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策展人‧藝評家
謝佩霓
——————以貓為名的知識研究——————
『貓眼的凝視迷人又迷離,只因聚焦不在人間。
甚至無需與之四目交望,但求心領神會。』
——謝佩霓
◢『是貓,也非貓 —— 以貓為名的知識研究』
曾任高雄美術館館長、台北市文化局長,現為專任策展人與藝評家的謝佩霓,跨領域專業資歷累積達卅年,推出生涯第一本散文結合攝影的著作《貓非貓》。本書以「貓」為觸媒,透過與貓的偶遇,攝下貓眼的凝視,記錄腦中閃過的吉光片羽,串連起謝佩霓的生命經驗,在文學、藝術、音樂、電影、建築、攝影之間恣意伸展,無論東西,古今不分,但求群聚於書中齊來相會。這是一本只有謝佩霓才能寫就「以貓為名的知識研究」,是貓,也非貓。
◢『串起生命歷程 —— 任所知、所感、所思、所學率性繁衍』
「這書裡收錄了廿八篇文章,形同散策,
集結日常中偶遇貓之後,以貓為觸媒發想成篇的小文。
隨手拍的貓照,也沒缺席。
任由所知、所感、所思、所學率性繁衍,
串起走過大半生的生命中,
實際經歷過但未必為人知的一些人、事、地、物,
也許不見得字字珠璣,
卻是誠意十足地分享了個人人生行旅中留下爪痕的點點滴滴。」——謝佩霓
◢『謝佩霓的貓眼 —— 無需四目交望,但求心領神會。』
◎謝佩霓看貓————
「貓善感易感,但拙於社交,更不善於表達,往往搞不定自己,更害怕當不成自己。遇有氣味相投者,相知相惜可以很親很膩,但沒法形影不離如孿生,即使有伴也是可有可無的若即若離。」
「尤其驚懼惶恐病痛受傷之際,明明氣若游絲,行跡宛若遊魂,依然寧可概括承受默默療傷,也不願以脆弱示人討拍。貓也許最能解得沉默不是默認或默許,只是不願一般見識。」
◎謝佩霓寫貓————
「翻飛的念想,如貓之行跡,很難參透難以掌握。欲走筆捕捉之時,筆尖彷彿突然自有意志,率性隨意遊走。」
「優游蔓生的文思如縷繾綣翩躚,卻遲遲織不成有條不紊的清晰文脈,這該怪自己是過分散漫、過分貪心還是過於耽溺?於是僅能任由恣起,緊隨所學、所知、所感、所思率性繁衍。」
◎謝佩霓與貓————
「從小動物就會自然而然地跟我很親,野生或豢養者無分軒輊。更常給人講像貓之後,最神奇的是原本百年難得遇見貓咪主動示好,如今卻是往往身處眾人之間,也會獨得貓族青睞。面對他人的逗弄招睞無動於衷,只會為自己凝神、屏氣、止息……」
「孤家寡人,姑且相信是先天天干三丙命格灼身使然,卻也是後天無可救藥浪漫的單戀選擇。於是不知不覺,便成了個貓一樣的人。萬幸萬幸,身邊總不乏愛貓人,於是愛屋及烏。」
◢『恣意伸展 —— 優游在文學、藝術、音樂、電影、建築、攝影之間』
一 文學中的貓
「日本繪本作家佐野洋子的散文集裡,不時看見簡筆繪成的插畫直見心性。尤其她總是採取『人貓易位』的擬人化模式,反自觀照,直面遲暮,如此這般參透人生況味,格外耐人尋味。比如有一天,她驀然發現,自己的愛貓因為年邁,一張圓臉曾幾何時變成了四角臉,頓時感慨萬千。只為這隻貓和母親的臉還有自己的臉,皆因衰老鬆弛,不知不覺竟然都成了一個模樣。」——出自〈佐野洋子與貓〉
二 詩歌中的貓
「英國女作家愛蓮娜‧法爾珺寫過一首可愛極了的小詩,描寫貓咪如何貪睡無比。〈貓咪處處睡〉在英國家喻戶曉,以淺顯易懂的三言兩語,便讓貓咪無時不刻都能呼呼大睡的本事躍然紙上;牠們不挑場所,四處都能安然入眠的奇景,簡筆素描得十分生動,很有畫面。一首短詩,足見功力,法爾珺果然是以童詩、兒童劇見長的高手。」——出自〈法爾珺與嗜睡的貓〉
三 藝術中的貓
「當巴黎警佐破門而入,發現足不出戶多時的藝術家卡蜜兒‧克勞岱,形銷骨索不成人形,神情憔悴陰鬱,目光失神呆滯,一整個行屍走肉。晚年寡居的她,本該形單影隻,但放眼望去,卻有滿滿一屋子的流浪貓。極目所及四處都有數不清野貓盤據,各自劃地為王。雕塑家與貓的遇合一點也不浪漫;雙方因落魄而結合,談不上情投意 合,更不至於是為了相濡以沫吧。」——出自〈卡蜜兒與貓〉
四 音樂中的貓
「名人因為愛貓,便直接以貓為藝名,最享盛名的莫過於英國熱門樂手貓‧史蒂文斯了,之所以取此藝名,據悉只因為當時熱戀的女友說他的眼睛迷人,像極了貓眼。雖然已經確認將以貓名傳世,貓‧史蒂文斯首發的搖滾單曲,其實是〈吾愛吾狗〉,年方十八歲的少男,以清亮的嗓音唱出純純的初戀將逝,頗得一九六○年代流行樂暢行的純真曲風的真傳。」——出自〈貓‧史蒂文斯與破曉〉
五 繪畫中的貓
「藝術史家與藏家們,泰半視潘玉良女性主題的畫作為精品。個人獨排眾議,私以為潘玉良畫貓最有味道。雖然諸多記載她的文字照片,不曾特別提及貓的存在,但依照爬梳畫作,或許可以大膽假設,她的生活中必定少不了貓兒相伴。也許潘玉良自況性情、際遇皆如貓,只是這線索藏得隱晦,以致識其畫者,始終小覷而粗心錯過。」——出自〈潘玉良的貓事〉
六 攝影中的貓
「每年除夕荒木都拍下貓照,那時大雪紛飛,靜謐得只能聽到下雪的聲音, Chiro望雪、玩雪讓荒木一一入鏡,一如他攝下在初雪中嬉鬧的陽子。Chiro 就這樣陪伴他度過一個又一個的除夕,以及不知多少個按下快門的關鍵時刻,直到二○一○年。荒木經惟這麼描述自己的攝影心路歷程:『當你活過了那三次死亡(指父、母、妻),你就能成為一個攝影師。然後,當你摯愛的女兒也死去了(指Chiro),你就能成為一位詩人。』若然,是貓使他更詩意。」——出自〈荒木經惟之三人行必有我貓〉
七 電影中的貓
「被『#MeToo運動』嚴重波及信譽的韓國導演金基德,奇情的電影作品瑰麗,得獎無數,卻同時以毀人三觀著稱。《春去春又來》大概是金基德所有作品中,最唯美的一部了吧。片中白貓不能言語,但解人語,也是靜觀周遭一切的全知的先覺者。千言萬語只在眉目、反手之間,大有禪宗『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以心印心』的況味。」——出自〈金基德的白貓〉
八 建築中的貓
「現代建築史上機能主義的泰斗柯比意設計的十七件經典建築,其中年代最久遠、面積最小、最私密的作品,莫過於他為父母親親手設計的『湖畔別墅』,其中許多細部設計大有蹊蹺,發問探究方知,原來都是專程依照貓的 身形、尺寸、喜好來設計。母親作為他的業主,這是她唯一的特殊需求,一樣愛貓如痴的柯比意,自然從善如流。」——出自〈柯比意與貓〉
九 歷史中的貓
「多數歷史記載,都稱武則天稱王周朝時,宮中不蓄貓,據說是因為後宮爭寵的惡毒詛咒,不過果真禁貓之舉是因為如此?《朝野僉載》錄了一段『則天時,調貓兒與鸚鵡同器食』的軼事,《物理小識》裡,闡明進口貓與本土貓有此不同:『貓自番來者,有金眼、銀眼,有一金一銀。』遂又想起武曌,這『日月當空』的造字,不知具象化的靈感,是否得自婆娑武后腳邊的波斯貓?」——出自〈武則天與貓〉
十 文化中的貓
「有機會浸淫過的帝俄機構都令人難忘,其中以聖彼得堡的冬宮為最。那時的冬宮隱士廬博物館長年失修,陳舊但還是很美。數百年來,冬宮博物館因而維持了養貓戒護藝術品的特有傳統,每年凱薩琳女皇的冥誕,就是愛貓日。館員對貓咪禮遇有加,都是愛貓人。他說冬宮博物館的貓是軟化劑,足以讓號稱戰鬥民族的俄羅斯人,來館時見到貓就變得溫文爾雅。」——出自〈俄羅斯藍貓〉
名人推薦
◢『名家一致好評推薦』
平路 | 李桐豪 | 阮慶岳 | 胡晴舫 | 陳浩 | 黃子佼 | 焦元溥 | 郭英聲 | 楊索 | 楊馥如 | 謝哲青 | 鴻鴻 |………………一致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序)
「安上貓的翅膀,恣意在想像的世界中翻飛,凝視裡上演著那些關於神祕、孤獨、自我……並且自由的篇章。在翅膀的舞動中,隱藏,同時張揚。」——郭英聲
「如果我們的語言是貓,所有的離合悲歡,聚散無常,都化成一聲「喵」,在時間中緩緩消融。結合傳記歷史、藝術評論、旅行雜談,透過愛貓人與喵星人的對望,世界有了全新的釋譯。」——謝哲青
「如果只因愛貓而接觸本書,必喜出望外。從動畫到音樂,從建築到文學,謝佩霓的豐厚學養和敏銳感知,舉重若輕地將分離的世界溫柔連結。」——鴻鴻
作者
謝佩霓 | Peini Beatrice HSIEH
策展人/藝評人,曾於亞、歐、美、非各洲求學、執教、工作,跨領域專業資歷累積達卅年。
法國藝術與文學騎士、義大利共和國功勳騎士、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國家獎章得主。曾於美、法、德、澳等國擔任官方訪問學人。
歷任台北市文化局局長、台北文化基金會執行長、高雄市立美術館館長、國際藝評人協會台灣分會理事長、世界設計之都總策劃、白晝之夜總策劃、台北國際書展主題國藝術總監、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策展人。
Facebook: 謝佩霓Peini Beatrice HSIEH
Instagram: peinibeatrice
目錄
序
夏日松山的貓
佐野洋子的貓
老舍的貓城記
法爾珺與嗜睡的貓
葛綠珂的貓之死
水木茂的貓
柯比意與貓
卡蜜兒與貓
約翰‧湯姆生的貓事
貓‧史蒂文斯與破曉
奈良美智與貓王
荒木經惟之三人行必有我貓
金基德的白貓
銀幕硬漢與貓
潘玉良的貓事
貓眼計時器
武則天與貓
鄧小平與貓
所謂貓膩
貓眼的靈視
貓哭症候群
南丁格爾與貓
加菲貓與珈琲
兒童節的三隻小貓
躲躲貓與躲迷藏
俄羅斯藍貓
創世界紀錄的獵豹
轉角遇見貓
後記
序/導讀
序
如果讀者跟我一樣,只逛實體書店,卻又因為怕吵怕擠不愛久待,每每極限已到,看到限量新書,立馬就會購物癖發作,不管三七二十一抓了結帳, 先入手再說,回家再慢慢細看。若然,那麼展讀此書之時,愛貓的人不曉得會不會十分錯愕,原來這書不是寫貓,也不是側寫貓,雖然書名三個字裡有兩個字明明是貓。
書名訂作《貓非貓》,其實是為了誠實以告。畢竟這本書無法分類,套用「花非花,霧非霧」的句型,當然也暗示著「夜半來,天明去」的貓影貓蹤。
生性多癮又多控,改不來也戒不掉,只好順著癮頭走,奢望他人包涵我的 控發作。生物控的我,感謝父母家人包容,從小愛養各種小動物。但現實生活中,始終只養了狗而不曾養過貓。不是不愛貓,只是偏就是跟養貓最是無緣,只好安慰自己說:愛貓的人未必需要自己養貓。
多年前一次在臉書上,透過測試民意決定更換臉書大頭貼。一張是貓,一張是狗,二分法的選擇題,沒有灰色地帶可以讓人猶豫或者鄉愿。結果臉友一面倒選擇貓,狗的擁護者意外地不成比例。奇特的是儘管從來都覺得自己生性像狗,親朋故舊直言相告認為自己更像貓的旁人,倒是越來越多, 即使他們持的理由,往往南轅北轍。
自我認同與他者認知間的歧異這般懸殊,是該擔心還是開心?也許是庸人自擾。
從小動物就會自然而然地跟我很親,野生或豢養者無分軒輊。更常給人講像貓之後,最神奇的是原本百年難得遇見貓咪主動示好,如今卻是往往身處眾人之間,也會獨得貓族青睞。面對他人的逗弄招睞無動於衷,只會為自己凝神、屏氣、止息……
沒養貓的命,於是乎就退而求其次,見貓便駐足,給逗就隨緣隨喜逗,給拍就好好認真拍照。
這書裡的廿八篇短文,形同散策,集結了日常中偶遇貓之後,以貓為觸媒發想成篇的小文。優游在文學、藝術、音樂、電影、建築、攝影之間恣意伸展,無論東西,古今不分,但求群聚於書中齊來相會。蔓生的文思如縷繾綣翩躚,卻遲遲織不成有條不紊的清晰文脈,這該怪自己是過分散漫、過分貪心還是過於耽溺?
翻飛的念想,如貓之行跡,很難參透難以掌握。欲走筆捕捉之時,筆尖彷彿突然自有意志,率性隨意遊走,於是僅能任由恣起,緊隨所學、所知、所感、所思率性繁衍。這些興發,在節點間反覆徘徊逡巡,從而串起了走過大半生的生命中,實際經歷過但未必為人知的一些人、事、地、物。盤點來時路所得,也許不見得字字珠璣,卻是誠意十足地分享了個人人生行旅中留下爪痕的點點滴滴。
多少肺腑之言,不管怎麼說都注定會情溢乎辭。擲筆之際,唯有請出寫出貓經典大作的美國作家愛‧倫坡(Edgar Allen Poe, 1809-1849)幫忙代言,說出這句心底話:「真希望自己能寫出像貓一樣神祕的東西。」
後記
沒人知道一生能有多長。我這一生,或許已經過了將近三分之二。
仔細想想,其中一大半的時間,都不在家。不是在異域他鄉孜孜矻矻,就是在路上風塵僕僕。不能好好陪伴家人,自然得認命自己好好過。然我也 許只適合一個人落單獨居。
不必命理師掐指神算流年,早就知道生來就是關卡重重的勞碌命。
孤家寡人,姑且相信是先天天干三丙命格灼身使然,卻也是後天無可救藥浪漫的單戀選擇。於是不知不覺,便成了個貓一樣的人。
貓善感易感,但拙於社交,更不善於表達,往往搞不定自己,更害怕當不成自己。遇有氣味相投者,相知相惜可以很親很膩,但沒法形影不離如孿生,即使有伴也是可有可無的若即若離。
尤其驚懼惶恐病痛受傷之際,明明氣若游絲,行跡宛若遊魂,依然寧可概括承受默默療傷,也不願以脆弱示人討拍。貓也許最能解得沉默不是默認或默許,只是不願一般見識。
妄膽踩踏無人之境,遭遇有喜有悲,際遇難免大好大壞。天真無知不能是藉口,更不是保護罩,但好奇使然的求知若渴,看似一路斜槓歧路,卻都是累積,屢屢另闢蹊徑,最後絕處逢生。
面對不完美的自己和接受不完美的世界之後,方能夠自處與慎獨。從此自去自來,從緣逢機,隨遇而安。
人生道上,滿是女媧遺下的五彩礫石,俯拾即是。但刮手剮腳倒也是真實,唯有以肉身琢磨,終能補天地缺憾,讓斑斑血淚,也會熠熠生輝。
沿途的大風大浪,時雨時晴,坎坷顛頗,一待走過回望,都是難忘的風景。
而貓,永遠淡然處之,一步一腳印幽幽然走過一切。每一次的經過都是稍 事逗留,不會是永駐。貓自顧自繼續往前行,流浪才是常態,只為相信最 迷人風景,斂聚在極目所在的消失點,永遠在他方。
感謝父母師長,親朋同儕,無盡包容我如貓的種種不近人情與自行其是,仍然悉心陪伴照拂,如今才能有這本書存在。
眾大德惠我良多,大恩難言謝。容我再像貓一樣放懶任性撒態一次,且說:寫下《貓非貓》便是致謝與致敬,這是另類的「貓的報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