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室、肢解、雙胞胎,讓人顫慄的謀殺巧藝
未解懸案 x 不可能犯罪 x 家族陰謀
終將迎來叫你萬分驚愕卻不能不服氣的「唯一解」
冷言經典長篇小說‧全新編修版
民國五十三年,雲林縣林內鄉居民在山區發現了五具肢體殘缺的屍體,驚動社會。對於大眾來說,這個「雙子村慘案」已是陳年往事,但對「我」而言,卻可能與喪失十年的記憶有關。
退休刑警施田離開警界許久,仍對「雙子村慘案」抱著無法破案的遺憾。年輕男子姚世傑卻在此時突然出現,表示手邊有新的線索。少根筋的女警梁羽冰奉長官之命,犧牲休假陪同施田重新調查案件,三人一同南下雙子村。沒想到舊案未破,新案又來,在周遭田地淹滿水的簡陋木屋裡,出現一具屍體,還抱著支離破碎的人偶。
多重案件的交會點,或許就在那你我不該踏入的上帝禁區之中……
各界好評
批踢踢推理版版主 coccus
推理作家 / 評論者 Faker冒業
文字工作者 小云
台灣推理作家協會理事長 / 推理評論人 冬陽
推理評論者 杜鵑窩人
推理作家 陳浩基
推理評論者 路那
推理作家 藍霄
推理作家 寵物先生
好評推薦
《上帝禁區》根基於作者對本格推理的熱愛與具體的思考,具有現代解謎該有的設計與水平:敘述性的盲點、逆轉與意外、龐雜脈絡的釐清、推敲與論理、懸疑氣氛的營造等等,是洋溢澎湃熱情的解謎傑作。──推理作家 藍霄
《上帝禁區》是一部融合Doppleganger(自身雙身像)神祕性與複製人科學的作品。另添加密室、分屍案、比擬殺人等解謎因子,搭配顛覆讀者想像的巧妙布局,且運用作者擅長的幽默元素與成功的角色刻畫,成就趣味性與意外性兼具的故事。──推理作家 寵物先生
作者
冷言
推理小說作家,台灣推理作家協會成員,曾任第一屆台灣推理作家協會理事長。因為受到綾辻行人作品《殺人十角館》的衝擊而開始創作,曾言「我能夠做的事只有默默寫作,絞盡腦汁寫一些或許會被讀者喜歡的推理小說」,致力於創作合乎邏輯的謎團與詭計,以及推動本格推理的普及。短篇作品結合幽默與諷刺,力求歡笑中帶點解謎的趣味,長篇則探討嚴肅的科學議題,展現人文的關懷,創作面向十分多元。
著有短篇推理小說集《風吹來的屍體》、《請勿挖掘》,長篇推理小說《上帝禁區》、《鎧甲館事件》、《反向演化》(第二屆島田莊司推理小說獎決選作品),以及《輻射人》(2014年打狗鳳邑文學獎小說組優選獎與高雄獎得獎作品)等作品,2020年跨足青少年文學,與其他作家合著《島山嶼海的青春 神狗少年》。
粉絲專頁:冷言
序/導讀
作者序
《上帝禁區》是我在二○○五年夏天完成的。那時候我同時在寫碩士論文與小說,最後居然都在預定的時間內完成,至今我仍然覺得不可思議。這本小說最初是為了參加小說獎寫的,後來在二○○八年一月的時候自費出版。我節錄當時寫在部落格上出版手記的一段話:「如果要忠實反映出臺灣推理小說的現況,將這本書自費出版也許是必然會走上的結果,因為這是臺灣推理小說作者們正面對著的現況。」在當年是不會有出版社願意出版臺灣作家寫的推理小說的。但是接下來的十幾年,關心臺灣推理小說發展的讀者應該都有感受到,推理文學在臺灣確實帶來一股不小的浪潮。《上帝禁區》能夠在今年被當成臺灣推理作家協會二十週年的紀念作品重新出版,對我而言意義相當重大。
擔任本書編輯的冬陽先生是我二十多年的好友,我們認識的時候,兩人體重加起來只有現在的四分之三。他進入出版社擔任編輯之後,就開始補那四分之一的重量,我的意思是友情的重量。我們很希望可以聯手打造一本暢銷的臺灣推理小說,一直到現在我都還是希望第一本再版的書可以在他手上完成。我還想談談擔任本書執行編輯以及行銷企劃的栞小姐,她自己也許不知道,當年她在網路上寫的讀後感是我決定自費出版《上帝禁區》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我後來的作品,她幾乎都寫了讀後感,由她來協助這本書的行銷,我覺得是很奇妙的緣分。本書是杜鵑窩人先生幫我命名的,他是我在推理文壇非常尊重的一位前輩,也是我的忘年之交。一直到現在,如果有新的作品,他還是我第一位徵詢意見的對象。
再來我想談談《上帝禁區》這部小說本身。這本書雖然是我的第一本長篇,卻可以說是當年的我對本格推理小說的一個總結。那時候我對本格推理的要求非常嚴格,高密度的謎團與詭計、邏輯推理、故事性、意外性、本土性,光是要滿足其中幾項條件就已經相當困難,更何況要同時達成所有要求。這本書就是在這樣的推理小說觀之下完成的作品,雖然有點老王賣瓜的嫌疑,不過我認為即使是現在,《上帝禁區》這本書應該還是很多人心中臺灣本格推理小說排名很前面的作品。相隔將近十四年重新出版,這部作品要面對的是更多新一代讀者的閱讀,現在的讀者們會如何評價這部作品,老實說令我相當緊張。
最近正在構思新作品,重讀過去寫作時的一些筆記,經常會有「原來我當時是這麼想的啊!」的感覺。有了小孩之後,寫作時也會考慮到將來孩子可能會讀到這本作品,不知不覺修正寫作的方式。因此要看到我用這麼純粹思考推理小說的方式寫出來的作品,大概就只有《上帝禁區》這本書了。
冷言
二○二一年七月二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