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狐狸上學練功的趣事、翹課在外遇難的奇遇……
都發生在這間教狐成仙的狐狸私塾!
有山有水的隨園中,隱藏著一間奇幻的狐狸私塾。
這座教狐成仙的學校,由化名「狐道生」的大白狐狸擔任老師,
課堂中,他教小狐狸們各種奇幻功夫,
有變成山犬的武術課;化人、化物的幻術課;
還有讓身體飄在半空中的「飄浮術」……
某天,調皮搗蛋的三隻小狐,翹課偷溜出去,
結果,誤入了獵人的陷阱,被專治妖鬼的張天師給抓走了!
狐狸老師知道後,循著線索,追蹤他們的下落,
又想方設法請隨園先生贈與字畫相救,
究竟,狐狸老師能否順利救出三隻小狐,平安脫困呢?
以中國古典文學《子不語》為靈感素材,改編成白話版的輕鬼怪練功故事。看小狐狸學習各種幻術課,招式連連,有成功有失敗,過程令人嘖嘖稱奇;看三隻小狐調皮偷溜私塾遇險,狐狸老師如何發揮機智,化解各種危機。當中,還設計了清朝文人袁枚的隨園居所,以及對節令美食的喜好,在經歷緊張刺激的小狐狸冒險中,也能同時享受季節飲食的美好滋味。
人物介紹
★狐道生 隨園先生的好友,知書達禮,教導小狐狸各種幻術,是狐狸私塾的老師。
★三小狐 狐小白、狐牙、狐大肚,狐狸私塾的學生,著名的調皮搗蛋三人組。
★隨園先生 隨園的主人,擁有一座有山有水的大園子,喜歡聽人說鬼怪故事,結交許多文人雅士好友。
★張天師 專門抓妖、驅鬼的道士,是妖和鬼最討厭的對象。
★青娥 生活在隨園生活的女弟子,聰明美麗、武藝高超,習慣在夜晚出沒。
★粉兒 在隨園幫忙的小僕,身材嬌小靈活,個性活潑,擅長廚藝。
系列特色
【好好讀小學堂】
孩子進入小學階段,識字量與閱讀功力將大幅提升,從原本圖畫書類的「圖像閱讀」,漸漸進入以文字為主、圖像為輔的「文字閱讀」。在文字閱讀中,孩子要學會獨立閱讀,以及掌握文字的閱讀方式,才能領會文本中所要表現的內容與意涵,從中豐富絕妙的想像力、累積紮實的語文力、訓練抽象思考、邏輯推理等綜合閱讀實力。
【好好讀小學堂】是專為5~10歲孩子量身訂做的文字書,以奠定孩子中文閱讀的基礎,讓孩子在閱讀的殿堂裡,透過創意絕倫的故事、多元的寫作文體,享受好好讀的閱讀樂趣,讀出好好的閱讀功力。
★依孩子年齡規畫適讀的字數量,從三千字一本的短篇開始,延伸至上萬字的讀本,讓孩子循序漸進體會「讀完一本書」的成就感。
★以文字為主,生動富說明性的插圖為輔,幫助孩子理解文意,輕鬆進入故事的世界。
★故事題材包羅萬象,佐以多元寫作文體,包含有章回體故事、自然觀察散文、成長生活日記、幻想冒險遊記……等,拓展孩子豐富的閱讀經驗,豐沛中文的文學素養。
★集合國內知名作畫家聯手創作,帶孩子徜徉在行筆流暢的文字、生動精采的圖畫中,養成孩子優質的閱讀口味。
作者
鄭若珣
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畢業,現為圖文創作者。曾獲九歌少兒文學獎、國語日報牧笛獎。為國立臺灣文學館編寫繪本《阿公與我:認識母語文學的夏天》、《老皮箱歲歲念:眷村拾光》,小說出版作品有《剪紙少女翩翩》。小時候最愛讀聊齋,長大後成了妖怪故事製造者,只因沒有奇幻和想像的世界,實在是太無聊了。Facebook專頁:晝書/夜畫。寫日東藏。
畫者簡介
李憶婷
喜歡以輕柔筆觸與豐富色彩,描繪一幅幅小故事。使用媒材從拼貼到水彩,「沒有規則」是唯一規則。已出版《Mr. White》、《Mr. White in Love》、《再玩一下下嘛!》、《美好動物園》、《一封邀請函》及《美好食堂》等書,插畫作品散見於兒童刊物。個人網站:www.yitinglee.com
目錄
一、 狐狸私塾隱隨園
二、 奇形化獸練武術
三、 北山陷阱尋狐蹤
四、 灶神相助指迷津
五、 為救小狐巧用計
六、 狐道生戰天師劫
七、 危機解除喜團聚
序/導讀
後記
隨園先生取材原型為清代文人袁枚。袁枚於三十八歲後從官場退隱,修築隨園,在園中寫文教詩,留下了許多詩作和散文篇章,其退休後的生活愜意,除了教導學子詩文創作,還喜歡蒐集鬼怪軼聞,著有《子不語》。
《子不語》書名取自論語,子曰「子不語,怪、力、亂、神。」意思是這本書蒐集那些孔子絕對不談的鬼怪靈異之事。由此可見袁枚對儒家道統帶著一些反骨精神,對於世界的奇異現象帶有寬容與好奇之心,並帶著田野發掘的樂趣詳實紀錄這些故事。《子不語》後改名為《新齊諧》為後世所知。
狐狸因為機智靈巧常常出現在傳統鬼怪故事中,和人類有複雜的關係,有時朋友,有時敵人,有時化成女子與人戀愛。《子不語》中有幾篇關於狐狸的記載,一篇,提到一隻老狐狸敘述狐狸修仙成道歷經的種種困難,讓人聯想牠們也有自己的教學課程。本故事取要點加以改編發展,故事中可以看見小狐狸們學習幻術的過程,有開心喜悅、同樣也會遭遇困難與挫折。在狐狸、神靈、和人間穿梭的狐狸老師,必須巧用機智來因應各種複雜的狀況。
袁枚率真不拘小節,不難想像鬼狐仙怪願意和他做朋友。在我的構思中,隨園是一個維護自由的結界,因為相信不無可能,鬼狐仙怪與人交會的故事,才得以在其中發生。最後,袁枚對飲食的熱愛是有名的,所有的研究記載在《隨園食單》中。時至現代,人們的生活與自然萬物漸行漸遠,願本故事能讓小讀者認識一點季節的食味,重溫一個四季流轉、萬物有靈的美好時空。
文/鄭若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