患「攝護腺癌」;這種進行緩慢、且預後較好的癌症,對他來說,是再熟悉不過的了。他毫不諱言地寫出從得病到手術這段期間,人生的感悟。更推崇用達文西機器手臂做攝護腺根治手術,術後傷口疼痛極微,術後的復原又很迅捷。
儘管看病、開會、做研究、指導後進,已經占據郭醫師大部分時間;只要人在花蓮,即便週末假日,他一定還要趕去醫院關心每個住院病患的預後情形。病患病程的進展如何,才是他心底最割捨不下的懸念。
證嚴常說「以病為師」,病患才是醫師真正的老師。過去,郭醫師一直是為病患解除病苦;現在角色互換,成了病患。唯有病過、痛過、苦過,更能體會病患求醫過程焦慮無奈的心情。知苦、拔苦,心靈的境界提升了,對郭醫師來說,或許是醫師生涯中意外的禮物。
釋證嚴
推薦序2
醫人醫心
欣聞郭漢崇醫師出版《與苦難同行》一書,十分感佩郭醫師將行醫歷程中最深刻的醫病關係故事記錄下來,提供年輕醫師很好的臨床經驗參考。
與苦難同行,是行醫中最重要的核心價值,醫師必需苦其所苦、痛其所痛,才能從微小的病徵中,找出關鍵問題,替患者脫離病痛。
細讀郭醫師精彩的行醫故事,感受到他那顆柔軟又堅定的心,無時無刻不懸在患者身上,隨著病情起伏,時而高時而低,對患者的苦痛富有同理心,醫病也醫心,自然而然有了最真摯動人的醫病互動。
我雖然在一九九六年臺海飛彈危機之際棄醫從政,但仍竭盡所能關注改善醫療體制、偏鄉醫療落差等問題,以己身的醫學專業致力提升臺灣醫療品質,嘉惠全體國人。
受郭醫師之邀為其作序,深感榮幸,醫師和從政一樣,是入世的工作,望聞問切,也追求人文、人性和人權價值,因此,我和郭醫師有著相同的目標,就是期盼每個人沒有苦難,懷抱幸福。
郭醫師慈悲待人的胸懷與氣度令人動容,感謝他留下珍貴臨床故事,讓後輩能夠學到正確的醫病關係,及如何避免併發症的發生,這是一本品德和醫術兼具的精彩好書,值得大家細細品味。
副總統賴清德
自序(摘錄)
不會癒合的胃潰瘍
當外科醫師能立即解決病人的病痛,帶給他們安全和幸福,是個最令人驕傲的職業。如果能再用更親切的話語、更溫暖的肢體語言,讓病人安心,這位醫師扮演的就不只是個外科醫師,他會像傳道士一樣,把平安和幸福散播給他所治療的病人和其家屬。
與苦難同行,醫病不冷漠我常對學生說:「當醫師不要追求金錢和名利,我們要與病人的苦難同行,因為我們所做的事,就是在解除病人的苦難,讓他們平安幸福。而我們也能從治療及病人的幸福中得到滿足感,甚至感動自己。
如果你選擇的不是與病人同行,只是治療疾病,那你得到的就是對疾病的認知,和病例數的增加而已,你永遠沒有辦法成為一個有故事的醫師。」
然而,任何外科手術都可能會有併發症的風險。有時候,發生併發症並不意味外科醫師技術不好;因為疾病和手術總有不確定性,病人的身體再怎麼經過精密的檢查,總可能有疏漏之時。
發生併發症時,我們要用最誠懇、積極的態度去處理病人的問題,那麼縱使這個併發症最終變成無法挽回的結果,病人及其家屬依然會體諒並感激你的,而不是針鋒相對,變成醫療糾紛。
在外科醫師行醫的過程中,每個併發症的發生都是刻骨銘心的苦痛經驗。併發症發生時,對外科醫師內心的折磨,甚至其家庭可能遭受的折磨,都是長期且非常巨大的。一直要到併發症緩和、病人病況穩定,才能慢慢回到常軌的生活與步調。
那些併發症成了最好教材
三十二年前,我離開臺大醫院到花蓮慈濟醫院任職。在這裡我成為第一線的泌尿科專科醫師,負責東部地區民眾泌尿系統的健康。當然我手邊也累積許多困難病例,我沒有辦法推辭,也無法將他們往臺北送,我必須親自面對病人,一一的解決病痛。
我一年要做一千檯手術、十年一萬檯。我們常講「萬一、萬一」,任何小心的手術,總有無法避免的併發症發生。因此在這三十幾年中,我也有著許多令我無法忘懷的病人併發症。午夜夢迴時,經常在我的腦海中翻騰。還好時間是最好的良藥,它會撫平我們受傷的心靈和悸動的情緒。所以在回想的時候,已經不像併發症發生當時,那麼令人震撼和傷心。
不過,這些併發症的發生也給了我在教學上很好的教材,在我帶領學生進行示範手術時,總會一再提醒他們,要記得老師在臨床經驗中曾經發生過的併發症,而這些併發症就不應該在你們手上再度發生。手術前,對病人整體的評估手術的必要性、手術對病人能真正得到的好處有多少、以及手術麻醉當中及麻醉後可能產生的併發症機會有多少,都要一一的檢討與預防。
尤其是認真的認識病人,甚為重要,病人姓名、年齡、住什麼地方,你越是清楚認識病人,就越不容易發生併發症。反之,當一位外科醫師卻叫不出自己病人的名字,會發生併發症,也就不意外了。
因為這樣的醫師只注意疾病,而不注意病人本身,甚至連病人手術前最基本的檢驗結果也沒看,併發症發生的機率自然高,而醫療糾紛就在忙碌的醫療工作中接著上門。
很多時候外科手術併發症的發生,都是因醫護人員過度掉以輕心,對病人不夠用心檢查,甚至吝於用自己的時間和病人更進一步接觸和溝通。當病人把他的身體交給醫師,我們就應該用盡全力去照顧他,了解他的一切,確定選擇的治療對病人是有利的,這樣才是一位好醫師。
力行最美的醫療人文
在慈濟醫院我們經常在講,我們有最美的醫療人文,但是最美的醫療人文是什麼?一位好醫師的定義是能對病人「真心陪伴、用心關懷、細心醫治、潛心研究」,能做到這四點,我們才會對病人的疾病做出最正確的診斷,提供對他們最有利的治療。並且在治療過程當中,盡力膚慰他的病痛及受創的心靈,讓他感覺有人與他的苦痛同行,治癒他的苦痛,讓他得到幸福。
然而,這樣的工作確實非常辛苦。一位外科醫師可能在上班時間之外,還要帶著病人的所有醫療過程回到家裡,甚至在夜裡做夢的時候,都還會夢見如何做手術?如何照顧病人?當病人併發症發生的時候,醫師會更加痛苦的生活著,吃不下飯、睡不著覺,翻遍各種醫學文獻,一心只想要幫病人解決問題。雖然這樣的醫療工作充滿苦難,回想起來卻總是非常幸福的。
近年來,我年事漸高,記憶力大已不如前,所以很怕這些故事會隨時光漸漸淡化,甚至被扭曲,所以以本書將我記憶中最深刻的醫病故事寫出來,給自己的行醫生涯留個紀念,也讓年輕醫師能從中學到正確且良善的醫病關係,和避免併發症的發生。
當醫師變病人的親身體驗
就在本書所有故事差不多寫完的時候,我注意到自己的攝護腺特殊抗原指數有上升的趨勢。這些跡象顯示,我的攝護腺確實出了問題,於是去做了一套攝護腺核磁共振檢查。結果發現,在我左邊的攝護腺邊緣有一個不正常的亮點,這個亮點靠近攝護腺被膜,很可能是早期癌症的跡象。因此,我便接受了攝護腺切片手術。
身為泌尿科醫師,我經常告訴病人,做攝護腺切片手術不會痛也很安全,但是輪到自己要接受切片手術,心裡卻有點七上八下。儘管表面故作鎮靜,但當我準備要住院,在麻醉之下接受切片手術的時候,仍然不免擔心起來。因為任何切片手術都有一定的風險,包括出血、細菌感染、血尿、排尿困難等等的併發症,都有可能會發生的。
還好切片手術順利完成,手術後也沒有出血、發燒、或是排尿困難的併發症發生。然而單單這次的攝護腺切片手術,就讓我感受到當一位病人遭受身體的病痛,需要接受侵入性治療時,內心的不安和惶恐,究竟有多高。
如果每位醫師在行醫過程中,都曾親自當一回病人,不管是內科疾病或是外科疾病,相信就能體會病人遭受苦難時的心境。如此我們就能用同理心來照顧病人,用我們能給予的最大安慰讓病人安心,也讓病人能早日脫離苦難、恢復健康。
要當一位好醫師,必須選擇與病人的苦難同行。雖然最終的滋味是甜美的,但是附加在個人身上的壓力卻是無限大的;也難怪在我在歷次的健康檢查中,胃鏡下老是出現那永不癒合的潰瘍,也是我這些年來所經歷累積下來的苦難最好印證。
郭漢崇
二○二○年十月十二日
謹誌於花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