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勇以歷史小說的方式,書寫對台灣民主影響深遠的李登輝、彭明敏。
李敏勇以小說手法書寫《夢二途》
描繪李登輝和彭明敏的不同心路歷程,交織台灣之夢的兩條路
跨越戰前戰後的形跡,印記台灣歷史的血與淚
平路、吳叡人、吳錦發、李永熾、李安妮、李靜宜、周婉窈、林佳龍、魏德聖 聯合推薦
詩人李敏勇以歷史小說的形式,雙線描繪同一時代下惺惺相惜的李登輝、彭明敏,以真實的事與物,加上想像的情、境,描繪出歷史的小說、小說的歷史,呈現小說的虛構性意味,增添文學的色彩。
李登輝、彭明敏同為一九二○年代,跨越戰前戰後的台灣知識份子,有著相同的成長背景與時空,結識於台大的三三會,但個性迥異的二人,為了心中的台灣夢,走上不同的路,背道而馳。
生性謹慎拘謹的彭明敏,學成歸國之後,成為台大政治系的教授,被政府器重,擔任重要職務,代表出席聯合國大會,卻也被暗示加入中國國民黨,他完全不考慮。因為熟悉國際情勢變化,深知中華民國遲早會被逐出聯合國,台灣的國家條件會被撼動,只有改革和重新建構才符合現實。在一九六四年他和二位學生提出「台灣人民自救運動宣言」,自此展開他體制外的革命。
同一時間李登輝,自海外回台,也在台大任教,擔任農復會技正,沉潛於農經,不問政治,卻在多人牽線之下加入中國國民黨,進入體制內伺機而動,從擔任台北市長開始展露頭角,即便掛心病重的兒子,身為台灣省主席仍堅守在議會中面對質詢,步步為營小心翼翼,進而成為副總統到總統,更推動總統民選,成為台灣民主之父。
彭明敏的亮光先行亮起,浪漫的革命者正要吹起號角,就被狂風暴雨吹熄。繫獄、流亡,在海外顛沛;而李登輝在虎口裡小心翼翼,循序漸進,在關鍵的時刻出擊,建立功名。他們為了實踐心中的台灣夢,自此走上不同的道路。
李敏勇從彭李二人大學時代的二十多歲青春期,經歷朱夏期,白秋期到新世紀之初的人生,交織出不同心路歷程, 呈顯兩位台灣知識份子淑世的心影,為實踐台灣之夢的兩條道路。
作者
李敏勇
台灣屏東人,一九四七年在高雄出生,成長於高屏。大學時代修習歷史,短期居住台中,現為台北市民。
以文學為志業的人生歷程,反映在主編《笠》詩刊,擔任「台灣文藝」社長及「台灣筆會」會長的歷程。而為了在詩中應許的社會改造與國家重建,參與許多社會運動與公共事務,曾為「鄭南榕基金會」、「台灣和平基金會」、「現代學術研究基金會」董事長,並在許多報紙、雜誌專欄從事文化與社會評論。
曾獲巫永福評論獎、吳濁流新詩獎、賴和文學獎、(美國)王康陸人權獎、台灣文學家牛津奬。二○○七年(第十一屆)國家文藝獎得主。
除詩創作外,也出版詩解說、研究,翻譯當代世界詩,並著有散文、小說、文學批評和社會評論集等八十餘冊。詩集《暗房》、《鎮魂歌》、《野生思考》、《戒嚴風景》、《傾斜的島》、《心的奏鳴曲》、後收於合集《青春腐蝕畫》、《島嶼奏鳴曲》;《自白書》、《一個人孤獨行走》、《美麗島詩歌》;論集《戰後台灣現代詩風景》及各文類合集《李敏勇精選合集》等。
近以李紀筆名發表小說,已出版《私の悲傷敍事詩》。
目錄
序說:夢的兩條路,淑世典範的心影
寧靜革命
歷史光影
嶄露頭角
學術歷程
自救運動
政治災難
流亡出走
改弦易轍
踏上政壇
流亡際遇
體制內外
國家治理
社會衝擊
政治謀略
權力交鋒
改革運動
光芒畢露
政黨輪替
風雲變色
世紀交會
特載:李登輝與我 彭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