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倪匡:「看過《武道狂之詩》後,我發覺喬靖夫改變了。他的寫作手法變得歸於平淡,修飾用詞簡單,但細節仍描寫得非常出色,尤其在打鬥方面,更精采得足可媲美、甚至可說超越前人。以《武》為例,故事推進期間,會突然來一篇武學理論,解釋武左滬麮z、殺傷力及弱點等等,看得讀者十分過癮。」琴心劍膽 知行合一
『行天下正道者,死無罣礙。』
武當派波龍術王一眾妖匪,瘋狂肆虐廬陵一地,百姓如臥刀俎之下。
五武者與當代大儒王守仁相交,文武雙方結盟,誓與廬陵共生死,同抗奸邪!
荊裂孤身獨闖青原山,探查術王本陣「清蓮寺」,歷程凶險;敵方同時夜襲縣城,虎玲蘭竟遇上與自己旗鼓相當的女武者,黑暗街頭展開浴血刀戰!
燕橫夜戰邪惡強敵,生死置於道外之際,迎來了劍道上重大的突破契機......
狼派武俠第七幕.熱血之正邪交鋒!
「這部小說,我著力描寫武者那不屈的魂魄,期望這股奮發向上的正能量,能夠感染和提振人心。」──喬靖夫
喬靖夫暢銷長篇系列《武道狂之詩》,從經典武俠原點再出發,以獨特視角與筆法,創造出具凌厲狠勁,強悍而不孤的濃厚「狼派」風味,令人熱血奔騰!
卷七目錄:
第一章 波龍術王
第二章 陽明先生
第三章 夜襲
第四章 女武者
第五章 夜戰八方
第六章 青城劍道
第七章 血鬥
第八章 濟世
後記節錄:
(論「武」與「俠」)
一個「俠」字,在中國由來已久。
「武」與「俠」本就分不開,幾千年前韓非子為「俠」定性,寫道:「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武力本身是最直接的力量,朝廷和統治者擁有唯一合法武力,相對來說古代俠客的定義,就是以私下武力行事者。......中國的俠者最大特徵則是身處制度外,並往往在制度不足或不公時,發揮出一種制衡的力量。
......古代真實的「俠」,其實並非現在我們武俠小說裡看得多那種獨來獨往、瀟然一劍的俠客,而多是家裡有點錢財,養一堆三教九流食客結成江湖勢力,私下對地方事務作仲裁或干預的豪傑人物,跟幫會的分界頗有些模糊。日本的黑社會到今天還常以「任俠」自居,當為這中國文化的餘緒。
今日武俠小說和電影裡為大眾熟悉的「俠客」形象,實是經過歷代虛構文藝(包括說書、戲曲和小說)的演變才慢慢成形,到近代更是受到外國作品的影響。武俠作品雖然虛構,但它受歡迎之廣之久,卻真實反映了群眾對正義力量的單純盼望。
一個時代假如需要英雄俠客,從法度之外撥亂反正,固然並非好事;但如果在需要英雄的時代裡沒有英雄,則更為可哀。維持社會運作需要冷靜;但改變一個社會的,永遠是熱血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