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現代散文從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已愈形「內向」且精工,理念先行與技術遊戲雖亦有合理性,但嚴格來說,散文是易寫難工的文類,是代不過數人,人不過數篇的守候。林世奇散文秉持的是老派的初心,穿越時間與記憶的幻影,酬答童蒙天機、青衫悟我、師友恩義,於日常中朗現生動與悲憫。
名人推薦
四方推薦
我不反對好的文學比俗世的權柄更為偉大,影響更為久遠,但我還相信一點,是好的文學必產生於文學家的心靈,而文學家的心靈總藏在世界極幽暗的角落。那點光亮值得我們守候,更值得我們珍惜。──周志文(台大中文系教授)
這樣的陌生,必得安頓。這樣的安頓,並不容易。這樣的不容易,卻不能逃避。不能逃避,為著重逢是幸運的,讓自己得以在感慨、慚愧、歡喜中,向著未來,修而行之。──李卓穎(清大歷史所教授)
流逝的時間與碎片的人事,在作者的反覆回望中,延展為具象而有情的故事。故事中所浮現的迷惘、騷動、衝突等等感受,透過誠摯的情意與流暢的敘說,濃縮出具有多義的詩性。──曾守正(政大中文系教授)
台灣現代散文從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已愈形「內向」且精工,理念先行與技術遊戲雖亦有合理性,但嚴格來說,散文是易寫難工的文類,是代不過數人,人不過數篇的守候。林世奇散文秉持的是老派的初心,穿越時間與記憶的幻影,酬答童蒙天機、青衫悟我、師友恩義,於日常中朗現生動與悲憫。──黃文倩(淡江中文系副教授)
作者
林世奇
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博士,臺北市立中山女高國文科教師。
師承大儒愛新覺羅毓鋆,研習群經、諸子課程近三十年。多年關注傳統思想、生命哲學等相關課題,研究領域為道家思想、道教文化、哲學與美學,近年集中探索武俠、丹道相關主題。
論著有《莊子美學思想研究》、《道教「以術證道」思想研究》、《同安林氏家乘洲尾支譜》、《毓老師講易經》、《我們的武俠課》等,另有散文集《洲尾紀事》、《文章偶得》等等。
目錄
序一 寫記憶、寫重逢.5
序二 寧作我.9
自序.12
輯一.童蒙
男孩的哭哭.18
蒙恩.27
我不吃芬的.31
換位子.35
兩條辮子.39
小貢.49
家家酒.56
阿強.64
戚將軍.76
國中老師.83
輯二.青衫
大湖舊事.92
看魚.104
唱歌.119
往事.129
現代啟示錄.136
武俠夢.146
同學少年.154
選擇.162
轉向.171
找自己.180
輯三.師友
周老師.190
研究所.196
美學.202
學長.213
我是這裡畢業的.219
師門.227
科學怪人.234
鮮花.243
相親.249
大老.254
悲心.261
毓老師.282
後記.307
跋 朋友列傳.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