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執的妳,定要見到才相信
上帝如庇佑,一棵無花果樹
在寒冷佛蒙特州也能生長
妳不明白,失樂園,花如人
凋謝一生,不會循環再來
再來是另一世,不知前生。
張錯的「誦讀葛綠珂」,是詩人透過與葛綠珂(Louise Gluck)的三十八場詩對話,演出的三十八場詩劇。舞台布景寬闊縱深、演出時空綿長,從希臘神話、荷馬史詩、到葛綠珂所歷人生風景,乃至張錯自身境遇。事件、人物、場景不同,詩人擇取的面具與發聲也不同。誦讀之,有音聲節奏自樸素語詞發出,迴盪耳中心中,如歌似曲之詩。
──蕭義玲(國立中正大學中文系教授)
作者
張錯
原名張振翺,客籍惠陽人,澳門出生,香港九龍華仁英文書院中學畢業,臺灣國立政治大學西語系學士,美國楊百翰大學英文系碩士,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比較文學博士。美國南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東亞系及比較文學系榮譽正教授(Professor Emeritus),現為臺北醫學大學人文藝術講座教授,曾獲中國時報文學獎敘事詩首獎、國家文藝獎。張錯近著有詩集《詩人托夢》(書林,2021),《遠洋外貿瓷》(藝術評論,藝術家出版社,2019),《沉船外貿瓷》(藝術評論,藝術家出版社,2021)。
目錄
【序言】面具與聲音/張錯
【導讀】緣滅後離去那麼決絕/蕭義玲
綺色佳
執著
風信子
驚惶的達芬尼
戀歌
坐困愁城
出征
巫女賽絲
示兒
第三度航行
分身
兒子困境
迦拿的婚筵
戰友
邂逅葛綠珂
格林童話
池塘
信札
假橙花
山楂樹
禱告
迦太基
新生
瑞安街與 Formaggio Kitchen
琴曲
奧菲厄斯與安平樹屋
尤麗迪絲
不成文法
七時期
記事本
心跳
飄泊的冥后
冥宮
貓獵鼠
忠貞的夜晚
苦棟樹
女兒
流散人
【附錄】緣起時與緣滅後:誦讀與對話/蕭義玲
序/導讀
【序言】
面具與聲音/張錯
二○二○年美國疫情猖獗,足不出戶,坐困愁城長達年餘,日惟讀書撰述自娛,從前在南加大每逢長假,常會預先規劃出寫作硏究計劃,在無需回校授課雜務打擾下,專心工作,事半功倍。今雖已退休,積習難改,撿出葛綠珂三本詩集出來閲讀,它們分別為:
《草場》(Meadowlands)1983.
《詩歌》(Poems 1962-2012)2012.
《忠貞夜晚》(Faithful and Virtuous Night)2014.
這次閱讀並非什麼學術研究,主要是享受讀詩樂趣,但亦包含兩種意義。第一是企圖從詩句捕捉到它們的成功表達或隱藏含意,探索作者身在其中的主觀意識,這是讀詩人最大的滿足快樂。第二是追求讀者與作者共鳴,此事可遇不可求,它是一種觸動,令人不知不覺沉入詩中情境,人詩合一,不可自拔。詩中一言一行,亦為閲讀者一言一行,詩泣,閲者泣,詩樂,閲者亦樂。
葛綠珂為當代抒情詩人,情詩稱勝。我不諱言自己也是詩人,以情觀物,萬物有情;以情讀詩,眾詩有感。不為高攀桂冠詩人,但與她同齡,悲歡離合感受,情境雖各有異,感受也有多少相同。她詩風句法輕快明朗,不晦澀,不矯作,更不虛無,沒有現代主義詩者的孤絕自大,相反,而傾向催動與閲讀者的共鳴。由於本詩集牽涉葛綠珂詩作領域頗廣,也可以把這本詩集內葛詩一些中譯引句,視作拓展觀摩這位優秀女詩人的詩藝。
我並沒有採取任何順序讀何詩集,只是順意而為,首取《草場》來讀,沒有特別原因,這是一九九八年我在大學書店買下第一本葛綠珂的詩集,內有很多希臘神話典故,取自荷馬兩大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葛綠珂用典並非重述故事,而是開發故事內容與人物內心世界,甚至加上自己觀察判斷,重新建立另一種敍事觀點,包括新女性主義。陳育虹翻譯《野鳶尾》時曾在某場合與我談及這本詩集特色,大家均同意這些神話人物在詩中,有其特殊意義觀點,並非一般神話故事。其他兩本,《詩歌》是一本詩集合集,收從一九六八到二○○九年出版的十一本詩集(由於是合成一册,所以閲讀有點順序了),內裡也包括有《野鳶尾》和《草場》,全書厚達六二七頁。《忠貞夜晚》是二○一四年出版的最後一本詩集,那時詩人已經七十一歲了,心態有很大轉折,回憶多過當下,牽涉及去世家人往事,既甜蜜又辛酸,令人不忍卒讀全書。
中國古典詩詞裡,尤其律詩,用史用典非常普遍,典故是一種已完成,並且經已認定的歷史事實,可以增強詩中述說的主題聯想及可信度,引起含蓄、婉轉的敍述效果。杜甫〈秋興八首之七〉「昆明池水漢時功,武帝旌旗在眼中。織女機絲虛夜月,石鯨鱗甲動秋風」四句典故用心良苦,安史之亂,回紇、吐蕃連年進犯,詩人感時憂國,昆明池、漢武帝、織女石像、池中石鯨,均指當年漢武帝在長安仿昆明滇池而開鑿昆明池,以習水戰。亦含指唐玄宗攻打南詔,曾在昆明池演習水兵。如今國勢衰頹,江湖滿地一漁翁,撫今思往,不堪回首,可以看見詩中用典效果,對比古今的強烈感觸。
同樣,葛綠珂詩中的神話或聖經人物,應該就是女詩人的一張面具(persona, mask),及用第一身(first person singular)或第三身全知(third person omniscient)的聲音(voice)扮演故事情節。面具就是劇場演出的臉譜,臉譜是誰就演誰,但面具背後,仍舊有演員的本色去了解、詮釋、演譯這角色,常會「借演他人面具,澆自己本色塊壘」。
她的本色不儘在神話聖經故事,也包括詩人生活現實的種種懷舊追憶、期待、憤懣、不安、疑慮、哀傷,給了我很多啟示。大學時就已喜歡希臘神話及悲劇,及至硏究所讀到莎士比亞,方知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馬克白夫人也是莎士比亞(他是千古奇才的千面人)。如此類推,在葛綠珂的希臘神話詩作,奧德塞斯是葛綠珂,他的妻子佩涅洛佩也是葛綠珂。
差不多就在這段閱讀葛綠珂的同時,我也為自己創造出另一張面具去閱讀葛綠珂,以及閱讀葛綠珂閱讀荷馬史詩或其他典故所用的面具,甚至發覺自己也在閲讀自己,進而書寫為詩,就是這本詩集產生的原由。為了顧及讀者對西方經典知識的匱缺,不厭其煩在「繫鈴人語」內強作解鈴人,補充這方面的資料背景。至於詩內借用葛綠珂詩作的引句,絕對不是剽竊,而是閲讀之下,我和她兩張面具重疊,重新出發(as a departure),輪迴轉世(transmigrate)去找尋另一新文本,是我的原版創作。我把引句儘量融入我的文本,有時甚至藉主角的聲音,直抒自己之情,產生第二面具,脫離葛綠珂原詩文本。這本詩集開始十多首詩與荷馬史詩有關,就是專注閲讀《草場》的結果。到了脫離《草場》後的閲讀書寫,引句與希臘神話有關,就是在《新生》詩集內,奧菲厄斯入冥攜妻還陽等等的詩作。我不斷引用里爾克(Rainer Maria Rilke)及葛綠珂的詩句,把它們視為已完成的歷史事實,藉這種典故作出我的共鳴。有時甚至以某詩作出發點,與她對話,分享她的罪疚與不平,增加全詩的說服力。
數月來就是這麼閲讀,沒有對某一首的喜惡,只看某首或某些詩句是否能引發觸動,讓我反應、聯想、感動、甚至掩卷垂淚。我把它們在書內用紅筆劃線,一條條像火烙炙痕,佈滿全本詩集。不能否認,我的西方文學背景對葛綠珂詩內希臘神話及舊約聖經典故感到親切,觸動特別深刻,反應特別強烈,常在成詩借古詠今,讓自己經驗感觸溶化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