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山專家布平相約賓客到他家敘舊,分享他攀登世界第一高峰聖母峰的經歷。席間,布平向衛斯理提出一個普通但甚具意味的問題:「當我們不看着的時候,一隻瓶子是什麼樣子?」這引申至布平在阿瑪達布蘭峰上桑伯奇喇嘛廟內的一段奇遇。一塊奇石帶來來自靈界的信息,可惜集合多個教派的高級上師仍未能領悟當中信息。那塊奇石究竟有什麼與別不同之處?那塊奇石在不被看着的時候,仍然是石頭的模樣嗎?
著名天文學家李天範委託布平幫忙尋找他失蹤的兒子,李一心。經了解,李一心失蹤前到達的地方便是桑伯奇喇嘛廟。李一心的失蹤與那塊在桑伯奇喇嘛廟內的奇石又有什麼關係?
衛斯理的決定對──若是要那麼辛苦,去「入籍」異星,在另一種全然不可測的生命形式下生活,倒不如做做地球人算了。自然,人各有志,各人可以選擇自己所喜愛的生命形式,至少,應該可以選擇自己喜愛的生活方式。
──倪匡(衛斯理)
作者簡介:
倪匡(衛斯理)
倪匡是個怪人,做事往往出人意表。
近年,也許現在還是,他宣布了「戒酒」,但定義是酒可照飲,不過不要飲醉。
倪匡不懂駕駛,但迷上研究汽車時,曾經獨個兒把一部汽車化整為零後再裝嵌為原狀。他又花上幾年收集及鑽研貝殼,雖然最後意興闌珊把心愛的收藏賣掉,但他對貝殼的認識已達專家境界。
倪匡的廣泛興趣、過目不忘的本領以及鍥而不捨的研究精神,使他自一九五七年來港後的各類著作深入民心。他的作品組織嚴謹又帶啟發性,常使人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倪匡早年移居美國,二○○五年重回香港。二○一一年,他成為香港小說會榮譽會長,二○一二年,獲頒香港電影金像獎終身成就獎,二○一八年香港電影編劇家協會向他頒發編劇會銀禧榮譽大獎。
倪匡近年深居簡出,極少出席公開場合,直至二○一九年,時年八十四歲的倪匡破天荒出席香港書展講座,吸引三千讀者一睹其風采。二○二○年,八十五歲的倪匡腦筋依然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