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本科普書,可以讓無數人潸然淚下,重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為什麼只是講述生物死亡的二三事,卻被許多人視為人生最珍貴的禮物?
2020全日本暢銷No.1科普書,帶你體悟生的光輝、死的燦爛,
大人和孩子都值得一讀!
生命無論多麼渺小,都有著壯觀的使命,
為此奮力而活的生物,為此安然赴死的牠們,
將讓你我感受到無盡的力量!
生與死,也許牠們比我們更懂──
死亡是生命的一面鏡子,
最後的時刻,這些生物們看見了什麼,又訴說了什麼?
日本知名生物學家,以感動人心的散文形式,
描繪出各種生物在有限的生命中,拚死活下去的各種樣貌,
讓我們看見了生命的傳承之美,與那些撼動人心的「最後光輝」。
生物,從出生開始就沒打算活著回去。這些微生物、昆蟲、動物們,到底是怎麼度過有生之年的?
從空中微不足道的蜉蝣,到地表體積最大的象,牠們求生及面對死亡的歷程,全都是一齣齣感人的生命故事:
【蟬】地下蟄潛七年破土而出,生命的最後盡頭卻無法窺見天空
【蜉蝣】生命短暫又飄渺,卻是串連三億年種族延續的戰士
【蠼螋】昆蟲中少有的母性光輝,將自己從頭到尾完全奉獻給孩子
【水母】只要沒有意外,不老不死,活著就是存在的意義
【基瓦多毛怪】深海中的母螃蟹,卻放棄溫暖朝著冰冷海洋而去
【象】牠們和人類一樣有同理心嗎?也會悼念死亡嗎?
從生物的生與死,照見你我生命的意義與思索。
名人推薦
【專業推薦】
作家 小野
師鐸獎得主‧《生物課好好玩》作者 李曼韻
金鼎獎作家‧生命科學系老師 陳俊堯
【讀者熱烈迴響】
‧是生物學?感人的故事?哲學?還是人生指南?這本好書,可以讓你思考這一切。
‧蠼螋這篇讓我看了好感動,牠可以告訴你太多需要知道的事。
‧以擬人化描述非人類的生物非常有趣,也讓我對生死有了不同的觀點。
‧本書提點了我,過去和將來都要努力的生活。
‧看科普書看到眼淚流下來,對萬物的生物觀有百倍的了解。
‧可以感受到我平時所忽略的世界,學習到生命的珍貴。
‧閱讀本書的快感,在於打破常識的歷程。
‧我盡量不養寵物,因為我受不了面對死亡。但這本改變了我的想法。
‧是我今年看過最好的一本書,讓我知道自己的生活有多美好。
‧為了留下後代而活著、死去的生物,寫得很淺顯,但深深打動了我的心。
‧從死亡來了解生物的生態,要死就活著,要活就得死,最重要的是活在當下。
‧我不喜歡昆蟲,不想接近牠們。但我讀了書中的內容,覺得牠們好珍貴。
‧每一篇都很短,但我都讀了好久,是一本後勁強烈的自然科普風物詩。
‧從新的角度來審視生物的一本書,我希望能有續集。
作者
稻垣榮洋
1968年出生於日本靜岡縣。靜岡大學研究所農學研究科教授、農學博士,專業是雜草生態學。岡山大學研究所農學研究科畢業後,進入農林水產省就職,之後進入靜岡縣農林技術研究所就任高等研究員至今。
著有:《全世界最感人的生物學:用力的活,燦爛的死》《西瓜的種子為何四散於果肉中》《身邊雜草的愉快生存法》《蔬果觀察記》《蝴蝶為何會停在葉菜上》《近在身旁的野草──日本之心》《弱者的生存策略》《德川家的家紋為何是三葉葵》《撼動世界歷史的14種植物》。
《全世界最感人的生物學》出版後引起讀者廣大的迴響和喜愛,登上熱門排行榜月餘,更是2020全日本最暢銷的科普讀物。之後在讀者引頸而盼下發行了續集,同樣大受好評。
【譯者簡介】
黃詩婷
喜愛日本動漫畫、傳統文化、文學及歷史,人生目標是以書籍譯者身分終老一生。
大學就讀東吳大學日文系並前往日本遊學,現為自由譯者。
目錄
推薦序 每一種生物都值得敬畏,每一個生命都值得尊重 李曼韻
推薦序 一齣齣生物的短篇劇,體會生命的孤味 陳俊堯
1.地下蟄潛七年破土而出,生命的最後盡頭卻無法窺見天空【蟬】
2.昆蟲中少有的母性光輝,將自己從頭到尾奉獻給孩子【蠼螋】
3.返鄉贈與孩子最後的禮物,在大河之母中循環的生命【鮭魚】
4.最強的特務媽媽,拚死執行入侵及逃脫的艱鉅任務【尖音家蚊】
5.生命短暫又飄渺,卻是串連三億年種族延續的戰士【蜉蝣】
6.留下子孫的男子漢,即使被雌蟲吃掉也絕不停止交配【螳螂】
7.一見面就天雷勾動地火,耗盡精力交配至生命結束【澳洲袋鼩】
8.寄生雌魚,雄魚一輩子耍廢度日,射精後就被融為一體【鮟鱇】
9.一生只有愛一回,亡父寡母對孩子犧牲自己無盡的愛【章魚】
10.卵海戰術,傳宗接代建立在無數的死卵之上【翻車魚】
11.只要沒有意外,不老不死,活著就是生存的意義【水母】
12.一生在危險的海中討生活,上陸也有變浦島太郎的可能【海龜】
13.深海中的母螃蟹,放棄溫暖朝著冰冷海洋而去【基瓦多毛怪】
14.自太古起便不斷如雪花飄落至海底的浮游生物遺骸【海洋雪】
15.總是與飢餓戰鬥,抵達食物前的漫長危險道路【螞蟻】
16.吃喝拉撒都被服侍好好的女王蟻,晚景淒涼的命運【白蟻】
17.在戰鬥中生存、在戰鬥中死去,為戰而生的複製軍團【士兵蚜蟲】
18.在冬季將臨前出現,與冬季共存亡的「雪蟲」【綿蚜】
19.地底下的老妖,不會老化的奇妙生物【裸鼴鼠】
20.悲慘上班族,晚年才被交付採集花蜜的危險任務【蜜蜂】
21.不顧危險穿越馬路,爬到世界盡頭的月光使者【蟾蜍】
22.一生只住一個地方,不曾離開蓑衣的母蟲【蓑蛾(大避債蛾)】
23.守株待兔,無止盡等待餌食上門的那一天【人面蜘蛛】
24.不管是草食或肉食動物,到最後都只是盤中飧【斑馬與獅子】
25.懵懂短暫的一生,就是在那出貨前的四、五十天【雞】
26.為人類犧牲,在實驗室中出生,在實驗室中死去【鼠】
27.為人類所需要的野狼子孫,如今離不開人類【狗】
28.從前被人類當神明敬畏的野獸,今日無人知曉【日本狼】
29.牠們和人類一樣有同理心嗎?也會悼念死亡嗎?【象】
序/導讀
一齣齣生物的短篇劇,體會生命的孤味
◎陳俊堯
追劇是稍嫌平淡的人生裡還抓得住的一大樂趣。你根據同事的劇評選定目標,連上線的瞬間把自已嵌入劇中人物的設定裡,經歷他的喜悅劫難跟天哪該怎麼辦,最後流下幾滴眼淚以好家在不是我全身而退,重新回到自己原本的生活裡。我們都愛這種能讓自己短暫換成別人身分活活看的人生小體驗,那個虛擬人生跟自己的差得越多越好。
不過戲劇提供的還是人的生活,再奇怪也還在可想像的範圍裡。如果讓你變成一隻章魚去過過深海生活,應該會更刺激吧?日劇《篤姬》裡堺雅人飾演的德川家定對宮崎葵飾演的篤姬說,如果有來世,我希望變成鳥,到沒有人的地方。這是在假借鳥的身分逃避人類的問題。如果讓你帶著人類的大腦去面對鳥的鳥問題,會是什麼樣的感覺呢?
這就是這本書有意思的地方了。它把你放進另一種生物的生活裡,讓你從人的角度來看它生活上的難題。書裡選了好多我們認識但從不會好好注意的生物,包括不同的昆蟲、魚類、海裡及陸上的動物。如果不只是看它而是去過它的生活,我會怎麼想?如果我像燈塔水母那樣不老不死,那活著對我還有同樣的意義嗎?海龜看到被人類燈光改造後的沙灘,會是什麼樣的心情呢?小雞在只看得見飼料的黑暗雞舍裡,唯一能做的事是不斷吃一直胖,那又會是什麼樣的心情?
而且這戲一上場就要面對最刺激的生和死。你要拚盡全力奪愛,像公章魚那樣斷手斷腳也不退縮,像深海鮟鱇當個徹底的小白臉來求交配,或變成雌蚊閃過巴掌用忍者刀具搞定吸血,只求有足夠養分來生小孩。你可以在上一段體驗女王蟻在蟻巢被細心服侍,下一段就遭工蟻抛棄。接著變成年老後被派外勤的蜜蜂,為族人奔波用盡最後一滴能量操勞到死。最後跟著一群大象參加葬禮,跟著它們為同伴哀傷。
蠼螋媽媽嘴角掛著笑容,慈愛地看著小孩啃食自己的身體當第一餐。少女士兵蚜蟲自殺的地與入侵者戰鬥,戰死才是她們的希望。燦爛陽光中蟻獅仍然靜靜坐著,等待上天賞賜落下的螞蟻延續自己的生命。在斑馬的世界裡沒有衰老,因為一變弱就立刻成為人家的大餐。曾經貴為神明的日本狼,也會敗下陣來從此絶跡。生物來到這世上走一遭就是用全力活著和繁衍後代,以求繼續留在演化舞台上,所以實在沒時間像人類那樣在意面子啊、地位啊,這種無關生死的小問題。
我是個生物學家。我們這種學一輩子生物的人,說起來都有點怪怪的。電影裡最帥的那段我們會出戲說這裡亂拍啦,根本不會這樣,哪有可能這樣啦做得到就諾貝爾獎了。就連生命最大關卡的生死問題,也就自動轉換成對族群數量的加與減,生存策略的成與敗,構造設計的劣與優。我常想或許這是對我們這種人的獎賞,對生死比較容易看淡,因為已經接受那是個必然要發生的事。
這本書出自農學博士之手。內容自然是專家自已把關的正確生物知識,但我想這書不該被當課本讀,把它當劇看更適合。而且它是即食版短篇單集劇,搭捷運等領餐的空檔就能讀完,讓你這站當龍下站當蟲。這也是本教人放下的書,放下很難,不然《孤味》怎麼賣得這麼好。書裡主角的生活都好難,人家那些生死場面都一聲不唉的挺過去,你還在糾結什麼呢?
推薦序
每一種生物都值得敬畏,每一個生命都值得尊重
◎李曼韻
拿到初稿,看到作者大名時,驚訝的睜大眼睛,他就是著有《撼動世界歷史的14種植物》《趣味植物》等科普書的稻垣榮洋教授。雜草生態學是他的專業,而本書寫的是二十九種動物的故事。令人讚嘆的跨域,共鳴著新世代學習的主軸。
乍看書名,以為核心內容是動物的死亡,但細讀後發現,作者是以生物學中最宏觀的角度「演化與生態」側寫,視野悠遠,著墨深刻。
死亡是一個很好的話題,尤其處於當今充滿虛無與疑惑的年代。
死亡對中小學生而言似乎還遙遠而難以思考。但若放眼生活周遭,小動物的無常就是日常,死亡無所不在。例如蚊子、蟑螂、蒼蠅等經常很快的被賜死,就別提餐桌上的魚、肉、海鮮等。我們固然不必為每一個生命的凋零哀戚,但也不能太理所當然的無感與冷漠。
作者巧妙的談起叮你的蚊子為何嗜血,描寫冒死也要交配的雄螳螂,還有少見的昆蟲母愛「蠼螋護卵」等。這些在臺灣都是常見昆蟲,可惜的是很多人已經不知道如何觀察生物了。「觀察」是科學方法的第一步驟,而生物行為、形態繽紛多樣,即使你並非科學家,但身在凡事求快速、講效率的時代,生態觀察的樂趣是很紓壓的。
生態觀察,不能匆匆一瞥。下次,有機會電死一隻蚊子時,不妨以放大鏡(或簡易手機顯微鏡)觀察蚊子的口器,那刺入你皮膚的六隻針可不是鋼針喔,在顯微鏡下你會對它的柔軟與靈活讚嘆。當然了,你也可以繼續觀察雌雄蚊的外部形態,並探究由一雙翅膀特化而來的平衡棒在演化上可能的意義。
書中另外寫到一個很好的觀察題材是人面蜘蛛。一般而言,蜘蛛是不好玩、不受歡迎,甚至是討人厭的,想扭轉偏見也需要從觀察認識著手。蜘蛛體型小不易觀察,但臺灣有兩種大蜘蛛,一是常出現在室內的白額高腳蛛(閩南語稱拉牙),牠是家中免費的克蟑高手,希望這樣會讓你對牠的印象有所改觀。其二是戶外型,也很常見的人面蜘蛛。正如作者所寫,在蜘蛛網中央非常顯眼的,都是雌蛛。而尋找雄蛛就是我的樂趣了,牠有時躲得遠遠的,經常不在家。我也是多次觀察才巧遇一雙人面和平依偎的剎那,並目睹雄蛛平安離開。在臺灣,人面蜘蛛的網上還常可見到紅腹寄居姬蛛。所謂寄居就如同房客借住,房東老大慷慨地將食物與房客分享,房客不好白吃白住,若想維持美好關係就得懂得回饋,例如,清理房間。人面與寄居姬蛛的關係大約就是這樣,是很有趣的生物行為。
書中也有一些純屬知識的描寫,但作者筆觸柔軟,不是生硬的純科學書寫,也不會過度擬人化而失去科學本質。讀著作者分析鮭魚為何要循著童年的來時路,游上萬里遠途回到故鄉繁衍,知性與感性的閱讀胃口都得到了滿足。
文中最讓我驚豔的是,直到二十世紀後半才在東非乾燥地下為人所發現的裸鼴鼠,牠是和老鼠同為齧齒目,並非是鼴鼠家族成員。牠有著「不會老化」神話般的夢幻生理機制,搭配牠一張從小就長得很老的臉,分外可愛有趣。這個母系社會帶著不少謎題,有待讀者慢慢去發掘、體會。
最讓我難過的是日本狼的絕種。令人聯想許多荒謬滅絕的「最後一隻」,如澳洲的袋狼、臺灣的雲豹、黃石公園的灰狼。人類的無知與貪婪所造成的生物滅絕是不可原諒的吧。我們可以說那是個吃不飽還沒有生態保育的年代。但看看現在,大部分人都豐衣足食,依然衍生出不同類型的環境問題,人類持續殘暴,結果就是動物的悲慘命運與大自然的失衡。第十二篇的「海龜」,寫的是人為的危害,也引發我們思考海龜在臺灣的處境。
一個環境失去了高級消費者,這個生態系便不再平衡與完整。
所以美國自加拿大引進灰狼,澳洲科學家也試圖以生物工程技術「復活」袋狼,臺灣和日本當然也不斷的傳說有人「看見」雲豹、狼。
與其一直執著於已經消逝的,不如努力預防相似的悲劇發生。那就是從小扎根,培養良好的生物素養,這是教科書無法提供的情意教育內容。最好的彌補方式便是透過閱讀,特別是具高度人文關懷的科普文本,稻垣榮洋教授所著的這本書很值得推薦。
大自然是用來臣服,不是用以征服的。
每一種生物都值得敬畏,每一個生命都值得尊重。每一項從出生到死亡的存活策略都值得佩服。
這是一本溫暖人心的生命教育書,誠摯推薦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