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特色】
★面對迷「網」兒,我們不需要苦苦相逼,掌握數位教養,和孩子一同擺脫3C勒索。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王意中、諮商心理師|胡展誥、米露谷心理治療所執行長|陳品皓、親職教育講師|魏瑋志(澤爸)──誠摯推薦
【】
3C網路是工具,而不是玩具,不需要把它當成洪水猛獸,避之唯恐不及;
把握教養核心,有時催油門,有時踩煞車,有品質的陪伴即是最終解方。
「再玩一下子就好!」
「為什麼同學都有手機,我卻沒有?」
「你們也在滑手機,為什麼我不行?」
「你們不給我上網,我就去死一死算了!」
如果你的孩子以死相逼,吵著擁有自己的手機;
如果他一碰到網路就「上得去,下不來」;
如果你用「因為你還小,等你長大就能用手機了」無法說服孩子……
當你翻開這本書時,你不再是孤軍奮戰,也不會手無寸鐵、孤立無援,相反地,你將擁有更多辦法,迎接數位時代無可避免的教養挑戰。
《擁抱刺蝟孩子》作者、最受師長歡迎的心理師──陳志恆老師籌備一年的最新力作,教導我們該怎麼建立數位教養的正確觀念、羅列出家長最常面臨的十三個孩子3C成癮問題,設身處地地提供最實際的解方,面對在「網海」中載浮載沉的孩子,我們都可以用溫和且堅定的方式,陪伴孩子脫「癮」而出。
陪伴孩子成長,很辛苦,但也很甜美;放下3C,認真凝視孩子,我們一起持續練習。
名人推薦
|誠摯推薦|
◆這本書中的每一段字句都值得父母仔細咀嚼,好好停下來思索與自我覺察。面對3C網路的想法與心態、過往與孩子關於3C網路的交手與過招,重新檢視自己的教養模式,加以修正與微調,好陪伴孩子的成長,讓親子關係更加和諧與親密。──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王意中
◆與其說這是一本討論孩子手機成癮的書,我更覺得這是一本深入理解孩子內在需求、提升親子關係品質的重要著作。
面對「手機成癮」這個已經存在多年的議題,志恆心理師的這本書來得有些慢了,但卻一點也不晚。因為直到今天,這個問題依舊是許多親子衝突的導火線,甚至連大人都深陷其中。我相信,這本書將會成為解決手機成癮、改善親子關係的重要參考手冊!──諮商心理師|胡展誥
◆除了許多觀念的闡述與釐清以外,志恆心理師把許多我們現實生活中都曾遇到的情景,直接拉回到書中,細心又具體地帶著我們一步一步理解、分析、實作。
在這個過程中,不禁增加我們對孩子的理解面向,也讓我們在理解中找到能夠真正執行的方法,更令人敬佩的是,當你看完這本書之後,你會發現我們從網路沉迷這個主題出發,不知不覺在過程中,逐步鬆脫了各式各樣原本框住我們的觀點,最終回歸到網路沉迷這個問題更核心的本質:身為一個人的價值。──米露谷心理治療所執行長|陳品皓
◆陳志恆老師的這本書《脫癮而出不迷網》,就帶給我們許多的方法。趁孩子還年幼時,只要運用得宜、用對方法,3C對於孩子才會是助力,而不會是阻力。──親職教育講師|魏瑋志(澤爸)
作者
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作家、長期為青少年工作的心理助人者。
小時候立志當上教育部長,長大後只想開個快樂電力公司。內心住著不安分的靈魂,不學無術、愛湊熱鬧,寫作、演講、工作坊……什麼都來,巡迴各地心理成長講座/課程累積上千場。
在經歷近十年學校輔導教師生涯後,人生急轉彎,辭掉穩定的教職,離開校園,走入社區,遠大的助人夢正在開展中。
著有《此人進廠維修中》《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叛逆有理、獨立無罪》《擁抱刺蝟孩子》《從知道到做到》《正向聚焦》《你怎麼沒愛上你自己》等暢銷書。
學經歷: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碩士班畢業
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高考及格(諮心字第002255號)
美國NLP大學認證高階訓練師(Master Trainer)
台灣神經語言程式學會(TBNLP)副理事長
減快身心積極療法訓練合格治療師
2018年博客來、TAZZE讀冊網路書店百大暢銷書作家
曾任國立彰化高商輔導教師、輔導主任
臉書粉絲專頁: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個人網站:ListenPSY
目錄
推薦序 脫癮而出,安心浮現 王意中
推薦序 成癮著實令人頭痛,但危機就是轉機 胡展誥
推薦序 網路世代,你最該知道的事情都在這 陳品皓
推薦序 「關係緊密」與「了解孩子」是面對3C成癮的基石 魏瑋志(澤爸)
前言 迎接數位時代的教養挑戰
Lesson 1 數位教養觀念的建立
1.3C育兒圖個方便,不行嗎?
2.成也網路、敗也網路:是福還是毒?
3.網路世界中的孩子們:是促進連結,還是阻斷連結?
4.上癮了嗎?如何辨識孩子的網路成癮?
Lesson 2 數位教養最常遇到的十三個問題
1.孩子的第一隻手機何時給?
2.孩子的3C網路初體驗,如何正向地開始?
3.當孩子吵著擁有自己的手機時,該怎麼應對?
4.「同學有,我都沒有!」如何陪伴孩子面對同儕間的「比較失落」?
5.如何開放與控管孩子的網路娛樂使用時間?
6.「再一下子啦!」當孩子一直不肯下線時,怎麼辦?
7.如何教導孩子避免手機網路的分心誘惑?
8.為了監控孩子的行蹤,而辦隻手機給孩子,可以嗎?
9.不小心看到孩子的網路隱私時,怎麼辦?
10.拿3C網路的娛樂使用時間,做為孩子表現的獎懲物,可行嗎?
11.孩子說要拿數位裝置寫作業、查資料、交報告,如何管理?
12.如何陪伴孩子認識與探索數位世界?
13.當孩子說:「你們都能滑手機,為什麼我不行?」該如何回應?
Lesson 3 正向聚焦因應網路成癮的教養策略
1.孩子迷的不是網,而是那備受關注的假象
2.謝天謝地!是網路把孩子接住了!
3.有品質的陪伴,是斬斷網癮糾纏的最終解方
4.長期抗戰、重啟連結,沒有特效藥!
5.點滴累積:正向聚焦的運用
6.別單打獨鬥:尋求資源、系統合作
Lesson 4 常見的網路使用問題
1.群聚感染!網路上的人際互動與網路霸凌
2.網路陷阱:誘騙、色情與性剝削
3.孩子想成為網紅,是真的想紅?
4.孩子的夢想是電競選手,能當飯吃嗎?
5.反璞歸真:做個有意識的科技使用者
結語 把握教養核心,有時催油門,有時踩煞車
序/導讀
【序】
前言 迎接數位時代的教養挑戰
我女兒今年三歲,她出生在數位時代,是典型的數位原住民。
除了電視以外,我們平時很少讓她接觸到手機或3C用品。然而,孩子對這個世界好奇探索著,特別是大人手上的東西,他們很想像大人一樣滑手機。為了避免女兒來搶我們手上「貴鬆鬆」的電子產品,於是,我們給了她一支手機模型,外觀看起來像智慧型手機,但實際上沒有具備任何功能。
她拿著模型玩具,用小小的手指頭在根本不會動的螢幕上滑呀滑,姿勢幾乎和大人一樣,架式十足。過幾天,我帶她到附近的公園玩耍,經過公園旁的停車場,入口有個大型的顯示螢幕,上頭輪播著一些廣告或宣導事項。女兒走過那兒,被大型螢幕給深深吸引而靠了過去,目不轉睛。接著,只見她竟踮起腳尖,用手掌在螢幕前揮舞著。
她在做什麼?忽然,我意識到—她正試圖滑動螢幕畫面!她把這個大型顯示器當作可以互動的觸控式螢幕了。
我很訝異,因為我和太太從來沒有教過她這些,但是,她就是這麼做了。顯然,在她的世界裡,會閃會動的玻璃表面,大概就可以滑動;動動手掌,就可改變螢幕畫面。
這個世代有很多的父母都像我一樣,對於孩子使用數位產品的能力,感到無比驚訝。但是對孩子而言,他們生來就處在數位時代,世界本就該長得如此。
在我還沒有孩子前,就從事多年的青少年輔導工作了。服務的對象中,許多有嚴重網路沉迷的問題,此外,也有在網路中遇到困擾的,像是被同儕攻擊、孤立、排擠,或者深陷網路詐騙中。當時我就意識到,數位科技為人們帶來無限便利的同時,也是一個大毒窟,讓許多人無法自拔地沉淪其中。
看過這麼多活生生、血淋淋的案例,遇到了好多失魂落魄的孩子,以及焦慮無助的家長,我開始明白,這個世代的父母有個重要的任務,就是引導孩子從小與3C網路建立健康的互動關係。同時,我們也得有心理準備,親子之間為了使用3C網路而發生衝突,大概是避免不了的。
與其遇到問題時才抱著頭燒,不如提前思索、超前部署。
大概很少父母知道,我國法律為保護兒童及少年身心發展,在《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中明訂,兒少的父母、監護人或照顧者,不得讓孩子使用電子產品超過合理時間。就算知道這一則法條也沒用,你仍不懂得如何使力,更不清楚什麼叫做「合理時間」。
所以,我決定著手撰寫這本書,想讓更多家長知道,不當使用網路行為背後的真相是什麼、什麼才是最需要關注的焦點,以及如何從小引導孩子接觸與使用數位工具,培養「上得去也下得來」的自我控制能力。
你會發現,這本書的內容,始終圍繞著三個核心觀點,也是我認為在數位教養議題上的三個最高指導原則:
(一)3C網路是工具,而不是玩具:
判斷孩子使用網路與數位產品的行為是否適切的依據之一,就是孩子把3C網路當作工具,還是玩具?
如果孩子善用網路於獲得新知、累積成果、發展嗜好或解決問題,以及促進真實生活的人際連結,那麼,孩子把網路做為工具,當然值得鼓勵。若孩子花過多心力在網路中找樂子,打發時間、排遣無聊,3C網路便成了玩具,應該予以限制(請注意,不是完全禁絕)。
(二)使用網路的自我控制能力需從小培養起:
使用3C網路或任何數位工具,本身沒有錯,問題是,孩子在大腦發展尚未成熟,自我控制能力還不足的情況下,常常上得去卻下不來。當花費過多時間與精力在3C網路上時,便出現了「排擠效應」。也就是,因為大量上網而耽誤了生活中更重要的任務,如課業學習或人際關係。
一味禁絕肯定不是上策,從小培養「上得去也下得來」的自我控制能力,才是根本之道。同時,在你考慮要開放孩子每天使用手機網路的時間時,請務必將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列入考量。
(三)有品質的陪伴是最終解方:
如果你擔心孩子中了「數位海洛因」的毒,請務必積極與孩子建立良善與信任的互動關係;如果你的孩子中毒已深,將他帶離網癮的最終解方,仍然是高品質的親子關係。
若一個孩子在現實生活中,能感受到被接納、被欣賞、被重視與被喜愛時,就算網路過度使用,也不至於陷入無法自拔的境地。把握這個原則,真的不需要過度擔憂孩子網路成癮的問題。
你會翻閱這本書,肯定也重視3C網路教養議題;或者,你正為孩子過度使用網路而苦惱不已。通常,我會建議你從頭開始閱讀起,循序漸進地理解這些內容。當然,你也可以視需要,直接閱讀某一篇章。
第一章側重於數位時代教養觀念的建立,我會引導你去思考3C網路的教養課題,告訴你該如何看待與因應這波不可逆的數位浪潮。
第二章談到網路使用規範,我羅列出家長在數位教養上,最感頭痛的十三個問題,讓你知道如何與孩子建立3C網路的使用規範,並且有計畫地逐步培養孩子在網路使用上的自我控制能力。
第三章則是深入探討網路成癮議題,除了帶你認識網路成癮的拉力與推力,理解一個孩子是如何一步一步陷入向網癮泥淖中,難以脫身之外;更提供你具體的教養策略,透過正向聚焦的回應方式,引導孩子逐步脫「癮」而出。當然,這一切都急不得,你得做好「長期抗戰、重啟連結」的心理準備。
第四章會討論到一些常見的網路使用問題,包括網路霸凌、網路誘騙、網路性剝削等,你可以提前防範,並時刻留意孩子在網路上的安全。同時也會討論到,當孩子對網紅或電競選手等新興職涯心生嚮往時,該如何與孩子討論並適切引導。
既然我一再強調「高品質的陪伴才是最終解方」,我在書寫本書時,特別側重如何在網路使用議題上,建立暢通與良性的親子互動。因此,你會在本書讀到很多親子溝通的對話實例。也許不一定適用所有情境,但試著依樣畫葫蘆,可以免去一些大動肝火的時刻,弄得親子關係緊張對立。
書中出現的案例,有些是虛構的,但大多是真實事件並經過充分改編,以保護當事人的隱私。如果,剛好你或你的孩子,正在經歷這些困境,那麼,我要告訴你:「你並不孤單!」有類似經驗者大有人在。
當你翻開這本書時,你不再是孤軍奮戰,也不會手無寸鐵、孤立無援,相反地,你將擁有更多辦法,迎接數位時代無可避免的教養挑戰。
試閱
1.孩子的第一隻手機何時給?
二○二○年新冠病毒席捲全球,幸好臺灣防疫有成。但那年冬天延後開學兩週,孩子度過史上最長的寒假,埋首3C世界中的孩子回神了嗎?
二○二一年夏天,臺灣又陷入病毒危機,全國防疫三級警戒持續許久,在停課不停學的情況下,孩子們大量使用網路設備遠端學習。緊接而來的暑假,孩子是否在網路世界中越陷越深呢?
現今3C及網路問題嚴重困擾家長,許多師長常問一個問題:「究竟什麼時候可以讓孩子開始使用手機或網路?」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因為我們身處數位時代,生活中充滿著網路及3C產品,孩子很難不接觸到,所以完全禁用絕非上策。
但如果你問我的是:「孩子何時可以開始接觸網路世界或使用3C產品?」我會說:「需要的時候就可以用。」
什麼是需要的時候?
例如,透過視訊電話與親人聯繫感情、進行線上課程、搜尋資料等,當然,這需要大人一定的引導與監管。你不可能永遠不讓孩子接觸網路或3C產品,因為這個世界的潮流會逼著孩子得接觸,得學會使用。
何時可以給孩子自己的手機?
不過,我想你真正要問的應該是:「我該何時給孩子自己的手機?」也就是孩子在什麼時間點可以擁有屬於自己的手機,而且是具有上網功能的智慧型手機呢?學齡前、小學、國中,或者高中以後?
到目前為止都沒有標準答案。而我只有一個原則:越晚越好!因為手機對兒童或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傷害已經被許多研究證實了,但是再怎麼拖,你也不可能一輩子都不給他屬於自己的手機;而孩子長大了,也會自己存錢去買一隻來用。
究竟是否存在一個「孩子可以擁有自己手機」的明確時間點?當你這麼問時,只是在尋求心安而已。實際上,你根本問錯問題了!
你真正該問的是:「身為父母的我,準備好了嗎?」
你真正該問的是:「我準備好了嗎?」
沒錯!你是否準備好才是關鍵。我指的不是只有準備好買手機的錢,還有各種心理準備。包括:
(一)你是否可以接受手機給出去就拿不回來了?
(二)你是否可以接受或尊重孩子在手機裡的祕密?
(三)你是否已經與孩子約定好手機使用的規範了?
(四)你是否能在孩子與你討價還價時堅持底線?
(五)你與另一半對於孩子的手機使用上是否有共識?
(六)當孩子被限制使用手機而情緒失控時,你是否能接招?
(七)你是否願意陪伴孩子面對不能使用手機時的失望?
(八)你願意與孩子共同參與各種網路活動嗎?
(九)你是否能意識到自己其實想用手機監管孩子的行蹤?
(十)你是否能克制自己在孩子面前使用手機?
如果上述這些你都能做到,那麼什麼時機點給手機真的不是最大的問題。這裡頭最重要的,就是最後一點:大人是否能以身作則。永遠記得,孩子是看著大人長大的,大人怎麼做,孩子就怎麼學。你在家沒事就滑手機或者拿著平板追劇,卻要孩子放下手機去念書,說得過去嗎?
大人都做不到的事,憑什麼要求孩子做到呢?
連大人都做不到,憑什麼要求孩子?
每次在校園裡對老師演講,常被問到關於學生網路及手機使用氾濫的問題,老師們都相當困擾呀!他們問我:「該怎麼處理呢?」
我問:「你們很想知道怎麼做嗎?」
「想呀!」下面的人異口同聲。
「真的很想嗎?」我又問。
「真的很想!」這次更大聲了。
我笑了笑,說:「如果你們能在我演講的過程中,全程沒人滑手機、接電話,我就告訴你們答案!」有些人知道我在說什麼,但有些人,依然故我。
別忘了,大人怎麼做,孩子就怎麼學。當大人都做不到的事,是沒辦法要求孩子配合的!
2.孩子的3C網路初體驗,如何正向地開始?
隨著電腦、平板、手機逐一問世,數位載具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可以預見,未來AR或VR等虛擬實境的穿戴裝置會更加普及。人們早已慣常使用網路來解決生活中的大小事,孩子自然不可能永遠不碰觸這些數位玩意兒。早在學齡前,孩子已是這場數位盛會的參與者,大人不可能永遠讓他們置身事外。
問題是,年幼孩子的自我控制與訊息篩選能力均不足,大人該如何幫助孩子開始接觸數位科技呢?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得從「內容用途」「使用方式」與「載具形式」等三個面向來談起。
內容用途:當工具還是當玩具?
「3C網路是工具,而不是玩具!」
請務必把這句話記在心底,也時時刻刻讓孩子理解這樣的觀念。這句話的意思是,3C網路是用來幫助我們解決問題、增進生活便利的途徑,而不是拿來消磨時間的娛樂產品,更不該是填補生活空虛的安撫物品——即使現今大多數人都在3C網路中尋歡作樂。
所以,在什麼契機下可以開始讓孩子接觸到數位工具或網路呢?答案是:當生活中有需要時,任何時候都可以起步。例如,孩子對某事物感到好奇,需要解答,而身旁的紙本書籍等參考資料不足以滿足孩子時,大人可以陪孩子在網路上搜尋相關資訊,透過閱讀更多的文字或影像,拓展視野、滿足好奇心。
舉個例子,我的女兒剛滿兩歲時,初次聽到遠方煙火轟隆作響時,感到害怕不已,於是我就帶著她在 YouTube 頻道中搜尋關於煙火的影片,觀賞煙火的絢爛與美麗,同時告訴孩子為何會伴隨巨大聲響。於是,她對於煙火就有多一份的認識。
當然,你也可以刻意給孩子任務,讓孩子透過3C網路來完成。例如,讓孩子試著規畫三天兩夜的家庭旅行,在有限的時間與金錢下,又要滿足不同家庭成員的期待,該如何安排路線、住宿、交通和飲食呢?試著讓孩子主導,而大人在一旁提醒,與孩子對話討論,是相當有意義的。在學習上,也可以讓孩子透過網路平臺補強學科,例如「均一教育平臺」就是現今許多中小學老師,個別化地幫助孩子跟上學習步調的重要媒介。
別擔心孩子不會使用數位工具,因為現代人再也不需要閱讀使用說明書,就能使用各種新的科技產品。對孩子而言,不論是自己摸索或者觀摩大人示範,都能很快上手。也正因為如此,不能只是把電腦、平板或手機,直接丟給孩子自己使用就沒事了。
使用方式:陪著孩子一起使用
越小的孩子,不論用途為何,越需要大人全程陪著孩子一起使用3C產品,或接觸網路內容。一直以來,在許多公共場合,隨處可見大人在幼兒吵鬧時,把手機丟給孩子看影片換來片刻的寧靜。變相地讓數位裝置成了保母或安撫物,是相當不妥的。可以的話,在孩子剛接觸數位科技的頭幾年,父母最好是陪在一旁,一方面引導孩子如何正確運用豐富的數位資訊,一方面,也與孩子一同討論與檢視內容的適切性。於是,使用網路或數位裝置成了親子之間的共同體驗,而這個過程提供親子之間對話與交流的素材。在這裡,使用網路是其次,共同體驗和對話交流才是重點。
先前提到「3C網路是工具,而不是玩具」是數位教養上重要的準則。那麼,親子一起觀看有趣的影片,一起聽流行音樂,甚至一起打電玩、抓寶可以嗎?我認為,在適量的前提下是可以的。就好像許多家庭會在週末夜晚齊聚客廳,準備些餐點,共同挑選一部電影觀賞是一樣的——這正在創造美好的家庭體驗與家庭儀式。這時,數位媒體就成了促進家庭情感連結的工具,而不只是娛樂用的玩具了。
在女兒剛滿一歲時,我便常與女兒一起透過手機螢幕,與住在遠方的祖父母視訊通話。因為沒有同住在一起,我希望女兒能夠從小與祖父母保有連結。在這樣的前提下,我認為讓孩子觀看手機螢幕是可以被允許的。當然,前提是由我來操作與控制,並決定要視訊通話多久。不過相信我,沒多久,孩子就會向你爭取獨自使用網路的時間。他們想要擁有自己的手機,想要不受限地自由遨翔於網路世界中,而大部分的時候,是把3C網路用在娛樂上。該如何規範,稍後就會有更多說明。
贈品
作者親簽 隨書購書贈送作者親簽,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數量有限,送完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