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池上:地方的可能性
 
作者: 黃宣衛 
書城編號: 24436894

原價: HK$150.00
現售: HK$142.5 節省: HK$7.5

購買此書 10本或以上 9折, 60本或以上 8折

購買後立即進貨, 約需 7-12 天

 
 
出版社: 左岸
出版日期: 2022/04
頁數: 352
ISBN: 9786269564682

商品簡介


我們如何想像地方發展的可能性?

池上,或許是台灣最有名、自我經營最成功的鄉鎮。

在「地方創生」這個名詞尚未成為流行用語之前,伯朗大道、金城武樹,還有那片無敵稻景,早已成為我們講到池上時理所當然浮現出的景象。「池上米」、「秋收稻穗藝術節」,更是將當地主要產業及歲時活動,成功打造成品牌、行銷推廣的知名案例。

池上如何成為池上?或許我們該問的是:台灣的地方社會具備怎樣的能動性,除了壯大自身,更為台灣的未來摸索出一條可能的出路?

本書從講述這塊平原的歷史及人群開始。從清代到戰後,不同統治者的治理政策及疆域劃定,地理政治上的界線逐漸明確;從島內到島外,不同地區、不同族群的住民陸續移入,產業生計、人群互動、宗教儀式,一步一步凝聚出池上的「地方感」。

1990年代之後,WTO帶來的稻米產業衝擊、城鄉差距及人口組成所造成的社會問題,新自由主義經濟對每一個人的生活都造成影響,池上結合官方資源與民間動能,推動池上米認證、發展兼顧生態與觀光的大坡池國家級濕地和無敵稻景等景點,充實地方經濟,並進行各種形式的財富再分配,規畫出一套改變地方的社福制度。

三十年前,社區發展、社區總體營造蔚為風潮,近幾年則轉型為地方創生,但我們究竟如何想像地方發展的可能性?或者說,我們「該」如何想像?而人類學的視角可以為地方創生帶來怎樣不同的視野?

傳統人類學擅長村落研究,透過田野調查及歷史文獻的爬梳撰寫地方的故事。《成為池上》將空間尺度擴大到鄉鎮層次,納入「政府」與「人」的互動,並著重描寫每一個人的行動是如何環環牽動地方的改變;本書也將池上近三十年來的變化嵌進台灣社會發展脈絡,從過去的社造到今日的地方創生,地方社會的民主參與,何嘗不是社會運動回歸在地的生活實踐呢?

《成為池上》從對「池上現象」的好奇,寫出一個「池上如何成為池上」的故事。

名人推薦

林瑋嬪,國立台灣大學人類學系教授

陳東升,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

謝國雄,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謝國興,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研究員

—————————————————推薦

(依姓氏筆畫排列)

 

本書跳脫了台灣人類學研究區分原住民與漢人的傳統框架,以獨特多元族群視角帶我們進入池上,並以更大的空間尺度展現東台灣國家治理與民間動能。池上的環境地理、歷史脈絡以及人們的群策群力在黃宣衛教授細膩且紮實的筆觸中真實且生動地呈現出來。──林瑋嬪,國立台灣大學人類學系教授

 

《成為池上》是讓從事社會實踐和社區營造研究的學者引領期待的一本作品。1990年代開始推動的社區營造發展至今,需要有根據台灣在地經驗為基礎所發展的理論,方能使地方社會近二十年來的不同變遷路徑,有一個創新理解的視角,而本書達成這樣的目標。本書從紮實的社會人類學田野調查出發,以鄉作為社區的範圍,放置在全球新自由主義的經濟脈絡和台灣國家體制下,並且相當細膩地將微視層次和鉅視層次材料整合在一起來進行分析,不僅讓我們知道池上如何成為一個獨特的地方社會,更重要的是在這塊土地上所建立的另類合作經濟形態,揭示一個嫁接在新自由主義體制、由下往上的資源分配與提供所有成員福祉的創新模式是可能發生的。我相信本書的出版會對許多在地方蹲點的朋友有很大的鼓舞,除了分析地方社會議題的能耐得以提升,更實際看到了真實烏托邦的存在。──陳東升,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

 

綿密且活躍的地方社團與透過宗教活動而來的地方感,不僅生產了「池上米」與伯朗大道,也打造出了共善與共好的池上地方社會。本書整合歷史縱深、田野工作與當代議題,並且以親近讀者的方式來呈現紮實的研究發現。想了解地方社會如何創意地因應世界巨變的讀者,都可以從本書獲得深刻的啟發。──謝國雄,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這是一本文化人類學的研究專著,卻能突破人類學的方法與視角,從池上一隅,映照台灣東部多元族群的社會文化發展歷程,經小區域的深入探究,書寫的是台灣的大歷史。──謝國興,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研究員

 

作者

黃宣衛

 

花蓮人。英國St Andrews University社會人類學博士,目前為中研院民族所研究員,國立東華大學台灣文化學系合聘教授。長期在東台灣做研究,期望以區域研究的視野,跳脫原住民研究與漢人研究的分野,從人的創造性與侷限性出發,探討歷史過程中,個人、社會/文化與環境之間的關係。

 

目錄

自序
導論
「池上」成為一個品牌・東台灣及其當前處境・民間動能、國家治理與池上社造路・研究過程、方法與各章重點

第一章 池上這個地方
近代定居到疆域確定・聚落分布與地景變化‧產業、國家政策與移民・家族與地方政治生態・全鄉宗教活動概觀

第二章 社造與地方社會
台灣的社造政策與發展‧1990年代池上地方社會的轉變‧大坡池與民間力量崛起

第三章 稻米產業、無敵稻景與新自由主義
擺盪在自由貿易與保價收購下的稻米產業・池上米的產地認證・稻米的觀光及文化價值

第四章 觀光、在地性與地方治理
蓬勃發展的觀光產業・空間地景與在地生活・米鄉治理

第五章 以鄉為社造單位如何可能?
國家形塑下的地方社會・行政與市場中心的移轉・宗教活動與地方感的形成・社區發展協會與民間團體合作的池上地方社造・稻米產業、地景維護與觀光發展・稻米之鄉的再分配政治

結語 想望「地方」的未來
重新定義「地方」・池上經驗可以複製嗎?・想望地方未來發展

徵引書目
註釋

黃宣衛 作者作品表

成為池上:地方的可能性

你可能毋熟識个客家──客家與基督教的相遇

共築蓬萊新樂園:一群池上人的故事

國家、族群與基督宗教:西部苗族調查報告

阿美族原住民叢書

異族觀、地域性差別與歷史:阿美族研究論文集(精裝)

異族觀、地域性差別與歷史:阿美族研究論文集

*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香港書城並不保證以上資料的準確性及完整性。
* 如送貨地址在香港以外, 當書籍/產品入口時, 顧客須自行繳付入口關稅和其他入口銷售稅項。

 

 

 

  我的賬戶 |  購物車 |  出版社 |  團購優惠
加入供應商 |  廣告刊登 |  公司簡介 |  條款及細則

香港書城 版權所有 私隱政策聲明

顯示模式: 電腦版 (改為: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