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自己作伴:找回獨處不心慌的安定力量
 
作者: 蔡惠芳 
書城編號: 23185584

原價: HK$107.00
現售: HK$101.65 節省: HK$5.35

購買此書 10本或以上 9折, 60本或以上 8折

購買後立即進貨, 約需 7-12 天

 
 
出版社: 博思智庫
出版日期: 2021/09
頁數: 272
ISBN: 9786269500086

商品簡介


─── 迷茫世代,身心安頓之道───

 

停下腳步,按下暫停鍵,跟久違的自己相遇!

變動時代的日常喘息,忙碌身心的安頓練習。

一個重新靠近自己,傾聽內在聲音的最佳時機。

 

「慢一點,好讓靈魂跟上來!」

安頓自我第一步,啟動心靈連線。

疫病時代,一個重新靠近、傾聽自己的最佳契機。

 

➤不勇敢的時候,找自己──

疫情之前,工作、家庭、聚會,多數人忙著衝刺生活,沒有太多時間留給自己。

疫情之間,口罩、病毒、警戒升級,人與人刻意保持安全距離,竟加深內在的恐慌。

疫情之後,讓靈魂跟上,緩下腳步,傾聽情緒,覺察情緒,進入「找自己」的旅程……。

 

➤迷茫時刻,開啟自我對話──

「接下來該怎麼辦?」、「這件事情做了會怎麼樣?」、「我該怎麼做決定?」

我們不急著找解答,試著梳理情緒,聆聽生命給出的訊息,在心裡慢慢演繹出更清晰的想法與行動,帶來一股支持、療癒的力量。

 

➤解憂角落,練習安住自在──

我是誰?我在哪裡?為什麼哭泣?為什麼難過?未來會變得如何?

人生也有「暫時卡住」的時候,找一處「解憂角落」,陪伴不順心的自己,讓身心安住。

 

迷茫世代的安定學,獨處時刻的再看見──

面對生活各種衝擊,社工與心理專家的觀點,重新審視獨處時的安頓之道。

 

於是發現:「原來,我還可以重新選擇!」

接納自我是一條漫長的旅程,希望這本書如同置身浩淼大海中的小舟,願能適時給予一些安穩的力量,在波瀾之後,更堅定地前行。

 

本書聚焦:

☉打破獨處迷思,找到自我對話的入口

☉不勇敢的時刻,給自己一個心理支援

☉面臨各種生命變動情境的思考與因應

☉開啟自我探索,動盪時代的安定處方箋

☉遇見自己,分享【獨處不心慌.安定練習】

影音介紹

名人推薦

✢莫急莫慌.安心推薦✢

壺雕藝術家 丁仲星

中華國際形象推廣發展協會理事長 朱正生

台灣安寧照顧基金會執行長 林怡吟

三軍總醫院安寧病房主任  陳佳宏

作者

蔡惠芳

社會工作師/諮商心理師

專業助人工作者。
堅守在醫療場域,陪伴病人及家屬經歷生命中的生離死別。

見證許多家庭在面對無常時的韌性,
也常感動於困頓之後的展顏。

想用這本書傳達──慌亂時刻,如何跟自己作伴,
透過自我對話,找到身心安頓與邁步向前的力量。

◎經歷
社會工作師
醫務專科社會工作師
諮商心理師

◎現職
三軍總醫院社會服務室 社工師
台灣心理腫瘤醫學學會理事
台灣癌症基金會專家顧問
漸凍人協會社工專業顧問

◎相關審訂、著作:
《媽媽 我好想妳:給病人與家人的關懷手記(中英對照)》
《傾聽情緒:罹癌長輩與家屬的心理照顧》

《當父母老後……,兒女面臨高齡長輩老、衰、病、死的情緒困頓與出口》

《戰勝神經內分泌腫瘤:全方位的積極治療、緩和醫療及心理照護》

目錄

【推薦序】打開自我結節的心靈鑰匙      ◎壺雕藝術家 丁仲星

 

【自序】在不勇敢的時候,找自己

迷茫世代,我們需要找到定位。

當我們遇到自己,然後把好久不見的自己接住了,甚至是抱抱那個曾經受傷的自己,就能帶來一股支持、療癒的力量。

 

【前言】獨處時刻,擁抱缺了一角的自己

學習「擁抱」失落,品嘗人生的各種際遇,這個獨處角落於是成為安頓身心的地方,也帶動轉變的契機。

這股安穩力量,能在波瀾之後,讓我們更堅定前行

 

Chapter 1 不用怕,看見自己不為人知的那一面

疫情之前,工作、家庭、聚會,多數人忙著衝刺生活,沒有太多時間留給自己;疫情爆發之後,口罩、病毒、警戒升級,人與人刻意保持安全距離,行事曆一下子有了許多空白,竟加深內在的恐慌。

「停下來,好讓你的靈魂跟上!」此刻,正好讓自己喘口氣,在這個安靜的空間裡,傾聽自己的情緒,表達自己的感受,進入「找自己」的旅程……。

 

1 自己,一切紛擾的起點?

2 拉回,越走越遠的自己!

3 我是誰?關於「我」的角色扮演

4 靜下來,找一個靠近自己的角度

5 自我對話,人生階段性整理

【獨處不心慌.安定練習】01 找自己的小遊戲

 

Chapter 2變動時刻的內在追尋,聽見自己的心

「我也不知道自己怎麼了, 脾氣就是忍不住了……。」、「為什麼我會說出傷人的話?」這些看見都曾讓我們陷入懊悔或是低落的情緒中,當我們以旁觀者的角度,從生活、人際、經驗、想像及轉變中,重新看見自己時,便能在不同階段和際遇中學習,找到安放自己的方式。

當我們接受自己本來的樣貌,就能夠自在地展現自我,進而接受每個人價值觀的不同,自然而然欣賞各種屬於自己的樣態。

 

1 獨處的必修課──從生活裡尋找自己

2 與人互動,但求真誠──從人際中發現自己

3 閃耀光芒的生命厚度──從經驗塑造自己

4 欣賞美的各種樣態──從想像中相信自己

5 流動的信念──從調整轉換中尋找自己

6 建立修復的韌力──在際遇中安放自己

7 我輩中年,同在的幸福──在時代中活出自己

8 躍出代溝,世代衝突的再看見

9 自我覺察,迷茫世代的安定學

10 人生下半場,學習安適自在

【獨處不心慌.安定練習】02 畫出自己的「生命線」

 

Chapter 3 暖心經驗,影響生命至深

美國家族治療大師維琴尼亞.薩提爾(Virginia Satir)指出,在溝通的情境中,人們容易出現五種因應的互動型態,分別是指責型、討好型、理智型、打岔型及一致型。

當我們開始讀懂自己行為背後的想法時,才能夠貼近更真實的自己,更能明白過往被暖心照顧的經驗,如何影響生命至深。

 

1 冰山之下,隱晦的呼求……

2 看得見行為背後,隱藏著互動拉扯

3 發現情緒背後,貼近真實的自己

4 孤獨,但不孤單

5 保有改變可能,就是自我突破

6 嶄露真我,關係互動最好的方式

7 你的期待,並非我的期待

【獨處不心慌.安定練習】03 暖心經驗的自我照顧

 

Chapter 4 讀懂情緒,找回獨處安定力

每個人都是在「我」、「他人」和「情境」的互動當中,一旦遇到自己都搞不定的時候,總希望有人可以陪伴,給予協助。

當我們「只有自己」的時候,仍可透過自我陪伴的力量,進而突破僵局。

 

1 讓我靜一靜,展現自我陪伴的力量

2 涵容,情緒轉換的能力

3 看見內心小劇場,讓情緒安在

4 停看聽,避免情緒一再踩紅線

5 關係的傷,情緒記得

6 從遺棄的孤單裡,走出「心境界」

7 迷茫、焦慮又空虛?找到自己的人生指南

8 也許孤獨,但不心慌

【獨處不心慌.安定練習】04 自我冥想呼吸法

 

Chapter 5 修補斷裂,跟自己重新接軌

很多人會自己給自己一些「規則」,例如:不可以生氣、不可以流淚、不可以……,同時伴隨很多的「應該」:我應該堅強、應該勇敢……,好像人生從來就不屬於「我」,對生活少了感受,最後連自己都不認識自己了。

跟自己作伴的同時,也就是接回最開始的自己。

 

1 我不能生氣?整理想法,走出情緒漩渦

2 自我不設限,更多選擇性

3 創造一個新的自己

4 接住自己,型塑生命意義

5 勾畫另一段生命曲線,重新挖掘自我

【獨處不心慌.安定練習】05 為自己打破規則

序/導讀

【推薦序】打開自我結節的心靈鑰匙

◎壺雕藝術家 丁仲星

 

本書主題很貼近藝術家的心境,有幸受邀擔任推薦人,也讓我一覽本書內容,拜讀餘韻,許許多多書裡的字字句句,竟然不自覺地跳躍在我的作品裡,陪伴我,鼓勵我,啟發我每一刀一琢的靈感與動力。

感謝此書,讓我的創作路上,更加自在快樂,也增添了許多的對話融入作品之中。

 

▲停下來,好讓靈魂跟上來

壺雕藝術本就是一門冷門的創作,半路出家的我,雖有上課學習基礎工法,但實際上大多還是要靠自己不斷地練習、練習、再練習。

一刀一琢,深淺層次;一筆一畫,勾勒神韻,無一不是在不斷地自我思考、自我磨練、自我堅持之下,完成一個又一個的作品。

常常好不容易完成一個作品,接著要將成品送入不可預測的燒窯,運氣好時,完美呈現。然而大多時候,辛苦雕琢的作品,出爐時卻已不成原形,只能報廢重新來過。

以往,自己常會陷入自責不已的鬱悶情緒之中,那時整個人幾乎無法再捉刀下筆,總要花上幾天的時間去盤整思緒,沉澱心情後,才能再次上工!

有幸拜讀蔡惠芳小姐的大作《跟自己作伴:找回獨處不心慌的安定力量》,頓時好像給了我一把打開自我結節的心靈鑰匙。

「停下來,好讓你的靈魂跟上!」我試著用這樣的方式告訴自己,假使一直向前邁進,衝過頭了,連一個可以稍微倚靠一下的肩膀都沒有,何不等等自己的靈魂,和他聊聊,找出真正的自我欲望和需求,凝集自己和靈魂的共識,一起手牽手向前大步邁進。突然發現,腳步輕鬆多了,速度也快了起來,更重要的是,整個心情輕鬆而愉悅。

 

▲解憂角落,啟動心靈連線

逢此疫情時代,更多人透過電子產品溝通交流,而人與人之間的實際互動也變得越來越少,彼此透過貼圖或罐頭文字互相鼓勵取暖,卻無法真正啟動心靈上的連線。

如果你是過慣團體生活方式的工作環境,此時的改變,想必會給你帶來些許的不適應,那麼建議你參讀此書,學習如何――從生活裡尋找自己、從人際中發現自己、從經驗塑造自己、從想像中相信自己、從調整轉換中尋找自己、在際遇中安放自己……。

透過一層層地解析,能讓你遇到無所適從的節點時,迅速找到掙脫束縛的最佳方法,也可以重新審視如何真正善待自己!

如果你和我一樣,是個常常必須和自己作伴的孤獨工作者,那麼更應該拜讀此書。

除了可以為你找到自己的「解憂角落」,妥善安頓自己的空間之外,還可以讓你學習接納自己,讓自己不再覺得孤單,進而重新和自己接軌,勇敢面對現實的未來而不懼怕,堅定迎接全新的考驗而不退縮!

值得推薦的一本好書,《跟自己作伴》希望與你一起稀釋孤單。

 

【自序】在不勇敢的時候,找自己

我們都希望活得精彩,於是在每天的日子裡一步步開拓、創造人生。

有些人忙得不亦樂乎,有些人玩到樂不思蜀,還有些人選擇淡泊恬靜,只是不管哪一種生活,都經常會被問到:「這是你想要的嗎?」此時,你的回答是什麼?

 

▲迷茫時刻,開啟心中對話

迷茫世代,我們需要為自己找到定位,難免會在某個「困住」的時刻,渴望找到一個出口,此時就有機會展開自我對話。

多數人可能會問自己:「接下來該怎麼辦?」、「這件事情做了會怎麼樣?」、「我應該做哪個決定?」發問當下,就是在和自己對話。

也許答案不見得很快出現,或許沒有答案,但是這個歷程讓我們看見心中的情緒、瞭解自己更多的想法。

在混雜的思緒裡面可能有緊張、擔心和期待,這麼多東西攪在一塊的時候,會讓我們更加混亂,找不到方向。

透過自我對話的整理,我們得以慢慢去蕪存菁,明白整個事件裡,自己的想法、期待和感受,於是原本的擔心、丟臉、害怕的事情,就逐漸清楚了。

此時,內心會重新演繹出一個對自己更清晰的期待、想法及渴望,那個「覺醒的過程」可能一閃而逝,因此,容易讓我們忽略了自己給出的訊息。

 

▲不再逃開,重新遇見自己

為什麼需要「跟自己作伴」?

當我們感到混亂的時候,為什麼不去諮詢前輩、專家的意見?透過別人來跟自己作伴,不是一件簡單又省心的方式嗎?

我們仔細思考這件事,「別人」可以提供一種陪伴,但是他們終究會離開,最後真正能夠陪伴我們的,其實就是自己。有些人透過心理諮商想為自己的困頓找到解答,這是很好的方法,但如果只是希望能很快得到問題的答案,結果可能會讓你失望。曾經聽到一個抱怨:「我花了那麼多時間跟你聊,都沒有作用,因為你從不給我答案!」心理師是用陪伴及引導幫我們找到自己的方向,陪我們看見情緒在哪裡、情緒怎麼來的,這些情緒又在傳達什麼訊息?即便你急著說:「我就是想要聽聽看你的說法啊!」急著求解的背後,可能只是想藉此逃開焦慮的表現。

生命中有太多的匆忙與混亂;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裡,我們囫圇吞食著各種生活體驗,又用逃避來消化它能夠帶來的滋養,孤獨也好,喧鬧也罷,總之,當外界有更多想要追求的事物時,心中渴望的那份踏實也將變得渺茫,而我們卻不見得會把「找回自己」當作優先次序,試問有沒有一種可能是還沒有足夠的勇氣去認識自己?

 

▲認識自己,跟自己作伴

我們常在情緒中糾結的同時,也看到自己的堅持,在事件中、在關係裡,伴隨著面對與放下、或輕或重的抉擇,當時的起手無回,如今的不勝唏噓。生命裡有很多精彩光榮的時刻,也會有惆悵落寞的孤寂,而我們敲打著生活的日常前進,把「過去的我」及「現在的我」都拿來作為點綴,再把「遺憾」撿起來縫補,能讀懂當中的故事,不是別人,正是自己。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假使有一個機會,在事情發生當下,學會看見自己的「珍惜」、「脆弱」與「遺憾」,是不是可以更好地照顧自己?

 

▲獨處很可以,脆弱沒關係

因此,當我們感到混亂迷茫的時候,不知道如何尋求解答,做出更好的因應與行動時,若是能夠有一個溫暖的照引,在我們不勇敢的時刻,提供一個心理支援,體會到――原來我們也可以陪伴自己,就是本書《跟自己作伴:找回獨處不心慌的安定力量》的最大立意。

或許在某些情況和考量之下,我們不一定能及時找到專業心理師的諮商和引導,但是如果可以藉由本書分享的概念,試著和自己對話,在心裡慢慢演繹出一個對自己更清晰的期待、想法和渴望,從中找回邁步向前的力量,便是我寫本書的最大期盼。

當我們遇到自己,然後把好久不見的自己接住了,甚至是抱抱那個曾經受傷的自己,就能帶來一股支持、療癒的力量。

希望你打開這本書,就像是打開了自己,讓我們一起重新和自己相遇吧!

試閱

Chapter 1 不用怕,看見自己不為人知的那一面

疫情之前,工作、社交、聚會,多數人忙著一切人與人的連結,沒有太多時間留給自己;疫情爆發之後,口罩、病毒、警戒升級,人與人刻意保持安全距離,行事曆一下子有了許多空白,竟加深內在的恐慌。

「停下來,好讓你的靈魂跟上!」此刻,正好讓自己喘口氣,在這個安靜的空間裡,傾聽自己的情緒,表達自己的感受,進入「找自己」的旅程……。

01 自己,一切紛擾的起點?

「今天真的糟透了,諸事不順!」

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心情如何?是生氣,還是沮喪?因為事情不如預期的進行而生氣?或者對努力許久的專案遲遲沒有進展而沮喪?

我們可以──繼續讓情緒淹沒自己,甚至接下來的時間,全被這樣的心情打亂。當然,也可以──選擇做些什麼,改變自己的心情,或者找出事情不順利的原因。哪一種是自己習慣的方法?

▲ 按下暫停鍵,看見久違的自己

情緒展現的背後,往往隱藏著自己的需求和期待。

有些人很容易讓自己陷入情緒之中,無法自拔;或是糾結在某個事件裡,一蹶不振。等到事過境遷的時候,才悔不當初,卻持續這樣的惡性循環。

正視衝突發生的當下,開始跟自己對話,適切地「喊停」。此刻,正好讓自己喘口氣,在這個安靜的空間裡,傾聽自己的情緒,表達自己的感受,進入「找自己」的旅程……。

「你是重要的,因為你是你。即使活到最後一刻,你仍然是那麼重要。我們會盡一切努力,幫助你安然逝去,但也會盡一切努力,讓你有品質地活到最後一刻。」從事安寧臨終照顧的工作,這句話讓我感受到一份對人的關懷,同時也是一個提醒──無論處在什麼樣的情況之下,都要如此珍視自己,看重自己。

除了生活及工作中必要的人際互動,大多時候的我們都在跟自己相處,然而停下來「感受到自己」這件事,反而需要不斷地練習。

陷在日常的忙碌中,沒有什麼比「把事情完成」來得更急迫了,長久下來可能會習慣地忽略掉「自己的聲音」,其中包括感受和需求。然而,在某個突發狀況下,例如生病、積壓已久的憤懣被引爆,或是受到疫情波及停工、在家上班,有了停下腳步的機會,彷彿按下「暫停鍵」的時刻裡,終於看到久違的自己。

蔡惠芳 作者作品表

每一個告別都珍貴

跟自己作伴:找回獨處不心慌的安定力量

當父母老後……,兒女面臨高齡長輩老、衰、病、死的情緒困頓出口

*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香港書城並不保證以上資料的準確性及完整性。
* 如送貨地址在香港以外, 當書籍/產品入口時, 顧客須自行繳付入口關稅和其他入口銷售稅項。

 

 

 

  我的賬戶 |  購物車 |  出版社 |  團購優惠
加入供應商 |  廣告刊登 |  公司簡介 |  條款及細則
 
  香港書城 版權所有 私隱政策聲明
 
  顯示模式: 電腦版 (改為: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