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順著心境變化,並未強迫每天記錄,也就時長時短的隨筆形式於焉成形,它可以是瞬間偶然的感觸,也可以是長年積累的思考。
在陳義芝筆下的二○二○年,是災厄病苦的一年,也是你我應該記得的一年,走過低谷邁開腳步,準備迎接全新的未來。
作者
陳義芝
陳義芝寫作年表
一九五三
十一月四日生於臺灣省花蓮市;籍貫四川。年初,父親自軍中退伍,結束二十餘年的軍旅生活。
一九五六
遷居彰化縣伸港鄉泉州村。父親與朋友合資於大肚溪岸經營「務本農場」。
一九五九
「八七水災」後入新港國民小學;家居移至溪底村。童年在遍植防風林的濱海農村度過,鄉野風物及母親為孩子講述的中國民間傳說,成為永遠的文學記憶。
一九六五
小學畢業,考入省立彰化中學初中部。自圖書館大量借閱中國古典小說,並沉迷於臥龍生、諸葛青雲筆下的俠情世界。
一九六八
初中畢業,入省立臺中師範專科學校。美術老師呂佛庭先生。
一九六九
暑假,第一篇小說〈悔之已晚〉發表於《中華日報》副刊。
一九七○
主編《中師專青年》,指導老師王逢吉先生。結識學長洪醒夫、陳亞南。
一九七一
任「後浪詩社」社長,與黃天壚合作,主編油印本《後浪詩刊》。
一九七二
受教於王同寅先生、周文傑先生。閱讀熊十力及牟宗三之著作。
七月參加暑期「復興文藝營」小說組,指導老師司馬中原;營主任 弦;詩作〈塵緣〉等五首受知於詩組指導老師洛夫,評為第二名,發表於九月號《幼獅文藝》。
一九七三
師專畢業。赴臺東機場服預官役。
一九七四
全國公務人員高等考試及格。
一九七五
五月退伍,赴考試院報到,旋去職。改任木柵博嘉國小教師。
出版第一本文集《那泥濘的小路》。
九月插班考試入學師大國文系夜間部二年級。
一九七六
練習寫作小詩。發表〈戀〉、〈蓮〉等十餘首。詩人節於臺中美新處朗誦一九七三年詩作〈孔雀東南飛〉,葉紅媛配舞。
一九七七
一月與葉紅媛結婚。
出版第一本詩集《落日長煙》。
一九七八
六月長子顥真出生。
一九七九
師大畢業。
八月撰長詩〈海上之傷〉。
一九八○
由沈秋雄先生引介,轉任臺北私立復興中學教師。
一九八一
應邀參與「聯副三十年文學大系」編輯工作。
一九八二
經 弦先生引介,轉任《聯合報》副刊編輯。總編輯為詩人一夫。聯副詩人除 弦外有梅新、林煥彰、吳繼文、趙 民等。
一九八三
詩〈蒹葭〉選入《七十一年詩選》(爾雅版)。
一九八四
詩〈致胡適〉同時選入《七十二年詩選》及《一九八三臺灣詩選》。
遷居延吉街。
兼任《聯合文學》主編。
一九八五
出版第二本詩集《青衫》(爾雅版),楊牧作序。
一九八六
長詩〈出川前紀〉獲中華文學獎敘事詩第二名,余光中寫評語。
一九八七
擔任《聯合報》副刊組副主任。
應聘臺灣師範大學人文中心講座(1987.9-1989.5)。
出版散文集《在溫暖的土地上》(洪範版), 弦作序。獲行政院新聞局圖書金鼎獎。
應邀為國語日報《古今文選》編注名家新詩選。
一九八八
陪父親回四川忠縣老家,寫作〈川行即事〉十首,鄭樹森推薦發表於香港《八方》雜誌。
一九八九
與作家簡媜、張錯等創辦大雁書店。一九九三年書店關門。
出版第三本詩集《新婚別》(大雁版),余光中、陳黎作序。
一九九○
編寫《不盡長江滾滾來︱中國新詩選注》完稿,列為教育部高級中學人文叢書。
一九九一
聯副舉辦「廣州文會」,與中國大陸作家汪曾祺、白樺、劉心武、舒婷等首次相會。
一九九二
兼任《聯合報.讀書人專刊》主編,獲行政院新聞局出版資訊金鼎獎。
詩作英譯,首度發表於中華民國筆會季刊The Chinese Pen。
一九九三
出版第四本詩集《不能遺忘的遠方》(九歌版),獲《聯合報》最佳書獎。
出版《不盡長江滾滾來︱中國新詩選注》(幼獅版)。
主編《八十二年短篇小說選》(爾雅版)。
一九九四
主編《簷夢春雨︱當代臺灣十二大名家散文選》(朱衣版)。
入學香港大學中文研究所。轉學新亞研究所碩士班。
一九九五
首度參加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
應邀出席新加坡「國際作家週」,同時獲邀的華文作家:白樺、隱地、陳思和。
建議臺北市政府創設「公車詩」,獲頒榮譽市民。
一九九六
獲中國文藝協會文藝獎章「新詩獎」。
應加拿大亞伯達大學(University of Alberta)東亞系邀請訪問,發表女性詩論文。
當選中華民國筆會理事。
獲香港新亞研究所文學碩士學位。學位論文《臺灣戰後世代女詩人的性別意識》。
辦加拿大自雇移民,送長子顥真、次子頎真赴加拿大亞伯達省愛蒙頓市Edmonton求學。
一九九七
六月擔任《聯合報》副刊組主任。
獲行政院新聞局副刊主編金鼎獎(與前任主編 弦合得)。
一九九八
出版第五本詩集《不安的居住》(九歌版), 弦作序。獲三十三屆中山文藝獎新詩創作獎。
主編臺灣文學二十年集《散文二十家》(九歌版)。
主編《八十六年詩選》(與 弦合編,現代詩社版)。
入學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班。
出版童詩集《小孩與鸚鵡》(三民版)。
一九九九
發表現代詩學論文多篇。
出版碩士論文《從半裸到全開︱臺灣戰後世代女詩人的性別意識》(臺灣學生書局版)。
二○○○
出席在莫斯科舉行的國際筆會。會後訪莫斯科大學及普希金、契訶夫、托爾斯泰等文豪故居。
主編《八十九年小說選》(九歌版)。
出版《陳義芝.世紀詩選》(爾雅版),柯慶明作序。
二○○一
英譯詩集The Mysterious Hualien(傅鴻礎、張錯譯),由美國Green Integer出版,編號103。七月與張錯、焦桐、許悔之巡迴美國洛杉磯、舊金山、紐約,舉行詩歌朗誦會。
應邀參加日本「秋吉台國際藝術村」翻譯詩計畫,《住在衣服裡的女人》一集譯成日文,由思潮社於二○○三年二月出版。
二○○二
出版第六本詩集《我年輕的戀人》(聯合文學版),馬悅然、楊照作序。
主編九歌出版社「新世紀散文家書系」。
應邀於溫哥華舉行的「世界華文女作家大會」專題演講。
出席在日本本棲寺舉行的「亞洲華文作家大會」。會後與紅媛遊伊豆半島。
參加路寒袖領隊的登山隊,登上三九五二公尺玉山頂。
父親逝世,享年九十五歲。
二○○三
獲榮後基金會「臺灣詩人獎」。
於加拿大就讀大學的次子頎真意外過世,寫作〈一筏過渡〉。讀佛經。
二○○四
詩作三十九首選入日譯《臺灣現代詩》,由東京 書刊行會出版。
主編《二○○三臺灣詩選》(二魚版)。
二○○五
獲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博士學位。博士指導教授張子良先生辭世。
任世新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二○○六
應聘東吳大學中文系兼任助理教授。
出席柏林國際筆會。
出版博士論文《聲納︱臺灣現代主義詩學流變》(九歌版),王德威作序。
出版散文集《為了下一次的重逢》(九歌版)。
二○○七
出席香港城市大學「城市文學節」,擔任城市文學獎新詩決審委員。
出版散論集《文字結巢》(三民版)。
六月與紅媛旅行巴黎。
七月自《聯合報》退休。八月專任臺灣師大國文系助理教授。
應聘臺灣大學中文系、臺灣藝術大學通識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散文集《為了下一次的重逢》獲四十二屆中山文藝獎散文創作獎。
二○○八
出席都江堰筆會,參加「放水節」活動,作散文〈都江拜水〉。
詩作〈七夕調色〉、〈哀歌〉、〈一筏過渡〉、〈上上籤〉等四首,由作曲家陳瓊瑜、潘皇龍、游昌發譜曲,於臺北國家演奏廳《我們的詩人.我們的歌》演唱。
獲臺灣師範大學九十六年度研究績優獎。
出席薩爾瓦多國際詩歌節。
出席澳門筆會。
二○○九
出席加拿大卡加立大學(University of Calgary)「中文敘事語言的藝術:王文興國際研討會」,發表論文。旅行途中作詩〈東坡在路上〉。
出席香港城市大學「城市文學節」,擔任新詩決審委員。
出席奧地利林玆市(Linz)國際筆會。會後遊維也納、薩爾斯堡。
出版第七本詩集《邊界》(九歌版),陳芳明、廖咸浩作序。
二○一○
出版《陳義芝詩精選集(1972-2002)》(新地版)。
出版學術論著《現代詩人結構》(聯合文學版),何寄澎作序。
應聘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
應邀出席日本早稻田大學「臺灣文學,現在,寫什麼?」講座,報告〈我的鄉愁我的詩〉,並朗誦詩〈保安林〉等。
擔任香港浸會大學「紅樓夢長篇小說獎」決審委員。本屆得主:駱以軍。
應邀擔任龍騰版高中國文課本編輯委員。
「臺灣藝術家合奏團」團長呂景民邀請參加《蕭邦的音樂圖像》演出,作詩〈和弦︱蕭邦前奏〉。
二○一一
編選《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覃子豪》(國立臺灣文學館出版)。
兼任中華民國筆會祕書長。
兼任國語日報董事。
出席塞爾維亞貝爾格勒市國際筆會。
出席在廈門舉行的第三屆中國詩歌節。
二○一二
四月應江弱水、舒羽邀請,與胡衍南、呂正惠等出席杭州詩會。
出版散文集《歌聲越過山丘》(爾雅版)。
六月應文化部邀請,與向陽、陳育虹、白靈、林黛嫚、林水福等訪日本東北海嘯災區,作詩〈鵜住居〉。
七月赴香港評審「紅樓夢長篇小說獎」。本屆得主:閻連科。
九月擔任聯副駐版作家,發表〈戰地斷鴻〉。
與陳怡蓁合作策畫趨勢教育基金會主辦的《東坡在路上》展演。
出席韓國慶州國際筆會。
應四川艾蕪學校校長王莎邀請,探訪成都水井坊遺址,作散文〈水井坊〉。
二○一三
三月獲二 一二年度散文獎。
參加臺大文學院「周夢蝶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臙脂苦成袈裟:周夢蝶詩風格生成論〉。
六月應邀出席新加坡國際書展,專題演講。一道受邀的作家:蔡素芬。
八月應邀擔任馬來西亞《星洲日報》花蹤文學獎決審。
九月出席冰島雷克雅維克市國際筆會;途經瑞典斯德哥爾摩,專訪瑞典院士馬悅然,紀錄發表於十一月號《文訊》。
十月應邀出席香港作家聯會座談。
出版第八本詩集《掩映》(爾雅版),附錄葉紅媛油畫十九幅,楊小濱作序。
十二月與陳怡蓁合作策畫趨勢教育基金會主辦的《杜甫夢李白》展演。作詩〈夢杜甫〉。
編選《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 弦》(國立臺灣文學館出版)。
二○一四
二月首任臺灣師範大學「全球華文寫作中心」主任。
四月應江弱水邀請,與胡衍南同赴安徽宣城出席「三月三(敬亭山)詩會」,作詩〈迷路︱寄玉真公主〉。
六月應邀擔任首屆改制的「聯合報文學大獎」決審委員。本屆得主:陳列。
七月擔任香港浸會大學「紅樓夢長篇小說獎」決審委員。本屆得主:王安憶。
九月策畫趨勢教育基金會主辦的楊牧文學研討會「一切的峰頂」。同時參與徐堰鈴導演的楊牧詩劇場《讓風朗誦》。
十一月演講〈詩,在路上〉(文訊主辦「我們的文學夢系列」),詳述自己的文學追求歷程,紀錄一萬餘字,由顏訥整理。
十二月參加在高雄社教館舉行的趨勢經典文學劇《尋訪陶淵明》展演。作詩〈尋淵明〉。
二○一五
一月遷居淡水紅樹林。
演出趨勢經典文學劇《尋訪陶淵明》(臺北場)。
三月主編《二○一四臺灣詩選》,於齊東詩舍舉行發表會。
六月策畫 弦文學研討會「如歌的行板」,作詩〈書桌:重讀 弦〉。
參與李易修導演的 弦詩劇場《紅玉米之歌》朗誦詩。
七月應邀參加在福建建寧舉行的「第十屆海峽詩會」。歸來作詩〈僧衣〉、〈蓮池肉身〉。
十月詩作選入北京三聯書店由洪子誠、奚密等人編選的《百年新詩選》。
參加濁水溪詩歌節,發表論文〈席慕蓉為何敘事?〉。
二○一六
一月參加陳怡蓁規畫的楚文化之旅,走訪汨羅江及楚文化遺址。歸來作〈帶著楚國流亡〉。
四月應王家新邀請,參加溫州詩會,遊觀謝靈運山水,作詩〈永嘉訪靈運〉、〈謝靈運棄市〉。
五月參加趨勢經典文學劇《屈原遠遊中》首演(臺北中山堂)。
六月擔任第三屆「聯合報文學大獎」決審委員。本屆得主:吳明益。
七月赴香港決審「紅樓夢長篇小說 」。本屆得主:黃碧雲。
八月走訪臺中沙鹿、梧棲、東勢等地,作詩〈老街〉。
九月參加唐薇策畫的「華文朗讀節」,提交〈東坡在路上〉一詩由英文、法文、日文翻譯家討論。
十一月韓譯詩集《住在衣服裡的女人》由韓國翻譯家金泰成選編、翻譯出版。
應邀出席在韓國「東國大學」舉行的臺韓兩國詩人交流會,同時受邀的詩人:陳育虹、初安民。
二○一七
三月應王莎邀請赴四川成都演講。
詩選集《不安的居住(1985-2005)》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參加《文訊》主辦的「七○年代臺灣現代詩社與詩刊」座談,撰寫〈純真的浪:《詩人季刊》四十年後回顧〉,發表於六月號《文訊》雜誌。
六月參加趨勢經典文學劇《采采詩經》展演。作詩〈詩經流域〉。
擔任第四屆「聯合報文學大獎」決審委員。本屆得主:陳育虹。
應邀出席福建福州、廈門兩地舉行的「兩岸青年文學作品展」研討會主持及點評人。
獲「第十九屆磺溪文學獎」特別貢獻獎。
八月出版文學批評集《所有動人的故事》(書林版)。
九月出版學術論著《風格的誕生:現代詩人專題論稿》(允晨版),顏崑陽、劉正忠作序。
參加在貴州綏陽舉行的「雙河溶洞詩會」。歸來作詩〈創世之年〉、〈螢火〉。
十月參加真理大學主辦的「吳晟文學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吳晟詩中的情愛臉譜與倫理敘事〉。
參加在臺北舉行的「亞洲詩歌節」,朗誦詩。
十一月應詩人舒羽邀請,參加在杭州舉行的「大運河詩會」,作詩〈月光下的拉鍊〉(原題:運河之心)。
二○一八
二月升等臺灣師大教授。
五月與家人遊日本京都,走訪西芳寺(苔寺)。歸來作詩〈記憶四首〉。
六月應邀遊日月潭,為「涵碧文學步道」作詩。
七月參加香港浸會大學「紅樓夢長篇小說獎」決審。本屆得主:劉慶。
九月與彭鏡禧一道代表中華民國筆會,出席印度浦那(Pune)舉行的國際筆會。
十二月參加趨勢經典文學劇《東坡在臺灣》展演,作詩〈故人蘇東坡〉。
編選《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辛鬱》(國立臺灣文學館出版)。
二○一九
一月自臺灣師大國文學系專任教授退休,二月起改為兼任。
顏崑陽推薦至輔大中文系兼任「現代詩」課。
三月應陳怡蓁邀請擔任趨勢教育基金會文學顧問,同時於趨勢影音平台定期錄製《遇見一首詩》節目。
六月參與文學劇《大風起兮》籌畫,與陳怡蓁、辛意雲、李易修、蔡菁芳等人走訪西安、徐州,探查漢代文物。歸來作詩〈遇見出走的女兒〉。
九月參加在南投集集舉行的「九二一地震二十周年」紀念活動,作詩〈回鄉〉。
參加高雄社教館演出漢代文學劇《大風起兮》。
受邀為臺師大「全球華文作家論壇」專題作家,主講個人創作經驗〈兩個世界之間的懸擺〉。
二○二○
二月因病住院,心道師父贈藥,作詩〈丹藥引〉。
三月詩人楊牧逝世,撰文〈他繼續在天上書寫〉。
六月翻譯家金泰成引薦,以詩作〈二○二○,看不見的東西〉參加在日、韓出版的亞洲詩人疫情詩集創作。
(節錄)
目錄
晚來天隨筆
—年日記
親愛的日記三
︱為出版而寫的說明
一月一三
我好奇我的日記/兩種年輕世代的面向/痛飲酒依然鼻酸/詩經中的憂患,電影中的情愛/人的毀壞與承擔/最美的寺院/神話為何全班不及格/心中有破洞/我做的年菜
二月三七
隱地寄來可愛的信/平生第一次住院/因一人而影響全團/這裡那裡都是苦人/紅媛上靈鷲山求丹藥/善待自己即善待眾生/情是不朽的基石/夢見洛夫先生/未完成的〈無家者〉
三月五九
世間如果有君子/青田街一奇人/失落的夢/痛惜大詩人楊牧逝世/學習視訊會議/逃難船上的人性考驗/吳晟贈新書/死亡,讓我們思考人生/碰觸得到的時間
四月八一
觀賞紙莎草/食花的住客/午夜藍的眼神/楊牧的七個自己/河岸蹤跡/〈重新找回cunt〉讀劇如詩/楊牧散文賞析/我曾於「婦聯會」創辦的中學任教/未預料到的傷心
五月一 一
散步八連溪岸/夢的來源涵蓋一生/不閱讀的結果/隻身打馬過草原/擔任文學獎評審的意義/一位交換生的來信/試探自然療法/白玉骨灰 /狷者實難
六月一二一
全球疫情詩/吸氫氣治病/柯錫杰辭世/談詩的修改/想起父親晚年/電腦時代的職業/文人的筆名/與 弦通電話/失落的山豬宴/海濱漁夫近況
七月一四一
漁父偶思/東海大學會見周芬伶/……說到駱以軍《匡超人》/聽潮水聲/隱地的卡拉比喻/馬偕醫院偶感/小四生讀鹿橋《人子》/追蹤馬偕博士/李登輝的光彩與幽黯
八月一五九
懷念蔡文甫先生/遙想里斯本/誰使代理教師被欺負?/詩人寫詩的準備功夫要緊/賞析楊牧〈雲舟〉詩/一百七十分鐘的電影/街頭被喝斥的老太太/提議編新世代二十人詩選
九月一七七
考試院閱卷/愛是我們的嚮導/九月吃素的小孩/修訂詩集未刊稿/一切水源皆具藥性/故舊知交之情/國文讀本應該具備的功能/夢見覃子豪先生/老師,我是簡竹君
十月一九三
與楊智傑、曹疏影談詩/文學感觸,以向陽為例/老人像稚齡孩童/散文寫作/評選總有遺珠/一個奇怪的夢/趨勢的文學藝術傳播/世緣,隱地來信/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頒獎典禮
十一月二一三
碰上好事之徒/朗誦詩的一百字簡介/陳怡蓁倡議續推「詩劇場」/六朝文學搬上舞台/無印良品買衣服/日記書的書名/關於卞之琳及徐志摩的詩/現代詩中的禪思/一行詩,很難寫/與 弦通電話,求影音檔
十二月二三三
聽唐捐解說我的詩/評審散文詩/讀席慕蓉新詩集/中天關台有感/無盡之歌 詩歌雅集/一篇有關萊豬的社論/張作錦的「今文觀止」/要不要送書給朋友?/知識分子的退路/真性情的朋友不多了
陳義芝寫作年表二四九
序/導讀
自序
親愛的日記︱為出版而寫的說明
這一年寫日記成了例行事務,隨想隨記,一篇大約花半個鐘頭。不必天天記,只需順日子之「勢」而為,隨當天之「興」而寫。或成篇,或只一兩段,自覺貼近隨筆形式,於是訂名《晚來天隨筆》。
「晚來天」原是一個待續的句首詞,取自白居易〈問劉十九〉詩:「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暮色逼人,晚天欲雪,邀朋友圍爐共飲,這種心情是二○二○年我所渴望的,否則不可能突然想到。
二○二○年,先是有一個激情的臺灣選舉,接踵而來的是全球瘟疫、美中貿易大戰、臺海軍事緊張戲碼……。一年到頭都在看美國總統川普卑劣的表演,看美國社會的分裂,人民染疫突破二千萬;偶然留意國內政客噴吐口水的台詞,似乎也有越來越陰的伎倆……
二○二○年二月碰上我平生第一次住院,之後開始陪紅媛長期進出醫院,轉院。深刻感受到人世的風寒,實實在在地認定:只有平安過日子值得紀念。
晚來天的「天」,是個人心境,亦何妨看作時局象徵;白詩中新醅的「綠螘」,若借喻成我新寫下的文字,紅泥「小火爐」呢?既是溫酒之用,就是一顆熾熱的心了。但願世上不缺可共飲的「劉十九」,做知音。
隨筆,短長不拘,可以是瞬間偶然的感觸,也可以是長年積累的思考。既經寫下,自覺地想留供查證,對自己當然有意義,但生活所發生未必有情趣,日常奔忙更少有遐思餘裕,鬆鬆垮垮過日子乃必然,其中情節如有十分之一能使讀者共鳴,即差堪具備二○二○備忘的意義。
三百六十五天,我只記了半數多一些的日子,未記的或覺瑣碎,或覺私密—所謂「日復一日的祕密,在鎖和鑰匙裡」。
原本每一天標示了天氣狀況,但因地球暖化,氣候變化無常:早上晴,中午過後即雨,眼前雨,過三條街地面又竟是乾的。我曾經在日期後標記「臺北雨,淡水陰轉晴」,有時遠天灰灰的,實不知是自然的霧還是人造的霾……,過了半年覺得標示陰晴沒太大意義,乾脆略去天氣狀況。
詩人歌手李歐納.柯恩(Leonard Cohen)有一詩題名〈親愛的日記〉,他說,一本「親愛的日記」比「歌中之歌」更甜美,比「權利法案」更神聖,比任何經文都崇高。中年過後的人會更認同這說法!
我記下的二○二○年,是災厄病苦的一年。個人的日記若要當小歷史切片看,就不能用鑰匙鎖住,這也許正是作家隱地提倡、出版「日記文學」的用心。
二○二一年一月四日於紅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