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過後的新經濟時代中,局勢混沌未明
誰能洞見先機,誰就將領先群雄
★ 總體趨勢暢銷書《下一波全球經濟浩劫》、《下一波全球貨幣大戰》作者瑞卡茲又一巨作!
★ 經濟成長時如何未雨綢繆、景氣下滑時如何持盈保泰,後疫情時代資產配置的最佳指南!
◤◤我看見天上有另一個大而奇妙的徵兆,
有七位天使帶著最後的七樣災害,
因為神的憤怒就在這些災害中完結了。◢◢
──〈啟示錄〉15: 1──
【最貼近現實的分析,最實用的建議】
瑞卡茲綜合現實情況與經濟理論,清楚點明我們的總體經濟正面臨著什麼樣的風險、經濟系統究竟出了什麼問題,並對未來的經濟趨勢做出預測,涵蓋股市、通貨膨脹、貴金屬價格與整體經濟景氣,更指出我們該如何行動。
【這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
雖然景氣混沌未明、威脅潛伏,但危機就是轉機,誰能在動盪中屹立不搖,誰就是贏家。瑞卡茲點亮一盞明燈,讓我們保有一絲希望,所有亟欲了解如何在動盪時期中穩健生存、保存財富,甚至是更富有的每一位疫情世代的倖存者,都不應該錯過本書。
【打造堅實財富方舟,航向未來無限可能】
制定投資規劃時,你應該這麼做:
◆ 以6個月為期滾動式調整,保持靈活與彈性。
◆ 做跨資產類別的分散投資,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 利用有效的分析模型,避開各種實務操作與心理陷阱。
…… 〔打開本書,獲取更多建議〕
名人推薦
各界推薦
▍專文導讀
林建甫│臺灣大學經濟學系名譽教授/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講座教授
施光訓│中信金融管理學院校長/金融研究所教授
▍前瞻推薦
Jenny│JC財經觀點創辦人
吳中書│台灣金融研訓院董事長
連振廷│美國金融日記共同創辦人
楊雅惠│前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委員
瑞卡茲不凡的經歷及師承索馬里的分析,對主流經濟學也毫不留情地批判。他認為經濟學是科學,但大多數經濟學家不是科學家。經濟學家的行為像政客、布道家或宣傳家,他們抱殘守缺,不肯接受新觀念,忽視不符合他們樣板的證據。而且受他們訓練的子弟佔據了央行和財政部等具有很大影響力的職位,他們使用過時的理論不僅影響學術,也摧毀國家的財富。這些批判也一針見血地點出主流經濟學界對現實的無力感。──林建甫│臺灣大學經濟學系名譽教授/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講座教授
瑞卡茲是美國知名的投資及法務專家,這本新書從紐約疫情地獄的現場出發,探討人們身處疫情時期的絕望感,與執政者在危機當頭表現的決策無力與脆弱徬徨。作者從債務和通貨緊縮導致復甦出軌的角度,探討疫情如何打亂費雪乃至柏南奇等經濟學者在金融海嘯後所擘劃的復甦軌道,並對憂心未來財富縮水的中產階級提出疫後理財規劃的建議。──施光訓│中信金融管理學院校長/金融研究所教授
作者
詹姆斯.瑞卡茲(James Rickards)
經驗豐富的顧問、投資銀行家和風險經理人,在資本市場擁有超過30年經驗,擅長領域包括資產部位管理、風險管理、產品結構、融資、法規和營運。曾擔任數家資產管理公司和股票交易所的法務長,同時是基金治理和國際基金結構的專家。
曾直接參與許多重大金融事件,包括1985年伊朗釋放美國人質,以及1998年避險基金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TCM)倒閉時,擔任政府救援計畫主要談判者。2001年以來,貢獻金融專長協助美國國安機構和國防部,提供國際經濟與金融威脅的相關建議,也協助籌劃國防部舉辦的第一次金融戰爭演習。
常受邀於律師協會、國際貨幣體系和避險基金業者等舉辦的會議演講,也是國際律師協會的活躍成員,經濟評論散見於《金融時報》、《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著有《下一波全球經濟浩劫》、《下一波全球金融危機》、《下一波全球新貨幣》等書。
譯者簡介
吳國卿
臺北市人,1959年生,資深新聞從業人員,從事翻譯工作二十餘年。主要譯作有《疫苗戰爭》、《亞洲未來式》、《下一波全球經濟浩劫》、《下一波全球金融危機》、《下一波全球新貨幣》、《下一波全球貨幣大崩潰》、《下一波全球貨幣大戰》、《跛腳的巨人》、《父酬者》、《國家為什麼會失敗》、《震撼主義》等。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新病毒:從中國到你附近的小鎮
第二章 一百天:封鎖記事
第三章 下一波經濟大蕭條
第四章 債務和通貨緊縮導致復甦出軌
第五章 文明的虛有其表
第六章 後瘟疫世界的投資
結論
致謝
註解
序/導讀
前言
本書討論的內容是一種導致全球蕭條的病毒,更精確地說,是我們對一種導致全球蕭條的病毒的反應。病毒可以導致疾病和瘟疫,但它無法直接導致經濟崩潰,經濟是否崩潰取決於我們自身。
在愈來愈明確地遭到病毒攻擊時,我們會做許多選擇,做這些選擇是根據科學和經濟學的正確、或有時候不正確的知識。由於這個病毒是全新的,科學家對其了解不多,因此科學所提供的選擇往往混沌不清和互相矛盾。
說經濟的選擇混沌不清和互相矛盾似乎是多餘的,儘管如此,科學家和經濟學家的行為大多是出於善意,而且總是因為疫情來得十分突然和致命而承受極度的壓力。他們已竭盡所能,面臨當時的情況,我們無法確定更換另一個專家團隊是否就能做得更好。
正如在危機中總是會出現英雄,護理師、醫生和醫院的員工因為新感染案例激增、保護裝備與醫療設備及一些基本藥品的嚴重短缺而不堪重荷。許多人工作到耗竭的程度,部分人受到感染,更有一些人不幸染病過世。當醫院設施短缺或不足時,照顧所愛者的親友也面臨染病的危險,衛生人員洗刷街道和建築物內外以消滅病毒、慈善團體提供飲食給被隔離或封鎖者;陸軍工兵部隊、國民警衛隊和其他軍事單位,也在類似紐約市賈維茨會議中心這種大型公共空間迅速搭起野戰醫院;海關及邊境保衛局官員為入境旅客進行疫情篩檢;海軍派遣兩艘醫療船:仁慈號(USNS Mercy)到洛杉磯,安慰號(USNS Comfort)到紐約市,提供更多重症加護和外科能力給緊繃的醫療系統。全世界都致力於類似的努力,尤其是在疫情慘重的國家,如義大利、西班牙、巴西和英國。還有更多默默付出的無名英雄,他們值得我們感謝和祈禱。
儘管如此,病毒受害者和照護者的犧牲,不應該讓我們忽視一個不同的悲慘來源:新經濟大蕭條。面對瘟疫所採取的政策選擇曾導致史上最嚴重的經濟崩潰,而且這種經濟崩潰也不只發生在美國。這場瘟疫始於中國,受感染人數最多的國家卻是美國──如果中國的數字可以採信的話,雖然這一點很令人懷疑。美國和中國是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生產全球國內生產毛額(GDP)的四○%。如果把歐洲聯盟(EU)──涵蓋義大利、法國、西班牙和德國等大型經濟體,病毒導致的死亡人數超過十三萬人──視為單一經濟體,並與美國和中國合起來看,受這場瘟疫的封鎖影響的全球生產超過六○%。
拿二○○八年全球金融危機、二○○○年網路泡沫股市崩盤,和一九九八年的金融恐慌來做比較將無法切中要旨。儘管那三場危機對受影響者來說相當嚴重,但比起我們目前面對的危機卻相對輕微。一九二九到一九四○年的第一次大蕭條提供了較好的參考框架,但即使是那場大震撼,也無法比擬二○二○年發生、和未來將繼續發生的大災難規模。美國股市在大蕭條期間的四年內(一九二九至一九二三年)崩跌了八九‧二%。對照之下,在新經濟大蕭條期間的四個月,美國損失的工作就高達六千萬個,而且未來還可能損失更多。
本書是從經濟學的觀點寫作,不是從病毒學,不過,有許多主題彼此密不可分。討論新經濟大蕭條的書如果不討論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那就像討論二○○五年紐奧良的破壞造成的人命損失而不提到卡翠娜颶風(Hurricane Katrina)。新型冠狀病毒就像是颶風,而蕭條是它帶來的破壞。本書內容將涵蓋兩者。
--------------------
根據歷史和凱因斯實際的定義,我們現在正經歷一個遠超過只是技術性衰退的新蕭條。蕭條的心理特性和數字一樣重要。生產和就業數字固然重要,但行為改變更重要。隨著成長恢復,動力將始於一個受壓抑的水準,瘟疫前的生產將需要幾年的時間才恢復。失業率將開始下跌,但仍處於相對的高水準,數以百萬計的勞工未來幾年的生活仍會備感困頓。在數字之外,行為將從根本發生改變,且將跨越世代。儘管白宮鼓勵大家「像美好的昔日」那樣借貸並花錢,人們仍將減少花費和增加儲蓄,過去那種日子已經結束。
病毒仍然是個謎,但科學家正全力研究它,然而蕭條是很真實的,卻被經濟學家忽視。在本書中,我們探究這個謎樣的病毒如何出現,以及我們的反應如何導致一場全球蕭條。我們不能怪罪蕭條的根源是病毒,我們只能怪罪自己對病毒的反應。我們的反應就是蕭條的真實原因。這個結果在病毒受到控制後仍會持續存在很久。
關於科學還有一點要說。一些流行病學家和免疫學家抱怨,經濟分析師不應該插手醫學。病毒、流感、疫苗和瘟疫的科學牽涉高度技術性,需要多年專業訓練才能深入堂奧,還需要臨床與實驗室的經驗才能執業。這當然是事實。
但像川普總統的顧問安東尼‧佛奇(Anthony Fauci)博士這類免疫學家在涉入公共經濟政策時,卻沒有遵循同樣的禁制。他們宣稱自己只是提出根據事實的建議,讓別人來決定經濟政策。這並非事實。當免疫學家要求世界最大的經濟體執行封鎖以減緩新型冠狀病毒傳播時,他們是在執行歷史上最重大的經濟政策改變。你無法魚與熊掌兼得,免疫學家不能要求從根本上改變美國和全球經濟體──也許持續數十年──同時堅持不讓經濟政策制訂者插手免疫學。
在未來的某個時候,二○二○年的封鎖美國經濟將被視為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政策錯誤。損失的財富和所得將以兆美元計。任何拯救的生命或避免的傷害將不足以彌補,因為有同樣有效的政策選擇可被採用卻未被嘗試。沒有證據顯示流行病學家在採取強迫六千萬美國人失去工作的政策時,曾考慮到因為藥物、酒精、自殺和絕望而喪失的生命。
--------------------
這並不是說今日不應該採取減緩疫情的措施,我們應該採取措施,但我們也希望封鎖一個二十二兆美元經濟體的免疫學家應該聽聽採取不同觀點的分析師怎麼說。在為本書做研究時,我閱讀了數十篇探究流行病學和經濟學的同儕審查後論文。任何受過教育的外行人只要願意下功夫了解相關的科學,都有許多管道了解這兩個領域,我不是流行病學家,但我對科學也不畏懼。當然,公共政策和經濟分析才是我最得心應手的領域,但也許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兩個學位,足以對有關自然科學的學術焦慮有免疫力。
本書第一章探討新型冠狀病毒起源和新冠病毒瘟疫的科學,第二章敘述全球經濟封鎖的成本和混亂,第三章從量化的觀點和身受其害的個人觀點詳細討論新經濟大蕭條。復甦已經開始,但對受害最深的低所得美國人來說,這個過程將很漫長、遲緩而且辛苦。第四章解釋為什麼聯邦準備理事會(Fed)的三兆美元貨幣和國會的四兆美元赤字支出,無法矯治蕭條。印鈔票和巨額支出可能有助於維持經濟的運行,但這些政策不應與「刺激措施」混淆。美國已經超過刺激措施可以挽救的點,除了一種鮮為人知的政策還有希望。第五章說明瘟疫或經濟蕭條都不是我們可以預期的最糟結果,社會每個角落的脫序情況每天都在發生,文明的外衣像紙一樣薄,而這張紙已被撕破。第六章提供投資人具體的投資策略,以便在瘟疫後的世界持盈保泰。最後的結論描述一種可以拯救經濟的政策,這種政策不被政治人物所了解,而且遭到經濟學家的蔑視。不過,它曾被二十世紀的兩位總統採用,而且兩次都運作良好。如果政策制訂者不用這套計畫來拯救經濟,你自己可以用它在瘟疫後的世界保存財富和繼續昌盛。我希望這套計畫獲得它應得的支持,以使經濟和你的投資組合都能興旺成長。
讓我們先從巡視這個慘遭大蹂躪的世界開始,並且到最後可以找到一條邁向更好世界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