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湯料理╳飽嘟嘟主食/
每一天都幸福飲食計劃
是「湯便當」也是「湯料理」暖心提案。
湯頭鮮,滋味美,工序簡約,營養滋補,
料理時間更出乎意料地縮短了!
[同場加映:飽嘟嘟主食提案]
天氣一轉涼,
你的胃是不是就會提醒你,該吃點熱呼呼的暖食料理?
即便是炎熱夏日,
待在冷氣開得超強,彷彿像冰宮的辧公室裡,也總想喝點熱的暖暖身?
那就來罐湯便當吧!
由水瓶精心設計湯便當(湯料理)料理企劃。
細心挑選在地食材、不費事好取得的調味料,沒有繁鎖的食材處理工序,只有更友善料理新手的操作步驟,少油煙又省力,清理廚房更快、更輕鬆(重點!筆記!)
每道料理都能讓你煮出成就感,輕鬆贏得家人的崇拜!
——給湯罐子&飯食控,最溫柔、最溫暖的料理提案——
【快速來一碗】娃娃菜筍片蛋包湯、元氣豬肉味噌湯 ›››› 搭配:飽嘟嘟鹽昆布溏心蛋飯糰
【今天想喝濃口微辣】韓式馬鈴薯排骨湯、紅燒牛肉湯、剥皮辣椒蒜頭雞湯 ›››› 搭配:惡魔果實炊飯
【老媽牌祛寒必喝】高麗菜麻油雞湯、麻油鹽麴松阪肉片湯 ››››搭配:蘑菇拌拌飯
【滋補養身藥膳】羊肉藥膳湯、山藥枸杞排骨湯 ›››› 搭配:芋香糯米飯
【特殊食材好新鮮】木虌果冬瓜番茄清雞湯、桂圓仙草雞湯 ›››› 搭配:海苔酥與菜脯蛋飯糰
……
天涼時來碗熱湯,胃暖了,煩心事也能笑著解決了!
作者
水瓶
煮婦、非主婦。
育有一子一女。
專職照顧先生與孩子飲食生活,
從持家經驗裡發掘生活之美,
兼職「小家日常」好物分享與商品開發。
著作
《因為愛,做便當2》
《因為愛,做早餐》
《因為愛,做便當》
Facebook:水瓶花園的日常
Instagram:eileenyu_0129
目錄
目錄
作者序
湯為什麼好喝?
湯便當容器及使用方法
◆保溫湯罐
◆耐熱玻璃湯罐
◆不鏽鋼高身便當盒
簡易基礎高湯
◆日式高湯
◆昆布高湯
◆排骨高湯
◆雞骨高湯
【暖呼呼.好幸福】湯便當/湯料理
◆蘿蔔排骨湯
◆麻油鹽麴松阪肉片湯
◆桂圓鮮草雞湯
◆薑煮冬瓜肝連湯
◆山藥枸杞排骨湯
◆高麗菜麻油雞湯
◆鮮筍雞湯
◆古早味瓜仔雞湯
◆剝皮辣椒香蒜雞湯
◆羊肉藥膳湯
◆竹笙雞湯
◆娃娃菜筍片蛋包湯
◆家常玉米蛤蜊湯
◆小茉特別版馬鈴薯鮭魚味噌湯
◆鷹嘴豆番茄蔬菜湯
◆義式番茄牛肉湯
◆白花椰菜馬鈴薯濃湯
◆高纖紫高麗濃湯
◆卡布奇諾蘑菇濃湯
◆蝦美味南瓜濃湯
◆番茄藕片排骨湯
◆雞粒玉米濃湯
◆白蘿蔔濃湯
◆泡菜豆腐辣湯
◆韓式馬鈴薯排骨湯
◆韓式海帶芽湯
◆元氣豬肉味噌湯
◆香芹胡蘿蔔濃湯
◆木虌果排骨湯
◆木虌果冬瓜番茄清雞湯
◆紅燒牛肉湯
【飽嘟嘟.好滿足】主食/甜點
◆綠竹筍炊飯
◆奶油蘑菇拌拌飯
◆土鍋櫻花蝦櫻桃蘿蔔炊飯
◆鍋煮高麗菜麻油雞炊飯
◆香料雞球蕈菇炊飯
◆芋香糯米飯
◆海苔酥與菜脯蛋飯糰
◆迷你紅豆米粽
◆鍋煮元氣薑黃飯
◆午餐肉拌拌飯
◆香辣醬油炒飯
◆紅豆飯
◆飽嘟嘟鹽昆布溏心蛋飯糰
◆鹽麴鮭魚竹葉飯糰
◆惡魔果實炊飯
◆桂圓暖薑甜湯
◆黑糖薑汁豆花
◆薑汁撞奶
◆薑汁芋圓
後記
序/導讀
作者序
備一鍋湯不論繁簡,掌杓燒飯人,心頭就能多份篤定
「有湯萬事足」,每回烹上一鍋料鮮味美的湯品,心裡不由自主浮現這幾個字。家人愛喝湯,尤其兩個孩子自小就是湯罐子,放學回家走進廚房發現晚餐有湯更是十有八九次會輕聲歡呼,熱切地想讓媽媽知道他(她)們有多麼喜歡喝湯。
日常裡瑣碎雜事多,備一鍋湯不論繁簡,掌杓燒飯人心頭即多份篤定。帶一份食料豐富、營養俱足的湯便當,則主食盡可清簡;尤其冷冽冬季,在辦公室或教室裡喝上一杯暖呼呼的熱湯,「好幸福」。
為孩子準備上學日的午間餐盒邁入第十四年,從親送便當、清早現做常溫便當以及前一日與晚餐同時備妥的蒸便當,因應不同學程而生出不同形式的家製便當。
湯便當最初起始於哥哥高中時期,每天清晨做好飯菜放涼裝盒,讓孩子帶著上學,中午不再加熱直接食用,方便、新鮮有餘,但平時吃慣熱飯熱菜的台灣囝仔,仍然想要吃些熱騰騰的餐食,於是一罐熱湯成了凜冽寒冬裡的暖胃良品。
天色未開即進廚房準備便當的那些日子,每回點燃爐火,烘烘火焰和鍋鏟鏗鏘與冷森森而安靜的空間形成對比,當蒸氣流動於爐灶邊,家也就暖和起來;我想湯便當也是這樣,不論工作學業怎樣勞心費力,午休時間打開湯罐,熱湯一口喝下,心頭也就暖了起來。
書裡的湯便當也是日常飯桌上的湯品,食材構成或調味組合有繁有簡,有醇厚有清淡、有在地家常也有異國風情,端視採買時是否已預想好菜單或者臨時起意以手邊現有材料揉合運用。煮湯之前,反覆思量如何將各式海陸鮮貨乾料、天然食材互相搭配,讓各自的風味與特色融合出一鍋甘美又營養的熱湯,況且小家煮湯湯頭不必非得渾厚,儘可能融合水陸田園牧野鮮食風味,便能喝上一碗醇香。
常說自己是生長於菜香世家,世家倒沒有,但菜香是真;爸爸是台菜總舖師,他在自家餐廳或是店舖爐台前工作的身影即是我們所熟悉的父親印象,因為家裡始終從事餐飲,即便是經濟最為困頓的那些年,在吃食方面也不曾讓味蕾受累;父後,接到手抄菜譜一本,是爸爸當學徒時期的筆記,蒼勁有力的字跡跟從小在聯絡簿上看到的大抵相同,原以為能學到幾款熟悉菜色,彌補未曾跟父親正式習得一招半式的缺憾,可惜本子裡落筆寫下的文字能夠意會的幾乎沒有,對我來說與天書無異,例如:
「春光雞」取雞羽去骨內入香菇火腿切塊
「櫻桃肉」取豬肉腰尺切四方連塊走油拌椒鹽上桌
「川心豆菜」取用豆菜為腹清湯上桌
「文王歸期」取用羊肉蓮子塊走油上桌
「十八羅漢」烏醬芥菜蒜蓉粉落小碟,餅皮分為四碟上桌
保存近五十年的泛黃紙本,記述內容更多是讀取困難、即使細看多遍仍然無法參透的手寫食譜,少數菜名熟悉的,如香酥上鴨、糕渣、生蚵卷、糖醋排骨、佛跳牆也因做法僅以重點記錄、或是無法辨字,難以望文生義。
媽媽的拿手菜和廚師老爸相較起來親切樸素許多,全是小家日常菜色,生薑燒雞翅、瓜仔蒸肉、塔香海茸、蒸蛋、香煎白帶魚、玉米蛤蜊湯、竹筍雞湯、苦瓜排骨湯。媽媽回去天家二十餘年,但存在回憶裡的飯桌溫度猶在。
未及二十歲時曾說過以後即使結婚也不進廚房這等話語,直到自己也成為媽媽之後才深刻體會,當爐火轉開,團團炊煙在廚房流動時,這人間煙火氣即是心能安穩踏實、家人凝聚感情、孩子健康長成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