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香恨:乾隆皇帝與孝賢皇后、香妃(清宮豔系列3)
 
作者: 樸月 
書城編號: 19385291

原價: HK$150.00
現售: HK$142.5 節省: HK$7.5

購買此書 10本或以上 9折, 60本或以上 8折

購買後立即進貨, 約需 7-12 天

 
 
出版社: 聯合文學
出版日期: 2021/04
頁數: 608
ISBN: 9789863233770

商品簡介


歷史小說家樸月,享譽文壇的歷史小說代表作《清宮豔》系列,全新發表!

▋大清盛世「乾隆皇帝」的愛情故事

康熙皇帝在位六十一年(史上最長),雍正即位時,年事已長,為避免諸王奪嫡、手足相殘的戲碼在下一代重演,特創「密詔立儲」制度。而當時朝野都臆測藏在「正大光明」匾後密詔所寫的名字,必是備受康熙爺偏愛,說他「福過於予」的皇四子弘曆。

雍正在位僅十三年,他頗為自得於自己雷厲風行的政治改革,後來卻驚覺:在民間的傳聞中,他竟是:謀父、逼母,弒兄、屠弟,貪財、好殺,酗酒、淫色,誅忠、任佞的暴虐昏君!因此,他親自撰寫《大義覺迷錄》刊刻頒行天下,來為自己辯白;卻連他最鍾愛的皇四子弘曆都認為「愈描愈黑」!

雍正朝隱藏了許多撲朔迷離的情事,竟致在雍正駕崩之初,就發生了「廢太子」的兒子「理親王」弘皙以持有雍正親書傳位「密詔」,堂而皇之要求繼位的疑案!而逼乾隆讓位之事,還不僅此,他又在乾隆二年底,太子永璉薨逝之際再度發起「政變」,幸未成真,卻留下了滿天疑雲。乾隆朝前期,他經歷了無數驚濤駭浪,險阻艱危,幸而身邊一直有一位賢淑睿智,能為他分憂解愁,共度難關的「正宮皇后」富察蘭沁。他們鶼鰈情深二十餘年,傳為清史上的愛情典範,她也成為大清最受尊崇的皇后表率。

 

▋孝賢皇后的「愛」,與香妃的「恨」

孝賢皇后,出身於名臣輩出的滿族八大姓「富察氏」,是雍正帝后親自指婚給皇四子弘曆的元配。她本性善良賢淑,恭謹儉樸,見識過人。又一生堅守「孝」與「賢」的處世原則,與皇帝恩愛彌篤,生了二男二女,卻不幸遭受三個孩子夭折的打擊。乾隆十三年,她方歷皇七子永琮之喪,就抱病陪侍太后與皇帝東巡,途中因傷心兼勞累薨逝於德州。

 

乾隆朝中期,清帝國大幅擴張疆土,在形同「滅族」的屠殺下,平定了準噶爾。緊接著又出征回部,一舉將天山南北納入版圖,並因而命名為「新疆」。大清平「準」師出有名;畢竟準噶爾與大清歷經三代恩怨。但平「回」呢?

他為什麼蓄意「逼反」了素性和平,與世無爭的回部,殺害了回部領袖小和卓霍集占?由後事證明:只為了搶奪小和卓之妻,因身具異香,而被稱「伊葩爾罕」——「香妃」的回族第一美人瑪弭爾。甚至早在戰事初起,就已在西苑為她營建了回式風格的金屋「寶月樓」,準備藏嬌。卻沒有料到:這位具有絕世無儔豔麗姿容的美人,也具有絕世無儔的堅貞剛烈;他萬里興師,所換得的,只是她的冷漠與仇恨!

 

孝賢皇后與香妃,是乾隆一生最愛的兩個人。他與孝賢皇后之間,是兩情相悅,生死不渝的恩愛。但他所愛的香妃,卻因殺夫之仇、亡國之恨,恨他入骨!甚至甘願被太后賜死,也不肯對他假以辭色!兩個他所愛的人都「瘞玉埋香」先他而死,兩則極端的感情故事,卻高潮迭起,有待看倌細細品賞。

作者

樸月

 

歷史小說家。本名劉明儀,祖籍江蘇,一九四七年生。自幼醉心古典文學,潛心涵泳詩詞、文史,為日後從事文藝創作奠基。

一九九一年以寫作生涯中第一部歷史小說《西風獨自涼》獲「中國文藝協會」小說創作獎。

著有:歷史小說《西風獨自涼》、《來如春夢去似雲》、《宇宙鋒》、《玉玲瓏》、《金輪劫》、《埋香恨》、《胭脂雪》;古典詩詞欣賞《詩經欣賞選例》、《梅花引》、《月華清》、《漫漫古典情1-5》;散文集《綠苔庭院》;少年文學故事《打金枝》、《玉堂春》、《平凡中的偉大》、《一代文豪歐陽修》、《亂世孤臣父女淚》、《亙古男兒一放翁》、《西施》、《唐代美人圖》;現代人物傳記《春風化雨皆如歌——申學庸》、《鹿橋歌未央》等。

 

封面繪圖

 

Hiroshi 寬

 

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畢,白天擔任數位美術指導多年,入夜後以業餘插畫家低調行走江湖,曾幫數十本小說繪製封面與內頁插畫,以武俠風格與水墨技法見長,目前還在筆觸與圖層之間漂泊中。

目錄

《埋香恨》新版序/樸月

 

上部:孝賢皇后

楔子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下部:香妃

楔子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尾聲

 

附錄:由〈寶月樓自警詩〉看「香妃」

序/導讀

《埋香恨》新版序


孝賢皇后


《清宮豔系列》共有四部書:《玉玲瓏》、《金輪劫》、《埋香恨》、《胭脂雪》。《胭脂雪》寫得最晚,主題人物是「光緒與珍妃」。因為年代較近、資料豐富,初版時,就是近三十萬字,分上下兩冊,算是已「寫滿」了。前兩本為了出大陸版,也都一再整理、增訂過。只有《埋香恨》,因寫的是《香妃》,資料相當欠缺,可以說除非「灌水」,已經無法再「增訂」了。相較於其他三部,顯然是太過「單薄」。因此,在出大陸「簡體字版」的《清宮豔》時,就只出了另三本,獨缺《埋香恨》,頗引以為憾。

後來有了個想法:「香妃」的故事既已無可增訂,想要讓字數與其他三部相當,只能另找一位適用於《埋香恨》這個「主題」的人物來寫。最後決定,在「香妃」之前,加寫乾隆的原配:「孝賢皇后」。

講起「孝賢皇后」,記得年輕時,曾經受到高陽先生的「誤導」;他寫過一本《乾隆韻事》,認為乾隆與他的原配「孝賢皇后」富察氏琴瑟不和。甚至言之鑿鑿:孝賢皇后是因為乾隆與她的弟媳(傅恆之妻)偷情的刺激,又受到乾隆的冷遇,悲憤交集之下,在德州「投水自盡」!當時還年輕的我也曾「信以為真」。

而在我讀了更多史料之後,對「乾隆」與「孝賢」的看法,完全改觀;「孝賢」這位「元后」,可說是乾隆一生的「最愛」!她薨逝之後,乾隆「悲悼」了她一輩子;直到他八十歲,還在想念她,為她作「悼亡詩」!在乾隆的詩作中,被後世指認為她寫的詩,數量是以「百」為單位的!她的死,更絕非「投水自盡」,而是她正因她親生的「皇七子」永琮夭亡而傷痛時,乾隆要陪皇太后登泰山。她為了盡孝,強撐病體,陪同東巡。她「求全責備」又「完美主義」的心性,使她無法好好的休養,對自己的病痛,也因為怕皇太后和乾隆皇帝擔心,增添別人的麻煩,而隱忍不說。終於因病、因累而死於德州旅次。

這位歷史上公認的「賢后」,在嫁給當時還是「皇四子」的弘曆之後,就執著於「孝」與「賢」的為人處世原則;對長輩盡孝,對她位下後宮的妃嬪,與王、貝勒的福晉們包容、體貼、善待。對晚輩們,則「一視同仁」的以慈愛之心公平對待;她自己生了二子二女(由此可證明乾隆與皇后間的「恩愛逾恆」),而殤其三;只剩下三公主(封「固倫和敬公主」)。「孝賢」這個「諡號」,也是她生前,在乾隆諡貴妃高氏為「慧賢皇貴妃」時,自己向乾隆提出的「要求」;可以說:「孝賢」這兩個字,就是她對自己一生為人處世要求的「準則」,也是她期望去世後,對她一生行誼的「定論」。

她是雍正帝、后親自為四阿哥弘曆「指配」的「嫡福晉」;當時,弘曆還沒有「封號」,只是雍正皇帝的「皇四子」。她的家世,可說是相當顯赫的;「富察氏」本來就是滿族「八大姓」的貴族之一。她的祖上,早年就歸附了「後金」時代的努爾哈赤,與大清有非常深厚的淵源。祖父米思翰曾任戶部尚書,二伯父馬齊,是雍正朝建了「擁立之功」的「首輔」(宰相),父親則任察哈爾總管。可以說,是一位真正的滿族「名媛閨秀」。

清朝的「選秀」制度,使出身「三品」以上官員家的姑娘們,從小就被當作「后妃備選」來教養;因此,滿族的姑娘們,個個明理、賢慧、能幹、有教養、識大體。比那些出身王公或官員家的子弟們,強勝得太多!那些「爺們」,雖然也讀書,並不廢騎射。但除了少數真正靠參加科考(大清除了「文科」科舉,也有「武科」的科舉)中舉,是真正以自身的才學入仕的。其他大多數都只靠著祖上「餘蔭」襲爵。甚至因為在制度上,滿蒙「八旗」出身,從生下來,就「高人一等」的享有一份「錢糧」,完全不需要為糊口「自謀生計」。連一般人都享如此特權,更別說出身王公貴族或官員家庭的「爺們」了。從小就「養尊處優」,不必為生活「操心」的這些人,可以說大多都是「不食人間煙火」的;這一點,可從《紅樓夢》裡的賈寶玉身上窺知一、二。

相較之下,家中姑娘、少奶奶,因為從小教養不同,就顯得「強勢」了;這種「強勢」,也可在《紅樓夢》中找到例證;二奶奶「鳳姊」、三姑娘「探春」,正是典型!她們從小的教養,讓她們事上以孝,待人以禮,當家理事更是井井有條。對比之下,在家庭中,男人往往處於「弱勢」(如鳳姊強勢之下,賈璉的處境),實際上,這也是整個時代風氣造成的。

《紅樓夢》中的賈家,雖有承襲的「爵位」,其實並無實質上的「權勢」。而且,這種靠「祖上餘蔭」的「爵位」,除非「世襲罔替」(所謂「鐵帽子」),爵位的承襲,也是一代代「遞減」的;賈家的爵位,是靠「軍功」掙來的;賈演、賈源、封「寧國公」、「榮國公」,傳到「文字輩」的賈敬、賈赦,就只是「一等將軍」了;而且還是「爵位」,而非「官位」!

「孝賢皇后」,卻出生於真正掌有「實權」的「相府」。所以,她對「政治」和「官場」情勢,必然從小耳濡目染,具有超過一般人的「敏銳」。相對的,也必具有因應的「政治智慧」。我甚至有點懷疑:這就是雍正帝、后要把她「指婚」給皇四子的原因之一;「嫡福晉」有這樣強大的政治「背景」,對「皇四子」弘曆來說,在「繼位」的條件上,無疑是有「加分」效果的!

這位「大福晉」,曾陪著「皇四子」弘曆經歷了許多人生的風險波濤。雍正登基,一改父親康熙施政的寬和;他以「法家」自許,認為「不過正,無以矯枉」,所以政治措施相當嚴峻苛厲。使王公大臣無不戰戰兢兢,「吏治」的確也為之澄清不少。事實上,當時百姓的生活,較之於明末,富庶安樂許多,這是雍正不可否認的「政績」;「康雍乾」是為當世與後世稱道的「盛世」,而「百姓富足安樂」,是「盛世」的重要基礎。

雍正登基後,尚未「改元」,唯一「封王」的人,並不是他的兒子,而是「廢太子」允礽的兒子弘皙;封為「多羅理郡王」。康熙朝的宗室,照傳統,大多在成年(十八歲)或成婚後「首封」爵位。這還可以解釋是因為他們的年齡不夠。但,乾隆和與他同齡的弟弟弘晝,以雍正親生的「皇子」,卻直到雍正十一年,二十一歲時才被首封為「寶親王」、「和親王」;在這之前,他們只是照「排行」稱謂的「皇四子」(四阿哥)、「皇五子」(五阿哥)。而在他們封「親王」之前,弘皙也已晉封為「和碩理親王」了;前加「和碩」,還是高他們一等。這其實是不合常理的,當然,雍正也出於無奈;他的無奈,也有其「背景」。

雍正朝發生了許多「震驚朝野」的事;像囚禁或誅殺曾與他對立的兄弟、誅殺扶植他登基的「舅舅」隆科多、「功臣」年羹堯。因曾靜師生遊說當時的川陝總督,岳飛的後裔岳鍾琪「造反」,而大興「文字獄」;尤其對提出「夷夏之防」的呂留良,不但挫屍揚灰,誅戮九族,連學生、門人都不放過。後來又下令:刊刻任何的書籍、文章,都不許出現「胡」、「虜」、「夷」、「狄」字樣!

他還做了一件「驚世駭俗」的事:以「上諭」與引發「文字獄」的曾靜師生做「對簿公堂」式的「質辯」。而且,把這些內容,刊刻為《大義覺迷錄》,廣頒於天下,而且命各「學宮」當教科書「宣講」。

他對當代大儒呂留良銜恨入骨,卻認為曾靜師生是「功臣」;因為若非他們勸岳鍾琪「造反」的那封信,他還不知道天下人是怎麼「罵」他的!在曾靜寫給岳鍾琪的書信中,列舉了雍正的「十大罪狀」:謀父、逼母、弒兄、屠弟、貪財、好殺、酗酒、淫色、誅忠、任佞!而他認為,已以無礙辯才「折服」了這師生二人,讓這兩人承認錯誤:皇帝不但不如外傳的「殘刻」,還是個「聖明之君」!於是,他就讓這二人到處「宣講」,以「還他清白」。還下詔:他的子子孫孫都不得殺害這二人。

但這件事讓當時的「皇四子」弘曆痛心疾首;原本只私下流傳的流言,因為他父皇的剛愎自用,自認為是「辯論」的「勝方」,而刊刻了《大義覺迷錄》,並廣頒天下,成為當代流傳最廣的書!卻不知道:在百姓心目中,未必認為他的這些「罪名」就此洗刷「清白」,反而「越描越黑」的,讓這些原本隱晦的事遍傳天下,引發了更多的質疑。

因此,乾隆登基之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他父皇的《大義覺迷錄》「燬禁」;查禁之嚴,等同於「文字獄」!而且馬上違反父皇的「煌煌詔令」,把曾靜師生處以極刑!顯見雍正自認的「英察聖明」,連親生的兒子都不能認同!

雍正一生剛愎,卻曾經一度因「精神耗弱」,整個人陷入了恐懼、焦慮狀態。而病源,似乎出於「廢太子」允礽的鬼魂糾纏騷擾。情況嚴重到:使他的神智也陷入恍惚怔忡。在這情況之下,被「廢太子」允礽的「世子」弘皙掌握了他「心虛」的弱點,讓他留下了一份「密詔」給弘皙,內容是:未來「傳位」給弘皙,「還政」於廢太子一支!

我們都知道,他即位之後,「殺」的人不少;包括與他爭帝位的手足,和力挺他登基的「功臣」隆科多、年羹堯。更不要說他為整頓「官箴」,鼓勵「告密」,因而得罪、處死的官員,和因「曾靜」一案,追遡出了源頭出於呂留良,因此推行的「文字獄」。因為呂留良是當代公認並尊敬的「大儒」,因此被誅連受害的士子,幾乎遍及天下。但他顯然都認為是他們「該死」,並沒有任何心理上的「陰影」。為什麼獨對「廢太子」的「鬼魂」如此驚恐?甚至在這件事後,還下令建了「潮神廟」,而他頒下的「潮神」畫像,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廢太子」!

由整個事件推論:恐怕當年「太子」被廢,與他的「陷害」有著絕對的「關係」;若太子沒有被廢,繼康熙之位的,必然是從小就被立為「太子」的皇二子允礽,怎麼會輪得到他?而且「廢太子」幾乎大半生都被幽禁在宮中,並在他登基第二年就因「病」而死!就算不是被他「害死」,得「病」的因由,也必然與抑鬱症有關。也可以說:廢太子是他直接、間接害死的!因此,在他身體病弱的時候,就變得疑神疑鬼、心神恍惚;似乎被當時已死的「廢太子」鬼魂所「祟」。

過去,許多故事講到雍正「奪位」,都說是他篡改了放在「正大光明」匾之後,「建儲匣」裡的康熙「遺詔」:將「傳位十四子」改為「傳位于四子」。但這「故事」是無法「成立」的!因為,將「建儲匣」藏於「正大光明」匾後,等皇帝駕崩,在王公大臣共同見證之下,取下開封,確認繼位人選的「制度」,就是雍正「首創」的,也可以說,是他「發明」的!雖然他自己為了「奪位」不擇手段,可不希望這種事,在自家兒孫身上重演!因而獨創了這種方式,以求政權能「和平轉移」。而且寫在「傳位詔書」上的文字,必然是「滿漢文並列」,滿文的「十四子」與「于四子」寫法完全不同!

現代還有人以「現存」的康熙「遺詔」為證明:康熙本來就是要傳位給雍正的。可是實際上,這個說法還是可疑;「遺詔」必在雍正登基後才「昭告天下」。在他登基後,以強勢「主導」,讓本已戰戰兢兢的臣下,照他的意思寫「遺詔」公諸於世,太容易了!誰能,又誰敢追究真假?

以當時和後來所發生的事,都證明他的登基,引發了很大的風波。主要的原因恐怕是:當時在朝的王公親貴、文武大臣,甚至在野的百姓,都沒有康熙想傳位的人是「皇四子」的「心理準備」!要知道:當時康熙已年逾六十高齡,朝野之間,必然非常關心繼位人選,而且一定已有了心目中的「特定對象」了;這「特定對象」,才是在他們認知中,康熙有意傳位的「人選」,但顯然絕不是「雍親王」!

以他後來會寫下「密詔」給弘皙,更可以了解:他繼位的「真相」,比一般所「認知」的更為曲折複雜;還不僅限於眾所周知的「屠弟」:殺害了皇八子允禩、皇九子允禟。恐怕對「廢太子」一案,也有「重大嫌疑」,甚至就是他「主謀」的!以致在他「駕崩」後,弘皙拿出了他親書的傳位「密詔」,就在他遺體前,強勢要求在場的王公大臣承認「密詔」內容,並要求「繼位」;使乾隆都差點因此失去了皇位!因為「正大光明」匾後的「建儲匣」,是雍正即位之後,雍正元年存放的。而弘皙言之鑿鑿:給他的密詔,寫於雍正六年;依情、理、法,都是「後詔改前詔」,應該以「後詔」為「準」!

幸虧,在「皇四子」弘曆的嫡子滿月時,雍正曾公開宣稱:弘曆的這個「嫡子」,是大清的「承宗之子」,許以「璉瑚之器」,並命名「永璉」;也就是說:「永璉」是雍正親自指定的「皇位繼承人」。而此事又發生在他給弘皙寫下「密詔」之後!而且:不論「正大光明」匾後的「建儲匣」,或是為「永璉」命名之事,都是公開「昭告天下」的。弘皙手上的密詔,卻是「私相授受」,沒有見證!這一點,不能不承認「薑是老的辣」!可能雍正在被迫寫下「密詔」的時候,就已用了「心機」。

雍正在一次自認「病危」時,曾召見最親信的滿臣鄂爾泰、漢臣張廷玉到病榻前,告知此「隱祕」之事。並以「臨終托孤」的悲苦鄭重:要求他們一定要照「正大光明」匾後「建儲匣」中所寫的名字,扶立皇四子登基!在種種不利因素之下,原本自認「勝券在握」的弘皙,也不得不在忿忿不平下退讓。但撂下一句話:「皇位是讓給永璉的!」也就是說:根本不承認「乾隆」的「繼位權」,只算他「父以子貴」!

乾隆三年冬,他「嫡出」的次子永璉夭逝,年僅九歲。乾隆四年,當初放話「皇位是讓給永璉的」弘皙二度爭位,引發了幾乎「動搖國本」的「政變」。

這些「驚濤駭浪」發生時,唯一被乾隆信任,而且追陪在他身邊支持他、鼓勵他,甚至幕後幫他畫謀定策的人,只有「孝賢皇后」!對這樣既孝且賢,且與他「共患難」的賢后,他會忘恩負義「逼」得投水自盡;照高陽的說法,是他把孝賢「逼死」的!但難以「自圓其說」的是:歷史上明確記載:他在孝賢薨逝之後,幾乎用了一生來追悼懷念!

孝賢所處的時代,和經歷的「故事」,實在是太精彩了!也因此,當我在想要讓《埋香恨》與另三本《清宮豔》在字數上取得「平衡」的時候,決定不在「香妃」故事中加油添醬,甚至「灌水」。而在前面加寫了「孝賢皇后」;所謂「瘞玉埋香之恨」,在乾隆朝來說,恐怕也只有這位「元后」當得起了!她在雍正五年,十五歲時被指配為「皇四子」弘曆的「嫡福晉」。乾隆二年,被冊立為「中宮皇后」。薨逝於乾隆十三年,得年三十六歲。

我的《孝賢皇后》其實寫得相當早,第一稿距今大概已有十幾年了。卻因整個出版生態的改變,始終沒有發表或出版。其實,這些事也有點怪我自己,對發表或出版太不積極了;我的性情和自幼讀「聖賢書」養成的「風骨」,很難開口求人,也很難去「促銷」自己。但這也沒什麼不好,我自己每隔幾年,都會再拿出來一邊閱讀,一邊修訂、潤飾;相信現在出版的這一稿,比「第一稿」一定「進步」很多。

「孝賢皇后」這個人,過去似乎很少人注意,在我寫的時候,幾乎還不太為人所知。倒聽說近年有幾部「歷史電視劇」演出了這位賢后。我家沒有電視,也不看「電視連續劇」。我所寫的「孝賢皇后」,是根據史料、相關論文,再經過自己思考、推究、整合、編排,自出機杼寫的,這一點是應該在此說明的。

香妃

《埋香恨》的第二部分,是早年「遠流」出版《清宮豔》時的第三部《埋香恨》的女主角:香妃!

這是一個「正史無徵」的人物。正史上,大清平準之後,從祖父輩,就被準部俘擄到天山之北,當時為準部為「農奴頭子」的回部領袖大、小和卓,在被釋放回南疆後,為了答謝大清,曾進獻了一位回族美人給乾隆。這位回族美人,先封「和貴人」,後來晉位「容嬪」,又晉位為「容妃」。她在乾隆身邊約三十年,相當受寵,因老病自然死亡。

照理來說,這樣的妃子,是沒什麼「故事」可言的。但民初,卻傳出了乾隆宮中另有一位回族女子,被稱為「香妃」。她的故事,完全不同於「容妃」,她的來歷與死亡,真是高潮迭起,震撼人心!

歷來,有許多電視、電影取材於「香妃」。其中真正用心研究、考證,不但遍搜相關史書,並親臨南疆實地「探勘考察」人、地、時、事,鄭重寫下相關著作的劇作家,是姜龍昭先生。但首位把「香妃」這個人物,由「西陲」帶到「中土」,並為她寫下小說的,不是他,而是一位曾任職於新疆,精通維吾爾文的我國外交官水建彤先生;他以「桑簡流」為筆名,將他在新疆聽說的「香妃」故事,寫成了小說《香妃》,並於一九五四年出版。

在我寫《清宮豔》的計劃中,是無法省略「香妃」這個人物的。而且,雖然從孟森先生主張「香妃」就是「容妃」以來,也有不少學者「跟進」,接受此說。而我自己比較認同的,是姜龍昭先生的看法:「香妃另有其人」。

我寫《埋香恨》時,當然參考了姜龍昭先生的著作。但和寫其他人物一樣,這些都只是當「參考資料」。此外,我也參考了許多乾隆「平準」、「平回」之役的正史,以了解前因後果。看了不少相關天山南北,準部與維吾爾回部民情、風俗的資料。並向信仰回教的朋友,請教回教的教義,然後才鄭重下筆。

在寫作期間,我曾告知姜龍昭先生:我在寫《清宮豔》系列歷史小說。前面已寫了「孝莊文皇后」與「董鄂妃」。目前正在寫「香妃」,並把他的大作,列為重要參考資料。姜先生是位極具長者風範的長輩,多方鼓勵。在《埋香恨》出版後,我當然也寄了書給姜先生,請他「指教」。

不意,後來他轉寄來一封水建彤先生寫給他的信;原來,他已在給水先生的信中,提起了我寫《埋香恨》的事。並告訴我:水先生才是寫「香妃」小說的「第一人」!因為他是一位資深的外交官,早年數度奉派新疆,參與劃定疆界的工作。更重要的是:他熟諳維吾爾語言,「香妃」的故事,就是他派駐新疆時,聽維吾爾族耆老對他說的!而且,他也曾往訪喀什噶爾,知道當地有個很大的回族墓園「阿巴和加瑪扎」,「香妃」墓正在其中!因此,這個墓園,當地俗稱為「香妃墓」!

「香妃墓」在喀什噶爾!明確的推翻了「香妃」就是「容妃」之說;容妃是乾隆的妃子,當然葬在乾隆的陵寢(裕陵)附近,絕無遠葬回疆之理!事實上,「裕陵」的「妃園寢」中就有「容妃墓」!

姜龍昭先生建議我送一本《埋香恨》給水建彤先生,請他指教!水先生當時人在挪威,這本書寄出後,心裡不免有點「班門弄斧」的忐忑不安。而不久,水先生就親自給我回了一封信:

樸月先生惠鑒:

承賜手教及說部「埋香恨」,極為感幸。

能以前代迭聞,映證準回歷史恩怨。點醒滿清興師無名,確是的見,甚是!甚是!伏筆用力準、回兩役,襯出刺、殉高潮,為故事最難令人置信,最難交代之情節定案,尤佩卓見。頁六一前後,交代策妄阿拉布坦祖孫三代事略及影響,警闢深刻,有過史班史筆!

(節錄)

樸月 作者作品表

胭脂雪:光緒皇帝與珍妃(清宮豔系列4)

埋香恨:乾隆皇帝與孝賢皇后、香妃(清宮豔系列3)

金輪劫:順治皇帝與董鄂妃(清宮豔系列2)

漫漫古典情套書【五冊盒裝版】

玉玲瓏:孝莊與皇太極、多爾袞(清宮豔系列1)

漫漫古典情5:文人的另一面

漫漫古典情4:文人的那些事

漫漫古典情3:詩與人的邂逅

來如春夢去似雲:蘇東坡與朝雲

西風獨自涼:清初詞人納蘭

漫漫古典情【典藏新版】

漫漫古典情【私藏盒裝版】

唐代美人圖-歷史小說2

順治皇帝:龍躍雲津(下冊)

順治皇帝:龍躍雲津(上冊)

宇宙鋒-亡秦之劍

胭脂雪(上卷)光緒與珍妃

胭脂雪(下卷)末世紀風雲

月華清(平)

月華清(精)

還有... [顯示所有作品]

2021年4月中文新書 同類商品


在乎別人,是對自己的情緒暴力:「自我中心」心理學,教你不再因迎合而痛苦、孤獨

小擦擦不見了?

生活之道(2021年版)

新手貓奴日誌

台大兒童醫院多多書:守護孩子健康的奇幻樂園

我知道!這就是DNA

第2名的逆襲:WBL2

新經濟制霸戰

逃出香港Ⅰ

逃出香港Ⅱ

甜蜜編年

蓬鬆又可愛  角落小夥伴羊毛氈  PART 1 白熊・裹布・企鵝?

蓬鬆又可愛  角落小夥伴羊毛氈  PART 2 蜥蜴・炸豬排・貓

好感度男子穿搭:9成人都說喜歡的型男時尚

觀光英語Let,s Go!【三版】(20K彩圖+寂天雲隨身聽APP)

生酮哪有那麼難!(全新增訂版):最專業的生酮教練Martyn陪你一起成功生酮

人魚能不能上岸

獨木舟獨立事件簿

98%顧客都買單の成交心理學為何她用「一句話」,就能勾起顧客的購買欲望

電商經營LEVEL UP:從商城賣場畢業吧!打造千萬銷售的24堂品牌致勝課

還有... [顯示所有書籍]

*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香港書城並不保證以上資料的準確性及完整性。
* 如送貨地址在香港以外, 當書籍/產品入口時, 顧客須自行繳付入口關稅和其他入口銷售稅項。

 

 

 

  我的賬戶 |  購物車 |  出版社 |  團購優惠
加入供應商 |  廣告刊登 |  公司簡介 |  條款及細則

香港書城 版權所有 私隱政策聲明

顯示模式: 電腦版 (改為: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