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很勇敢
有時候我覺得很想哭
有時候我心情好得不得了
有時候我覺得很孤單
有時候我想吃披薩當早餐
有時候我什麼都不想做…
任何的情緒感受,都是生命的一部份,沒有對錯,我們都被允許去感受它、表達出來。
孩子也一樣會有許多情緒!
本書用簡單的線條、飽滿的色彩和簡單的句子,介紹我們每個人都會經歷到的各種情緒。不論孩子,還是大人,透過本書都可以瞭解,我們自身的情緒是常常在變化的,有時候甚至不知道是為什麼。
家長可以帶著孩子一起閱讀本書,藉由書中的文字和圖像,引導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辨識自己有哪些情緒,還有接受自己感受到的各種不同情緒,並且瞭解到,情緒感受沒有對錯的分別。
獲獎佳績
★美國亞馬遜兒童類暢銷書
★奧本海姆玩具系列金獎(Oppenheim Toy Portfolio Gold Award)
★美國《學校圖書館學報》(School Library Journal)推薦
★美國國家親子教養類書籍獎(National Parenting Publications Award)
★家長首選獎(Parents Choice Award)
專文推薦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這是一本幫助孩子指認情緒的圖文書,它讓孩子知道,自己在不同的時刻,會出現不同的情緒狀態,而這些都不是錯的。」-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陳志恆 專文推薦
誠心推薦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光光老師╱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執行長
周育如╱清華大學幼教系副教授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陳其正(醜爸)╱親子作家、講師
駱郁芬╱臨床心理師、米露谷心理治療所所長
謝玉蓮╱繪星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魏瑋志(澤爸)╱親職教育講師
蘇予昕╱諮商心理師、《活出你的原廠設定》作者
由衷讚賞
駱郁芬╱臨床心理師、米露谷心理治療所所長
我覺得這是一本「我的書」。孩子需要踏實地相信著:「我」就是我,我可以有很多感覺、很多選擇、很多想法,而且全都會被好好地接納與聆聽。這本書,就是這樣告訴孩子的!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讓我們張開雙臂,擁抱像萬花筒般的情緒。情緒沒有任何的對錯,屬於在那當下的自己。很自然,很真實,獨一無二。值得我們好好的感受與認識,並且和情緒成為知心的好朋友。
謝玉蓮╱繪星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感覺,情緒,對於孩子而言,是生命最美的禮物,也是最值得花時間探索的課程。請跟著孩子的情緒之書探索,陪著孩子以他的視界出發,將會發現生命最幸福的時刻喔!
作者
陶德.帕爾(Todd Parr)
著有40多本童書,包括紐約時報暢銷書The I Love You Book、The Earth Book、《感謝書》,曾獲得美國國家親子教養類書籍獎(National Parenting Publications Award)、家長首選獎(Parents Choice Award)、奧本海姆玩具系列金獎(Oppenheim Toy Portfolio Gold Award)等多個獎項。現居美國加州柏克萊。
作者的個人網站請見:www.toddparr.com
序/導讀
推薦序
別再對孩子說:不哭、不哭、沒事了!
前一陣子,聽一位小學老師提到,班上有位孩子,常來抱怨同學欺負他。幾次大費周章地還原真相後,才發現,是他同學們玩在一起時,同學推擠的力道過大,或說話比較直接,讓他心裡難過;因為不想破壞氣氛,便委屈隱忍。幾次之後,才向老師投訴同學的不是。
「我知道,同學之間嬉戲打鬧在所難免。但我多麼希望,這孩子可以在感到不舒服的當下,直接表達出來,讓同學知道他的感受,這能避免後續一連串的問題發生。」這位老師語重心長地說。
學習表達情緒感受,確實是人際相處之間的保護傘。但對許多孩子而言,相當困難。為什麼?因為,大人並沒有提供孩子一個「安全表達感受」的環境氛圍;甚至,當孩子說出自己不舒服的情緒感受時,會遭到責罵。
前幾天,帶孩子去公園玩,見到一位小男孩,因奔跑不慎跌到了。在一旁的媽媽見著了,立刻語氣嚴肅地說:「不准哭!不准哭!」。這孩子一臉無辜,慢慢爬起來。仔細觀察,你可以見到他正把驚嚇、難過、委屈等感受,用力往肚子裡吞。媽媽又說:「是你自己跌倒的,就不可以哭!」
其實,這樣的場景不少見。當大人看見孩子難過哭泣時,常會這樣回應:「不哭、不哭!沒事了、沒事了!」用這種方式安慰孩子,這正在暗示孩子:不可以表達情緒,甚至不要去感受痛苦。久而久之,孩子也容易在遭遇挫折或被冒犯時,壓抑自己的情緒,不懂得去覺察或表達自己此刻的心情狀態;甚至,不接納那個生氣、沮喪或無助的自己。
事實上,我們應該讓孩子具備情緒表達的能力,知道任何情緒感受都沒有對錯,都是我們的一部份,都被允許去感受它,甚至可以表達出來。《小朋友的情緒之書》是一本幫助孩子指認情緒的圖文書,它讓孩子知道,自己在不同的時刻,會出現不同的情緒狀態,而這些都不是錯的。
這本書的特點是色彩豐富、形象鮮明,但卻沒有太多「該怎麼做」的指引。孩子很容易把自己的感受投射其中,引起共鳴。而大人在陪伴孩子閱讀時,便有很多發揮的空間,除了與孩子討論書中的每個情緒狀態,是否曾經經歷過,更可以去思考,如何安頓與調節這些情緒狀態。
但願每個孩子,都被允許感受情緒與表達情緒。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