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山人物志》全書分為序文、研究文章、從藝經歷、歷年代表作品、藝術活動年表、名家集評等共九個欄目,以豐富的文字內容、理論研究、代表作品、圖片表格等資料將藝術家的藝術成就多角度全方面地展現出來,期望能為綿延不息的中華美術開啓新的對話窗口,有效促進兩岸美術交流,推動美術事業發展。
本書特色
徐里的創作成就即向人們說明,媒材的分野,並不必然是創作者自我表達的局限。
作者
錢陳翔
廈門大學金融文化研究院院長
藝術研究所常務副所長
目錄
研究文章………001
從藝經歷………039
小錢訪談錄………047
歷年代表作品………067
藝術活動年表………173
名家集評………193
徐里印存………209
藝術生活剪影………225
序/導讀
徐里畫集序
何政廣
中國自1919年的五四運動以來,無論在科學、制度、技術或文化層面,西化都是不可逆且必然的趨勢。可以說在現代化的進程里,對橫向移植的重視遠大於縱向的傳承,在美術上則以西化的教育體制與媒材運用最為顯著。中國諸多藝術家在學習與追求造詣的過程,無不得經過西方藝術流派的洗禮,無論留洋拜師或進入國內教育體系皆然。然而,如為拾得西方的技法與風格,而失去中國浩浩湯湯千百年的書畫傳統,畫作恐難避免流於形式,徒具其表之憾。這是中國在面臨西方現代化的歷程里,必須戒之慎之,時刻叮嚀自身的;從事藝術者,亦不外如是──畢竟失了根的作品,總沒有底氣。
徐里畫作之所以動人,歸根結底,便是從水墨山水畫出發,進而應用西方媒材之際,仍不失其中國精神內蘊。縱然是採用西方傳統的油畫媒材,創作之中,筆下的風光明明白白就是中國的意涵。何以致此?徐里所運用的繪畫材料無論水墨、油彩或揉用壓克力、織料、金屬等複合媒材,再施於畫紙或畫布之上,東方的氣韻彷若渾然天成,油彩的發揮得當,讓中國山水辟得另一番新天地。即便如宗教畫這類題材,在媒介轉換之下,亦呈顯另一股莊敬、肅穆之感,其中精神,令人不由得肅然起敬。
難能可貴地,中國畫素來強調的寫意與天人合一,在徐里的畫作之中,巧妙有了舒展的餘地。中國的書畫傳統講究創作者的內在涵養,透過循序漸進的文化熏陶、個人閱歷的積累,內里修為在落筆之際自然流露,畫面自有意境,不言而喻。在飽讀詩書,甚而沈浸於佛理之下,徐里所繪光景,彷彿已是無我之境,或有淡雅恬靜的田園景象,或有開闊蒼茫的孤寂原野,歲月流轉其間,萬物生生滅滅,明白無常,遂捨棄我執,怡然自得。對這一切能瞭然於胸,並不容易,確切掌握其中精要,將不可見的化為可見之物,更非易事。誠如徐里所表述:「藝術創作在於真誠追求,在於刻苦實踐,在於不懈創造。」
於中國傳統書畫、西方油彩等領域都游刃有餘,徐里的創作成就即向人們說明,媒材的分野,並不必然是創作者自我表達的局限。後人琅琅上口的陶淵明《飲酒詩》其五有雲:「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創作固然也是如此。心念由內而外,無論透過何種媒介表現之,氣度與胸懷終究如一。徐里承襲傳統文人風骨,書畫合一之際,將吾道一以貫之的精神導入嶄新媒材,既無格格不入的困窘,亦無相互矛盾的尷尬。他甚至認為,西方媒材的多變性,反而更給予中國傳統山水再變化與再詮釋的空間。藝術家終在東西文化的淘洗之中,焠鍊出自身獨特的藝術語匯,無論以何種介質創作,一片冰心,皆有安放之處。
本集中收錄了徐里以多元媒材創作的獨特風格作品數十幅,諸如《溪山清遠圖》(2010年)、《碧波》(2007年)、《玉山》(2009年)、《家園》(2012年)等,畫面內涵無比深邃,筆觸強韌有力,與畫家內心所捕捉的風
景巧妙融合,富有韌性的色塊與眾多線條蜿蜒穿過心象風景,構成隱含靜謐、神祕又將飛躍之感,整體深刻的意象,一派中國氣韻。筆者樂為之出版作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