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什麼?心是什麼?物質與精神之間有什麼樣的聯繫?「我」是什麼?人是否真的能瞭解其他人的心?天空為什麼是藍的?水為什麼是冷的?真理又是什麼?是否有一個絕對的答案?人為什麼而活?人一旦死了以後,過去活著的那段時光又到那裡去了?
針對乍見無關的各個領域,不斷地提問「為什麼」,並在各不同領域之間,劃上一條輔助線串連起來,透過這條輔助線的幫助,讓原本看不見的世界逐一浮現新的樣貌,幫助人類掌握事物的整體概念。這是作者念茲在茲的心願。
作者觀察到近年來,一般大眾只願意接受簡單的事物,捨棄艱澀的書籍,也喪失追究事物本質的精神,「知識份子」成了死語。當學問不再獲得人們關注時,問題並非出自低俗的廉價文化已超越學問,而是因為人們對學問本身已不再有熱情了。
維繫對學問探究的熱忱,必須仰賴「尋找事物的真相」、「事物的重要」、「求知的慾望」「為達目的全力以赴無懼無悔的心」等感情方面的條件。而形成這些感情的源頭,則是一種願意「接納」世間種種的決心。換句話說,無論理智、感情,科學、人文,理論、實踐等各領域,若從作者一生探究的Key Word「感質」(Qualia)(感受之質。腦科學、哲學用語,指觀察自身精神狀態所得到的現象,簡言之,即指人的知覺、意識或感覺、感受)論來說,無論是科學的真理或人文的虛擬真實,都不妨礙人生的包羅萬象。
作者認為,對想做的事懷抱熱情的重要遠勝過事情本身的對與錯。成為知識份子,參與困難的工作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當投身一件事情時,原動力的熱情程度高低,才是關鍵。
總之,對生命的熱情、積極的意志,這兩件事的重點都在熱忱與意志力的本質上。
熱情則來自生活。生活包括了生命的來與去,人與人的相遇,以及宏觀的視野,同時也需要偶爾脫軌,拋棄規則。例如,有關橄欖球如何誕生的傳說正反映出學問原有的本質。橄欖球的起源,據說是因為一名正在踢足球的少年,因為一時興奮雙手抱起球來開始奔跑的那一剎那。
因此,如何協助人們瞭解事物的真相,找回對學問的熱情?作者日復一日探究大腦如何地運作,急切地涉獵各種學問,其目的就是希望激發自己,以及讀者們對學問產生熱情。
對學問熱情,具有改變自己或改變生涯的威力。
曾有段時期,作者認為若要實現自己的計畫,就必須解開大腦之謎。只要瞭解大腦的機制,就能夠瞭解人類的精神本質。因此,專心致力於大腦如何產生意識,以及意識如何感受各種感質(Qualia),視瞭解「感質」為一生的目標,深信只要能解開這個謎,就能找到研究的突破點。但是,某天夜晚,卻藉由體驗到現象而影響了原有的想法,進而改變了研究的路線。
那晚,他走出研究所踏上歸途,搭上電車後,在無意識中聽到了叮咚妝N的聲音。那聲音突然化為一種「質感」,而那種質感,是他無論分析多少頻率或觀察無數光譜,都無法瞭解的。在剎那間,他從一個熱愛藝術的經驗自然科學家,變成尊重現象學經驗的自然哲學家。
他開始懷疑僅憑藉神經科學即能瞭解精神的起源?於是,轉而從心理上的時間、物理上的時間兩者的關係著手研究,企圖找出精神起源的多種面向(著作《生死腦》即針對此議題展開論述)。此舉,無非為自己的研究生涯畫上了一條輔助線。
本書特色
問題的總量不會減少,但可以改變的是呈現的方式
這是一本內容豐富的科普人文兼容並蓄的書。作者的物理學背景及追尋腦科學的強烈動機令人激賞 ,與艱深的學術書籍迴異的是,透過此書,一般讀者可以感受作者企圖將腦科學通俗化,以及拉進日常生活、貼近生存意義的用心良苦。
如同書名所暗示的,在幾何學中,只要巧妙運用輔助線就能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