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亞馬遜5星好評★★★
★★★《經理人》雜誌月刊第198期商管選書★★★
我們都喜歡「第一」。
我們會選擇最受歡迎的餐廳、最熱門的新書、最賣座的電影……
但,這些「第一」,其實是可以被操弄的?
本書揭密排名背後的作法,
了解那些看不見的手怎麼影響我們,利用排名為自己精準定位,
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關於排名,你或許不喜歡,但這卻是我們難以擺脫的魔咒!
人類天生喜歡競爭。我們想知道誰最強壯、誰最有錢、誰最聰明。
考大學時,我們依據大學排行榜來填寫志願。
外出聚餐時,我們會參考「當地最受歡迎的十大餐廳」。
出國旅遊時,我們會搜尋「此生必去的十大景點」。
「排名」是立基於人類愛比較的天性而出現的一種現象——我們就是不斷與別人比較的存在,將一個人所有的努力透過比較後,決定出順序。
Facebook、Amazon、Google、Netflix……
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大公司,都是利用排名這種社會性遊戲來賺取金錢。
◎排名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但是……
做決定時,我們經常倚靠各類排名來幫助自己,
●看世界大學排名,來選擇學校
●搜尋資料,選擇相關度最高的網頁做為參考
●從Ubereat、TripAdvisor、Netflix等網站的推薦名單,決定自己的食衣住行育樂。
從小,我們生活中就充滿了排名。
考試名次優秀的學生往往被老師喜愛,甚至有機會擔任各種幹部,在升學等方面獲取更多優勢;
自然界中也是一樣,體型較壯碩的動物,往往能獲得比同類更多的資源。
因此,人人都擠破頭想要成為第一……
◎其實我們不希望排名是公平的……
事實上,我們未必想被人客觀看待,
畢竟若能得到比自己應得更好的印象或排名,
就能得到更多的資源,何樂而不為呢?
本書作者運用各領域的豐富學術知識,
包括政治學、行為經濟學、進化生物學、社會學和網路科學等,
揭露所謂的「客觀排名」背後隱藏的「主觀性」,
使讀者更了解生活中無處不在且不具公平性的排名遊戲。
◎好想得第一,怎麼樣才能操弄排名……
西瓜偎大邊,人人都喜歡第一名。
因此誰能掌控排名的基準,讓自己成為排名遊戲中的優勝者,
誰就能獲得更多資源!
當參加賽跑時,我們能夠輕易評斷出誰是第一、誰是第二,
因為「誰最快抵達終點」就是唯一的標準。
然而,當排名的評判標準並非只有一項客觀的數據可依循時,
其中便可能出現「可操弄的空間」!
例如:
當評判一家餐廳時,我們有很多標準可以衡量,
有餐點美味度、裝潢舒適度、服務親切度等,
只要知道,其中最重要的標準,是哪一項,
我們就可以透過這些標準加以技巧操弄。
透過本書,讀者將更了解排名在主、客觀之間取得平衡的困難之處,以及如何結合人類智慧和電腦運算智慧,在現實與虛擬社群中更好的找出和調整自己的排名,讓你或你的公司、產品登上「前十大」的排名榜。
如果你屬於下列其中一種人,本書正適合你閱讀:
●我的鄰居開的車比我拉風。
●我是經理,要對部屬進行排名,但對排名過程有疑慮;我是員工,要接受主管排名。
●我是企業主,想增加公司的能見度。
●我是科學家、作家、藝術家或其他競爭者,想要擠身成功人士之首。
●我是大學生,正準備進入新的社會競爭階段。
名人推薦
M觀點創辦人 Miula
《一人公司的致富思維》 作者 好葉
聆韵企業管理顧問 創辦人 徐慧玲
台大醫院北護分院主治醫師 曹玉婷
年度暢銷書《人生路引》作者 楊斯棓
哇賽心理學創辦人兼總編輯 蔡宇哲
作者
彼得.厄迪(PÉTER ÉRDI)
在卡拉馬祖學院(Kalamazoo College)擔任研究複雜系統的亨利.魯斯(Henry R. Luce)講座教授,也在故鄉布達佩斯的匈牙利科學院威格納物理研究中心(Wigner Research Centre of Physics, the Hungarian Academy of Sciences)擔任研究教授。此外,他也是海外留學計畫布達佩斯認知科學學程(Budapest Semester in Cognitive Science)的共同創辦主任、國際神經網路學會(International Neural Network Society)理事會成員、國際神經網路學會前會員副主席,以及認知系統研究主編。
譯者簡介
梁東屏
一九八九年至一九九八年擔任中國時報紐約新聞中心記者、主任。一九九八年至二○一二年擔任中國時報駐東南亞特派員。現為香港亞洲週刊、新加坡新明日報、新加坡品雜誌、台灣人間福報、優傳媒專欄作家。
二○○二年隻身前往阿富汗採訪,獲得當年第十七屆吳舜文新聞獎採訪報導最優獎。
譯作:《南韓――下一個日本》、《種族戰爭》、《逃離東京審判》、《領導就是帶人從起點到完成目標》、《赫胥黎喻世人情故事集》、《哈佛商學院的雙贏談判課》、《慢慢致富》。
目錄
前言
自序
第一章 導言:在排名遊戲背後,那些不為人知的因素
第二章 是不是「第一名」,影響可大了!
第三章 誰決定排名遊戲的規則,誰就能夠掌控社會資源
第四章 排名並非客觀產物,而是人們主觀認定的客觀事實所創造的結果
第五章 那些在排名遊戲中取勝的傢伙,是如何悄悄操弄大眾的心理偏誤
第六章 馬比牛大,還是比牛小?度量的尺標是一門大學問!
第七章 懂得操弄聲譽,就能拿到排名遊戲的話語權
第八章 網路排名竟有漏洞可鑽!千萬別輕率相信演算式提供的建議
第九章 如何妥善運用排名遊戲的機制
序/導讀
序
不錯,這本書談的是「排名」。不管你喜不喜歡,它就是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之中,與我們常相左右。過去兩年以來,幾乎所有和我談過話的人都同意這是個熱門話題。我們和排名之間的關係顯得頗為矛盾:排名是個好東西,因為它很客觀而且傳達了很多訊息。但排名也不是個好東西,因為它過於主觀而且帶有偏見,有的時候,我們甚至還會受到它的擺布。這本書的目的是要幫助讀者瞭解排名的有時矛盾有時似是而非的本質,同時提供如何應對這些矛盾的策略。任何排名都是以「比較」作為開始,我們習慣於把自己跟其他人做比較,來判定誰更健壯、更有錢、更好或更聰明。正因為我們對「比較」有這樣的喜好,才讓我們更進一步喜歡上排名。
排名也跟更加組織化有關,我們事實上也很喜歡這個組織化的概念!不是只有人類應用排名,它實際上是演化的結果。一百年以前,人類就已觀察到雞群裡的「啄食順序」(Pecking Order),之後的研究也表明,同一個養雞場裡的雞隻會發展出自己的社會階級。人類社會裡的社會排名也演化自動物世界。本書將就我們「為什麼」以及「如何」喜愛或畏懼排名進行討論,用真實生活中的例子來解說我們如何被排名,並且從三個不同的角度──現實、幻象以及操作──來檢視有關客觀的問題。
排名實際上藉由下列的問題,以及其答案,為我們的日常生活體驗提供了科學理論:大學排名客觀嗎?我們如何依據其脆弱性、腐化程度以及幸福感,來為一個國家做出評比及排名?我們如何找出與自己最相關的網頁?我們如何評比公司所雇用的人員?因為我們近乎無止境地為自己或其他人做排名,也被其他人為我們作排名,這裡就出現了兩個層面的訊息:亦即如何為他人的排名做好最客觀的準備,以及如何接受他人對我們所作可能並無法反映出我們的真正價值及成就的排名。
雖然本書中舉了不少有關社會心理學、政治學、電腦科學方面的例證,但卻不是一本僅僅有關於科學的書。這本書是獻給類似以下的所有人:隔壁鄰居的汽車比你更花俏的人;被直屬長官評比的公司雇員;負責進行評比但對於整個過程懷有疑慮的經理人;希望幫忙公司創造出能見度的商人;那些希望能出人頭地的科學家、作家、藝術家以及其他在各領域競爭,希望能成功的人;正準備進入社會競爭場域,而且相信唯一致勝之道就是不計代價極大優化成績單的大學生;專門根據個人喜好設計推薦產品程式的電腦科學家;以及那些經常會收到不請自來各種推薦的人(其實我們都是)。
目前在市面上已經有不少有關排名的傑出書籍,內容包括了從數學算法來解析、進行排名,以及對學術機構、國家、政治候選人以及網頁的排名。例如,數學家艾米.蘭吉爾(Amy N. Langville) 和卡爾.梅耶(Carl D. Meyer)所著,由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誰是第一名?:評比及排名的科學性》(Who’s #1? : The Science of Rating and Ranking),這是他們通過對網路的分析研究所發展出來的書籍,主要內容是運用數學的演算及方法來對運動隊伍、政治候選人、產品、網頁…等等進行評比、排名。這本書是陳列在書店裡的數學書籍類別裡,我也藉由此書所揭櫫的精神來解釋如何讓排名更加客觀,以及顯示出客觀評估確實有其困難之處。
我的書單上有另兩本有關於大學評鑑跟排名的書。第一本是社會學家溫蒂.尼爾森.埃斯柏蘭德(Wendy Nelson Espeland)和麥可.邵德(Michael Sauder)合著,由羅素.塞吉學院(Russel Sage)於二零一六年出版的《焦慮的來源:學術排名、聲譽及責任》(Engines of Anxiety: Academic Rankings, Reputation, and Accountability)。該書主要針對高等教育學府特別是法學院評鑑排名的歷史及現狀進行分析,這些排名不僅關係到各學府的過去,更形塑了它們的未來,這是因為相關人等(學生、家長、招生辦公室及學校行政人員)都仰賴排名名單。這本書點出了我們在面對排名時所可能產生矛盾態度的本質:績效表現的量化確實有其必要性,但同時也是焦慮的來源。
全球知名的高等教育專家艾倫.海瑟康(Ellen Hazelkorn)寫了一本名為《高等教育的排名及其重塑:爭奪世界級的卓越》(Rankings and the Reshaping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Battle for World-Class Excellence),由帕爾格雷夫.麥克米蘭(Palgrave Macmillan)出版社印行的書。該書從全球的視野對教育排名做了全面的探討。
亞歷山大.庫利(Alexander Cooley)和傑克.史奈德(Jack Snyder)負責編輯、由牛津大學出版社(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於二零一五年印行的《為世界做排名:把國家排名作為全球管理的工具》(Ranking the World: Grading States as a Tool of Global Governance)描述出為國家進行排名所可能引發的爭議。為國家的表現進行全球性排名牽涉到大約一百種互不相同的指標,從「人類自由指數」(Human Freedom Index)到「清廉印象指數」(Corruption Perceptions Index)乃至於「世界幸福指數」(World Happiness)不一而足。最常見的狀況是做排名的機構不見得完全獨立,而且被排名的國家(譬如中國、俄羅斯)雖然有時會有被觸怒的反應,但它們依然對結果頗感興趣。這本書讓我得到一個結論,亦即這個世界上最有幸福感的國家通常也是稅收很高的國家。
密歇爾‧巴林斯基(Michel Balinski)和瑞達‧拉萊基(Rida Laraki)合著並由麻省理工學院出版社(MIT)印行的《多數判定:評估、排名、選舉》(Majority Judgment: Measuring, Ranking, and Electing),其內容有關於政治候選人的排名,作者指出,「這本書的目的就是要告訴大家,為什麼多數判定是目前已知有關於投票以及競爭判定的更好方法」。
龔蒂‧蓋布里爾(Gundi Gabrielle)所著、亞馬遜電子書(Amazon Digital Services)於二零一七年出版的《搜尋引擎最優化───在谷歌搜索中名列前茅的時髦方法───你自己還搞不清楚是怎麼回事!:入門者的指導原則》(SEO───The Sassy Way to Ranking #1 in Google───When You Have NO CLUE!: A Beginner’s Guide to 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一書中解釋了推廣網頁、部落格…等的技巧,教你如何在各搜索引擎中攻佔首位又不致於受到懲罰。
最近新出的兩本書所討論的主題和本書有些重疊,因此讀者也可能有些重疊。一本是葛羅莉亞‧奧瑞吉(Gloria Origgi)所著,二零一七年由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印行的《聲譽:聲譽是什麼又為什麼重要》(Reputation: What It Is and Why It Matters)。她在書中從一位「實驗哲學家」的觀點探討了一些排名系統在聲譽形成過程中所產生的作用。另外一本是傑瑞‧慕勒(Jerry Z. Muller)所著,二零一八年由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印行的《高於一切的度量指標(The Tyranny of Metrics)。這本書是慕勒對於度量以及量化人類行為表現在我們所身處社會中所扮演巨大角色的觀察,他指出在主觀評估和客觀測度之間穿梭有其困難度,不過,他在這一方面的態度跟我所希望描述的有一定程度的差異。
開始寫這本書時,我所面對的挑戰是要寫一本有關排名及評比並適合大眾、淺顯易讀、綜合完整的書,讓讀者能夠了解我們每天都在玩的排名遊戲規則。寫這本書的主要動力來自於我的前任助理以及真正的好友茱蒂.史贊提(Judit Szente),因為我跟她提過很多次,我覺得自己會是一個能為廣大讀者寫書的作家,結果她和她的丈夫巴特.范德.豪斯特(Bart van der Holst)送給我一個學習寫作的生日禮物:讓我得以到紐約市哥譚寫作工作坊(Gotham Writers’ Workshop)註冊上課。我在那裏選修了羅珊妮.威爾斯(Roseanne Wells)、法蘭西斯.佛拉赫提(Francis Flaherty)、庫倫.湯瑪斯(Cullen Thomas)、凱莉.考德威爾(Kelly Caldwell)和J.L.史特摩爾(J. L. Stermer)所開設的精彩課程。
我很感激卡拉馬祖大學的同事們,特別是那些和我日常較為親近者,他們為我提供了一個友善的、充滿智力激盪的環境。我也從布達佩斯特匈牙利科學院物理系韋格勒研究中心計算科學部門的同事處受益頗多。我要謝謝亨利.魯斯基金會(Henry R. Luce Foundation)讓我有機會成為亨利.魯斯講座教授。
為我做文稿編審工作的是政治學、數學雙主修學生娜塔莉.湯普森(Natalie Thompson),她也擔任我的助理,她不但幫我修改初稿的「匈式英語」,也從一種概觀的角度為原稿的每一個章節提出意見,同時幫忙設計本書的架構。她的協助遠遠地超出了我的期待.謝謝妳,娜塔莉!
我也從布達佩斯特那邊老同學的互動中受益匪淺,特別是彼得.布魯克(Peter Bruck)、喬治.坎皮斯(George Kampis)、安德拉斯.舒伯特(András Schubert)和傑洛斯.托許(János Tóth)給我的意見及評論。我在二零一八年冬季學期開班教授排名複雜性,也和許多學生之間有互動交流,我要特別感謝艾利格拉.奧爾吉爾(Allegra Allgeier)、布萊安.道路吉(Brian Dalluge)、吉昂格荷.金(Gyeongho Kim)、提摩西.路特利治(Timothy D. Rutledge)、史蓋勒.洛加德(Skyler Norgaard)以及蓋布里爾.希姆柯(Gabrielle Shimko)。
我也要感謝下列的同事,他們跟我對話並且通過信件提供了許多寶貴意見,有些也給了我道義上的支持:布萊安.卡斯提蘭尼(Brian Castellani)、強恩.卡斯蒂(John Casti)、亞歷山大.庫立(Alexander Cooley)、彼得.道格提(Peter Dougherty)、喬奇.費伯利(György Fabri)、摩德洽.豪勒(Rabbi Mordechai Haller)、黃德旋(De-Shuang Huang)、布萊安.瓊斯(Bryan D. Jone)、馬克.基爾(Mark Kear)、安德魯.摩吉納(Andrew Mozina)、史考特.佩吉(Scott Page)、彼得.普里斯考特(Peter Prescott)、法蘭克.瑞特(Frank Ritter)、艾瑞克.史泰伯(Eric Staab)、安德拉斯.泰爾克斯(András Telcs)、嚴恩.托伯奇尼克(Jan Tobochnik)、奧沙年科.維亞奇斯拉夫(Osaulenko Viacheslav)以及拉奧烏.瓦德華(Raoul Wadhwa)。我算了一下,上述的人分別來自六個不同的國家。我曾經在布達佩斯特、利物浦(Liverpool)還有劍橋(Cambridge)做過許多次演講,因此也從聽眾的提問和評論中獲益不少,他們是:雅洛斯.陶澤(János Tőzsér)、祖沙.澤夫提爾斯基(Zsuzsa Szvetelszky)、卡羅利.塔卡斯(Károly Takács)、黃德旋、艾比爾.胡珊(Abir Hussain),我也要謝謝迪西亞.艾爾裘密里(Dhiya Al-jumeily)邀請我前往演講。
我也從下列諸君在有關排名網站中所做的評論獲益匪淺:彼得.安德拉斯(Peter Andras)、芭沙達塔.聖恩-巴塔洽亞(Basabdatta Sen-Bhattacharya)、喬吉.巴茲沙(György Bazsa)、佐爾坦.亞卡(Zoltán Jakab)、克瑞斯汀.利比爾(Christian Lebiere)、安德拉斯.羅林茲(András Lőrincz)、佛倫克.塔特瑞(Ferenc Tátrai)、艾曼鈕.托格洛里(Emanuelle Tognoli)、津田一郎(Ichiro Tsuda)以及塔瑪斯.維賽克(Tamás Vicsek)。我要謝謝牛津出版社的編輯瓊安.博瑟特(Joan Bossert),她給了我許多指導跟鼓勵。
我和我的妻子蘇蒂(Csuti)有很多共同為生命中選項做評比及排名的經驗,我從她所給予的支持、愛及智慧中獲益良多,以至於我已不知該如何表達我的感激。
彼得.厄迪
卡拉馬祖、密西根、布達佩斯特
二零一八年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