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那玻璃彈珠撿起來擦拭乾淨,依舊閃爍亮光,照樣能勾串出過去快樂的時光,正好醒醒我那寫到打盹的迷糊心境。繼續拿紙筆留下浮泛在腦袋裡的字句,操作鍵盤把它們鋪陳成新的篇章。」──吳敏顯
如哪吒太子滾轉著風火輪,吳敏顯迎著風,馳騁於宜蘭河畔。從赤腳奔馳的石子地、寒暑難忘的仙草滋味,到摹畫記憶的老照片、與兒孫相處的爛漫時刻;雖然有時肩膀發痠、眼皮睏倦,筆下呈現的,卻是猶原自在、恣意享受生活的年輕靈魂。
吳敏顯用親切平實的文字,刻畫童稚回憶,細數退休生活中活潑充滿趣味的時刻。由母親的〈學唱〉,作者連綴兒時經歷,寫與母親之間微小卻切實的聯繫。〈我的儲藏室〉書房名號簡單,卻是以萬分親暱的口吻細談〈蠹魚〉最愛徜徉的一方天地。青蔥時期收到珍貴的〈一張稿費單〉,開啟了〈四十幾年前那個文青〉漫長的文學追尋之旅。或〈沿河放牧〉或〈策馬林蔭下〉,故鄉風土成為啟發靈感的〈寒露碎鑽〉,也在時間推移之中,品嘗〈題壁〉消逝的淡淡悵惘。
走進吳敏顯起造的〈歲月的迷宮〉,不再依憑手機導航,回到閱讀本然的美好;當讀者用自己的雙眼雙腿兜圈子尋寶,許能在轉角岔路,遇見踏著風火輪的頑童,雙腳一蹬,眨眼消失於文字織成的鄉野景致中。
本書特色
★散文多次選入中學教材的吳敏顯,以真誠活潑的口吻憶往述今,娓娓道來樂齡生活的隨想與趣味。
作者
吳敏顯
宜蘭鄉下人。曾任高中教師、聯合報記者及主編、社區大學講師。
著有散文集《老宜蘭的腳印》、《老宜蘭的版圖》、《宜蘭河的故事》、《我的平原》、《山海都到面前來》、《腳踏車與糖煮魚》、《鄉野隨想》;小說集《沒鼻牛》、《三角潭的水鬼》等二十冊。
作品曾獲選入:台灣北區五專聯招試題、全國語文競賽國中組朗讀篇目、中正大學語文研究所試題,及中國現代文學年選、中華現代文學大系、台灣當代散文精選、台灣藝術散文選、台港名家散文精品鑑賞、華文小說百年選、國中國文課本。
目錄
自序 寫到盹佝 吳敏顯
第一輯
學唱
我的儲藏室
石頭庭院
狗屎當洋糖
冷熱仙草
我的風火輪
東張西望
宅老的日常
公雞啼小鳥叫
腳步
第二輯
尋夢鄉野
土地公公的腳印
題壁
策馬林蔭下
沿河放牧
寒露碎鑽
未來的回應
說書人藏身處
圖繪與影像
兩個咳嗽大王
番仔火枝柴
第三輯
我的風火輪
老舊的相片
一張稿費單
一張電話卡
年來年去
四十幾年前那個文青
一個老文青的回憶
悠遊的水域
鐵鍊
一個逃兵的自白
歪來倒去的風景
巧克力棒在家嗎?
蠹魚
附錄
附錄一 關於作者
附錄二 第九屆宜蘭縣文化獎得獎理由
序/導讀
自序
寫到盹佝
讀書和寫作,瓜分我大半輩子歲月。
沒想到,年齡越大,不明白的事物越多。原本以為澄澈清明的事兒,跟著混沌模糊。追究根柢,似乎無法拿俗稱的「老退」那麼簡單的答案去搪塞。
撈篩個半天,最後大概也只能用返老還童勉強應付。孩童不管伶俐笨拙聰明與否,免不了做些糊塗事。
任何人能把一件事,持續研磨超過一甲子,回想起來還真不容易。慶幸一路走來遇上不少知音,不管在軍中出版社、在學校課堂、在新聞媒體工作期間,都讓我有機會攤開稿紙或用電腦鍵盤,書寫我喜愛的散文、小說和詩,還有一些民間故事。
退休離開職場之後,稿紙和筆依舊霸占書桌,電腦螢幕和鍵盤也很少斷電,不敢偷懶。
儘管眼睛視覺,肩頸和坐骨神經不時搗蛋作亂,有時整個人寫到盹佝,也不曾有過停筆退隱的念頭,就這麼折騰著把時間細細地研磨成粉末,任它飛揚在空氣裡,漂浮到水面上。
全書三十幾篇文稿,絕大部分是二○一八年散文集《腳踏車與糖煮魚》成書之後才寫的,大概只有少數幾篇短文,係早前收集成冊時所遺漏的。
記得小時候鄉下孩子最常玩也玩不膩的遊戲,除了捉迷藏便是打玻璃彈珠。玩多了,總會有幾顆彈珠滾到荒僻的角落,叫雜物和蜘蛛網給收藏,往往要過了許多日子才被發現。
把那玻璃彈珠撿起來擦拭乾淨,依舊閃爍亮光,照樣能勾串出過去快樂的時光,正好醒醒我那寫到打盹的迷糊心境。繼續拿紙筆留下浮泛在腦袋裡的字句,操作鍵盤把它們鋪陳成新的篇章。
歡迎老老小小的讀者朋友,一塊兒上天下海尋寶,探看身為蠹蟲的作者,要怎麼驅趕盹佝妖魔,持續踩踏著風火輪戲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