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乃爾最經典的思考邏輯課(暢銷典藏版):避開六大謬誤,資訊時代必備的理性判斷工具
 
作者: 湯瑪斯‧吉洛維奇 Thomas Gilovich 
書城編號: 23615224

原價: HK$103.00
現售: HK$97.85 節省: HK$5.15

購買此書 10本或以上 9折, 60本或以上 8折

購買後立即進貨, 約需 7-12 天

 
 
出版社: 先覺
出版日期: 2021/12/01
頁數: 288頁
ISBN: 9789861344027

商品簡介


★與《快思慢想》康納曼並列,美國社會心理學頂尖學者暢銷經典
★長銷30年,心理學家、經濟學家、投資理財專家必讀

小心!理性犯的錯,最可怕!
研究顯示,錯誤認知並非因為愚蠢或無知,而是有過多的腦補與不完整的資訊!
本書教你如何避免自以為是的思考陷阱,從個人投資到企業戰略,做出最正確的決定!

「一本關於人類理性偏見最重要的著作!」

★榮登各大書店年度紙本、電子暢銷書榜
★橫跨商業理財、社會哲思、人文社科各大分類

一無所知的麻煩很大,錯誤認知的麻煩更大
籃球選手若手感發燙,就會連續進球?
不孕夫妻領養孩子之後,會比較容易受孕?
電話老在沖澡時響起?總是洗完車就下雨?
賭徒總覺得失敗往往不是失敗,而是「成功之母」?
你常聽到:「我親眼見識過。」「我知道有人這樣。」

錯誤認知並非純粹來自於無知、愚昧或輕信,而是基本認知過程扭曲了人類的判斷機制。

康乃爾大學教授湯瑪斯.吉洛維奇指出,人類天性希望事事皆可預測和掌握,卻往往因此扭曲了判斷,落入自以為是的思考陷阱。本書提供你聰明且可辨識的思維指南,讓你能夠辨明迷信與誤判,準確感受並認清世界,做出正確決策。

全書教你如何鍛鍊強大的思考邏輯力,從個人投資到商場判斷,都能繞開資訊雜訊,讓你不會賠上慘重代價,也不會成為被操弄的棋子,做出最精準的決策!

名人推薦

各界推薦必讀

Jenny(「JC財經觀點」版主)
洪士灝(台大資訊工程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程世嘉(iKala 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
劉恭甫(創新管理實戰研究中心執行長)

身為資訊人,我時常不忍卒睹當前資訊世界充斥二手傳播、恣意渲染的亂象,本書剖析亂象幕後的各種動力和機制,佐以翔實案例探討,深獲我心,值得大眾讀後深思,以提升思辨能力,於濁世中保持清明,不再自欺欺人。──洪士灝(台大資訊工程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一本幫助你從個人投資到商場判斷,能夠避開錯誤認知,下對決策,不致賠上慘痛代價的必備好書。──劉恭甫(創新管理實戰研究中心執行長)

這是一本充滿真正智慧的著作。——喬納‧萊勒(《連線》雜誌特約作者)

內容充實豐沛,敘事嚴謹,寫法引人人勝。為什麼我總認為別人都是認同自己觀點的?為什麼即便在事態危急、急需援手的緊要關頭,我還是不願意與名人或權貴交換生活?現在,我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了。——埃利奧特‧阿倫森(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

一本精闢、豐富、準確、睿智、清晰的傑作。——馬丁‧葛登能(《啊哈!有趣的推理》作者)

有史以來最傑出的著作。——邁克爾‧齊默曼(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哲學教授、人類學與藝術學研究中心主任)

這部非凡的著作詮釋了出現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糟糕至極的推理,並從認知與社會心理學家已經發現的思維謬誤中找到了其產生的根源。——理查‧尼茲彼(密西根大學心理學教授)

作者

湯瑪斯.吉洛維奇(Thomas Gilovich)

美國社會心理學頂尖學者.與《快思慢想》康納曼並列

1954年生,現任美國康乃爾大學心理學教授,同時擔任該校行為經濟學與決策研究中心聯合主任,在行為經濟學和社會心理學領域享有盛名,被稱為「完美學者」,曾獲康乃爾大學教學卓越獎。知名著作包括《康乃爾最經典的思考邏輯課》《房間裡最有智慧的人》等。

他與行為經濟學鼻祖阿莫斯‧特沃斯基以及諾貝爾獎得主丹尼爾‧康納曼長期合作,研究了「熱手效應」「偏見盲點」「群聚錯覺」「自我設限」「焦點效應」「錨定效應」「後悔心理」「自我中心主義」等認知現象。商業理財、心理學、經濟學、運動、社會文化等領域,以及大眾媒體皆廣泛引用吉洛維奇的觀點,解讀我們生活中的各種現象。

譯者簡介

林力敏

專職譯者,輔仁大學翻譯學研究所畢業,曾獲聯合報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等國內重要文學獎項。譯有《真確》《黑馬思維》《大器可以晚成》等(皆為先覺出版)。

目錄

前言  理性犯的錯
錯誤認知並非純粹來自無知,而是根據我們自身經驗的必然選擇,這個選擇並非不理性,而是源自理性的漏洞。
 
〈第一部 不實認知的決定因子〉
第一章   無中生有:對隨機資料的錯誤知覺與錯誤解讀
人類生來渴望意義,喜歡預測結果,反倒因此從無序中看見秩序,從雜亂無章中看見規律模式,卻因此扭曲判斷,導致我們相信根本不存在的現象。
第二章   過度推論:不完整與不具代表性資料所造成的誤解
我們往往樂於仰賴不完整或不具代表性的資訊,而且太過關注正面例子,有時還會「發現」根本不存在的關連,比如我們總認為「一旦丟掉某件東西,很容易之後就要用它」,卻忽略「其實不丟也不會用到」的事實更常發生。
第三章   預設立場:模糊與矛盾資料所造成的偏頗評估
如果懷有預設立場,往往只看到自己喜歡的事證,做出自己偏好的判斷,而且不僅是單純忽視反面資料,反而絞盡腦汁設法批評,設法自圓其說。
 
〈第二部 不實認知的動機要素與社會要素〉
第四章   期盼眼光:認知的動機要素
我們總是相信自己想相信的事情,靠著詢問可能支持自己的對象,獲得想聽的見解。在衡量自己偏好與厭惡的主張時,自然會有不同的假設問題,所需例證也就不同,也因此總得到自己偏好的見解,並自認握有客觀佐證。
第五章   以訛傳訛:二手資訊的偏誤效應
我們往往為了說出一個動人的好故事,而扭曲重要二手資訊,造成嚴重錯誤認知。有一個概略標準可以調整自己對訊息的相信程度:轉述越多次的資訊,我們就越要保持審慎態度。
第六章   認同想像:對想法一致的程度過度高估
我們常高估別人跟自己想法一致的程度,過度認為別人跟我們有志一同,拿他們替自己背書。此外,我們也多半不肯直言異議,也就無法妥善檢驗其他說法,反而認為大家看法一致,變得堅持己見,即使違背邏輯或經驗仍往往執迷不悟。
 
〈第三部 不實與錯誤認知的實例〉
第七章   對「另類」療法的不實認知
為何許多人願意相信另類療法?這類療法與各種疾病到底有何特性?其實在我們尋求醫療的疾病中,有五○%無須服藥治療,因此並非療法有效,而是靠身體自癒。
第八章   對人際策略的不實認知
我們有不少交際策略,用來抬高自己身價或達成其他目的。比方說,我們先提出自己面臨的不利狀況,彷彿失敗是應該,成功則是自己的本事,藉此左右別人的看法。這種現象稱為:自我設障。
第九章   對超感官知覺的不實認知
為何許多人相信第六感的存在?因為我們都經歷過不可思議的「巧合」經驗,日常生活與科學實驗的佐證俯拾即是。然而,我們必須明白,這些或許就是所謂的劣等研究,再多的佐證也毫無用處,無法準確反映實際狀況。
 
〈第四部 我們的下一步〉
第十章   挑戰不實認知:社會科學的角色
最重要的思維習慣是避免根據不完整與非代表性資料驟下結論,明白日常經驗往往帶有偏頗成分。真正理性客觀的人,一大關鍵在於懂得如何解讀世事,如何適時質疑,如何徹底驗證想法,而最能幫助建立這些觀念的,正是社會科學。

試閱

〈第一章 無中生有:對隨機資料的錯誤知覺與錯誤解讀〉

「人類往往假定自然界的種種現象乃是有條有理,但事實並非如此。許多現象獨一無二且漫無規則,人類偏偏想從中找出通例,覓得關連,這無非緣木求魚。」──培根,《新工具》 哲學家斯賓諾莎在一六七七年有句描述物理現象的名言:「自然界憎惡真空。」三百年過去,這句話似乎也能解釋人的天性。人類生性厭惡空白,想建立各種模式,從中尋覓規律、發現意義,結果時常徒勞無功,混亂處處可見,意義無處可尋。我們生來渴望意義,想預測事物的結果,反倒因此從無序中「看見」秩序,從雜亂無章中看見規律模式。 我們凝望毫無規律可言的天體,從月球表面找出一張人臉,從火星表面看見各種紋路。父母倒著聽十來歲子女的音樂,堅稱從混亂噪音中聽見撒旦的訊息。某位男子替重病纏身的兒子祈禱以後,望向病房的木門,從此斷言他在門板上看見耶穌的臉,如今每年仍有數百人造訪那間病房,對此一神蹟嘖嘖稱奇。賭徒聲稱在擲骰子之際會感到熱流或冷顫,據此改變押注目標。 斯賓諾莎的那句話十分吻合人類天性。自然界並不「憎惡」真空,不會有「憎恨厭惡」之情,也沒有根深柢固的喜好。人類的天性大致也是如此。我們往往沒來由的尋求秩序,雖然並不「想要」從月球表面看見人臉,這種錯覺毫無好處,但我們就是看見了。 我們傾向替模糊事物硬找規律,只是因為我們用來理解世界的認知機制正是如此。這也許是演化的結果,有助人類適應環境:規律事物容易加以運用,隨機事物則否。我們傾向於尋找模式與關連,從而發展與進步,但問題在於這種傾向太過強烈,近乎直覺反射,導致我們有時會看見壓根不存在的規律。 這牽涉本書會反覆提起的一個主題。許多扭曲判斷的機制其實源自基本認知過程,而認知過程有助我們準確感受並理解世界。確實發現規律的正面例子不勝枚舉,例如婦產科醫師塞麥爾維斯(Ignaz Semmelweis)發現罹患產褥熱的孕婦常是由剛替他人開完刀的醫師接生,生物學家達爾文觀察出加拉巴哥群島不同雀鳥的分布規律,提出物競天擇與進化論。 尋求規律與模式的天性大有助益,尤其最好在發現規律以後,能進一步嚴加分析驗證,塞麥爾維斯與達爾文就屬佳例。然而,我們往往不把觀察結果當作假設,反而當成既定事實,沒有詳加查證,導致我們會相信其實並不存在的現象。 為求了解這種天性如何害我們弄巧成拙,不妨仔細檢視一個出自體壇的具體例子,不熟體育的讀者無須擔心,這例子很簡單易懂,即使對運動一無所知也能理解,明白其中的通俗道理。
◎對隨機事件的錯誤知覺 「當我打得順的時候,會油然生起信心……會覺得好像沒有人擋得住你。進第一球很重要,最好是空心球,然後你會進第二球……你感覺自己無所不能。」──沃爾德.B.弗里 弗里是一名NBA選手,他這句話幾乎反映了每一位球員與球迷對「手感」的認知。手感是指在籃球場上進球(或不進),並因此得以持續進球(或不進)。一般認為,球員在連進幾球以後會精神放鬆,湧起信心,「打得很順手」,接下來更有辦法進球得分。反之,接連不進以後,球員會「手感變冷」,精神緊繃,遲疑猶豫,接下來幾球也難以命中。 這其實源自社會各界對於「成功會帶來成功」與「失敗會導致失敗」的認知。在某些方面,確實如此。比方說,如果資本雄厚就有許多賺錢手段,因此財務成功以後,往往變得更加生財有道。藝術作品本質飄渺,在藝壇成名能大幅影響世人對作品的評價,因此成功以後,聲勢往往扶搖直上。然而有些地方(賭場立刻浮現心頭)同樣盛行這個說法,卻不過是無稽之談。至於籃球場又是如何?真有手感發燙這一回事? 我跟學院同仁做過一系列研究探討這個問題。第一步照例是把手感化為可供驗證的假設,如果球員的手感有冷有熱,進球以後應該比較容易再進下一球,沒進以後則較難投進下一球,亦即會有一陣子很常進球,有一陣子很少進球,不是常態分布。我們訪問一百位老球迷,想了解我們對手感的解讀是否正確,結果獲得正面肯定:其中九一%的球迷認為「球員連續投進二或三球以後,下一球會比較容易投進,但如果連續二或三球沒進,下一球也比較容易不進。」我們假設有某位球員的投籃命中率是五○%,他們估計他「剛投進一球以後」,下一球的命中率是六一%,而「剛落空一球以後」,下一球的命中率是四二%。最後,八四%的球迷認為「最好把球傳給才剛連續投進好幾球的那位球員。」 為了探究球員是否確實有一段一段的進球區間,我們取得費城七六人隊在一九八○至八一年整個球季的投籃紀錄(就我們所知,只有七六人隊會依序記錄球員每次投籃的狀況,而非單純加總總數)。我們依照數據分析球員是否在某幾段區間較常進球。分析結果與受訪球迷的看法相左,球員在投進一球、二球或三球以後,下一球並不會更容易投進,而在錯失一球、二球或三球以後,下一球也並非就更容易失手。事實上,如果上一球並未投進,下一球投進的機率反倒稍微提高。如果上一球有投進,下一球的進球率是五一%;如果上一球沒有投進,下一球的進球率是五四%。如果前二球有投進,下一球的進球率是五○%;如果前二球沒有投進,下一球的進球率是五三%。如果前三球有投進,下一球的進球率是四六%;如果前三球沒有投進,下一球的進球率是五六%。整套數據完全否定「成功會帶來成功」的說法,球員不會比較容易接連進球或接連落空。 我們也檢視了每位球員連續進球的比例是否偏高,或者每次投籃之間其實互不相關。比方說,連續投進四、五或六球的比例是否高於正常概率?是否高於硬幣連續擲出四、五或六次正面的概率?然而,數據顯示並非如此。我們另外做了許多更複雜的分析,得到的結果依然一模一樣:球員每次投球的命中率與先前表現無關。有趣的是,七六人隊的八名球員在該年度受訪時自認較常連續進球。 我們該怎麼解釋為何許多人相信「手感」一說,統計數據卻證明沒這回事?多數人的第一個反應是寧願相信確有手感,認為數據並不可靠。他們堅稱手感確實存在,只是並未反映於這份數據而已,也許手感正旺的球員會挑戰更高難度的射籃,或面臨更加嚴密的防守,結果手感再好也徒勞無功。換言之,也許其他負面因素抵消掉手感的作用。為了驗證這一套說法,勢必得比較相同的投籃難度與防守強度下的球員表現,而最直接的做法是檢視「罰球」數據:每兩記罰球的難度相等,而且都無人防守。要是真有手感這回事,如果第一罰投進,第二罰的命中率會較高;如果第一罰未進,第二罰的命中率則較低。可是數據並非如此。我們分析波士頓賽爾蒂克隊兩個球季的罰球數據,發現前後兩次罰球的命中率並不相干。平均而言,無論第一罰是否投進,第二罰的命中率同樣是七五%。 有些人依然不願相信,認為也許我們沒有完全弄懂手感的意思(儘管根據對球迷的訪談證明我們的理解無誤)。他們指出也許球員連續進球的概率不會高於硬幣連續擲出正面的概率,但兩者的不同點在於球員可以事先預測下一球的投進機率。換言之,也許手感其實是指球員可以預測下一球是否會進,而不是指球員會連續進球。 我們也推翻了這個說法。我們請一組大學籃球員,沿著一條跟籃框等距的弧線投一百球,每次投球之前,他們必須預測這一球是否會進。結果他們相信自己會連續進球,當前一球投進時,他們傾向認為下一球也會順利投進;但前一球不進時,他們對下一球的預估較趨保守。然而,實際情況是每次投籃之間依然互不影響,進球預測與實際結果是兩回事。換言之,球員既不會連續進球,也無法預測準度,這一套修正過的定義並不成立。

2021年12月中文新書 同類商品


魔鬼訓練 新托福聽力120(附QR Code音檔)

幸福小團圓

西遊珍藏本 卷十七 第叁輯【大鬧天宮篇】

夜間動物行為觀測站

21世紀汽車革命:電動車全面啟動,自駕車改變世界

你的每一種樣子,媽媽都喜歡

我想靠自己賺零用錢

走出去看看世界

趣味互動遊戲書:我的身體有祕密

哈利波特(7)死神的聖物【繁體中文版20週年紀念】

光的原理:在許多科學領域大放異彩少年伽利略16

物理 力學篇:60分鐘學基礎力學 少年伽利略15

庶女攻略十三(完):電視劇錦心似玉原著小說

火花 - 劉君賢攝影作品集

迪士尼幼兒繪本系列:奇奇蒂蒂聖誕快樂

我真的好想贏

動物偽裝大師:是誰躲在裡面?

地理王5**,看這本就夠了 2022

野鳥完全圖鑑:詳盡比對辨識,盡覽鳥類之美

以色列經典

還有... [顯示所有書籍]

*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香港書城並不保證以上資料的準確性及完整性。
* 如送貨地址在香港以外, 當書籍/產品入口時, 顧客須自行繳付入口關稅和其他入口銷售稅項。

 

 

 

  我的賬戶 |  購物車 |  出版社 |  團購優惠
加入供應商 |  廣告刊登 |  公司簡介 |  條款及細則
 
  香港書城 版權所有 私隱政策聲明
 
  顯示模式: 電腦版 (改為: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