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鼎獎、開卷好書獎、九歌現代少兒文學獎等「多金」作家賴曉珍
為所有等待成人的少女
書寫一個微甜、微澀、微懵懂的「半熟」青春物語
婚紗店少女
我第一次看到長得這麼醜的女生,她的名字叫阿嫌。
大概知道自己長得難看,第一天到我家時,她一直緊緊躲在媽媽身後,頭垂得低低的,斜斜抬起眼角看人。媽媽說,她是阿嫌姊姊,以後住我們家,在店裡幫忙。
拜託,我們婚紗店是屬於公主的世界,怎麼可以讓這麼醜的人住進來?什麼,還要跟她一起睡?我不要!
但是沒辦法,阿嫌從此成了我們家的一分子。
再後來,她成了一個對我很重要很重要的人。只是,你永遠不知道一個人對你有多重要,直到你快要失去她的時候……
卡斯提拉少女
全世界我最恨的,就是「卡斯提拉」。
想知道原因嗎?
我們家開蛋糕店。不是那種裝潢華麗的店面,而是四十年裝潢不變,外表看起來像老氣的香舖,窄小的門面,靠著騎樓的挑高玻璃櫥窗裡,一層層放著我家賣的唯一產品——長崎蛋糕。不過,我們都稱呼它的日文名字カステラ(kasutera),讀做「卡斯提拉」。
為什麼我們家不能像街上的那家「小巴黎」那麼氣派時髦呢?單調、老氣、一成不變的卡斯提拉,彷彿成了我們家永遠的單選題,難道我的人生今後也只有這樣的一條路嗎?太可怕了,我才不要呢……
傘店少女
舅舅從什麼時候開始賣傘?嗯,聽說有十幾年了吧。
他原先擁有一個小店面,除了傘,還賣些格調不高的皮包、皮帶類的雜貨。後來店愈搬愈小,最後落腳在市區一棟「關門大吉」的百貨公司騎樓下,變成路邊攤、只賣傘。
雖然我是千萬個不願意,但這個暑假,媽媽還是硬把我丟到舅舅那邊「打工」,說是要讓我見見世面。
當路邊攤賣傘小妹的日子不算有趣也不算無聊,才三天我就學會了舅舅的推銷功夫,也漸漸發現,舅舅這個人、以及他對「傘」的偏執,背後其實有著我原先不理解,後來才漸漸懂得的故事……
三個女孩,三樣青春,一段在臺中老城區共同走過的年少歲月。
今日的女孩,同時也是明日的少女,
我們總是急於長大,卻又期望有些事永遠不要到來。
總是覺得已懂得夠多,卻不明白「為什麼」有時候不一定有答案。
就這樣,在懂與不懂、似懂非懂、懵懵懂懂之間,
某個時刻,我們突然就長大了。
本書特色
★敬,那些曾經走過或正在發生的年少風景
《明日少女俱樂部》全書採「串珠」結構,三篇獨立故事、三個不同主題、三位親密好友,但無一例外,都緊扣著夢想、愛情、家庭與未來這些青春命題。每篇故事皆以第一人稱的「我」為觀點,這三個「我」,都正值從女孩邁入少女的年紀,彷彿剛剛破蛹而出的蝴蝶,還未能完全展翅,便急著伸出觸角探索這個世界。透過「我」的眼睛,讀者彷彿可以看到少年男女眼中的惶惑、期待、疑問,與種種幽微複雜的小心思,並在其中,看到一部分曾經、現在或未來的自己。
★敬,那孕育我們一步一步長大的家鄉市井
本書的場景是作家賴曉珍的故鄉──臺中市舊城區,這個曾經繁華熱鬧、如今風光不再的老城區,承載著許多「老臺中」的味道與風華,但隨著歲月流逝,老城彷彿未能追上時代的腳步,逐漸沒落,許多舌尖上的美味記憶,也都隨著時代翻篇而不復存在。為了留住回憶中的家鄉風景,賴曉珍寫下這三位在老臺中出生、成長的少女,讓她們帶領讀者穿梭在婚紗街、糕餅店、老書局之間,見證一個城市如何哺育、滋養生在其中的人們。
名人推薦
同聲推薦
王淑芬(作家)
林世仁(兒童文學作家)
楊双子(作家、小說家)
廖玉蕙(作家)
(以上依姓名筆劃排序)
作者
賴曉珍
臺中出生的昨日少女。中學六年的青春歲月,都讀臺中市中心名校,混市區電影院。三十歲遠離家鄉、旅居國外多年後,發現老臺中舊城區是今生永遠的鄉愁。現回到故鄉寫作。曾兩度獲得金鼎獎,兩度獲得開卷好書最佳童書獎,及國語日報牧笛獎、九歌現代少兒文學獎、年度童話獎等獎項。出版作品有《狐狸的錢袋》、《香草金魚窩》、《烏龍公寓怪房客》等四十餘冊。
繪者簡介
六十九
聽不見的插畫家——六十九。
於生活、歷史文化的觀察與想像,畫出簡樸與滿足的幸福感。
序/導讀
作者後記
那年,花漾少女心
臺中是我的故鄉,我熟悉這裡的景物與變遷,比如車站周圍的舊城區,曾經是臺中市最昂貴的地段:有最精華的商業區、最豪華的店家。臺中第一家標榜「不二價」的服飾行就在這裡,能進入這家店接受店員服務,在民國六零年代,是一種身份的象徵。
從小,母親帶我們逛遍老臺中市中心,到中央書局買書,到兩大市場買生魚片、魚鬆、牛肉、福州丸,逛累了吃肉圓、蜜豆冰或杏仁露。學校遠足時,必買中山路老牌西點麵包店的壽司當午餐;生日時,更少不了臺中第一家鮮奶油水果蛋糕或第二市場的長崎蛋糕慶生。
我熟悉的老臺中口味,便是這樣從小培養出來的。
曾幾何時,因為都市的城區變遷了,商業與市政活動、機關,移往新興區,舊城區的店家陸續關閉,這裡沒落了。只見破敗的建築與舊店招仍未謝幕。到了假日,昔時繁華的城區,依舊閃爍著另類的繁華,耳邊飛躍著越南語、菲律賓話和印尼話。
我的童年、青春歲月和回憶,只是零星的隱藏在舊街巷,偶爾仍能發現尚未搬走的老店勉強經營,在一片廢墟中證明昔日身段。我遠遠望去便充滿感動,希望這些店家能帶著我的回憶,繼續昂首存活下去。
終於那麼一天,臺中市人最引以為傲,自由路23號太陽餅店也熄燈打烊,彷彿一個舊時代過去了,除了老一輩人的記憶,新一代的青春孩子無人知曉城市的身世。我感到臺中城市的歷史正在消失,並感於以臺北為首的城市歷史,有眾人以各種形式書寫,卻鮮有人真正深入臺中的故事。
因此,我以三個少女為主角,寫出她們在臺中市的舊城區出生、成長,進而邁向她們未來的人生故事。三個少女的故事,圍繞著臺中舊城區的發展與歷史記憶展開。
青少女正處於尷尬的年紀,在即將邁入成人的關口,她們經常感到困惑、恐懼和對人生的不確定感。她們知道自己不是小孩子了,不能一直躲在父母身後尋求保護,卻又害怕自己不夠強大,沒有能力展翅高飛。
於是,有的孩子喪失了勇氣,選擇退縮,封閉自我;也有的孩子會反問大人:人生有什麼意義?我為什麼要上學?為什麼要讀書?國中生為什麼不能談戀愛?……等等。
這個舊城區彷彿破舊的鳥巢,孕育著這三位少女,在她們逐漸長大,嚮往著展翅高飛時,只有從困惑中成長,才能讓她們安全飛離這個舊鳥巢。
我以這三個青春少女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以臺中市舊城區為場景,寫出青春年少和童年歲月,留下一段走過的證明。
人類擁有共通的情感,無論身處於哪個時空、哪個世代,面對成長過程的困難皆雷同。所以,不必拘泥於故事究竟發生於昨日、今日或明日,只要能讓讀者在其中讀到自己,有所感動並留下餘韻,便是創作者的至高喜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