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自我的肯定與認同,是一段很美好的歷程。
一隻擅長模仿所有聲音的鸚鵡,卻不曾聽見過「自己」的聲音……
哈洛德是隻住在公寓裡、天賦異稟的鸚鵡,任何聲音他一聽就能夠模仿,他可以完美的模仿家中所有器具的聲音,甚至是水流的聲音(這也是他最喜歡模仿的聲音)。直到有一天,哈洛德不想再模仿了,他想看看外面的世界,聽聽未曾聽過的聲音。
終於,一個適合的機會來臨了,哈洛德展翅飛向屋外,他聽見了許多未曾聽過的聲音。他才發現,原來萬物都有自己的聲音,而他卻從未聽過自己的聲音……
我們曾經都像是哈洛德一樣,或許現在也還是這樣,總是盲目的模仿他人,為的是讓人認同自己、為的是讓自己不被孤立;但其實我們生來就都不相同,或許有人很會跳舞唱歌、有人很會畫畫做菜,但並不是就要強迫自己成為像他們一樣的人,我們總會找到和自己有相同地方的朋友。
期許這本繪本可以讓大人孩子看了之後,開始擁有想要尋找自我肯定認同的勇氣!
本書特色
*書中充滿各種擬聲詞,巧妙的將文字圖像化處理,融於圖像中。
*發人省思的故事,讓大小讀者一起思索接受完美和不完美的自己,並肯定和接納自我。
*充滿想像力和趣味的動作,與意想不到的情節,使人忍不住跟著書中的角色想一起去未知的世界探險。
*繽紛又鮮豔的色彩,動畫般的連續透徒,使這個尋找自我價值的故事,不但不會沉悶,反而像給予人鼓勵和歡呼。
*適讀年齡:3歲以上
*有注音
作者
寇特妮.迪克馬斯(Courtney Dicmas)
寇特妮.迪克馬斯,美國插畫家、人物像畫家。畢業於美國明尼蘇達州麥卡利斯特學院。畢業後,寇特妮曾於南韓教授英語;三年的時間裡,她曾旅行於泰國、中國、哥斯大黎加和伊拉克北部。後來,寇特妮到英國劍橋大學,取得童書插畫的碩士學位,並正式開啟她的童書創作生涯。《自己的聲音》是她的第一本作品,獲得入圍英國水石童書大獎的肯定。目前她定居於美國的威斯康辛州,任教於藝術學院並持續創作中。
序/導讀
推薦導讀
找一個角落閉目聆聽,世界的聲音,還有自己的聲音……
兒童文學工作者/施佩君
鈴!鈴!鈴!咕嚕咕嚕咕嚕咕嚕,
滋!滋!滋!──叮!
轟嗡嗡嗡嗡嗡嗡──唏唏!
光是讀著《找尋自己的聲音》裡的狀聲文字就覺得可愛又有趣,是一本非常適合讀出聲的繪本,如果再加上動作模仿,一定會讓小讀者聽得興味盎然,笑得合不攏嘴。
故事情節可以分成三段。第一段,我們看到哈洛德模仿公寓裡聽到的聲音,活靈活現的表情動作,像個卡通人物般,讓人充滿好感……寇特妮.迪克馬斯的解釋非常巧妙,她用異時同圖法畫了八隻哈洛德在一根樹枝上,用不同的表情、姿勢說「哈囉」,每一組「哈囉」還用不同的字體區分,表示公寓內日復一日重覆的聲音已讓他疲厭,感到空虛,瞧!最後一隻哈洛德甚至是攤手倒掛,一臉生無可戀;這也讓下一個跨頁凝視窗外的背影顯得更加心事重重,值得同情。
故事的第二段,哈洛德踏上他的英雄旅程,追尋「不一樣的聲音」,他認知的世界變大變廣了,然後,他有了一個大發現:「世界上每樣東西都有自己的聲音」,那麼哈洛德也有自己的聲音嗎?
很多讀者會被這個問題問倒,我們都知道鸚鵡是聲音的模仿高手……但鸚鵡原來的叫聲是什麼樣呢?當然,在故事中「自己的聲音」有更深層的含義,指對自我的認識、認同與實現,當哈洛德想著「我一定也有自己的聲音,一定在身體裡的某個地方」時,其實正探索著三個生命大哉問:「我是誰?」「我是一個怎樣的人?」「為什麼成為這樣的我?」
故事來到第三階段:美妙的事發生了,一群鸚鵡飛了過來,他們為哈洛德美妙的聲音喝采。寇特妮.迪克馬斯用繪本告訴我們,自我概念的形成不是「我行我素」;心理學家Cooley的「鏡中自我」理論,就主張自我是社會互動的產物,個人對自己的概念是基於他人對自己的反應和知覺所產生,因此,個體對自我的看法有相當部分是受到他人的影響。有了這群新朋友的肯定,哈洛德接受了自己的聲音。
《找尋自己的聲音》的繽紛感讓人印象深刻,不只表現在色彩、人物造型上,還有加上想像力後的文圖所發出的聲音,在紙面上喧騰,讓人不由自主的開心,也不由自主的想找一個角落閉目聆聽,世界的聲音,自己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