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於先前的羅慧夫傳記,由眾人回憶、串連拼接出最直接、最坦誠、最真實的「羅慧夫精神」原貌,以平鋪直敘羅慧夫院長來台40年的歷程。這本書不僅僅提供了外科醫師如何追求完美手術成果的思考,也提供成為一個成功領導者的祕訣。更重要的是教導了我們,如何成就一個有「愛」的人的胸襟與作為。
「我的童年是在小農莊上度過的,生活很是簡樸,在那裡,家人的愛包圍著我,我也學到責任感與辛勤幹活兒。我們是個基督徒家族,每天都要讀聖經,在家族的愛裡,我知道我是受到祝福而來的,我也要成為別人的祝福,因著上帝的愛,我必須將這份愛傳達出去。」—羅慧夫
這本書的緣起,來自第二代弟子的請問。本書集結第一代、第二代羅慧夫院長的弟子們的訪談,包含羅院長的信仰、創新理念、領導風格、教學方式、海外義診,以及協助國外成立顱顏基金會等主題,讓讀者從羅慧夫院長退休後的生活、長庚同仁及第二代整形外科弟子們對羅慧夫院長及第一代師長的觀察,可以瞭解羅慧夫精神的影響及其延續,並期待將來的發揚光大。
不同於先前的羅慧夫傳記,由眾人回憶、串連拼接出最直接、最坦誠、最真實的「羅慧夫精神」原貌,以平鋪直敘羅慧夫院長來台40年的歷程。這本書不僅僅提供了外科醫師如何追求完美手術成果的思考,也提供成為一個成功領導者的祕訣。更重要的是教導了我們,如何成就一個有「愛」的人的胸襟與作為。
《愛,薪火相傳──羅慧夫精神永不息》是一本人人必讀的書。
作者
莊政霖
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研究所創作組藝術碩士。現職自由文字工作者,報導文學作品《有聲畫作無聲詩──陳庭詩的十個生命片段》,獲文化部105年度藝術新秀首次創作發表第二期補助。
莊家華
長庚大學EMBA醫務管理組研究所在職專班。業餘作家,擅長描寫醫學人文相關題材,作品見於《髓緣二十》、《兩岸醫情雜誌》、《卓越雜誌》、《科技生活》等。
目錄
〔序一〕第二代子弟兵扛起傳承責任∕陳昱瑞
〔序二〕羅院長教導我們如何成為有「愛」的人∕陳志豪、盧亭辰、張乃仁、周邦昀 _
一、羅慧夫院長退休
二、信仰、服務與奉獻
三、領導學——擔任領導者的原則
四、成就「世界頂尖」的推手
五、改革與創新的魄力
六、真正落實「病人第一」
七、為善不欲人知
八、協助國外成立顱顏基金會
九、愛無國界
十、第二代弟子的感動與傳承
附錄、羅慧夫院長生平大事記
序/導讀
【推薦序】
第二代子弟兵扛起傳承責任
恩師羅慧夫院長於1999年11月12日從台灣退休,搭機返美。前後幾個月,在台灣各界造成轟動,上自總統,下至庶民,每人都知道羅院長在台灣的愛心奉獻及豐功偉業。2000年9月,「天下文化」出版由梁玉芳小姐著作的《愛,補人間殘缺:羅慧夫台灣行醫四十年》,當時更是洛陽紙貴。羅院長在台的事蹟,過去20年台灣人津津樂道,連小學五、六年級的國語課本都收錄了他的故事。羅院長對台灣的醫療體系、醫療教育及關懷弱勢的影響既深又遠。
自從2000年開始,每二年我們舉辦一次「長庚唇裂論壇」,每次都邀請恩師回來演講,並與院內外的年輕醫師座談。參加論壇的國內外專家有二、三百人,大部份是來自亞洲、歐美、非洲的專家學者。年輕醫師非常興奮能親眼目睹大師風采,親耳聆聽教誨。他回答住院醫師提出有關專業態度、人生抉擇、宗教信仰、事業方向等各種問題,並在他們心中烙下了「羅慧夫精神」。2007年以後,我們在單數年舉辦「長庚正顎手術論壇」,2013年再次邀請羅院長蒞會,參加者來自22個國家,有335人,破往年紀錄,這是他最後一次回台灣。
1999年羅院長回美國後,他在佛羅里達州和密西根州的大急流城輪流住,後來定居在大急流城。長庚同事們會找機會去看恩師、師母。我和太太也在2017年7月10日飛到大急流城。晚餐是在他女兒Nancy家,吃他女婿烤的牛排,羅院長講話有點慢,但思緒清楚,對過去的記憶非常鮮明。第二天我們去附近的公園,有機會幫恩師推輪椅,一起欣賞園內的雕塑藝術。回到住處,他最愛聊的是台灣的人、事、物,最關心的是長庚整形外科的現況以及顱顏中心的醫師動態。
2018年12月3日他安詳辭世,返回上帝的懷抱。林政輝從台灣飛去大急流城參加告別式。我們於2019年1月4日在林口長庚、1月6日在台北市中山基督長安長老教會辦了追思會,蔡英文總統親自參加林口長庚的追思會並頒發褒揚令。恩師的兩位兒子,Sam(山姆)及Dirck(德克),及女兒Anne(安)特地回來參加,而Nancy留在美國陪師母。2019年中,Nancy回來參加羅慧夫顱顏基金會的30週年慶,代表恩師家人對台灣各界的關懷,也分享了她長期陪伴恩師的感想,更提及恩師對長庚整形外科醫師的期待。
陳志豪、張乃仁、周邦昀、盧亭辰四位年輕有為的長庚整形外科醫師,除了在個別專業有突出的表現,他們更注意到了長庚整形外科的精神。雖然他們沒有直接受教於恩師,可以說是第二代弟子,但他們觀察到羅院長的精神仍存在我們的同仁心中,他們發願要整理羅慧夫精神、傳頌羅慧夫的故事,更立志要傳承這種精神給下一代或下下一代。台灣有幸能有羅慧夫院長40 年的醫療奉獻、改革、創新,身為第一代弟子的我,很高興看到第二代子弟兵願扛起傳承的責任,為再下一代整形外科的尖兵們注入羅慧夫精神。
本書編輯了第一代、第二代羅慧夫院長的弟子們的訪談,針對羅院長的信仰、創新理念、領導風格、教學方式、海外義診,以及協助國外成立顱顏基金會等主題,彙編成冊,讓讀者從羅院長退休後的生活、長庚同仁及第二代整形外科弟子們對羅院長及第一代師長的觀察,可以瞭解羅慧夫精神的影響及其延續,並期待將來的發揚光大。
——陳昱瑞,長庚大學教授、長庚醫療財團法人決策會名譽主任委員、長庚顱顏外科資深顧問級主治醫師
羅院長教導我們 如何成為有「愛」的人
《愛,補人間殘缺:羅慧夫台灣行醫四十年》,這一本羅慧夫院長的傳記,是每一位進入長庚醫院整形外科受訓的醫師必讀的書。長庚醫院整形外科之所以能夠名揚國際,有多項整形手術引領全世界,正是因為羅慧夫院長的領導。
身為長庚醫院整形外科第二代弟子,即使沒有直接受教於羅慧夫院長,但在羅院長的第一代弟子,也就是我們的老師們,以及周遭資深護理師、院長祕書的身上,時時刻刻都能感受到深植於長庚整形外科的「羅慧夫精神」。
「沒先念過書就來開刀,下去罰站!」
「縫得不好,拆掉重縫!」
外科醫師的訓練,過程就如同練武一般,要從基本功開始扎根,方能立穩腳步,更上層樓。羅慧夫院長的第一代弟子在嚴格的訓練下,各個身懷絕技,揚名天下,幫助過的患者遍佈世界,無遠弗屆。他們把羅慧夫院長的教誨,內化成堅強的實力,發揮得淋漓盡致。然而由於時代背景的不同,身為第二代弟子的我們,無法親領羅慧夫院長的教誨,只能在老師的身上遙想當年羅慧夫院長的風采。
為了追逐羅慧夫院長的影子,每次他回台演講,當年的住院醫師總是認真地聽講。羅院長的到臨,對我們而言,就如同天神降臨。雖然因為他罹患巴金森氏症,英語夾雜台語的談話並不十分容易了解,但不知為何,每次聽他演講,心裡總是很感動。
我們都曾經去美國密西根州羅慧夫院長的住處,感受羅院長的「神力」。在他的身邊,總是可以感受到被一股強大的力量包圍。他是一位嚴格的老師,會在意你有沒有把手術做好;他也非常關心你,對於不夠完美的手術結果,他會不吝鼓勵你。
就是這個強大的力量,讓人想要義無反顧地追隨。
2018 年的年底,羅慧夫院長蒙主寵召,我們再也沒有機會聽到他親身的教誨。只能在追思會裡,環顧身邊的人群,想要從中尋找「羅慧夫精神」。想知道是什麼樣的事蹟、什麼樣的典範,讓這麼多人追隨他, _愛戴著他。很多人追隨羅慧夫院長的腳步,是因為喜歡他的為人,然而對於實事求是的外科醫師而言,這樣的答案並不夠。我們想知道的是,如果有幸直接受教於羅慧夫院長,會有甚麼樣的感受?想知道羅院長會如何指導我們?想知道我們做得夠不夠好?羅院長是否會滿意?
這本書的緣起,來自第二代弟子的請問。
書裡多是曾受惠於羅慧夫院長指導與影響的回憶,以及羅院長不為人知的故事。不同於先前的羅慧夫傳記,平鋪直敘羅院長來台40年的歷程,而是由眾人一段段的回憶,串連拼接出最直接、最坦誠、最真實的「羅慧夫精神」原貌。
這本書不僅僅提供了外科醫師如何追求完美手術成果的思考,也提供成為一個成功領導者的祕訣。更重要的是教導了我們,如何成就一個有「愛」的人的胸襟與作為。
《愛,薪火相傳──羅慧夫精神永不息》是一本人人必讀的書。
——陳志豪、盧亭辰、張乃仁、周邦昀,第二代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