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靠性」是系統與產品所不可欠缺的時間品質,在物美價廉的產品之中,賦予能與成本保持均衡的「可靠性(R)/維護性(M)」,正是品質保證上所需要的要件。隨著品質走向品質保證的地步,可靠性在品質保證所擔負的功能有與日俱增之勢。由於「品管(QC)」是產品或系統所不可或缺的空間品質,而「R/M」則是不可欠缺的時間品質,因之「QC」與「R/M」在產品的品質保證上相得益彰、如虎添翼。
本書有別於一般以數理的方式探討「R/M」,改以外行人士也能看懂的方式闡釋「R/M」,並且附上圖表解說,也提供「知識補充站」小專欄,適時提供相關知識以增廣見聞,閱讀之時不會感到索然無味,也可讓人對產品為何需要「R/M」產生好奇,進而對「R/M」的技術與管理,深切感到興趣與需要。
作者
陳耀茂
日本(國立)電氣通信大學經營工學博士
東海大學企管系教授
目錄
第1 篇 入門篇
第1 章 可靠性/維護性的入門解說
1.1 可靠性/維護性的意義(1)
1.2 可靠性/維護性的意義(2)
1.3 在可靠性/維護性中,「管理」是很重要的
1.4 可靠性管理/維護性管理為何重要
1.5 在可靠性/維護性中成本也是很重要的
1.6 在可靠性/維護性中「預測技術」決定勝負
1.7 「固有的可靠性/維護性」與「使用的可靠性/維護性」
1.8 可靠性/維護性是透過「人、組織、技術力的總合」才能實現
1.9 可靠性/維護性是綜合工學
第2 章 可靠性/維護性中不可欠缺的故障看法與想法
2.1 故障與三個機率R、M、A之關係
2.2 規定可靠度的五個要素
2.3 維護的三要素
2.4 用時間來衡量的可靠性/維護性(1)
2.5 用時間來衡量的可靠性/維護性(2)
2.6 可靠性/維護性與可用性的關係
2.7 與故障有關之尺度—「故障率」與「修復率」
2.8 故障率的三個基本類型與預防交換
2.9 與可靠性/維護性有關尺度的整理
2.10 故障也要考慮「質」
2.11 故障解析的基礎知識—「故障型態」與「故障構造」
2.12 故障解析的想法(1)
2.13 故障解析的想法(2)
2.14 故障的種類與區別(1)
2.15 故障的種類與區別(2)
2.16 由整體來看故障的影響解析與評價是不可欠缺的
第2 篇 管理與技術篇
第3 章 R/M 管理的作法與故障解析的方法
3.1 在壽命週期中「階段」是管理方便的想法
3.2 R/M 管理的原則與計畫的實施方法(1)
3.3 R/M 管理的原則與計畫的實施方法(2)
3.4 可靠性/維護性設計的基本方針
3.5 「可靠度的分配」方法(1)
3.6 「可靠度的分配」方法(2)
3.7 使用條件愈嚴,可靠度就愈低
3.8 影響可靠度的複聯設計與維護的效果(1)
3.9 影響可靠度的複聯設計與維護的效果(2)
3.10 可靠性/維護性設計所需之其他想法
3.11 可靠性/維護性所不可欠缺的預測與解析
3.12 特性的變動及劣化故障的預測
3.13 分析故障原因之「故障樹分析(FTA)」(1)
3.14 分析故障原因之「故障樹分析(FTA)」(2)
3.15 分析故障原因之「故障樹分析(FTA)」(3)
3.16 按故障發生的順序進行「事件樹分析(ETA)」
3.17 解析故障的影響—「故障型態的影響解析(FMEA)」
3.18 可靠度試驗的重要性與問題點
3.19 設計審查的重要性與其步驟
3.20 製造、出貨、服務、營業中的可靠性
3.21 維護與可靠性/維護性管理(1)
3.22 維護與可靠性/維護性管理(2)
第4 章 維護技術與可靠性/維護性的關係
4.1 對設備的維護來說,R、M、A 技術是不可欠缺的
4.2 維護的分類
4.3 維護評價的效果尺度所使用之可用度種類(1)
4.4 維護評價的效果尺度所使用之可用度種類(2)
4.5 系統有效度、成本有效度的掌握方法是維護的重點(1)
4.6 系統有效度、成本有效度的掌握方法是維護的重點(2)
4.7 選擇尺度時的注意事項
4.8 狀態的監視(預知)維護技術(1)
4.9 狀態的監視(預知)維護技術(2)
第3 篇 數據解析篇
第5 章 可靠度的基本式與其求法
5.1 關於可靠性尺度的求法(1)
5.2 關於可靠性尺度的求法(2)
5.3 關於可靠性尺度的求法(3)
5.4 可靠度的「區間估計值」的求法
5.5 可靠度的基本式
第6 章 可靠性/維護性數據的解析方法
6.1 裝置、零件的故障解析方法
6.2 用於估計可靠度/維護度的幾種理論與分配
6.3 集中故障的代表「常態分配」(1)
6.4 集中故障的代表「常態分配」(2)
6.5 集中故障的代表「常態分配」(3)
6.6 表示隨機故障的指數分配(1)
6.7 表示隨機故障的指數分配(2)
6.8 指數分配的MTTF、MTBF 的區間估計(1)
6.9 指數分配的MTTF、MTBF 的區間估計(2)
6.10 表示隨機故障之元件的故障數—「波瓦生分配」
6.11 富於融通性的「韋伯分配」(1)
6.12 富於融通性的「韋伯分配」(2)
6.13 解析不完全數據的「累積故障法」(1)
6.14 解析不完全數據的「累積故障法」(2)
6.15 表示故障停止時間的分配「對數常態分配」(1)
6.16 表示故障停止時間的分配「對數常態分配」(2)
第7 章 可維護的裝置與其零件的可靠性
7.1 機械與人類的壽命類型(1)
7.2 機械與人類的壽命類型(2)
7.3 裝置的MTBF 與零件的故障率的關係(1)
7.4 裝置的MTBF 與零件的故障率的關係(2)
7.5 由IFR 型的零件所構成的裝置其更新率也近乎一定
7.6 發現「潛在故障」的「最適切點檢週期」
7.7 進行狀態監視維護時,MTBF 如何改善
序/導讀
對於許多產品來說,可靠性怎麼也輪不上是第一需要的品質,可是它卻是容易遺忘並且是容易疏忽的品質。
由於「品管」是在產品生產的過程中必然會碰上的問題,所以不管是對哪一種產品來說,所有的人都可以理解到它是身邊的問題並付諸關心。可是,「可靠性」在產品一經使用變成了損害顯現於表面之前,其重要性均未受到認同,技術或管理上的努力常有無法立即評價之憾。
可靠性即使對它進行了投資,其效果也並未能立即顯現,而且,如果獲致效果就更加難以故障所以它也就不顯眼,因之眼前難以認為是一項重要的品質。可是,如果怠忽了它的話,在無法看得到的時間軸上,就會遭受立即報復的窘境而吃了虧。最近,技術愈來愈進步,愈來愈複雜化,對於性能的要求也愈來愈嚴格,總合性的可靠性技術,好不容易其需要性也受到了重視。
「QC(品管)簡單、R(可靠性)艱難」,這句話不知從何而生?QC 所討論的統計、數理,對外行人來說也是相當艱深的。若與可靠性數理相比,在OR(作業研究)、DE(實驗計畫法)等數理之中也有相當艱深的。基於此意所謂艱深,「QC」與「R」可以說是五十步笑百步,本質上絲毫沒有差異。
可靠性是系統與產品所不可欠缺的時間品質,正逐漸滲透到各企業與各領域之中,已成為世界性的傾向。在物美價廉的產品之中,賦予能與成本保持均衡的可靠性/維護性,正是品質保證上所需要的要件。隨著品質走向品質保證的地步,可靠性在品質保證所擔負的功能有與日俱增之勢。由於「QC」是產品或系統所不可或缺的空間品質,而「R」則是不可欠缺的時間品質,因之「QC」與「R」的確保,在產品的品質保證上正有相得益彰之效,如虎添翼之勢。
可靠性原先是以電子系統與裝置為對象而引進來的,那它是否可以適用於電子系或機械系以外的系統與裝置呢?與其他領域中的人是否有關係?很容易讓人對它感到懷疑。其實,可靠性最先開始用於太空、軍事系統或裝置,乃是由於它需要的關係,而其他領域中的人士欠缺確實理解其需要性,所以才有一層隔閡感。可靠性本質上的艱深,在於確實瞭解為什麼可靠性需要,為什麼時間品質很重要,以及實現可靠性時如何克服時間上的不一致,有此種技術上的困難性。
本書有別於一般以數理的方式探討「可靠性/維護性」,它是以外行也能看能懂的方式對可靠性/維護性給以闡釋,並且附上圖表解說,也提供有知識補充站,隨機地提供相關知識以增廣見聞,閱讀之時不會感到索然無味,也可讓人對可靠性/維護性為何需要,進而對可靠性/維護性的技術與管理感到興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