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精心調製,
或放任自然,
雖是兩個極端的釀造路數,
但最後卻常能各自釀成精巧迷人的風土滋味,
釀酒的真理,真的永遠不會只有一個。
──林裕森
.台灣最具影響力葡萄酒作家──林裕森,多年來品酒專業信手拈來的風味小品。
.風土、釀造、年分、品種、風潮、餐酒搭配等6大角度,全方位開啟對葡萄酒的獨特感知,帶你自在優游於葡萄酒世界。
以修行者般的執著精神,林裕森遍訪世界各地的葡萄酒產區,用敏銳的味蕾品嘗酒風各自精采的葡萄酒。優雅輕盈的文字、獨特的視角,映照出葡萄酒的風土、品種、釀造、風潮等面向,也精準傳達了豐富多彩的葡萄酒滋味。
作者
林裕森
以葡萄酒為專業的自由作家。巴黎第十大學葡萄酒經濟與管理碩士、法國葡萄酒大學侍酒師文憑、東海大學哲學系。
原本念的是哲學,卻一頭栽進葡萄酒的世界裡,林裕森自況為「逐美酒佳餚而居」的「游牧型」作家,在地球上遷徙流蕩,四處探尋那些在人與土地的交會之下,經過時間的沉積才淬鍊而成的難得美味。
林裕森部落格:www.yusen.tw
相關著作:《開瓶:裕森的葡萄酒飲記(經典修訂版)》《弱滋味──開瓶之後,葡萄酒的純粹回歸(經典修訂版)》《生命不可過濾──葡萄酒的返本之路》《飮.自然Natural Wine:獻給自然派愛好者的葡萄酒誌no.1》《歐陸傳奇食材:巴薩米克醋、貝隆生蠔、布烈斯雞、鹽之花、伊比利生火腿、帕馬森乾酪、藍黴乳酪、黑松露、白松露》《布根地葡萄酒──酒瓶裡的風景》《西班牙葡萄酒》
目錄
序/生命自有道理,葡萄酒也是
Chapter 1 On Terroirs 風與土
會跳舞的大象
*酸鹼值
經典的回歸
*百大
不太綠的綠酒
*阿爾巴利諾
酒杯裡的火山味
*Juhfark
南方白酒
*法國南部產區
大叔式的優雅
*馮內-侯馬內村
布根地定價學
*Chambertin
不標準的滋味
*夏隆堡
澳式風土
*獵人谷
遇見澳洲老藤
*巴羅莎
Chapter 2 On Talent 放任與精心
初心與絕技
*夏山村
放任與精心
*C?te Blonde
釀給自己喝
*整串葡萄釀造
純真的不老靈魂
*揮發性醋酸
超時工作的釀酒師
*利奧哈
中年的自信滋味
*格那希
古味重現
*橘酒
流淌的清泉之味
*薩雷羅
長翅膀的甜美天使
*貴腐甜酒
最難懂的雪莉酒
*生物培養
畸形與奇葩
*Pouilly-Vinzelles
Chapter 3 On Vintage 年分的風雨與歲月滋味
風雨飄搖的滋味
*梧玖村
波爾多弱滋味
*En Primeur(新酒預售)
那帕各表
*那帕谷
關於波爾多經典
*斗羅河岸
雪松與瓢蟲
*Domaine(獨立酒莊)
暖化下的香檳滋味
*粉紅香檳
青春永駐的Bourgogne
*特級園
美味的壞年分
*C?te de Brouilly
陳年的意義
*灰皮諾
時光交錯的波特滋味
*加烈酒
Chapter 4 On Vines 名種與劣種
大聯盟的滋味
*門多薩
完美白葡萄
*大蒙仙
帶保護罩的紅酒
*馬第宏
軟骨葡萄硬滋味
*Tierra de Le?n
如慕斯般的清新感
*隆河丘
古種遺風
*黑皮卡波
最鮮嫩的舊滋味
*帕依斯
卡門內爾的國度
*Apalta
菁英的通俗滋味
*蜜思嘉葡萄
超涼感希哈
*希哈
遇見人工美女
*二氧化碳
Chapter 5 On Alliances 餐桌上的婚禮
中餐的葡萄酒中心論
*夏布利
古酒與中式餐桌
*侏儸丘
吃蒸魚配紅酒
*黑皮諾
葡萄酒的團圓飯
*格烏茲塔明娜
酒中鹹味
*墨瑞河
酒中甘味
*谷氨酸
貴腐與生蠔
*索甸
餐桌上的好年分
* Ch. Rauzan-S?gla
消暑的紅酒
*單寧
跨界與融合
*維歐尼耶
Chapter 6 On Trend 時代的風流
用腦袋喝酒
*乳酸發酵
不要再搖了
*氧化
滯銷香檳的滋味
*除渣
南方吹來的涼風
*南隆河產區
○.五%的酒體
*酒體
賤名翻身
*阿里哥蝶
跟桌子說再見
*寶瑪堡
昨非與今是
*山吉歐維列
超完美土豪金
* Mesnil sur Oger
曾祖母喝的酒
*雪莉酒
原真素顏
* Irancy
序/導讀
【序】
生命
自有道理,
葡萄酒也是
人生無常,葡萄酒也一樣,似有規則,但又無可預期,你可以隨遇而安,有什麼就喝什麼,也可以跟我一樣,花二十多年的青春和積蓄來探尋究竟,從葡萄酒裡得到的結果也許不盡相同,但憑良心講,都一樣充滿樂趣。我的意思是,不要因為不想研究葡萄酒,就放棄喝葡萄酒的美妙經驗。
身為全職的葡萄酒作家,大部分的時候,都在照顧自己對葡萄酒的熱情與好奇,只有在寫專欄文章的時候,才會想著該跟讀者談談什麼有趣的事,雖然明知應該輕鬆一點,但常常還是把簡單的事弄得更複雜。
例如這本書的第一篇文章 「會跳舞的大象」,談的是西班牙的超級名產區普里奧拉(Priorat)。十三年來共去了六趟,每一回都有新體驗。最早,到處是那種使了蠻力、嶄露壯碩肌肉的怪獸級紅酒,但現在多出了許多鮮美易飲的可口紅酒,也開始出現酒體宏偉,卻又細緻得讓人心疼不忍的珍釀。在法國,風土跟傳統常常是一成不變的,但在西班牙卻可以見證風土的誕生與進化。在這千字的短文中,我真正想跟讀者說的其實只是,跟大家想像的不一樣,風土也可以是新的。
如同「會跳舞的大象」,這本書裡的其他六十二篇關於葡萄酒的短篇文章,主要選自二○一二到二○一五年間為《商業周刊》alive所寫的專欄小文,每一篇都隨著時間演進改寫成新的版本,再一一地編進分別談論風土(on Terroirs)、釀酒天分(on Talent)、年分(on Vintage)、品種(on Vines)、餐酒聯姻(on Alliances)和潮流(on Trend)這六個環繞著葡萄酒的章節之中。
跟二○○七年出版的《開瓶》和二○一二年的《弱滋味》一樣,《會跳舞的大象》並不是寫作生涯中精心計畫的重量級著作,沒有大量、有系統的葡萄酒知識,乍看起來都像是由舊文回收加工再製所拼湊成的雜燴拼盤。但我已漸漸發現,在真的編輯成書之後,這些以葡萄酒的見聞和省思所輯成的短篇雜文,似乎也自有秩序和新意,常能意外地得到更多來自讀者的共鳴,在葡萄酒中尋找到屬於自己的樂趣。
精心釀造的偉大珍釀,不一定就會比帶著手感的樸實簡釀更加迷人,這是葡萄酒早就告訴我們的事。人生跟寫作,有時候也是這樣。精心釀造的偉大珍釀,不一定就會比帶著手感的樸實簡釀更加迷人,這是葡萄酒早就告訴我們的事。人生跟寫作,有時候也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