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出國旅行的日子,會特別想念日本吧!
———————————————
朝向名為日本的國度,
台灣作家的視角,時而複雜、略帶憂鬱,
又是如此溫暖。
————東山彰良推薦————
18位台灣各世代代表作家眼中的日本
近年台灣文學譯介至日本的暢銷之作!
甘耀明/孫梓評/柯裕棻/黃麗群/王盛弘/江鵝
陳栢青/胡慕情/盛浩偉/朱和之/吳明益/盧慧心
伊格言/言叔夏/劉叔慧/李屏瑤/王聰威/舒國治
「日本」,是很多台灣作家創作靈感的來源,更與許多台灣人的食衣住行緊密連結。對這個似熟悉又陌生的國度,台灣作家如何看待,又如何描寫?本書便是由這樣的問題意識出發。
雖然自1950至1980世代的台灣作家,以「日本」為題材的創作已成綿延不絕的文學現象,但卻從未有任何以此為主題的散文集出版。這本散文集收錄的便是台灣各世代代表作家的日本紀行文。他們捕捉各種不同的日本樣態,展現了個人對日本獨特的「洞察之眼」:往返京都、東京賞花、金澤遊歷、高野山佛寺、來自日本語的發想,亦有旅行中親歷東日本大地震者⋯⋯每篇皆有獨到的視角與滿載的幽默感。
本書在日本於2018年12月底出版,2019年2月旋即再版,同年夏天進入三版,是近年台灣文學譯介至日本的暢銷書之一;日本知名媒體如《讀賣新聞》、《日本經濟新聞》、《東京人》雜誌、《每日新聞》等也相繼刊載書評,引發日本讀者的廣泛關注與迴響。
遊歷日本一圈,如今《我的日本》回到台灣。透過18位不同世代台灣作家們的視角,相信每一位對日本懷抱特別情感的讀者,都能在閱讀中重現並感知那些關於日本的、存於記憶中的、至為個人化的經驗與思索。
本書特色
東山彰良推薦!18位台灣各世代代表作家眼中的日本,近年台灣文學譯介至日本的暢銷之作!台灣第一本以「日本」為創作題材的散文選。
作者
選編者簡介
吳佩珍
1967年生於高雄。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日本筑波大學文藝語言研究博士。專攻日本近代文學、日本統治期日台比較文學、比較文化。曾任東吳大學日本語文學系助理教授,現任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所長。著有《真杉靜枝與殖民地台灣》(聯經);譯有阮斐娜(Faye Yuan Kleeman)《帝國的太陽下》(Under an Imperial Sun,麥田)、津島佑子《太過野蠻的》(あまりに野蛮な,印刻)、丸谷才一《假聲低唱君之代》(裏声で歌へ君が代,聯經)、柄谷行人《日本近代文學的起源》(日本近代文学の起源,麥田)等書。
白水紀子 Shirouzu Noriko
1953年生於福岡縣。東京大學大學院人文科學研究科主修中國文學結業。國立橫濱大學大學院都市創新研究院教授。專攻中國近現代文學、台灣現代文學、性別研究。曾任北京日本學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台灣大學客座教授。翻譯過的台灣文學作品包括甘耀明《神秘列車》、《殺鬼 上・下》、《冬將軍來的夏天》(以上皆為白水社)、陳玉慧《海神家族》(人文書院)、陳雪《橋上的孩子》(現代企画室)、紀大偉作品集《膜》(作品社)等。
山口守 Yamaguchi Mamoru
1953年生於長野縣。東京都立大學大學院人文科學研究科主修中國文學結業。日本大學文理學部教授。專攻中國現代文學、台灣文學暨華文文學。曾於台灣大學、上海復旦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任教。日本台灣學會名譽理事長。著有《黑暗之光——巴金的世紀守望》(復旦大學出版社),編有《講座 台灣文學》(共同作者,国書刊行会),譯有《魯迅日記》(学習研究社)、《紫丁香凋謝時——巴金短篇集》(リラの花散る頃,JICC)、史鐵生《遙遠的大地》(遥かなる大地,宝島社)、張系國《星雲組曲》(国書刊行会)、白先勇《臺北人》(国書刊行会)、阿來《空山》(勉誠出版)等。
目錄
吳佩珍 編序・一段不可思議的文本旅行——從『我的日本』到《我的日本》
甘耀明 在飛驒國分寺,新年許願
孫梓評 碎片
柯裕棻 佛寺日常
黃麗群 如果有一天你去金澤
王盛弘 最好的季節
江 鵝 沒有,我沒有去過日本看櫻花
陳栢青 「那個時候」,我滯留在東京
胡慕情 尋羊冒險記
盛浩偉 仙台記事四則
朱和之 且説熊本城
吳明益 一場向金魚跪拜以求生的戰爭——關於我的小説裡的二戰兩三事
盧慧心 像美女背過身去,跟你講話:終於清冷的日本語
伊格言 阪堺電車的時間
言叔夏 日暮日暮里
劉叔慧 拋夫棄子,無所事事,像我們這樣的後中年旅行啊……
李屏瑤 帶你媽去京都玩,有時還有阿姨
王聰威 京都菸斗紀
舒國治 門外漢的京都
序/導讀
編序
一段不可思議的文本旅行
——從『我的日本』到《我的日本》
吳佩珍
「日本」,是很多台灣作家創作靈感的來源,與許多台灣人的食、衣、住、行也緊密連結。對這個似熟悉又陌生的國度,台灣作家到底如何看待,又如何描寫?本書的編輯動機便從這樣的問題意識出發。觸發本書的原始動力,則要從我任教的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於2014年與2017年兩次舉辦的台、日、韓三國作家會議談起。2017年參加會議的旅德日本女作家,也是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的多和田葉子(Tawada Yoko)參加2017年的作家會議後,便在《日本經濟新聞》其個人專欄發表隨筆〈台灣的月台〉。她以獨特的語感以及豐饒的感性描繪台灣旅情,台灣的多語文化與南國風情在紙上躍然生輝,是一篇秀逸的紀行文。讀著德國捎來的這篇散文,腦海浮現幾位台灣作家的日本旅記,成為『我的日本』的雛型構想。
腦中的「夢想」付諸行動後,發現1950到1980世代的台灣作家以「日本」為題材的創作是一個綿延不絕的文學現象,但卻從未有任何以此為主題的散文集出版。因此,以傳達「我(台灣作家)的日本」給日本讀者為目標,這本散文集收錄的是各個世代代表作家們的日本紀行文。她(他)們以其獨特的日本文化觀察捕捉各種不同的日本樣態,展現個人對日本獨特的「洞察之眼」。
散文集在2018年12月底出版,2019年2月便旋即再版,同年夏天進入三版,是近年來台灣文學譯介至日本的暢銷書之一。此外,日本知名的報紙與媒體也相繼刊載書評。2019年1月21日《讀賣新聞》的〈十八位新銳作家所見的日本〉是首篇書評,引起其注意的,除了東山彰良為此散文集所作的推薦,還有之前便有作品譯介至日本的台灣作家,如吳明益與甘耀明。2019年1月26日《日本經濟新聞》書評〈台灣人作家們的旅行洞察〉則點出台灣作家與西歐作家的日本紀行文著眼點的不同處,以及台灣作家的日本觀察特徵:「知日派」者眾。緊接著,『我的日本』被選為同年三月號《東京人》雜誌的「本月東京書」之一。
文藝評論家川本三郎於2019年3月3日發表於《每日新聞》的書評〈透過台灣作家知道的日本情懷〉,引發了日本讀者更廣泛的關注,將這本散文集推向另一波迴響的高峰。
此次《我的日本》在台灣推出,宛若衣錦還鄉。能夠開啟這段不可思議的文本旅程,首先要感謝二位陪我逐(築)夢的友人:柯裕棻與黃麗群——在這個散文集的構想啟動時予我協助、鼓勵與勇氣。此外還有白水紀子與山口守二位優秀的譯者老師與編者,以及台灣文學館的林佩蓉小姐。沒有她(他)們,我不知道這段奇幻之旅是否能夠走得這麼遠。最後要感謝有方文化的余宜芳社長與編輯陳盈華小姐,謝謝她們讓《我的日本》的返鄉之旅能夠成真。
——2021年3月13日
於景美溪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