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原文『□□□□止□□木』。通常「心」在日語中,和中文一樣用漢字的「心」,也用平假名的「□□□」,然而本書卻採用不常用的片假名「□□□」。可以感受到強調和提醒的用意。不要忽視「心」,這個「心」是不尋常的,很微妙的,容易被誤解的。雖然如此,但如果知道方法,其實「心」也是可以理解的。就算「心有千千結」,「心事無人知」,其實「心事」還是可以「解開」的。煩惱還是可以消除的。「止□□木」是「棲木」,鳥籠中供鳥棲息的橫木。譯成「棲止木」,希望除了棲息之外,還有抓住和安定的感覺。在「知心」之後,能掌握自己,理解對方,從而獲得安定的力量。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心的棲止木』原來是『週刊朝日』上的連載專欄,書中提到河合先生以心理諮詢師和文化廳長官的身分,所親身經歷的釵h事情。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心事和煩惱,他從專家的眼光來看,往往一下就能看透,輕易地迎刃而解。不過他也說有些心結需要耗費幾年才能慢慢解開。
例如少年問題。他說,青春期好比蛹,在蛹內其實正歷經巨大的變化,但從蛹外卻看不出任何變化,就像一個表面上沉默寡言的少年,其實滿腹心事,內心可能正經歷著驚濤駭浪的掙扎,卻不動聲色。不良少年的暴走行為,只是這巨大變革所發散出來的外露表象。少年並不壞,只是正在改變,正在發散能量。等度過這段時期就好多了。
人在創作之前,為什麼會先退步?因為必須先把僵硬的框架卸除,才可能重新發現或組合新的結構。也就是必須先破壞,才能產生新的創意、新的設計、新的構想。
嫉妒是愛的表現嗎?還是愛得不夠?
夫婦吵架對小孩的影響,就像地震一樣。家庭內的地震,父母渾然不覺,孩子卻敏感地感覺像天崩地裂般可怕。
10歲孩子的「自我」忽然覺醒,會有什麼現象? 父母該如何對應?
高齡者的自殺逐漸增加,人老之後要如何面對死亡?
河合先生58歲時,重新拿起少年時代學過的長笛來練習,開始做一個快樂的「健康遊老人」。
多年來河合先生接觸過無數的人,在和他們談「心」之後,他發現了釵h發人深省的人生哲學。
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