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鄭如晴逆著消失的時光書寫,
以十三萬字長篇鉅作,打造1960台灣。
重塑上世紀七八零年代,
建構時間、空間、聲音的小說美學。
將社會群體的潛意識,化為具體故事情節,呈現時代、家庭、鄉土的三個面相。
從小女孩琬真到中年琬真,作家鄭如晴將主人翁成長的幽微時光,匯聚譜成強大的生命節奏。
故事以家庭為核心,「家在哪裡?」不僅是琬真個人的生命困惑,也是台灣集體社會的失落。
──把《沸點》放入八○年代以降台灣女性書寫的脈絡,便會發現作者筆下恢弘的企圖心,以及大膽的突破之處。既在關照時代變遷之下女性的命運,也反映出台灣近五十年的社會變遷──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教授郝譽翔
作者
鄭如晴
知名作家兼世新大學教授。
國立臺東大學文學碩士。曾留德七年,於德國慕尼黑歌德學院、慕尼黑翻譯學院研修。回國後歷任「國語日報」副刊主編、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執行長、「中華文化」雙週報副總編輯等。前後任教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十餘年,講授「現代小說創作」與「現代小說賞析」課程。
獲1972年大專小說創作獎、1997年第二屆皇冠大眾小說獎推薦入圍、1999年中國文藝協會第四十屆「小說創作獎」、2002年文建會臺灣文學獎、2002年第十屆九歌現代兒童文學獎、2005年中國文藝協會第四十六屆「藝文報導獎」、2013年第二屆「漂母杯」海峽兩岸散文大賽獎。散文多次入選古今文選、小學國語課本、高中課本延伸讀本,及九歌年度散文、小說選。
著有長篇小說《生死十二天》、中篇小說《少年鼓王》、散文《散步到奧地利》、《和女兒談戀愛》、《關於愛,我們還不完美》、《細姨街的雜貨店》、《鑿刻家貌》、《親愛的外婆》等。並著有小天下童話思考系列二繪本,及翻譯德國經典兒童文學系列《拉拉與我》、《小巫婆》、《小幽靈》二十餘冊。
長期從事文藝創作,寫作領域跨小說、散文、翻譯及兒童文學。讀者在其作品中,可以發現一個不尋常隱密的世界,透過作者真誠文字的描述,讓文學再現真實的面貌。其生命的感動,業經由文字的感染力,作了最佳的表達和記錄;使其文學的藝術,表現出非人間性的極致之美。
目錄
推薦序
自序
楔子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