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1 世紀後,「動盪時代」確實是個最貼切的名詞,我們先歷經了科技的快速發展和網路泡沫、全球經貿也在二戰及冷戰結束後持續整合,近期更迎來了「英國脫歐」及「美中貿易戰」等反全球化浪潮,而2020 年的COVID-19 疫情,更對傳統的企業經營構成了嚴重的破壞。此時,本書所提到的管理思惟,無論是對財務基本面及生產力的檢視、對科技創新及人口結構變革進行管理,還是面對國際政經分合的應對,都是當前全球政府和企業最迫切的問題與解決之道。
本書著重於行動、策略、機會。重點放在經理人(或稱管理者)可以做、應該做、必須做的事情上。對於未來的時代,也就是經理人必須有所作為和發揮效能的時代,唯一可確定的是,那將是動盪的時代。管理階層在動盪時代的首要任務,是確保其機構有能力存活,而且組織架構健全穩固,能夠禁得起衝擊,能夠因應突變,善加利用各個新機會。
本書沒有魔法咒語、沒有特效藥。其實本書要問的是必須做到什麼,主導詞是「必須」。高階主管不比其他凡人更能主導宇宙,但是高階主管必須對自己所管理的組織的存活、績效能力、成果負責。儘管我們無法預知未來,但是可以舉出已經發生、對將來會有重大且可預期影響的重要發展。動盪時代的任何管理嘗試,都必須從最可預期的發展(即人口變化)著手。
動盪時代的管理意指要勇於面對新現實,而且要從這個問題切入:當前世界的真實面貌究竟是什麼樣子?不能抱著幾年前還說得通的推斷和假設。
本書探討把快速的變革化為良機所需的策略;把變革的威脅化為高生產力、可獲利行動的良機,需要什麼樣的策略;以及把變革的威脅化為對社會、經濟、個人有貢獻的良機,需要什麼樣的策略。
本書討論的是新現實,但關切的重點在於行動而非理解,在於決策而非分析。這不是一本「哲學」書,也不問「我們要走向何方?」本書的目的是務實的,是為任何管理領域(不分公私部門)的決策者而寫的。這不是介紹基礎知識的「入門」書,而是想要告訴居上位者應該如何行事的書。
作者
彼得‧杜拉克
彼得‧杜拉克生長於一個文化環境優越的家庭,薰陶於猶太–基督教信仰傳統。1937 年移居美國,2002 年6 月20 日榮獲美國「總統自由勳章」。
杜拉克一生好學、敏思、善察、能析;筆耕不輟,以逾40 部著作享譽世界;治學精進、不拘框條,觸類旁通、不落窠臼。他早年學金融,1931 年獲法蘭克福大學法學博士。經濟學上,他尊敬凱因斯(John M. Keynes 1883-1946),但跟隨熊彼德(Joseph A. Schumpeter 1883-1950)。政治學上,他主張多元化和去中心化,對極權主義持嚴肅的批判態度。他對存在主義哲學與生存神學,特別是齊克果(S. Kierkegaard 1813-1855)的思想研究,造詣頗深。
杜拉克自稱為「旁觀者」,始終持守立場清醒、思維冷靜、人格獨立、思想自由以及責任意識。做為「社會生態學家」,他具有明心慧眼、洞察力強,為世人的社會與組織守望的美德、正直與良知,勇於在批判中追求創新。他創立了「現代管理學」,主張管理的理論創新與實踐探索、走「知信行」合一之路,因此被譽為「現代管理學之父」和「管理大師中的大師」。
杜拉克在世近一個世紀。他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見證從科學技術變革到思想理念革新的過程;目睹從工業時代進入智識(知識)時代、資訊時代的變化;親歷從資本主義社會發展到後現代知識型社會的變遷;對所有經歷的變化以及21 世紀的人類發展,他都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見。今天,我們能夠深切感知到他的貢獻永不止於20 世紀,對未來世界的發展與變化,杜拉克的思想必定會產生更加積極且深遠的影響。
譯者簡介
顧淑馨
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曾任職中國廣播公司、聯合報系及美國在台協會,並先後擔任淡大、政大、東吳、元智大學講師。已出版英譯中著作七十餘本,主要有《樂在溝通》、《與成功有約》、《反挫》、《大外交》(合譯)、《逆齡社會》、《會說才會贏》、《簡單讀懂
麥可.波特》、《最嗆的貿易史》等。近作有《季辛吉1923-1968 年理想主義者》。
目錄
總序 功能正常的社會和博雅管理 邵明路
總序 向一位跨世紀的大師致敬 許士軍
導讀 迎向21 世紀──新「動盪時代」 孫明德
前言
第1 章 管理基本面
依通貨膨脹率而調整/管理流動性與財務實力/管理生產力
知識工作者的生產力/維持營運成本vs. 獲利假象
第2 章 管理未來
集中資源以求成果/擺脫過去/管理成長/管理創新和變革/
明日的經營策略/經理人的計分卡
第3 章 管理巨變:新人口結構與新人口動態
新的現實面/生產分工:跨國整合/新消費市場/管理策略的涵義
從「一種勞動力」到「多種勞動力」/強制退休年齡的終結/「雙頭怪獸」/
開發中國家的就業需要/需為汰除冗員預做規畫
第4 章 在動盪環境中進行管理
世界經濟邁向整合/世界貨幣跨越國界/經濟主權終結/全球政體四分五裂/
世界經濟的「準已開發國家」/世界經濟中的經營策略/受雇者社會/
責任隨知識而來/工會能生存嗎?/工商企業也是政治組織/
政治環境下的管理
結論 管理工作的挑戰
序/導讀
【導讀】
迎向21 世紀─新「動盪時代」
孫明德先生
身為研究工作者,彼得.杜拉克一直是管理科學領域的泰山北斗,能為本書讀者導讀,將最新的全球經濟趨勢與本書觀點結合,不只是我個人的榮幸與挑戰,也更證明了這本書的觀點與價值非凡。
進入21 世紀後,「動盪時代」確實是個最貼切的名詞,我們先歷經了科技的快速發展和網路泡沫、全球經貿也在二戰及冷戰結束後持續整合,近期更迎來了「英國脫歐」及「美中貿易戰」等反全球化浪潮,而2020 年的COVID-19 疫情,更對傳統的企業經營構成了嚴重的破壞。此時,本書作者所提到的管理思惟,無論是對財務基本面及生產力的檢視、對科技創新及人口結構變革進行管理,還是面對國際政經分合的應對,都是當前全球政府和企業最迫切的問題與解決之道。
首先,面對經營環境的巨變,企業第一要務是檢視自身的存活能力,也就是本書作者提到的財力及生產力,在網路泡沫及金融海嘯中我們看到,很多有良好創意或百年歷史的企業不支倒閉,部分是由於槓桿使用過度,抵禦風險能力脆弱,或是好的想法無法轉換為生產力,只能尋求資本市場提供的「本夢比」來維持營運,這兩者都無法維持長久。
其次,在杜拉克著書時代難以想像的網路普及,伴隨著雲端服務、AI、5G 等相應衍生的科技,對21 世紀的管理者構成了新的挑戰與機會。前者如電商對傳統零售業及金融科技對傳統金融服務的競爭,後者則可在疫情期間看到,許多企業透過新的科技工具進行「數位轉型」,以滿足工作者及消費者的居家需求。
此外,面對國際經貿分工帶來的勞動市場變化,作者一方面稱揚新興經濟體如台、港、星等亞洲四小龍,透過外銷及貿易順差來提供更多機會,另一方面,也提醒先進經濟體如歐、美、
日等國,過於保護個別產業的就業,他建議這些國家在退休年齡上限及福利制度進行改革,以免限制了勞動市場活力與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面對全球經貿在20 世紀的整合,作者觀察到了國境界限被經濟分工及貨幣主權所取代。以往的企業管理者只需要在公司內部設置「國際企業部」就可以處理的問題,現在則必須全公司都國際化才能應對。事實上,在臺灣商學院的教學也可以看出同樣的變化趨勢,早期大專院校只有「國際貿易」有較多的英語及貿易課程,現在則是所有科系都強調要國際化,也可看出新時代的國際化必須全員融入,而不是管理功能分支或特定專業。
最後,如果要對這本書作一點補充的話,由於作者著書正處於全球大整合的階段,當時隨著冷戰結束,中、俄、東歐等新興經濟體融入全球分工體系,WTO 成立更為國際經貿提供了新的制度依循。但進入21 世紀,隨著美中貿易摩擦加劇,歐盟內部對目前的合作型態也有不同意見,產生了許多作者當時無法看到的變化,但這可以解讀為一場不同的動盪環境,相信讀者同樣能從作者的思惟和卓見中,找尋到適合於今日的管理妙方。
(本文作者為臺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