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人權博物館X春山 合作出版
胡淑雯.童偉格 主編
歷史是一個人性劇場
繼《讓過去成為此刻:臺灣白色恐怖小說選》之後,春山出版與國家人權館再度合作白色恐怖散文選,散文選涵蓋散文、回憶錄、傳記與口述,同樣由小說家胡淑雯、童偉格主編,在超過兩百本書籍中,精選四十七篇作品,四十三位作者,近九十萬字的規模。散文選以截然不同的視角切入白色恐怖歷史的肌理,區分為繫獄作家、青春、地下黨、女人、身體、特務、島等七大主題,並由研究者逐篇注釋,增強背景理解。
在這個選集中,我們將首次將這些受挫、受辱或者心靈扭曲的主體放置一處,甚至涵蓋特務、線民等加害者與協力者,也注重多元族群包括外省、原住民與離島馬祖、外國人的經驗,使他們共同發聲,像是一個巨大的人性劇場。我們在這些活生生的記憶中,找到一條通往人間之路,看到無辜受難者、革命者、人生遭到毀棄的家屬,也有判決了兩百多位共產黨卻遭內鬥誣陷的調查局處長。這些故事或者令人驚怖、畏懼、迴避,但同時是這塊土地上曾經擁有的真實人性,在這個人性劇場中,觀者將找到自己的位置與啟示,同時也找到與這些歷史的聯繫,以人性的方式。
■卷三 她的花並不沉重 Her Flower Is Not Heavy
季季 行走的樹:追懷我與「民主臺灣聯盟」案的時代[節選]
唐香燕 一九七九,動盪美麗島:側記唐文標
唐香燕 心內彈琵琶──回憶蘇慶黎和蘇媽媽蕭不纏
陳勤口述 天空在屋頂的那一端
藍博洲 歐巴桑
蔡烈光 陳年往事話朱家[節選]
吳俊宏 永不開花的枯葦
本卷凸顯女性的位置與視角,她們猶如苦海女神龍,沒有輸給命運。季季糾葛於前夫楊蔚的線民身分,對因民主臺灣聯盟案入獄的友人深感負疚,描述他們的殞落。唐香燕則是美麗島事件當事人陳忠信的妻子,她記述自己的遭遇,也留下黨外運動瀟灑來去時代的身影。陳勤懷孕入獄,帶著女兒在獄中生活一年多。藍博洲所描述的「歐巴桑」許月里,從少女至老,仍堅持社會改革信念。蔡烈光則嫁入遭槍決的朱點人之家,成為朱家長媳,她節制又細膩地描述朱家人如何逃脫政治犯家庭的印記。本身亦為政治犯的吳俊宏,妻子陳美虹的父親劉耀廷在她十一個月大就遭槍決,吳俊宏留下陳美虹與雙胞胎妹妹陳美蜺、母親施月霞的悲傷往事。
本書特色
1將一九八七年解嚴前後至今,陸續出版的龐大的白色恐怖書寫,節選出層次分明的主題,並藉此更新對白色恐怖理解的視野。
2兼具文學與歷史性。選集中你將認識到相對陌生的當事者,他們可能不是文學家,但你將驚訝於他們的文學豐富性,如本卷的蔡烈光,以超然又節制的語氣,回溯自己嫁入的政治犯家庭,在日常生活中流轉的暗影。本次選集將以主題的方式,逐步引介讀者認識過去的重大白色恐怖案件,如臺大與師範學院的四六事件、形同滅村的鹿窟案、共產黨支部在臺灣各地的發展與瓦解、牽連一百多名師生的澎湖煙臺聯中案、綠島再叛亂案、柏楊案、臺獨案、民主臺灣聯盟案、海軍白恐案與美麗島事件等。透過選集閱讀,建立認識的基本框架。
3製作大事記,透過作品寫作、首次發表與出版時間,對照作者經歷以及政治、文化的發展,能對白色恐怖的歷史作用力有全貌理解。
作者
季季(一九四四~)
臺灣雲林二崙人,本名李瑞月。虎尾女中畢業後放棄大學聯考,參加「文藝寫作研究隊」獲小說組冠軍。一九六四年起專業寫作十四年。一九七七年進入新聞界,一九八八年為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畫作家。曾任《聯合報》副刊組編輯、《中國時報》副刊組主任兼「人間」副刊主編、時報出版副總編輯、《中國時報》主筆、《印刻文學生活誌》編輯總監。二○○七年底自媒體退休,二○一二年起專事寫作。著有小說《屬於十七歲的》、《異鄉之死》、《拾玉鐲》等十三冊;散文《夜歌》、《寫給你的故事》、《我的湖》、《行走的樹》等;傳記《我的姊姊張愛玲》(與張子靜合著)、《休戀逝水──顧正秋回憶錄》、《奇緣此生顧正秋》等三冊;主編年度小說選、年度散文選、時報文學獎作品集等十餘冊。
唐香燕(一九五二~)
生於臺灣高雄,東海大學中文系畢業,歷任中學國文教師、《漢聲》雜誌社編輯、格林出版社編輯。著有《阿牛與我》、《貓先生的女友和貓小姐的男友》、《彩虹紋面》、《草地郎入神仙府》、《長歌行過美麗島》、《時光悠悠美麗島》等。
陳勤(一九二二~二○一七)
臺北景美人,原名高勤,後因被領養,改姓陳。從小愛讀書,一九三八年自第三高女(今中山女中)畢業後,開始任教,戰後一九四七年一月調任福星國小,一九五○年結婚後,因與郭琇琮之妻林雪嬌有往來遭牽連,於當年五月十三日在學校遭逮捕,判刑五年,被捕時已懷孕,曾帶著大女兒在獄中生活達一年半,後被送至綠島新生訓導處,一九五五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自生教所出獄,失去自由五年六個月又十六天。
藍博洲(一九六○~)
一九八三年開始小說創作,曾任職《人間》雜誌,時報出版公司特約主編,中央大學「新銳文化工作坊」主持教授,TVBS《臺灣思想起》製作人,東華大學駐校作家。現專事寫作。代表作小說有《藤纏樹》、《臺北戀人》等,報導文學有《幌馬車之歌》、《臺灣好女人》等,歷史報導有《紅色客家庄》、《麥浪歌詠隊》、《消逝在二二八迷霧中的王添灯》、《臺共黨人的悲歌》等。
蔡烈光(一九三八~)
臺灣桃園人,桃園高中畢業後,曾至內壢國小代課,與任職信東製藥廣告部門,一九五九年與朱筆岫結婚。朱筆岫為朱點人長子,朱點人於一九五一年一月遭槍決,朱家在困境中仍然努力生活。一九八三年蔡烈光全家移民美國,目前定居在北卡羅萊納州,著有《陳年往事話朱家》。
吳俊宏(一九四八~)
臺灣雲林北港人。一九七二年就讀於成功大學四年級時,因涉「成大共產黨案」被捕,坐牢十年。一九八二年出獄後,一九八五年與陳美虹結婚,陳美虹的父親為劉耀廷,因大安印刷廠支部案被捕,一九五四年一月槍決。吳俊宏曾參與組建「臺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夏潮聯合會」、「勞動黨」、「左翼聯盟」等左翼團體。目前為「臺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監察委員會召集人、「左翼聯盟」中央委員,著有《綠島歸來文集》。
國家人權博物館
二○一七年十二月十三日總統府公布《國家人權博物館組織法》,歷經多年籌備的國家人權博物館於二○一八年正式成立,除持續推動威權統治時期相關人權檔案史料文物的典藏、研究、展示、教育推廣及國際交流工作外,亦擴大支持各種人權議題及當代人權理念實踐推廣的組織發展,展現臺灣追求落實民主人權普世價值的決心。二○一九年,人權館成為國際人權博物館聯盟亞太分會(Federation of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Museums–Asia-Pacific),與國際人權思潮接軌,促進民主與人權理念的推廣及深化。
主編
胡淑雯
一九七○年生,臺北人。著有長篇小說《太陽的血是黑的》;短篇小說《字母會:A~Z》(合著)、《哀豔是童年》;歷史書寫《無法送達的遺書:記那些在恐怖年代失落的人》(主編、合著)。
童偉格
一九七七年生,萬里人。著有長篇小說《西北雨》、《無傷時代》;短篇小說《字母會:A~Z》(合著)、《王考》;散文《童話故事》;舞臺劇本《小事》。
目錄
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陳俊宏 寫在《靈魂與灰燼:臺灣白色恐怖散文選》出版前
童偉格.胡淑雯 編序 靈魂與灰燼
胡淑雯 導讀 她的花並不沉重
季季 行走的樹:追懷我與「民主臺灣聯盟」案的時代[節選]
唐香燕 一九七九,動盪美麗島:側記唐文標
唐香燕 心內彈琵琶──回憶蘇慶黎和蘇媽媽蕭不纏
陳勤口述 天空在屋頂的那一端
藍博洲 歐巴桑
蔡烈光 陳年往事話朱家[節選]
吳俊宏 永不開花的枯葦
編輯說明與誌謝
作品清單
臺灣白色恐怖散文選 大事記
序/導讀
她的花並不沉重 導讀 胡淑雯
真正的傷痕是無法告別的。小說家季季以寫作修補記憶,修補傷痕。她說,對待傷痕的最好方法是把它修補得更為完整。因為,傷痕也該有它的尊嚴。
然而,那一字一句將尊嚴贖還的過程,「那一年間的書寫,身心確實備受煎熬……往事紛擾糾結,更常讓我寫至半途在電腦前俯案痛哭。我哭的是一個被扭曲的時代:在那時代的行進中被扭曲的人性,以及被扭曲了的愛,被扭曲了的理想。曾經在那個時代裡同行的友人:涉及「民主臺灣聯盟案」的畫家吳耀忠,以及中輟的醫科生陳述孔(單槓),早已走完了灰暗的人生;涉及『密告』的楊蔚,也在二○○四年九月病逝印尼東爪哇農村。」
楊蔚是季季的前夫,筆名何索。年輕時,季季無視他離過婚,無視兩人十七歲的年齡落差,也無視他坐過十年的牢,在相識五個月以後嫁給了他。那年,季季二十歲。此後,她經歷了六年半的婚姻噩夢,離婚後十幾年的恐怖糾纏。這個出獄的政治犯、曾經的地下黨,早在遇見她之前,已經敗壞徹底,被摧毀得徹底:偷竊成性,嗜賭如命,滿口謊言,謾罵施暴︱把刀架在她脖子上的那種。據楊蔚說,被捕後他曾遭到嚴刑拷打。新婚期間,睡夢中的午夜驚叫,就連晚年後移居印尼也擺脫不掉。但楊蔚沒說的是,出獄後,他成為警總的線民。
季季記得「事件」前的某一天:楊蔚徹夜未歸,回家後一句解釋也沒有,雙手蒙面,開始痛哭。由此揭開了臺灣現代文學史上、最著名的白色恐怖:一九六八年的「民主臺灣聯盟案」。逮捕三十六人,起訴陳映真等十四人,判處十年徒刑到感訓不等。被判十年的四人當中,陳述孔最年輕,與季季的感情最親,出獄後在永和開了一間小店:「新生」食品行(彷彿衝著管區警察與特務,坦然昭告著:我在這裡,別認錯啦)。季季一次一次去偷窺,目光尾隨他拖著義肢的步態,不敢出面相認,「害怕一切無以預測的、無力承擔的後果……」如此偷偷摸摸六年,直到發現人不見了,問鄰居,說是重病住院,這才提起勇氣去看他。老朋友相見,對方拉著她的手笑開了臉,淚水一滴滴淌下。原來,人家是喜歡與她重逢的,直說謝謝,謝謝妳來看我。怎麼不呢?政治犯只怕朋友不敢來。
三天後,陳述孔走了。好年輕,才四十三歲。「在他臨終之前,到了病床前,握住他的手,我都沒有說出這個祕密。」關於楊蔚,不是他怎麼偷竊怎麼撒謊怎麼暴力,而是,你們敬愛且信任的大哥,那個真槍實彈鬥爭過也付出代價的前輩,正是出賣你們的人。「人生實難而至於此,連向他說出這個祕密,我都是膽怯而羞恥的。」而「那個沒有跨過去的自己,我也是永遠不會原諒的。」
即使家暴離婚了,季季依舊與楊蔚共擔這份恥辱。甚至代替他,逃避一切的他,承擔了這份恥辱。她背負著告密者的祕密,形同,將自己推入告密者的道德地獄之中。這是她痛苦的根源。楊蔚,一個被關了十年的地下黨人,腐爛了,只剩下一條沿著人性曲折一路潰敗的、苟活的爛命,連幾顆粽子、連孩子的醫藥錢也偷。季季深受其害,卻無法置身事外,單單以受害者自居。這是她獨特的,女性的正直。
另一種「女性正直」,在唐香燕筆下,是一個個「黨外太太」的潑辣剽悍。在一九七九年冬天,動盪的「美麗島事件」,面對特務登門搜索,陳太太(陳鼓應的太太)碰一聲,砸了一個菸灰缸,大罵來人無法無天。這場震撼教育,為驚魂未定的唐香燕帶來勇氣。「對,就是要這樣,」她要拚盡力氣,讓被捕的丈夫陳忠信回家。
女性的正直,是砰一聲砸落的菸灰缸,就算怕得要死,還是要發出聲音。就算怕得要死,還是要通風報信:大逮捕那天,一通匿名電話打過來,要唐香燕去景美的陳太太家集合,唐香燕到了,打電話的那人先是擁抱,安慰了她,說,「我沒有很多時間了」,才由後門閃出去。後門一關,前門就發出暴烈的擊打聲,追捕的人到了,就差一步。那通電話,冒著自曝行蹤的危險,那份原地躊躇直到將朋友安全託付的心意,延滯了逃亡的速度。唐香燕記得這份情義,記得牢牢的。
那人是蘇慶黎。三十歲就總編一份硬派雜誌《夏潮》,設定議題,搞定黨外那些牛鬼蛇神。菸不離手,不把健康當一回事,也不把自己的美貌當一回事。在那「青春無嫌猜」,黨外還是黨外的時代,統獨曾經並肩作戰,為打破一黨專制,一起被打,一起被關。
除了菸灰缸的巨響、匿名的電話,女性的正直尤其展現在某種日常的堅毅。
陳忠信被捕之後,唐香燕沒有辭掉工作,繼續上班。一邊從事救援,一邊幫雜誌社採訪年俗,拜訪老名店,記錄各式年菜的製程。(是的,快要過年了。)丈夫被關了,筆記本卻一頁頁填滿了火腿、板鴨、年糕、殺豬、放炮、看燈。想哭自己哭,「不想做也要做,」割除了少女式的「恣意任性,瀟灑來去的浪漫人生觀」。收信,封口被拆過了,對方毫不掩飾,擺明了蓄意恐嚇。出門有人跟蹤。下班回家,抽水馬桶有人用過,穢物沒沖,就是要讓她知道:有人進來過,而且,隨時可以進來。
就算怕得要死,唐香燕如常生活。這是她抵抗的方式。不逃走,不搬家,不認輸,不認錯。而且,絕不主動辭職。「正直」說起來簡單,盡一己的本分就好,但做起來卻一點也不簡單。在唐香燕寬敞明亮的回憶中,恐懼撤退到一個彷彿不值一提的角落,她說自己有的是戰鬥,沒有詩,然而她的動與不動、她靜定的氣息,就是詩:為浪漫「蓄勢」,為自由「蓄勢」,是日復一日的正直,這當中,沒有浮誇的空間。
浪漫不是豐足有餘的率性而為,正如暴風中的花朵從不脆弱。花朵總會保護種籽,護送到它們結果為止。季季如此,唐香燕如此,蘇慶黎如此,蘇慶黎的母親蕭不纏如此。陳勤如此。(全文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