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殊途走向療癒
 
作者: 沃米克.沃爾肯 
系列: Psychotherapy
書城編號: 23399382

原價: HK$150.00
現售: HK$142.5 節省: HK$7.5

購買此書 10本或以上 9折, 60本或以上 8折

購買後立即進貨, 約需 7-12 天

 
 
出版社: 心靈工坊
出版日期: 2021/11/15
頁數: 224
重量: 274 grams
ISBN: 9789863572268

商品簡介
★國際知名精神分析大師沃爾肯最新力作,跨流派的整合治療實錄
★兼具專業性與可讀性,展現精神分析師與躺椅上的患者,如何與潛意識一同工作,進而改變人生

當佛洛伊德、安娜.佛洛伊德、克萊恩和溫尼考特等大師
齊聚一堂,共同治療一位病人,
會是怎樣的情景?

整合多元觀點,創造屬於病患的精神分析

致力於團體衝突間的對話與理解,因而享譽國際的精神分析師沃米克.沃爾肯,出生於土耳其賽普勒斯,在華盛頓精神分析學會受嚴謹訓練,並在美國服務及教學長達半世紀。戰爭頻仍的故鄉,讓他對不同文化、族群、信仰對人類心靈的影響,特別留意。

他將精神分析帶入國際糾紛的現場,從一對一的分析,走向一群人對更大團體的治療工作。他創造出嶄新的精神分析工作,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因此沃爾肯廣受肯定,獲得諸多心理專業獎項,更多次獲諾貝爾和平獎提名。

本書是沃爾肯的精神分析專著,同樣體現出融合多元觀點的精神。在四個完整的案例故事中,不僅突顯出精神分析解決不同類型心理疾患時的魅力,更勾勒出一個經驗豐富的分析師,如何在多元的精神分析世界中自在漫遊,將紛繁的臨床資料轉換成富有深意、引人入勝的故事。

沃爾肯的治療,不拘泥於固定流派,而是信手拈來、融會貫通。彷彿不同年代、不同派別的分析師們會聚一堂,共同治療眼前的病患,彼此毫不扞格。他所呈現的治療,是屬於患者的精神分析,而非屬於治療師的。

這樣的治療與記錄難能可貴,為心理治療界帶來「雖然殊途,卻同歸於療癒」的啟發。

分析師如何理解患者的問題所包含的意義,如何與他們進行溝通,從而引發有益的改變,沃爾肯博士有著深刻而豐富的貢獻。如果有人想要瞭解現代的精神分析師如何使用多種理論對個體開展實質性的治療,本書乃是無價之寶。
—— 傑瑞姆.布萊克曼
東維吉尼亞醫學院精神病學教授
華盛頓特區當代佛洛伊德協會(國際精神分析學會)督導與訓練分析師

分析師並不會在每一次會談裡面都按照真實的意義進行深度的詮釋。分析師做出詮釋時所說的那些話語,牽涉到患者的某些心理內容及其相關的情感,其含義在此之前都是未被患者所知曉的。因而,分析師會等待最佳時機,那就是影射與被影射之物之間的距離達到最小值的時候,以及當分析師感到患者已經準備好聽見那些話語的時候。
有時分析師會發出「嗯!嗯!」的聲音,這本身就是一個重要的詮釋,它表示,分析師接受了患者對自己心理衝突所作出的嶄新理解。
——沃米克.沃爾肯(本書作者)

名人推薦

王浩威|精神科醫師、華人心理治療基金會執行長
周仁宇|人類學博士、兒童精神科醫師、臺灣精神分析學會訓練分析師
魏與晟|諮商心理師
──專業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序)

作者

沃米克.沃爾肯(Vamık Volkan)

醫學博士,美國精神病學會終身會員(DFLAPA),美國精神分析師協會會員(FACPsa),畢業於土耳其安卡拉大學醫學院,是維吉尼亞大學榮譽退休精神病學教授,也是華盛頓精神分析研究所榮譽退休訓練和督導分析師,擁有東芬蘭大學、土耳其安卡拉大學和俄羅斯東歐精神分析學院等校的榮譽博士學位。1987年,沃爾肯博士成立心理與人類互動研究中心(Center for the Study of Mind and Human Interaction, CSMHI)。CSMHI將心理知識運用於廣泛議題之中,比如種族對立、種族主義、大型群體認同、恐怖主義、社會性創傷、移民、哀傷、代間傳遞、領導-追隨關係以及國際衝突等。

沃爾肯博士曾榮獲諸多獎項,如美國精神分析師協會傑出成員獎、瑪麗.S.西格妮獎、西格蒙特.佛洛伊德獎等,並多次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提名,著有《從殊途走向療癒》、《大團體心理治療》(皆於心靈工坊出版)等五十餘部作品。2007年,沃爾肯博士創立了國際對話倡議組織(IDI),他目前是該組織的榮譽退休主席。

譯者簡介
成顥

臨床心理學碩士,畢業於南京醫科大學第四臨床醫學院,參加過中德認知行為、中美精神分析、中美亞隆團體和中美心理諮詢督導師等連續培訓專案;係中國心理學會註冊心理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目前就職於南京郵電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中心,翻譯、參譯、參編和參校多部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著作。

校閱者簡介
武春豔

醫學碩士,精神科醫師,國際精神分析學會(IPA)精神分析師候選人,中國心理學會註冊心理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中國精神分析專業委員會委員。參加過CAPA初級組、中德精神分析、中美動力性團體和中美認知行為等連續培訓專案,並在中德精神分析、中美精神分析、中挪精神分析和中歐精神分析等培訓專案擔任翻譯或個人體驗師。
曾在美國俄勒岡州健康與科學大學、俄勒岡州精神分析研究所以及多倫多精神分析研究所以訪問學者的身份訪問學習;翻譯、參譯、參編和參校多部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著作。

目錄

【關於作者】
【各界推薦】
【推薦序】躺椅旁的精神分析師與田野上的和平主義者 王浩威
【譯者序】冷靜而深沉的光芒 成顥
【繁體中文版作者序】期待「多元主義的蓬勃發展」在台灣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劍客之戰
第三章 冰雪王子
第四章 南方美人
第五章 起死回生
【附錄一】專有名詞
【附錄二】參考文獻

序/導讀

引言

我將本書構思為一個嚴肅的教學工具。無論是學生,還是講授精神分析療法的教師(指導者),或是任何想要研究精神分析這項技術性工具如何應用於改善個體生活之上的人,都是本書的目標讀者。根據經典精神分析的觀點,只有精神官能症患者才是可以被分析的。但是,我們發現,佛洛伊德的某些患者,他們的問題其實比典型的精神官能症患者要來得更多。顯然,自從精神分析成為一個職業以來,走入精神分析師辦公室的患者們,可能有著多種類型的精神病理,具有不同類型的人格組織。1953年,一些著名的精神分析師(其中包括安娜.佛洛伊德)曾一起商討過「精神分析範圍的擴展」(A. Freud 1954; Jacobson 1954; Stone 1954; Weigert 1954)。在討論之中,安娜.佛洛伊德向眾人發問,「假設有這麼六個年輕人,他們都有著美好的前程,只是在享受生活和自我效能方面受到了相對溫和的精神官能症之擾動;另一邊則是只有一位邊緣性個案,他也許能夠被我們所挽救,免於餘生都在福利機構度過,但是也有可能挽救不了。那麼,分析師是要選擇協助讓那六個年輕人恢復健康,還是選擇花費同樣多的時間、遭遇同樣大的困難、付出同等程度的努力,去幫助那一個邊緣性的個案呢?他們該如何選擇?」(A. Freud 1954, pp.610-611)。安娜.佛洛伊德傾向於去治療精神官能症患者,而不是苦苦掙扎於新的技術難題之中。而如今,在精神分析師和精神分析取向治療師的辦公室裡,隨處可見那些所謂自戀型和邊緣型人格組織的患者。

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起,精神分析已然開始面臨利奧.蘭蓋爾(2002)所說的「多元主義(pluralism)的生長」(p. 1118)。其實,即便是在佛洛伊德的時代,也總是有著不同的精神分析學派,但是,我們現在面臨的,可能是太多的學派,或者說,我們感覺到,它們之間的競爭已經成為精神分析團體內部的一種爭鬥。每一種新的「學派」和趨勢都有其具有代表性的精神分析師。阿諾德.庫珀(2006)潛心收集他們的觀點,以及他們留給批判者們的印象,並出版了具有權威性的報告。我們看到,即便是那些關鍵的精神分析概念都受到質疑和辯護。這裡便有一個例證:佛洛伊德(1914)認為,壓抑理論是一塊基石,支撐著精神分析的整個理論結構,而彼得.馮納吉(1999)挑戰了這個觀點。馮納吉認為,精神分析師不應當再致力於挖掘那些被掩埋的過去,讓它們重見光明。他認為,精神分析的技術不應當聚焦於「考古學的隱喻」(p. 220);相反地,精神分析師應當僅僅依靠現在當前的移情來開展工作。據他的觀點,如果精神分析師想要獲曉「患者的內心到底在發生些什麼,他們會遭遇到什麼樣的事情,(唯一的方法就是去瞭解)他們到底是如何以移情的方式與我們共處」(p. 217)。哈樂德.布拉姆(2003)則對馮納吉的論斷發出了強烈的質疑。布拉姆認為,「脫離患者的生活故事,包括他們所受的教育、家庭和文化,以及他們的性格,移情是無法被充分理解的,反之亦然」(p. 498)。

在過去的幾十年間,我在不同的國家與新一代的精神分析師們一同工作,我時常注意到,他們總會投身到這種或那種學派的精神分析思想之中,他們之間那種固執的「競爭」讓我感到困惑。新出現的這種「多元主義的生長」,有它的益處,也存在著隱患。我認為,質疑某些經典的假設,引入某些新的方式來理解人類的心理,是一種增長而變得豐富的過程。然而,這種新的「多元主義的生長」有時是支援了一種抵抗的力量,阻止我們去深入考察潛意識的材料。我開始覺得,讓經驗熟練的精神分析師詳盡地由始至終敘述精神分析的整個過程,對於闡明他們如何看待精神分析的概念,以及他們如何去分析沙發上的人們,是有必要的,而不是躲在各種精神分析學派的理論和術語背後。

在本書中,我將會由始至終地呈現精神分析的故事。在講述這些精神分析故事的同時,我還會寫下在傾聽受分析者述說並照看分析過程之時我腦海中出現的東西。我希望,這種途徑可以令學生和教師更加聚焦於如何看待臨床資料、如何以心理動力學的方式理解它,以及如何以治療性的方式作出回應。教師可以有機會將他們自己實施精神分析治療的方法與本書描述的內容進行比較。學生則可以學會質疑我或者他們自己實施精神分析的方式。

不同的個體可能會具有不同類別的人格組織,其潛意識幻想也會有各種各樣的類型,本書所涉及的內容便是:當我們面對不同的個體時,應當採用怎樣的精神分析技術。我會詳細地說明分析過程當中可能會出現的臨床表現,以及分析那些具有不同類型內在結構的個體時,我在技術層面所進行的修正。本書的第一個案例,其人格組織處於精神官能症層級。

本書的其他個案則有著更為複雜的問題,或者說,他們的人格組織處於更低的層級(level)。讀者可能會發現,我支持上述哈樂德.布拉姆(2003)的觀點。我會盡可能地試著去瞭解受分析者(患者)的生活故事,包括他們接受的教育、家庭環境以及不同尋常的童年事件等,以圖更好地理解移情以及反移情的發展。在本書之中,我也會詳述文化、宗教、歷史事件、潛意識幻想以及代間傳遞(trans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s)等因素對個體內在世界的形成以及分析歷程的影響。我會尤其關注外部事件和內部事件的相互糾纏。

雖然每一位分析師都有著不同的工作方式,而這也並不令人意外,但我們在這條道路上行走的大致方向必須是一致的。我們必須仔細地檢視我們與患者行走的道路,並對自身在技術方面的考量進行理論性的解釋。如果呈現我自己的臨床以及技術資料而為比較與討論開闢了一條道路,我將深感欣慰。


【譯者序】
冷靜而深沉的光芒

國際心理治療協會(IPI)設立了一個專門的網站,向全世界的讀者公開了大量經典的心理治療出版物。作為窮書生的我,這種大好機會自然不會放過。多年來,我一直在閱讀IPI提供的這些著作,吸收著免費卻異常豐富的營養。

五年前,我在這個網站看到一本名為《南方美人》的書。實際上,它算不上是一本書,而是一則很長的案例。我被這個案例深深地吸引了。這位作者描述治療過程的方式極為與眾不同,他將治療的開端、發展以及結束都極為完整地呈現了出來,極為清晰地展現了治療師在治療的不同階段所採取的不同治療技術。在他的治療過程裡面,經典與當代的精神分析理論與技術極為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患者與治療師互動的當下、患者的現實生活、患者與其重要家庭成員的關係、患者的家族歷史以及患者所處的文化背景及其變遷等等,這種種元素,均以某種有序而飽含意義的方式組合了起來,形成一幅複雜卻清晰的圖景。由此,我們得以一窺代際的問題如何在世代之間隱祕地傳遞,患者如何從較為原始的人格組織逐漸得以發展,他們如何完成人類心理發展的一個又一個關鍵歷程,如何整合撫養者和自己的心理意象,從母嬰依戀的二元關係得以分離個體化,逐漸過渡至三角關係,並最終走向廣闊的世界。

在這部作品之中,我們看不到理論之間的激烈爭執和相互排擠。作者似乎並不重視究竟什麼取向的治療才是真正的、最好的精神分析治療,他重視的是:此刻的患者需要的到底是什麼?在他的闡述之中,彷彿佛洛伊德、安娜.佛洛伊德、梅蘭妮.克萊恩和唐納.溫尼考特等不同年代的精神分析師們於此會聚一堂,共同治療著這個時代的病患。因而,他所呈現出來的精神分析,是屬於患者的精神分析,而非屬於治療師的精神分析。在這個流派與取向紛爭的時代,這樣的態度多麼難能可貴!有太多的治療師,他們沉陷在鬥爭之中不可自拔,符合自身準則的奉為圭臬,與自身不相契合的則棄之如敝屣。處於如此背景之下的治療,常常只是治療師自己的狂歡,而患者卻往往不幸淪為狂歡的筵席。

帶著驚歎和思考,我逐漸對這位名叫沃米克.沃爾肯的土耳其裔美國精神分析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發現,沃爾肯教授著作甚豐,他本人在美國乃至世界精神分析界都享有盛譽,他構建的理論與臨床實踐對於精神分析理論在國家與文化層面的應用,有著極為重要的推動作用;他的選擇性創傷理論在社會學領域也有著重要位置。他曾榮獲西格蒙特.佛洛伊德獎、瑪格麗特.馬勒獎和西格妮獎等精神分析界的重要獎項,還先後五次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提名。但中國學界尚未對他的作品進行譯介。2017年,我參加了傑羅姆.布萊克曼教授為期三年的連續課程。布萊克曼老師授課旁徵博引,妙趣橫生,而讓我感到驚喜的是,他多次提到了沃爾肯教授和他的理論,包括代間創傷、選擇性創傷、連結性客體和連結性現象等。通過布萊克曼教授,我和沃爾肯教授建立了聯繫。我問他,如果有出版的機會,他願不願意讓我翻譯他的作品。他告訴我,實際上,他正在寫一本案例集,其中恰好包含了「南方美人」,他問我願不願意先翻譯這本尚未完成的書。我立即同意了。

2017年盛夏,沃爾肯教授完成了前兩個案例的寫作,我也開始了曠日持久的翻譯;2017年冬,我收到了另外兩個案例,並於2018年3月完成了初步的翻譯,並於2018年12月定稿。待全書譯畢,我意識到,這是沃爾肯教授的雄心之作。他將自己半個世紀以來的臨床工作經驗,鑲嵌入四個極為完整而又引人入勝的精神分析案例,不僅突顯出精神分析理論解決不同類型的心理疾患時所展現出的超凡魅力,更勾勒出一個富有經驗的精神分析師,如何在極度多元化的精神分析世界之中自在地漫遊與精巧地整合,將紛繁複雜的臨床資料轉換為了極富深意的人類故事。沃爾肯教授的敘事風格冷靜而透射出深沉的光芒,患者隱藏的驚人往事和充滿張力的醫病關係,在他平靜而深邃的筆觸無聲地傾瀉而出。患者的人類形象在沃爾肯教授的刻畫之中逐漸變得立體、生動、鮮活和深邃,最終令我們的內心產生難以置信的共鳴。最難能可貴的是,沃爾肯教授對患者的個人生活、接受的教育、家庭環境、不同尋常的經歷、身處的文化、宗教的氛圍、歷史事件、無意識的幻想以及代間傳遞的內容都予以了密切的關注,並對分析的全過程進行著細緻的觀察和反思。這部作品,可謂是精神分析臨床實踐領域極為寶貴的財富。能夠參與本書的譯介工作,作為心理健康領域的後輩,我備感榮幸。

這本書得以出版,首先要感謝沃米克.沃爾肯教授予我的信任,他的淵博、深刻、真誠以及耄耋之年仍筆耕不輟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我。感謝傑羅姆.布萊克曼教授,沒有他的大力引薦,我和沃爾肯教授沒法達成這樣的合作。感謝我的分析師安德里亞娜.普林格勒女士,她讓我充分理解了翻譯和書籍本身於我的至深意義。「對你而言,書籍是不會死的,知識和智慧是永存的。」這句話,我始終銘記在心。此外,我還必須要感謝王浩威醫生。獲得的幫助愈多,想要感謝的語言便愈沉重,也愈是難以全然表達出來。對我而言,他是一位亦師亦友亦父亦兄的人物。他在精神分析著作的翻譯方面給我的激勵、建議和忠告是意義重大的。當我和他談到沃爾肯教授的這部作品以及過渡性幻想的理論,他非常感興趣,並決定為此書作推薦序。而本書最終得以在心靈工坊出版,也得到了王浩威醫生的大力引薦。

翻譯這本書的過程之中,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作為心理健康工作領域的年輕從業者,我們到底需要什麼樣的前輩呢?麗塔.麥克科利爾瑞(Rita McCleary)在《與不確定性對話》(Conversing With Uncertainty)這部作品中,闡述了自己作為一名年輕從業者的困惑和掙扎,我們也看到了前輩們給予她的幫助和指導,對她具有何等重要的意義。著名精神分析師斯蒂芬.米切爾(Stephn Mitchell)給這部作品作了序,也回顧了自己還是一名年輕從業者時候的苦惱和探索。我感到,我遇到的這些前輩,都彌足珍貴。他們學有所成,在各自的領域和專業頗具影響力,但最可貴的是,他們毫不吝惜自己的資源和能力,幾乎傾盡全力地幫助著毫無利益瓜葛的後輩。每當想到這些,我的內心便充滿了感動和力量。正如我們在心理諮詢與治療之中發現的那樣:養育者堅決地在場和果斷地退場,其間包含著多少深愛。我體驗到的這種前後輩關係,正是充滿了這種深愛的關係。無疑,我是幸運的。但更為幸運的,是我們共同的事業。

與此同時,我還必須感謝我的諸位同事和好友。首先要提到的是陸曉花、曲海濤、楊娟、魏冉和楊詩露等五位好友,我們既是臨床心理工作的同行,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夥伴,也是翻譯工作的合作者,沒有他們長期以來的鼓勵、欣賞、督促和協助,這本譯作也不會順利問世。我也期待著自己和他們合作的譯著能夠盡快與讀者見面。我尤其要感謝樊淑英教授,作為資深翻譯和英語語言文學的資深教師,她的英語文學翻譯小課堂總是令我感到受益匪淺。此外,必須要感謝的還有心靈工坊的徐嘉俊總編和本書的編輯黃心宜,沒有你們的傾心幫助,本書便無法如此高效地出版。

最後,我要感謝我的家人,尤其是這個家庭的女人們,她們無疑都是偉大的母親。需要特別提及的是我的愛人徐文。徐文既是心理健康從業者,也是語言學工作者。她通讀了我的譯稿,並提出了很多中(殘)肯(酷)的意見。自2009年開始,我便斷斷續續地翻譯或校對著各種各樣的專業著作,在這些日子裡,她在生活和工作上都給了我無私的支持。她的真誠和睿智,她給予的欣賞和認可,是我無與倫比的財富。我還要感謝我的女兒墨央,雖然只有五歲,但她已經可以非常欣賞我的工作,並聲稱她自己也要將手頭的童(葫)話(蘆)故(兄)事(弟)翻譯為英文。她非常喜愛與我一起做遊戲,但她不得不接受我有大量的時間需要投入翻譯,在此,我要感謝她的理解和支持。

至於這部譯作,我雖百般努力以求達到極致,但仍不免力有不逮,存在許多紕漏,若有謬誤之處,還望諸位讀者和同行不吝賜教。

成 顥
於南京紫金山孝陵衛

【繁體中文版作者序】
期待「多元主義的生長」在台灣

我在本書的第一章談到,我之所以想要由始至終地呈現精神分析的治療過程,是出於精神分析正在出現「多元主義的生長」。唯有通過這種方式,我才能夠闡述自己作為精神分析師的工作。

共同的歷史、意識形態、文化以及宗教意象,始終與個體的心理狀態纏繞在一起。本書談到的案例故事,也都涉及了這些議題。

我真誠地希望,透過閱讀這四個展現精神分析過程的故事,能夠讓台灣的讀者向我發出疑問,引發你們新的好奇之心。

沃米克•沃爾肯
2021年9月

試閱

【推薦序】
躺椅旁的精神分析師與田野上的和平主義者
王浩威(華人心理治療基金會執行長、IAAP臺灣榮格發展小組負責人)



我們要怎樣描述這一位作者呢?

在許多訪問裡,沃米克.沃爾肯(Vamık Volkan)這位傑出的精神分析師、作家和國際和平工作者,直到今天,如果有人問起,他為何會走出診療室而做這一切不可思議的工作,他幾乎都是從這個故事說起的。

「當我到土耳其安卡拉讀醫學院的時候,家裡是十分貧窮的,在最後的兩年,我和一位同樣來自賽普勒斯的朋友一起租了個房間。」這時候,你可以看到他的眼睛望向窗外,讓別人看不到其中的情緒:「我家裡雖然有姊妹,但沒有兄弟,所以艾洛也就成為了我的兄弟。1957年,我來到了美國,三個月後,我接到父親的來信,裡面有我兄弟的一張照片。

「艾洛在畢業以後選擇回到賽普勒斯。當時,希臘後裔的恐怖份子想要讓賽普勒斯回歸希臘。艾洛媽媽當時的身體狀況不好,他們便一起到街上的藥局,想要找一些相關的藥物。就這樣,這些恐怖份子至少重複射擊了他七槍!

「他之所以會死,並不是他是艾洛的緣故。他們拿槍掃射他,只是因為他屬於另外一個團體。他們因為他的認同而殺了他。」

對於這樣痛苦的失落經驗,沃爾肯的反應,是將這一切放到內心更深處的角落,以為就這樣了。作為一位精神分析師,他還是繼續自己的專業,沒有意識到摯友的死亡其實在他的潛意識裡一直引導著自己的生命,不知不覺走向了現在所從事的工作。



沃爾肯於1932年出生在賽普勒斯島中間偏北的四千年古城尼古西亞(Nicosia),父母皆是土耳其裔。

賽普勒斯這個島嶼地處地中海偏土耳其南邊的位置,根據考古學的研究,早在八千年前就已有定居的村落。之後,希臘人先來,陸陸續續又有亞述、埃及和波斯人的征服。一直到西元前58年起,羅馬帝國在這裡建立賽普勒斯行省,持續四百年。然而,西方沒落了,阿拉伯世界就佔領了這個地方。395年,賽普勒斯歸屬拜占庭帝國,但1489年又被威尼斯共和國併吞。而1571年,土耳其鄂圖曼帝國佔領賽普勒斯,1573年正式割讓。

直到1878年,英國併吞賽普勒斯,並開始對賽普勒斯長達八十二年的管理。甚至,在1925年,賽普勒斯像香港一樣,成為了英國的直轄殖民地。因為如此,1959年2月,英國、希臘、土耳其與賽普勒斯希族、土族代表簽訂《蘇黎世-倫敦協定》,確定英國將移交賽普勒斯主權,規定了賽國的基本結構及憲法基本條款。

就像二次大戰後,英國處理阿拉伯問題一樣,總是故意埋下日後將造成分裂或動盪不安的因素。衝突不斷地出現,卻是越來越嚴重。1957年,也就是沃爾肯如兄弟般的好友,艾洛醫師,在街上被屠殺的那一年。

1960年8月16日,賽普勒斯希族、土族代表與英國、希臘、土耳其三國簽署建立賽普勒斯共和國的文件,以及英國、希臘、土耳其的《保證條約》和賽普勒斯、希臘、土耳其的《同盟條約》,賽普勒斯宣告獨立,成立賽普勒斯共和國,組成希、土兩族聯合政府。但和平並沒有維持太久,三年後,希、土兩族因制憲問題發生嚴重流血衝突。到了1974年7月,希臘右翼軍人政權在賽普勒斯策動政變,這給了土耳其政府一個出兵的理由,所有的衝突更加激化了。賽普勒斯成為國際上公認的火藥庫。

1975年2月,土耳其人在賽普勒斯北部自行宣佈建立「賽普勒斯民族邦」,1983年進一步成立北賽普勒斯土耳其共和國,但不獲國際社會的承認。聯合國開始積極地進入,於是,2004年4月24日,在聯合國主持下舉行全民公決,但聯合國祕書長科菲.安南費盡心力所提倡的賽普勒斯統一方案完全失敗。從此,戰爭雖然逐漸地減少,但這個島嶼開始了新的分裂。

這一年的5月1日,賽普勒斯共和國(希臘人的區域)單獨加入歐盟,成為歐盟正式成員國。

至於土耳其裔的賽普勒斯人,則成立了國際社會到目前為止都不承認的北賽普勒斯,首都就定在尼古西亞這城隔離出來的北半部,也就是沃爾肯的老家。

不過,沃爾肯本人可能不會習慣稱這城為「尼古西亞」,因為這是希臘語的名稱。在土耳其裔的賽普勒斯人裡,他們自己用土耳其文稱這個城市為列夫科西亞(Lefkoşia)。也確實如此,在沃爾肯大部分的資料裡,出生地都寫著列夫科西亞。



一個原本應該是乖乖待在治療室的精神分析師,在臨床工作上也的確十分有成就、而且是著作等身的分析師,為什麼會成為一位穿梭在國際戰場的前線、在大批難民的集中營、在各國政治家或外交官聚會場所出現的精神科醫師呢?甚至在2005年以後,多次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提名?

在專業上,1957年,這位在土耳其安卡拉完成了醫學教育的年輕醫師,來到了美國以後,進入當時美國的主流精神醫學氛圍,同時開始接受精神醫學與精神分析的訓練。後來,他在維吉尼亞大學這所常春藤學校服務長達三十九年,同時也在華盛頓精神分析研究所(位於華盛頓特區)協助培養新進,在兩個地方都是以終身榮譽職退休。這樣的經歷在專業上是相當成功的,跟我們閱讀到的許多傑出精神科醫師或精神分析師的資歷是差不多的。

然而,沃爾肯不經意地聽到了一個消息,也就開始了這些不同尋常的社會參與。

1977年,埃及總統沙達特訪問以色列。他這樣的舉動為以色列和它周圍的阿拉伯國家關係一度帶來了和平的可能。當他站在以色列的國會(Knesset)公開演講時,勇敢地大聲說出兩個國家之間所有的問題至少百分之七十純粹是「心理障礙」的結果。

這樣的說法出現在重要的國際政治家口中,是相當不尋常的。這對長期關心國際事務的許多國際非營利非政府組織,自然是一大鼓舞,更不用說是心理界人士了。在美國精神醫學學會中,有一個精神醫學與外交事務委員會,他們覺得,多年以來世界各地越來越嚴重的種族衝突,現在忽然似乎增加了不少希望。當時這個委員會的副主席就是沃爾肯。他和其他許多人提出積極的建議,希望進一步思考這樣的「心理障礙」究竟是怎麼回事,想要理解究竟是怎麼樣的政治、歷史和心理因素,為什麼既可以對大團體的集體心理產生強烈影響,甚至也會對個人的個體心理產生同樣的影響?

這樣的計畫不只是文字上的思索,他們也透過實際的參與來進一步思考,包括在難民營的團體裡、在族群衝突的社區裡,乃至於到了治療室,皆是如此。許多原本極端對立的處境,敵對的雙方就算沒辦法立刻化解彼此之間的衝突,至少也都用語言文字取代了過去隨時就拿上手的武器。

在《奉認同之名的殺戮》(Killing in the Name of Identity)這一書當中,沃爾肯描述了許多他所參與的對話。在以色列人和阿拉伯人之間進行的非官方對話,讓他很快便明白,人性在極端的壓力之下,心智上會很快地採取「我們以及對立的他們」(us-against-them)這樣的模式,彼此之間過去鄰居一般的熟悉也就不再存在,彼此之間很快就進入了無情的殺戮。幸運的是,他也從實際的參與發現到確實的證據:只要有真誠而開放的對話,這樣迅速對立的發展可以得到有效的改變。

沃爾肯在一篇訪問裡表示,這些發現讓他開始有了「保持戒慎的樂觀」,他因此決定進行長期的研究。1987年,在當時的美國總統卡特的支持下,他在自己任教的維吉尼亞大學醫學院成立了「心理與人類互動研究中心」(Center for the Study of Mind and Human Interaction, CSMHI)。因為沒有一個單一的專業可以解決這麼複雜的問題,在這裡,參加的人不只是精神科醫師與精神分析師這一類的臨床工作者,也包括了退休的外交官、歷史學家、政治學學者、環境政策專家以及其他領域的專家。他們將不斷增長的理論知識,以及以現場驗證所獲得的知識,運用到了各種各樣的議題之中,比如:種族對立、種族主義、大型群體認同、恐怖主義、社會性創傷、移民、哀傷、代間傳遞、領導與追隨關係,以及國家和國際衝突的其他方面等。

Psychotherapy

嬰兒觀察

三種和多種自體

體驗的世界

我們為何彼此撕裂?

從殊途走向療癒

助人者練心術

心智化

減害心理治療:務實的成癮治療方法(第二版)

精神分析的心智模型

喚醒式治療

EMDR兒童治療

幸福童年的真正祕密

經驗式治療藝術

比昂論團體經驗

短期團體心理治療

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

閱讀克萊恩

當代精神分析導論(新譯本)

一○八天

以瘋狂之名

... [顯示此系列所有商品]

沃米克.沃爾肯 作者作品表

我們為何彼此撕裂?

從殊途走向療癒

*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香港書城並不保證以上資料的準確性及完整性。
* 如送貨地址在香港以外, 當書籍/產品入口時, 顧客須自行繳付入口關稅和其他入口銷售稅項。

 

 

 

  我的賬戶 |  購物車 |  出版社 |  團購優惠
加入供應商 |  廣告刊登 |  公司簡介 |  條款及細則

香港書城 版權所有 私隱政策聲明

顯示模式: 電腦版 (改為: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