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式學習,從小就能開始!
 
作者: 莎拉.列夫, 阿曼達.克拉克 
系列: 學習與教育
書城編號: 24436400

原價: HK$167.00
現售: HK$158.65 節省: HK$8.35

購買此書 10本或以上 9折, 60本或以上 8折

購買後立即進貨, 約需 7-12 天

 
 
出版社: 親子天下
出版日期: 2022/03/31
頁數: 352
重量: 480 grams
ISBN: 9786263052024

商品簡介


——帶領你進入專題式學習(PBL)的起手式——
從目的性讀寫到自主學習,從社會情緒學習到溝通合作,
小小孩都能掌握的統整探究力,這樣起步。
透過 3階段 ╳ 3層次 ╳ 5原則 ╳ 30+成果提案,
引導孩子成為獨立自主的學習者!

․幼兒期孩子就能做專題研究?他們還那麼小,有可能嗎?
․我的孩子還不會讀寫,能進行的學習活動相當有限?

․如何打造一個支持自主學習、追根究柢的教室?
․如何運用「專題式學習」,發展新課綱強調的「統整課程」?
․遵循學生的興趣、給予過多選擇,難道不會讓我的教室秩序大亂?
․師長如何幫助孩子,找到具有挑戰性的研究問題?
․如何增加學生提問的精細度,創造重視所有提問的教室文化?

如果你曾因上述問題困擾許久,
那麼,這本絕對值得成為你教學路上的案頭書!

還記得學齡前孩子是如何學習的嗎?
想想當探索新奇事物時,那對閃閃發亮的雙眼,
花了一段時間終於克服困難,嘴角揚起那抹充滿自信的微笑……
是的!幼兒階段的學習,就是最自然、最具強烈動機的學習方式:
能自由地決定自己想要追求的目標,盡情地向前邁進、大膽探索;
學習在困難與挫折中,一步步建構起自己的知識,最後順利地解決問題!

然而,許多大人卻經常認為幼兒階段的孩子年齡還太小,
不僅需要人照顧、無法進行團隊合作、也不具備讀寫能力……
這些大人以為年幼的孩子只能聽從大人一步步的指令來學習,
太複雜、強調思考與問題解決的學習內容,孩子絕對做不來。

事實真是如此嗎?

「專題式學習」(Project Based Learning,簡稱PBL)是奠基於「解決問題」的前提下,
重視孩子的自主學習、反思所學、合作溝通的一種創新性學習模式,
也有人稱之為「方案式學習」、「主題探索學習」、「主題式學習」。

PBL 專題式學習, 適用於各種年段的孩子與所有學習者。
在PBL教室中,孩子會針對某一特定主題作深入探究,
並與同儕環繞著一個真實的任務下彼此合作溝通。
孩子能知道「為何學習」的意義,同時在大人的引導下,
學習「如何學習」的方法與策略。
孩子將為自己的學習承擔起更多責任,
真正落實「以學習者為中心、以探究為本」的教育理念。

本書作者為三位PBL Works全美教師會成員,他們經由多年幼教與國小教學經驗發現,
即使是幼兒階段的孩子都能藉由PBL這種學習模式,為一生的學習扎下穩固的基礎。
PBL 專題式學習,巧妙地運用孩子與生俱來的好奇天性,
幫助孩子探索與生活直接相關的有趣事物,讓孩子每天都帶著興奮的心情走進教室,
迫不急待地想知道:
今天我將學習到什麼?能發現什麼新鮮事?我和同儕還能為他人做出哪些貢獻?

PBL的概念與原則,是每個教室與家庭都能具體落實的學習模式。
本書為讀者提供扎實的教學案例、學習體驗和教學策略,
也將大大擴展你對「專題式學習」的視野。
如果連幼兒都可以做得到,我們不應再錯認 PBL 只能是大小孩或資優生的專利。
就讓PBL資深教師群,手把手地帶領共同為「素養教育」與「探究式學習」向下扎根,
讓每個孩子都能從中獲益、為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本書特點

1.從概念到實務,心得詳實收錄:本書教師群均為PBL Works美國教師會成員,從源自於杜威做中學的概念原則策略,到作者持續數月的戶外實際課堂案例紀錄,以專題式學習專家群的視角,重新認識這個被譽為最能「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專題式學習!

2.大量圖表輔佐,易於對照吸收:全書共52幅圖表,從實際教室場景照片、學生作業成果展示、概念統整三層次,到傳統式與專題式教室樣貌區隔、專題式實施歷程中的師生對話⋯⋯等,把概念可視化,將歷程前後對照,並大量輔圖片或表格呈現,幫助讀者有效理解。

3.標註問題誤區,提供快速策略:各篇起始均以多數人對「專題式學習」常見的提問與疑惑出發,作者群在闡釋過程中,隨時以「快速策略」方塊文章提供教學眉角,並針對常見迷思以「戰勝誤區」更進一步說明闡釋。

名人推薦

「專題式學習」不僅僅是一種以學習者為中心,尊重孩子、燃起孩子動力的教學模式,更是可以讓教育工作者的教學真正「活起來」的教學模式。如果你是對於日復一日的教學生態已經有些倦怠、又找不到方向的老師,本書將提供你有效的方法,讓學習成為雙向的互動,讓你的教學生活充滿無限的可能性。
——何翩翩(牧村親子共學教室創辦人╱蒙特梭利教育專家)

看見《專題式學習,從小就能開始》這本書,真是讓我非常驚喜。我相信這本書一定可以為渴望創新發展方案教學的台灣教師們,帶來有效的方法和實踐的機會。
——唐富美(四季藝術兒童教育機構創辦人)

書中提醒我們,學齡前的孩子已是獨立和善於溝通的人,能把豐富的知識、經驗和技能帶入教室,即使面對挑戰也是如此。透過此書,我們看到一個支持幼兒獨立且追根究柢的教室,幼兒在此互動合作,進行有意義的學習。誠摯推薦本書,讓我們一起相信學習的潛力。
——陳劍涵(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師資培育暨就業輔導處副教授、
台灣國際教育資源網學會iEARN Taiwan理事長)

本書展現PBL背後所連結的建構主義精神與要義,也為讀者提供了手把手的教學設計與指導。對於想要了解PBL要義,不想走上誤解PBL歷程冤枉路的教育工作者而言,本書更是深具啟發。
——張淑玲(昶心蒙特梭利實驗教育負責人)

 

【推薦序】

在幼兒時期實施「專題式學習」

 

唐富美

(四季藝術兒童教育機構創辦人)

曾到四季藝術幼兒園參訪的訪客,都對於孩子們專注投入探索的學習態度、教室內充滿藝術美感的情境和學習區,以及豐富多元的幼兒作品,感到不可思議。外界也常驚嘆並好奇四季藝術的教師們,究竟如何帶領孩子在長達數月的專題研究上,展現深入方案探究、合作溝通、計畫執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尤其這幾年時代的急遽變化,為台灣的幼兒教育帶來必須改變的力量,家長們逐漸認知到孩子對於創新學習機會的渴望,也為教師們帶來教學創新的壓力和推力。在渴望教育改變的期待中,四季藝術曾舉辦兒童教育展,也舉辦多次的師資培訓活動,分享四季藝術教育理想的本土實踐,讓更多人看見兒童教育的無限可能,鼓勵更多教師投入方案教學「專題式學習」(簡稱PBL)的實踐,為台灣的孩子帶來更美好的學習與未來。

每一次看到參與教師的積極投入與熱情迴響,都讓我們感受到台灣幼兒教育現場的教師們不是不為,而是缺乏方法與機會。所以,當我看見親子天下出版的《專題式學習,從小就能開始》這本書,真是非常驚喜,因為我相信這本書一定可以為渴望創新發展方案教學的台灣教師們,帶來有效的方法和實踐的機會。

 

書中介紹了五項建構主義的原則如何為幼兒教室的PBL創造條件,也透過深入的專題實例分享,探索這些原則的實際應用,讓讀者學習如何在自己的教室裡,建立一個建構主義的環境和機會,幫助孩子展開邁向實施PBL的旅程。

 

從實例中可以看到,教師如何透過搭建鷹架的教學方式,邀請學生進入學習過程,鼓勵他們分享觀點,以及將學習置於一個有意義有相關性的專題和環境中。隨著一路閱讀下去,會持續看到這些建構主義的原則如何引導孩子透過PBL,讓孩子從社會互動、動手操作和動腦思考的體驗中,深刻地展開有意義的學習。這提供給老師一個清楚的目的,去設計和發展PBL的方向。

 

我非常鼓勵大家積極擁抱PBL,不只是因為其理念與四季藝術本身的價值觀不謀而合,也是因爲孩子真的能夠且應該在世界上扮演更積極的角色。在四季藝術,我們看見很小的孩子就可以開始參與PBL,這個學習模式鼓勵孩子們去探索他們與真實世界的連結,透過觀察與參與,盡情提問、合作擬訂計畫,面對困難與失敗,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貫徹想法,並為自己的教室、社區和環境的改變,貢獻自己的能力。因此,孩子不僅學習到知識、技能,培養出素養,更重要的是,能更加了解自己身為人和學習者的意義,也與同儕、老師,及更廣大的不同團體成員建立關係,並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就讓《專題式學習,從小就能開始》這本好書,帶領您和孩子走上不可思議的PBL方案探索之路吧!相信這個學習模式不只會改變孩子未來的人生,也會讓身為教師的您,教學生涯充滿幸福與意義!

 

【推薦序】

打造一個支持自主學習

追根究柢的教室

 

陳劍涵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師資培育暨就業輔導處副教授、

台灣國際教育資源網學會iEARN Taiwan理事長)

 

多大的孩子才能進行「專題式學習」?莎拉‧列夫等三位專精「專題式學習」教師,在本書中開宗明義以「專題式學習」的實作歷程,說明帶領幼兒進行「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實踐。

「專題式學習」奠基於建構主義,強調「以學習者為中心」,利用與課程統整的方式,讓學生持續探究,並於過程中進行有目的的讀寫技能學習。學生不但培養獨立與合作能力,更扮演主動學習的角色,最終接受合宜的評量並公開學習成果。

 

書中主要作者莎拉提醒我們,學齡前的孩子已是獨立和善於溝通的人,能把豐富的知識、經驗和技能帶入教室,即使面對挑戰也是如此。透過此書,我們看到一個支持幼兒獨立且追根究柢的教室,幼兒在此互動合作,進行有意義的學習。誠摯推薦本書,讓我們一起相信學習的潛力。

 

作者

莎拉・列夫(Sara Lev)

自2005 年以來,莎拉一直在公、私立以及特許學校擔任幼教老師,同時肩負各種領導角色,支援老師進行社會與情緒技能的學習以及「專題式學習」。2017 年,她成為PBLWorks 全美教師會成員,在美國各地推廣「專題式學習」。她在紐約市濱河街學院(Bank Street College)獲得幼兒教學碩士。目前與丈夫和兩名兒子住在洛杉磯。

阿曼達・克拉克(Amanda Clark)

阿曼達是具有十五年教學資歷的小學教師、讀寫教學帶領人,並擔任教學輔導員十六年。她在愛荷華州的德雷克大學獲得哲學碩博士學位。她目前是師資培育的助理教授,幫助即將進入職場的準教師們學習「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法以及「專題式學習」,並應用在未來的課堂教學中。她目前是PBLWorks全美教師會成員。她和丈夫住在愛荷華州德斯莫恩。

艾琳・史塔基(Erin Starkey)

艾琳自2008 年從艾柏林基督大學畢業後,就開啟她的教書生涯。大學畢業後便加入德州教師研究員計畫,並於2009 年獲得教育學碩士學位。過去經歷包括:課堂教師、教學輔導員,學區技術專員、課程編寫者以及研討會主辦人。她目前是PBLWorks 全美教師會成員。目前與家人住在德州聖安東尼。


譯者簡介
許芳菊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新聞研究所碩士,曾任《天下雜誌》副總編輯、《康健雜誌》總編輯、《 親子天下》總主筆。
長年在財經、健康、教育的領域裡報導探索,亦同時著迷於心理分析、宗教、神話與身心之間的關連。著有:《勇不放棄—唐獎得主的故事》、《希望,永遠在路上 —天下雜誌的故事》、《有效閱讀》等書,譯有《邁向目的之路》、《單車生活救經濟》、《日本製造,幻想浪潮》、《未來十年微趨勢》、《用瑜珈療癒創傷》等書。

目錄

【導 讀】 不只是一種教學法 張淑玲
【推薦序】 在幼兒時期實施專題式學習 唐富美
【推薦序】 打造一個支持自主學習、追根究柢的教室 陳劍涵
【作者介紹】
【圖表清單】
【前 言】
【幼兒「專題式學習」階段圖】

01建構主義的實踐:在幼兒教室裡創造「專題式學習」環境
 「戶外教室」專題:建構主義原則的實踐
 原則1:將學習置入複雜、真實且相關的環境之中
 原則2:提供社會協商與責任分擔的機會,讓它們成為學習的一部分
 原則3:支持多元觀點與多元呈現的內容
 原則4:鼓勵自主學習
 原則5:培養自我意識,以及對知識建構的理解
 戰勝誤解

02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實踐
 「以學習者為中心」教學模式的前提
 「以學習者為中心」幼兒教室的特徵
 「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室「看起來」像什麼?
 「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室「聽起來」像什麼?
 「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室「感覺起來」像什麼?

03專題計畫:一種統整的模式
 為「專題式學習」的統整模式提供願景
 為統整模式做計畫
 戶外教室專題:一種整合的計畫方法
 幼兒「專題式學習」的統整三層次
 開始計畫屬於自己的專題
 戰勝誤解

04重新定義研究:持續探究幼兒「專題式學習」
 拓展幼兒「研究」的視野
 調查與實驗
 戶外教室專題:持續探究的實踐
 WHY:持續探究的更廣泛應用
 WHO:老師和學生各自該扮演怎樣的角色?
 WHAT:如何決定專題的內容?
 HOW:持續探究的方法
 WHEN & WHERE:將持續的探究納入日常教學
 戰勝誤解

05發展幼兒的讀寫能力:用「專題式學習」教導目的性讀寫素養
 讀寫素養教學的三大要素
 目的性讀寫素養的實施策略
 策略1:班級討論
 策略2:印刷品豐富的環境
 策略3:專家來訪和實地考察
 策略4:大聲朗讀
 策略5:自由活動時間
 策略6:假想遊戲
 策略7:書寫表達
 策略8:插畫
 策略9:自創拼字或「大膽」拼字
 策略10:標示插畫
 戰勝誤解

06將SEL置入「專題式學習」:培養獨立和合作能力
 SEL的架構
 「專題式學習」情境下的SEL
 成為一位「獨立的學習者」意味著什麼?
 「獨立性」在「專題式學習」中意味著什麼?
 「協作」在「專題式學習」中意味著什麼?
 啟動「專題式學習」中的協作學習
 將SEL置入「專題式學習」
 專案中的個案觀察
 戰勝誤解

07反思、回饋與調整:在學習過程中扮演主動的角色
 在幼兒「專題式學習」中的反思
 在幼兒「專題式學習」中的回饋
 在幼兒「專題式學習」中的調整
 案例分享
 戰勝誤解

08分享所學:幼兒「專題式學習」的評量與公開成果
 評量的目的是什麼?
 評量的類型有哪些?
 幼兒「專題式學習」公開成果的意義
 多元的成果展現方式
書寫成果╱口語報告成果╱媒體、藝術和科技成果╱創造型成果╱計畫型成果╱其他的點子
 戰勝誤解

【結 語】邁向成功
【致 謝】
【附 錄】專題計畫書
【其他資源與參考文獻】

序/導讀

【自序】
如果有一本你想看的書,但它還沒有被寫出來,你就必須自己動筆。
――――托妮.莫瑞森(Toni Morrison)

當我告訴別人我在幼兒園教書,不論對方是否從事教育工作,通常都會給我兩種回應:「你一定非常有耐心。這份工作我永遠做不來。」或是:「喔,你教的是嬰兒!」(說話的人通常會歪著頭,伴隨著甜美的微笑,並深情地將雙手放在他們的胸口。)而當我告訴別人,我採用「專題式學習」(Project Based Learning,簡稱PBL)來教4、5歲的學生時,他們的反應幾乎都是:「怎麼可能?他們還這麼小!」在我開始教學生涯的頭幾年,對這樣的評論通常會一笑置之,對於其中所隱含的訊息也沒有想太多。大家認為學齡前兒童無法參與「專題式學習」,是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還需要人照顧、缺乏基本技能,而且無法團隊合作。

不過,現在的我已經把這種評論,當做是替年幼孩子辯護的機會,讓大人知道一件重要的事:學齡前的孩子絕不只是嬰兒;他們是獨立且善於溝通的人,他們每天都能把豐富的知識、經驗和技能帶進教室裡。是他們讓我充滿了熱情與好奇,去思考:他們是誰?他們將成為什麼樣的人?孩子們的一言一行對我來說意義重大,我們在一起學習的每一天都讓我感到驚訝與鼓舞,即使是在面對許多充滿挑戰的時刻(顯然很多)依然如此。

我是個非常幸運的人,在我展開教學生涯之初,甚至當決定要成為老師的那一天起,就能認識到「專題式學習」,並且因著它的核心理念和價值,塑造了我的教學方法。我之所以擁抱「專題式學習」,是因為這種學習方式的價值與我本身的價值觀不謀而合,都主張兒童是獨立且喜歡追根究柢的;學習必須是有意義的,並且發生在團體與他人的互動之中;孩子能夠且應該在生活環境中扮演積極的角色。

在歷經多年教學經驗後,我更加確信這些價值觀。對於能夠一路走在「專題式學習」旅程中,我一向充滿感激,如今更與我的兩位同事兼朋友阿曼達(Amanda Clark)和艾琳(Erin Starkey),一同協助更多老師開啟「專題式學習」的學習之路。

我們相信,不論年齡大小的所有學生都可以參與「專題式學習」。學生藉由這種學習模式,將能夠學習許多關於他們自己和這個世界的功課。他們可以盡情地提問、擬訂計畫,並且貫徹他們的想法。透過「專題式學習」,孩子不僅學到必須學習的內容,更重要的是,他們更加了解身為人和學習者的意義。他們能與同儕建立關係,也和老師以及更廣大的團體成員建立關係,並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專題式學習」巧妙地運用孩子們好奇的天性和興趣,讓他們探索與發現那些與自身生活直接相關、並影響到周遭人、事、物的有趣事物。

「專題式學習」是一種教學模式,在這個持續進行的過程中,學生會學習主動地建構知識,來回答某個「驅動問題」(driving question)或解決某項挑戰,最後在與同儕齊力合作下發表成果。所謂「專題」,指的是一個完整的學習單元,它是一個經過精心設計,並且需要進行好幾個星期、甚至好幾個月的單元。它不能與老師們俗稱的「專題」做混淆,後者通常是一次性、動手操作的活動,例如製作立體圖、海報等。「專題式學習」是讓孩子投入嚴謹的探究活動,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成為積極的參與者。它整合了基本的學業以及社會與情緒技能,並賦予孩子學習的遷移能力,讓他們在教室之外也能進行新的學習。

身為PBLWorks的全美教師會成員,我們有幸與來自全球各地、任教於各級學校的教師合作。許多國小與國、高中老師懷抱著熱情前來學習「專題式學習」,希望知道如何有效地帶領學生設計專題。有趣的是,有一些幼教老師仍然不相信「專題式學習」可以有效地應用在他們的教室裡。他們往往只是坐在工作坊裡搖頭思索,然後大聲宣稱:「當然,這種教學法對大一點的學生可行,但是我班上的孩子絕對做不來。」

「是什麼原因造成他們的遲疑?」我不斷思考這個問題,而當我問這些老師並請他們加以解釋時,他們透露出來的感受通常與所抱持的教育理念、當前的教學方式,或是對「專題式學習」的迷思有關。老師們經常提出的質疑是:「我的學生才剛學會認字,要如何參與研究和做專題?」他們假設年幼的孩子必須先被灌輸許多內容才能做專題,但光是做到這些,就沒時間做其他事情了。此外,老師們也不確定學生是否有能力獨立學習,以及是否能和同儕合作。他們很難想像年幼的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成為積極主動的一員,能對專題進行反思、調整、提供和接受回饋。他們擔心「專題式學習」缺乏任何評量方式以衡量學生的發展,也不確定孩子是否成熟到能夠公開地分享學習成果。

身為作者的我們完全理解這些老師的考量、擔憂,以及可能面對的種種真實挑戰。我們曾經帶過幼兒班與小學低年級的孩子,並輔導過學前班、小學低年級老師和學校的行政領導者。在本書中,我們將貢獻長期以來致力於兒童學習的研究,以及對於「以學習者為中心」教學法的了解、體會與經驗,並特別針對幼兒階段的「專題式學習」做為本書主題,幫助讀者從頭準備就緒,帶著最年幼的孩子一起學習。

在接下來的內容中,我們將討論那些經常阻礙老師實施「專題式學習」的障礙和假設。每一章的開頭內容,都是蒐集自全國各地教師的某種特定心聲,我們會試圖在一章接著一章的內容中化解每個迷思與誤解。本書也將分享我在2018年至2019年的秋季,協助我在「過渡性幼兒園」(Transitional Kindergarten,簡稱TK)的學生所完成的「戶外教室」專題,這群年約4、5歲的孩子最後設計出專屬於自己的戶外教室空間。我的班級是由一群來自不同語言和文化背景的學生所組成。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你將會遇見許多參與這個專題的孩子,並參與他們設法解決問題的過程。從中你將會發現,3 至8歲幼兒發展階段的孩子是一個有能力、有想法、有覺察力的個體,他們能夠參與複雜且嚴謹的專題工作。

本書為讀者提供扎實的教學案例、學習體驗和教學策略,證明運用適宜的方法,便可以將「專題式學習」落實在年幼的學習者身上。在本書中,我們提供一些研究,幫助讀者克服存在於幼兒「專題式學習」的誤解。我們也刻意避免提供簡單的技巧和訣竅,轉而介紹比較實用的方法和策略,鼓勵讀者從嶄新的角度回頭檢視當前的做法。

在內文中,我們也設計許多與讀者輕鬆互動的機會,以及專欄名稱為「反思與連結」的輔導時間,你可以把它想像成作者當中有一人坐在你的對面,陪伴你一同審慎地思考問題、連結你當前的做法,並在你計畫下一步時提供輔導與協助。在這篇前言之後,你會看到「幼兒專題式學習階段圖」,這份文件能幫助你辨識目前正在閱讀的構想,以及適合放入「專題式學習」的哪個階段。此外,我們還添加兩個具參考性的附錄,可做為內文提及相關內容時的延伸閱讀。

在閱讀每一章內容時,請保持開放的心態以尋求理解,並且試著想像「專題式學習」如何依照你所處的時空條件,在你的那群學生身上產生效果。我們知道每一種「教」與「學」的情境都會受到一系列獨特條件的影響,我們的目標是讓你親身體會「專題式學習」的可實踐性,為你在教室裡的成功教學做好準備。

實施「專題式學習」可能意味著必須改變你原本的某些教學理念,開始遵循建構主義的學習方法,並運用「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做法來計畫、管理、教學和評量。你可能還需要捨棄一些過去習以為常且得心應手的做法,或者對一些驗證過的教學策略進行調整。我們知道,一想到要再「多做一件事」,有時會讓人感覺窒礙難行,但是「專題式學習」並非在塞滿的時間表裡額外「多做一件事」。更清楚地說,它就是那件事,它就是那個工具,用來將學業技能與知識內容,以及社會與情緒技能有效地統整在一起,來為孩子的讀寫能力打下良好基礎,並鼓勵幼兒在學習過程中扮演起積極主動的角色。

請務必記得,並沒有所謂的「完美專題」這回事。透過反思,總有一些可改進之處,書中提到的「戶外教室」專題當然也不例外。我們也知道,這個專題是在特定的時空(一個新的年級,加上一間空的教室)裡進行的,可能不容易複製與應用。但重點不在於「模仿」這個專題,而在於見證這些元素是如何在一個真實、並且與這個群體相關的背景之下,在這個時間和這個空間裡交織在一起的。「專題式學習」最獨特之處在於,它可以(而且必須)適應你的學校團體,並且能應用在生活中。

我們很高興翻開這本書的你對於「專題式學習」感到興趣,誠摯地希望你能利用本書做為你的資源,也鼓勵你與夥伴進一步尋求額外的訓練,深入挖掘「專題式學習」的美妙,更歡迎你透過社群媒體跟我們聯繫。不論你現在處在「專題式學習」旅程中的何處,我們衷心盼望共同陪伴你走在這條實踐的道路上。

莎拉・列夫(Sara Lev)
2020年1月

 

【導讀】

不只是一種教學法

——讓學習迎向真實世界,

實踐「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目標

 

張淑玲

(昶心蒙特梭利實驗教育負責人)

 

2021年初,我受託於民間機構進行「專題式學習」(Project Based Learning, 以下簡稱PBL)教學法研究時,在琳瑯滿目的論文及書籍中,有一本書深深地吸引我的目光,那就是讀者手上的這本書。

 

過去在討論PBL教學法實踐時,大多數人預設的實踐場域會局限在中學階段以上,甚少能夠看到中學階段以下的實踐案例,更遑論是在幼兒時期階段導入PBL教學法的可能。所以,當本書於2020年在美國出版時,作者們藉由自身如何在幼兒時期階段導入PBL教學法,藉以顛覆傳統上認為這種教學法僅適用於中學以上學程的迷思與誤解,並進行全面地解構與再建構時,實在是太令人驚豔!

 

這本書的誕生源於美國「PBLWorks全美教師會」高峰會時的會議與工作坊成果集結。書中的核心案例是由作者群之一的莎拉・列夫(Sara Lev),分享如何帶領一群4歲的孩子,設計和創造一個符合他們的需求與想像,兼顧學習與遊戲的戶外空間。這個專案項目涉及的問題頗為複雜與真實,就算是更為年長的學生都不見得能夠順利地協力完成,更何況是幾乎不具備任何先備知識與經驗的幼童!如果連4歲的幼童教室裡都能進行PBL的教學,那麼其他以學生先備知識與能力不足,以至於無法推動PBL的迷思,幾乎成了不堪一擊的藉口。

 

本書展現PBL背後所連結的建構主義精神與要義,當然也為讀者提供了手把手的教學設計與指導。對於想要了解PBL要義,不想走上誤解PBL歷程冤枉路的教育工作者而言,本書更是深具啟發。

 

PBL教學法概念的原型最早見於美國當代著名的現代進步主義教育學派之父杜威(John Dewey, 1859~1952)。在杜威的教育哲學經典名著《民主與教育》(Democracy and Education)中,全面地闡述強調「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等概念,並以之衍生論及強調兒童應該從經驗中學習,亦即其著名的從「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的教育指導方針。之後,杜威的學生及傳承者克伯屈(William Heard Kilpatrick)延伸此一核心概念,提出所謂的「設計教學法」(Project method of teaching),之後更歷經演變,遂逐一完備成現今奠基於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的「專題式學習法」。

 

在這幾年各國推動的新興教改中,「以學習者為中心」(Learner centered approaches或是Student centered learning)幾乎是教改理念的聖杯。PBL則是這幾年新興的熱門關鍵字之一。儘管教育工作者無不同意學習應該從「以教師為中心」或「以知識內容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但這個聽起來正確無比的教學法,其實挑戰了許多教學現場的運行慣性,甚至更暗示著「教」與「學」權力關係結構的改變。有的老師擔心,這是否意味著由學生主宰教學?老師喪失教學的主導能力,是否代表老師價值的下滑與失落?類似這種觀念上的迷思,本書都有一針見血的指引。

 

以上述迷思為例,作者援引潘尼茲(Panitz)(1922)所寫的:「以學習者為中心」意味著學生必須對於「要做什麼」以及「如何做」,提供自己的想法;「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室,並不是由學習者所控制的教室。重點在於學生如何藉此被賦予「參與學習的權力」。在這一點上,無疑是真正體現杜威所謂「民主」與「教育」的真正意涵與價值。這也是本書所強調的,PBL不僅是教學指南,更是價值觀的體現,在權力結構上真正賦權給學習者參與。所以就算是年幼如學齡前的孩子,只要能夠讓他們參與意見的表達,了解分工的模式,理解專題的最終目標,幼兒園也可以一起建立專屬於他們的戶外教室,讓這個學習產生真實的意義。

除了以上迷思之外,另一個在PBL推行上常見的擔憂,則是PBL教學似乎是打破慣行的套裝知識學習模式,以至於學習會顯得混亂且缺乏系統。這種感覺起來「放任」的教學模式,會不會讓知識學習變得膚淺?對此,本書也提出關鍵的前提:必須深入了解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以避免這類學習災難的產生。

 

建構主義取向的理論主要來自皮亞傑(Jean Piaget)的兒童認知發展理論。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者建構知識並非只是被動的接收訊息。對於客觀存在的世界以及所賦予的意義,皆是學習者基於自己的經驗所建構出的理解與詮釋。所以,親自直接參與是完成學習的關鍵,強調由實踐中學習的重要性與價值。

 

老師在進行PBL教學之前,如果沒有充分理解建構主義並提供學習的鷹架,那麼PBL教學必然會陷入雜亂無章且缺乏效率。所以,充分掌握建構主義的原則,是成功施行PBL教學最關鍵的要素。在本書中,針對建構主義理念所主導的課程設計發展模式以及五大教學原則,也有明確地詳述及說明,並提供生動的範例,讓這些抽象的教育哲學能夠被具象的理解。

 

另一個讓PBL教學成功實施至關重要的關鍵則是,能否找出知識與專題統整的方法。「統整」的方法論是讓大多數老師卻步不前的最大疑慮之一,這也是為什麼大多數老師都會認為,在開始一個專題學習之前,必須要先教會孩子許多先備套裝知識,這樣孩子在進入專題時才能「準備就緒」。一旦老師進入這種準備模式時,PBL教學便會變成是老師需要額外準備的課程,導致老師可能礙於心力與時間限制,而放棄施行PBL教學。由此可知,學習統整的方法論也是至關重要的。

 

在PBL中強調的「統整」是「一種創新的方法」,著重在「圍繞一個概念」,來讓學科知識成為提供支援的方法。產生有意義的連結,讓知識的關聯性、深度與廣度得以開展。在本書中也提及統整的三種層次:「有意識的統整」、「平行的統整」與「自發性的統整」。利用這三種統整層次,老師可以引導學生成功地進行知識統整。在整個引導過程中,提問是重要的。對的「驅動問題」 (Driving question)會引導出更有意義以及更有延伸性的學習與討論。

 

知識的整合本該就是世界運行的原貌。這個世界並不真的依照被分割為單一學科的知識在運行。然而,現今的教育體系硬是把知識課程拆解成破碎片段的樣貌。在社會分工日益精細的演變下,要能掌握跨領域的整合知識愈來愈難。藉由PBL,我們才有機會演練如何應用與統整這些套裝知識,讓這些靜態知識變成有意義的學習。

 

台灣歷經幾次由上而下的教改,從早年的以普及國民義務教育,提升全民知識為目標,進展為強調能力與知識並重,希望培養學生有「帶得走的能力」,以及到前幾年強調素養教育,希望結合知識、態度與能力的108課綱,無一不在跟上世界變化的腳步。然而,儘管我們的教改一直在改變,現場教學模式的窠臼依然沉重。2014年「實驗教育三法」通過後,讓創新的教學模式與課程設計有了落地實驗的可能。本書雖然以幼兒期實施PBL為名,實則在國外近幾年來日益受到重視的PBL教學法上,有著從概念到指導手冊般的全面性涵括。

 

誠摯地希望本書的出版與引入,能為台灣的教育創新引發更多啟發與討論,也希望看到台灣有更多學校與教育機構團體能夠引進PBL與建構主義的精神,將學習的主體還歸給學生,這樣或許才是108課綱素養教育真正的解方!

 

學習與教育

為何三歲開始說謊?:探究心智起源,解開0-15歲孩子的大腦與行為之謎

專題探究教學力:跨科共備X 提問思考 X 批判閱讀,啟動高層次思考

慈心華德福的教育夢土

怡辰老師的高效時間管理課

學習的革命 2.0

統合心智

你的賦權,是最好的成全

練心

專題式學習,從小就能開始!

小學生高效學習原子習慣(附贈小學生考試學習自學手冊)

跟著課本去旅行【新課綱增訂版】

學以自用

提問力

挺身而教

線上教學力

教出科學探究力

用電影和孩子談生命中重要的事

雙語教育

薩提爾的對話練習(十萬冊融冰紀念版,內附精美薩提爾練習專用練習本《冰山練習曲》)

薩提爾的對話練習(十萬冊融冰紀念版,內附精美薩提爾練習專用練習本 冰山練習曲 ):以好奇的姿態,理解你的內在冰山,探索自己,連結他人

... [顯示此系列所有商品]

*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香港書城並不保證以上資料的準確性及完整性。
* 如送貨地址在香港以外, 當書籍/產品入口時, 顧客須自行繳付入口關稅和其他入口銷售稅項。

 

 

 

  我的賬戶 |  購物車 |  出版社 |  團購優惠
加入供應商 |  廣告刊登 |  公司簡介 |  條款及細則
 
  香港書城 版權所有 私隱政策聲明
 
  顯示模式: 電腦版 (改為: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