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深入介紹魏晋至隋唐社會的發展和生產關系及變化,著重論述不同歷史時期政治與經濟的相互作用、賦稅和徭役的比例,並對各時期的工商業動態亦加以深入考察,以窺社會經濟發展之全貌,是部經典的經濟史著作,具有重要的學術和歷史文獻價值。
中國經濟史的研究,近年來成為國內史學界的顯學,學者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精力,也逐漸綻開了花架,稍微填補了過去多年來有意的疏忽。在可預見的將來,必定有更多的年青史學工作者加入這一個範疇的研究,所付出的血汗,一定可以有豐碩的收穫,這是我們所衷心期盼的。
作者
李劍農(1880~1963)
湖南邵陽人,教育家。少年時期在舊式私塾度過,熟讀經史古籍。早年深受維新派南學會邵陽分會樊錐的影響,對變法維新表示支持。1904年入長沙湖南師範史地科專攻史學,並於1906年加入同盟會。1910年春東渡日本,入早稻田大學學習政治經濟學,積極參與中國同盟會的各項政治活動。辛亥軍興,趕回國內回應,並於武昌起義四十天後在上海《民國報》上發表《武漢革命始末記》。1912年,與周鯁生等人在漢口創辦《民國日報》,1913年「二次革命」爆發前夕,該報遭黎元洪查封,李劍農也受通緝。在黃興的幫助下,入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旁聽並作自由研究,專注政治學與憲法學。
目錄
序
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總敍
一、魏晉南北朝民戶之大流徙
二、勞動力之減少與生產之凋敝
第二章 由屯田客到類似農奴之佃客制
一、三國時期屯田制之產生
二、民屯之組織
三、由屯田客進於類似農奴之佃客
四、佃客制之發展
五、北魏施行均田制以前之勞動力情況
六、寺院所領之佃客
第三章 產業的變動
一、基本產業的農業爲牧畜所侵
二、農作方法反於粗放
三、服物生產業中的桑蠶業
四、工業的變動
附、魏晉南北朝水利灌漑事例
第四章 貨幣的大混亂
一、晉南渡後南北鑄錢與行錢的混亂情形
二、對於錢幣之三種觀念
三、絹帛取得貨幤之地位
四、金銀貨幣地位之變動與流通量之增減
第五章 商業
一、商業區域之割裂與隔離
二、都會與交通
三、南北商業稅發展之美異
四、官僚資財勢力之發展
附、晉及南朝以牛駕車之事例
第六章 魏晋及南朝賦役制度
一、三國時期之賦役
二、西晉時期之賦役
三、南朝之賦役
四、南朝戶籍問題
第七章 北魏賦役及均田制
一、太和八年以前之賦稅混亂情形
二、太和八年之制祿及太和十年之三長制
三、太和九年之均田
四、太和改制之意義與實效
第八章 隋唐總敍
一、隋所承北朝之遺制以授諸唐者
二、由隋所興建以授諸唐者——運河
第九章 唐代統一後產業進展的新傾向
一、農業生産
二、服物生産業中的絲織業
三、茶業之興起
四、陶瓷業之進步
五、作坊工業、官府工業與一般手工業者之地位關係
第十章 唐代統一後商品貨幣關係之發展
一、交換媒介之貨幤
二、商業交通
三、商業都會及市場形制
四、商業資本
第十一章 均田制之没落及私莊之發達
一、均田制破壞之原因
二、農戶逃亡——均田制破壞之見端
三、玄宗時代救濟政策之失效
四、私莊之發展
第十二章 唐代賦稅制度之演變——由租庸調至兩稅
一、開元天寶以前租庸調以外之稅收
二、安史之亂期中農戶逃亡與戶稅、地稅之擴展
三、兩稅制之產生及其内容
四、兩稅制之利弊
五、兩稅以外之雜徵榷
第十三章 唐代後期社會經濟之崩潰
一、租税負擔之失均
二、逃户與逃棄田之處理
三、私販之興起
四、中央政權之瓦解
序/導讀
序
中國經濟史的研究,近年來成為國内史學界的顯學,學者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精力,也逐漸綻開了花架,稍微填補了過去二十多年來有意的疏忽。在可預見的將來,必定有更多的年青史學工作者加入這一個範疇的研究,所付出的血汗,一定可以有豐碩的收穫,這是我們所衷心期盼的。
作為一個出版者,整理前人的研究成果,是配合現階段的研究的一項有意義的工作。基於這一信念,我們計劃能逐漸出版一些有份量而未曾流傳的著作,以供國內學界的參考。這一次我們推出李劍農先生的大作,就是在這個標準下擇取的初步嘗試。
本書共分三册,分別為《先秦兩漢經濟史稿》、《魏晉南北朝隋唐經濟史稿》及《宋元明經濟史稿》,是作者在大陸淪陷前擔任武漢大學及藍田國立師範學院中國古代經濟史一課的講稿,除了第一册曾由武漢大學刋印供校内參考外,其餘兩册只有油印的講義。本書雖是三十多年前的著作,細密的研究或嫌不足,但是作者李劍農先生的識見以及鉅視的能力,猶足為這一代學界的風範。
當然,整理前人的研究成果,只是初步的工作,我們並不就此自足;更期待在更多史學工作者的努力下,開關出國内經濟史研究的大道,展現豐富的果實。如何加速脚步,在國際學術界脫穎而出,猶待我們自身的努力。
編輯部 謹識
一九八一年十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