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羌族與藏族居住於青藏高原東緣的高山峽谷地帶,他們是數千年來移動於「藏羌彝走廊地區」的古代「羌」的後裔。
2008年的汶川地震,讓當地蒙受很大的災害,在開發與復興的過程中,因為村莊解體與都市遷居,造成激烈的人口移動,伴隨著移居與世代交替,生活樣式與價值觀也起了很大變化,當地正面臨母語消失與文化衰退的危機。
著者松岡正子教授從1980年代末起,歷經三十餘年,長期在當地持續從事田野調查工作,透過一千張以上的紀錄影像與研究論文,清楚地呈現當地居民生活變化的各個面向,本書可說是松岡正子教授集畢生「藏羌彝走廊」研究的大成之作。
作者
松岡正子
1953年生於長崎縣。現為愛知大學現代中國學部、同大學院中國研究科教授。早稻田大學大學院博士後期課程單位取得退學。博士(文學)。
專業領域:中國文化人類學
主要論著:《中国青蔵高原東部の少数民族 チャン族と四川チベット族》(ゆまに書房,2000)、《四川のチャン族—汶川地震をのりこえて〔1950-2009〕》(合著,風響社,2010)、《青蔵高原東部のチャン族とチベット族—2008汶川地震後の再建と開発【論文篇】【写真篇】》(あるむ,2017)
監譯者簡介
黃英哲
1956年生於台北市。現為愛知大學現代中國學部、同大學院中國研究科教授。日本立命館大學文學博士、關西大學文化交涉學博士。
專業領域:台灣近現代史、台灣文學、中國現代文學
主要論著:《記憶する台湾―帝国との相剋》(日文合著,東京大學出版會,2005)、《「去日本化」「再中國化」:戰後台灣文化重建(1945-1947)》(中文專著,麥田,2007)、《漂泊與越境――兩岸文化人的移動》(中文專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6)、《民主化に挑んだ台湾―台湾性.日本性.中国性の競合と共生》(日文合著,風媒社,2021)等。
陳奕汎
高雄人。名古屋大學大學院人文學研究科博士後期課程研究生。台南市政府核定優良譯者。
專業領域:日本近現代文學
主要譯著:〈「菜譜」にみる東アジアの交流:植民地台湾のフードスケープを広げる〉(曾品滄、陳玉箴著,《JunCture 超域的日本文化研究》11,2020)等。
目錄
序 章
第 I 部 羌族
第一章 近年的羌族相關研究
第一節 汶川地震後羌族研究的動向
第二節 釋比文化研究
第二章 汶川地震後羌族的貧困與遷居
第一節 汶川縣龍溪鄉直台村全村遷村至漢族地區之案例
第二節 茂縣雅都鄉的遷居現象
第三節 2008 年汶川地震後羌族的都市移居與村規民約
小結
第三章 汶川地震後的羌族文化
第一節 中國式重建模式
第二節 汶川縣羌文化的復興與禹羌文化
第三節 北川羌族自治縣的民族文化復興與觀光資源化
第四節 四川羌族的語言替換與母語喪失
第四章 羌年
第一節 羌年與國民文化
第二節 羌年作為觀光資源的政治學
小結
第五章 羌族的「家庭」—以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茂縣大瓜子寨為例
第一節 有關羌族家庭的先行研究
第二節 2008 年汶川地震後茂縣雅都鄉大瓜子寨的新村建設與家庭
第三節 出嫁女性與母舅(母方集團)
小結
第六章 黑水藏族
第一節 民國時期岷江上游的土匪
第二節 小黑水與「猼猓子」傳說
第三節 大黑水的社會
小結
結語 I 災後重建開發中的人口流動與文化變遷
第Ⅱ部 四川藏族
第七章 關於四川藏族各支系的先行研究
第一節 藏彝走廊研究
第二節 川西南「西番」
第八章 嘉絨藏族:古碉記憶與資源化—以四川省丹巴縣的「碉」為案例
第一節 先行研究
第二節 碉樓與碉房的「記憶」
第三節 關於丹巴碉樓的集團傳承與個人記憶
第四節 丹巴縣的觀光開發與碉樓
小結
第九章 納木依藏族
第一節 冕寧縣聯合鄉的納木依藏族
第二節 九龍縣子耳彝族鄉的〈西番〉
第十章 爾蘇藏族
第一節 冕寧縣和愛藏族鄉廟頂堡
第二節 爾蘇藏族的神石 Jo 與遷移傳說
第十一章 史興(虛米)藏族與〈西番〉
第一節 木里藏族自治縣的藏族與水洛鄉的〈西番〉
第二節 虛米藏族與〈西番〉的社會紐帶
第三節 西番的新年「吾昔」
小結
第十二章 四川與雲南的普米語集團
第一節 普米語集團的概況與民族識別工作
第二節 四川普米藏族與雲南普米族的比較
小結
第十三章 四川的納西語集團
第一節 俄亞納西族的婚姻與家庭
第二節 俄亞納西族的節慶與祭山會
結語Ⅱ 藏彝走廊的羌族與藏族:羌族、嘉絨藏族、川西南藏族、普米族及納西族的祭山
結 語
後 記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