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漢字裡的故事,了解古人有趣的風俗
三千多年前的古人,有哪些獨特的風俗?
對於古人而言,祭祀為什麼如此重要?
他們是如何祭祀的?
要獻祭那些動物?要用到那些物品?
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舉動?
他們如何舞蹈?如何唱歌?
如何到別人家中作客?
古人的審美觀如何?
這些問題,古人都在造字時,把答案藏在漢字中
每個漢字的字形演變,都述說著悠久的歷史文化
本書精選96個能展現古人風俗的漢字,詳細介紹每一個漢字的演變,從字形入手,講解與此漢字有關的古代生活形態、日常禮儀和文化常識,帶領讀者回到歷史現場,深入了解古人文化。
「福」是恭敬地捧著酒器供獻於祭臺上;「卜」是龜甲灼燒後的裂紋
「慶」則是用心捧著鹿皮去別人家裡慶賀,而「眉」是一隻大眼睛上有好看的眉毛
每個漢字不僅有故事,也有不同的遭遇!
哪些字光看長相就知道它要說什麼?
哪些字被誤用、錯用了一兩千年?
哪些字命運多舛,讓人完全忘了它原本的意思?
在研究漢字的過程中,作者許暉常常被漢字的美麗形態所打動而深感震撼。
藉由一個個漢字的深入研究,本書以最淺顯有趣的一則則小篇章,呈現三千多年前古人多樣的風俗,讓你了解古人如何祭祀?如何跳舞?如何到別人家中作客?
打開漢字裡的文化奧祕,再現古代人的生活日常!
※「漢字裡的故事」系列:《藏在漢字裡的古代生活史》已經出版,《藏在漢字裡的古代博物志》、《藏在漢字裡的古代家國志》將陸續出版,敬請期待!
作者
許暉
一九六九年生,作家。
著有《這個字,原來有這樣的身世》系列、《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系列、《古人原來是這樣說話的》、《中國人容易誤解的日常俗語》等,合著有《新說文解詞》、《中華語典》、《趣讀史記》系列等,主編有《「六十年代」氣質》、《中國歷史的後門》等。
目錄
祭祀篇
祭 以手持肉祭祀神靈
奠 酒罈放在地上準備祭祀
登 雙手捧著「豆」登上宗廟的臺階
社 用土堆成祭壇,壇上立木
器 派狗守著祭祀所用的器具
享 祖先享用祭品的宗廟
商 在祭臺上焚燒木柴祭天
血 器皿中供祭祀用的牲血
祥 放在祭臺上用來祭祀的羊
且 盛放祭肉的几案
俎 兩塊牲肉放在几案上或祭器裡
進 將捕獲的鳥兒當作祭牲,進獻給祖先
獻 把狗放在鬲中煮熟用來獻祭
薦 把吃草的野牛作為祭牲
造 把祭品裝進「舟」這種承盤去祭祀
福 恭敬地捧著酒器供獻於祭臺上
彝 雙手捧著鳥或雞進獻給神靈和祖先
遣 兩隻手抓著盛在祭器中的牲肉
沈 把牛沉入河流以祭水神
艱 擊鼓並用被捆縛的活人獻祭
突 把狗埋在坑穴裡祭祀灶神
多 把祭祀所用的肉分成兩塊
豚 專門用於祭祀的小豬
膏 在宗廟裡用動物的油脂祭祀祖先
牢 把牛關進欄圈裡等待祭祀
巫 女巫手持道具舞蹈
占 察看卜骨的裂紋以獲取神意
卜 龜甲灼燒後的裂紋
厭 人吃祭祀所用的狗肉而飽
若 女巫祈神後跪著等待神靈的降示
示 用石塊或木柱搭起的簡易祭臺
尾 連同尾巴一起剝取的獸皮
異 雙臂張開、大頭駭人的鬼
貞 用鼎來占卜
禪 祭祀土地神祈求多產穀子
服 按壓跪著的人牲,用他的血祭祀
宗 屋子裡供奉神主的祭臺
帝 焚燒捆紮的木柴來祭天
匕 半跪拜的柔順婦女
民俗篇
書 一隻手拿著筆書寫
冊 中有橫木、夯打入地的柵欄
畫 用手持筆畫出田界
舞 舞者兩手執鳥羽而舞
鼓 手拿著鼓槌,使勁地敲鼓
虞 人戴著虎頭面具起舞,邊舞邊唱
望 一個人站在土堆上遠望
復 一隻腳走進城門
害 在家裡口角會互相傷害
拜 長髮之人舉手躬身而拜
慶 用心捧著鹿皮去別人家裡慶賀
賓 客人走到家裡來了
哭 孝子散髮捶胸跳躍號哭
憂 低頭伸手憂愁地搔頭髮
盡 手持小刷子清洗器皿
相 一隻大眼睛盯著一棵樹看
保 把孩子背在背上
遺 用雙手捧著貝去送給別人
專 用手旋轉紡磚來織布
堯 人的頭上頂著兩個陶罐
吹 跪坐著的人張開嘴巴用力吐氣
省 一隻大眼睛仔細觀察初生的小草
晉 兩支箭投入盛有小豆的壺中
旋 士兵的腳步隨著旗幟的指向而轉移
糞 雙手持著簸箕清除汙穢
欠 一個人側身打呵欠
丞 伸手去救陷阱裡的人
系 手抓住絲繩繫東西
敢 雙手持「干」去刺野豬
遲 一個人騎在另一個人的背上前行
逆 人往相反的方向行走
宿 人跪坐在草席上準備睡覺
盥 手伸進盆子裡用水洗
夙 人在月光下用雙手辛苦勞作
男女篇
男 拿著「耒」的農具在田裡翻土
女 跪坐著做家務的女人
夫 正面站著的男人插上髮簪
妻 手抓著女人的頭髮把她搶走
婚 來賓持「爵」祝福後傾聽眾人的應和
發 助跑後將手持的棒子投擲出去
歸 持帚做家務的女人要來了
婦 跪坐著用掃帚打掃
處 戴著虎皮冠的人在祭祀後靠著几案休息
丫 樹木或物體的分叉
尤 受到阻礙的植物屈曲生長
眉 一隻大眼睛上有好看的眉毛
麗 鹿頭上長著兩隻美麗的角
嬰 女子用手取來串玉做為裝飾
媚 長著大眼睛和漂亮眉毛的女子
身 懷孕後身體重得彎下了腰
舌 像蛇一樣分叉的舌頭
齒 嘴巴張大露出白森森的牙齒
自 鼻翼、鼻梁、鼻孔都畫出來了
牙 上下交錯的兩顆大牙
耳 一隻區分內、外的喇叭形耳朵
足 膝蓋以下伸出大趾的腳
齲 一條蟲子使勁兒往牙齒裡鑽
序/導讀
序
「風俗」一詞,東漢學者班固在《漢書.地理志》中解釋說:「凡民函五常之性,而其剛柔緩急,音聲不同,繫水土之風氣,故謂之風;好惡取捨,動靜亡常,隨君上之情欲,故謂之俗。」其中,「五常」指的是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這五種倫常道德。
根據班固的定義,「風」是由地理、氣候等因素所導致的人們性格和語音的差別,「俗」則是由人的感情、欲望所導致的好惡、取捨的獨特習俗。所謂「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是也。
不解風俗,則讀不懂古書。比如《禮記.曲禮上》篇有「暑毋褰裳」的禮儀要求,上衣稱「衣」,下裙稱「裳」,「褰(ㄑㄧㄢ)」是撩起衣服之意;「暑毋褰裳」的意思是說,天氣再熱也不能撩起下裙。《禮記.內則》篇又有「不涉不撅」,意思是說,不涉水的時候不能掀起衣服。這是為什麼呢?原來,周代的時候,膝蓋以上沒有今人所穿的內衣,如果撩起下裙,下體就會走光。
今天讀不懂古書沒關係,但是在古代,如果不解風俗,嚴重的話是要掉腦袋的,因此《禮記.曲禮上》篇中規定:「入竟而問禁,入國而問俗,入門而問諱。」意思是說:進入別國的邊境時,要先問該國政治與教化方面的忌諱;進入別國的城門時,要先問城市之中所常行的風俗和厭惡的事情;進入別人家門的時候,要先問主人祖先的名字,以便談話時加以避諱。後人用「入鄉隨俗」一言以蔽之。
岳飛的孫子岳珂在《桯(ㄊㄧㄥ)史》中講過一個有趣的故事:南宋年間,有兩位狂生,一位姓張,一位姓吳,聽說西夏有意入侵南宋,遂叛國而往,在酒家裡痛飲,揮筆在牆壁上大書:「張元、吳昊,來飲此樓。」原來,西夏國君的名字叫李元昊,張、吳這兩位狂生故意將元昊之名嵌入自己的名字裡面,目的是要引起注意。果然,被捕後,李元昊以「入國問諱之義」詰問,差點砍了他們的頭。
本書把九十六個漢字分為祭祀、民俗、男女三個單元,詳細講解古人日常生活中那些有趣又鮮為人知的風俗,為古代與現代之間的傳承,搭起一座讓人可以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方便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