馴果記:從諸神的花園、人間的天堂、大眾的果物到現代超市蔬果區,果園改造土地、誘發哲思、觸動感官的千萬
 
作者: 貝恩德., 布倫納 
書城編號: 24571055

原價: HK$200.00
現售: HK$190 節省: HK$10

購買此書 10本或以上 9折, 60本或以上 8折

購買後立即進貨, 約需 7-12 天

 
 
出版社: 臉譜文化
出版日期: 2022/06
頁數: 300
ISBN: 9786263151147

商品簡介


世界就是一座果園,第一部深入果園文化核心的動人之作
收錄逾100幅精采圖片,穿越大地和時間,尋覓果實的記憶
 

―――


從植物學、人類學到文化史,從古希臘羅馬、中世紀修道院到當代工業化生產,從歷史的黎明到未來回歸野性
在生與死、和平與戰爭、藝術與神話、科學與宗教之間,踏查水果和人類的共演化!


★椰棗、梨、蘋果、柑橘、櫻桃如何躍上人類舞台,占有一席之地?
★果園何以成為崇拜和休憩之所、化身藝術家和作家的靈感來源?
★人類怎麼依照自己的欲望塑造和扭曲大自然,讓水果失去了野性?
★果園如何為人類帶來食物,也改變了地景?
★水果栽培怎樣歷經黑暗時代、輝煌時期,邁向更自然和諧的創新?

▌本書書衣和書腰特選聯美紙業「義大利環保水果紙」印製

本紙張原料中使用了高達15%處理過後的有機殘留物來取代造紙所需使用到的原生漿。原料包含了柑橘、葡萄、櫻桃、薰衣草、玉米、橄欖、咖啡豆、奇異果、榛果、杏仁等。這些天然的原物料殘留物都是在進入到垃圾填埋場前便被回收,進而處理過後用來生產出獨—無二的水果紙。

▌重返歷史深處被遺忘的果園,16段馴化水果的時間旅行

「人在遷徙的時候,不僅會帶著他的鳥、四足動物、昆蟲、蔬菜和他的劍,也會帶著他的果園。」――梭羅

綜觀歷史,果園滋養了人類的身體與靈魂:它們是崇拜和休憩的場所,是藝術家和作家的靈感來源,也是人們聚會的地方。在這本精采的著作中,獲獎作家貝恩德・布倫納將令人喚起記憶的圖畫與出色的散文交織在一起,他所展現出的果園歷史,就是千年來人類如何按照自己的欲望塑造自然的故事。

本書追溯果園的歷史,嘗試更了解果樹與人類的共演化。無論是人類或果園,都因為這個共同參與的進程而改變。除了樹木和果實本身,人類也與果園生長的土地密切相連,他們不僅在那裡種植、灌溉和收穫,也在那裡交談、生活與享受。

也許,我們可以把果園看作是一個舞台,在這裡,果樹和它們的照護者之間,上演著一齣非常特異的戲劇。以這種方式來看,果園邀請我們欣賞果實在動物、人和其他植物的陪伴下生長與成熟的複雜壯觀景象。

最早的果園可能是椰棗樹錯落其間的綠洲,沙漠遊牧民族在此歇腳。在亞馬遜地區,原住民在歐洲人拓殖美洲之前的幾個世紀,就已經維持著散布在叢林裡的馬賽克形式花園。而在東方和西方,現代水果種植已發展了數千年之久。隨著人口擴張,果樹從富人和修道院的蒼鬱花園擴展到田野和路邊,為飢餓的人們提供食物的同時,也改變了地景。然而,果樹不僅僅是生產水果而已,它們也為偉大的藝術家帶來靈感啟發。

這部引人入勝的果園文化暨科學史穿越時空,為人類與果實、土地、自然的關係提供了非凡的全景式敘事。水果是樹木提供的慷慨獻禮,當然對人類來說,也得到了這份贈禮。

 

名人推薦

▌對本書的讚譽

大衛・喬治・哈思克(David George Haskell) ∣ 《森林祕境》(The Forest Unseen)作者
一段優美的探索,訴說樹木、果實與人類之間賦予生命的密切關係。布倫納是一位精明的嚮導,帶領我們了解果園與人類文化之間迷人的相互關係。

海倫娜・阿特利(Helena Attlee)∣《行走的檸檬》(The Land Where Lemons Grow)作者
這本書結合了美妙的插圖與文化史、植物學、人類學和個人軼事,任何對果園起源與它們結出的果實好奇的人,都會感到著迷與喜悅。

萊夫・伯斯威頓(Leif Bersweden)∣《蘭花獵人》(The Orchid Hunter)作者
從美國的釀酒蘋果園到地中海的柑橘樹林,這部插圖精美的著作是對果樹世界的迷人洞察。布倫納流暢生動的文筆提醒我們,果園的魅力遠不止於它的果實。

吉娜・雷・拉切娃(Gina Rae La Cerva)∣《野生盛宴》(Feasting Wild)作者
本書充滿迷人的歷史、植物學與文化資訊,絢麗的圖片令人心蕩神移。閱讀這本書就像造訪世界各地最迷人的果園。實為樂事!

布萊恩・費根(Brian Fagan)∣《漁的大歷史》(Fishing)作者
一趟穿越果園和植物奇觀世界的迷人旅程。圖文並茂,富含感染力與文化熱情。任何人,哪怕是園藝新手,都會珍惜這本迷人的書。

札克・聖喬治(Zach St. George)∣《樹的旅程》(The Journeys of Trees)作者
貝恩德・布倫納在這本文筆簡潔、圖文並茂的書中表示,水果早在人類歷史之初就已經存在,而且從那時起就一直陪伴著我們──在出生與死亡、和平與戰爭、藝術與神話、科學與宗教之中。

艾莉卡・吉絲(Erica Gies)∣ 環境記者
本書的迷人故事,配上華麗的歷史藝術,是我們今天可以模仿的有力栽培課程──為了永續發展、新鮮滋味,以及享用自家種植的桃子或橄欖的樂趣。

安德里・賽恩・馬納松(Andri Snær Magnason)∣《光陰之盒》(Tímakistan)作者
以詩意的眼光審視地球果實的深厚歷史、人類塑造它們的方式,以及它們又如何塑造我們。

奈絲卡・菲佛(Nezka Pfeifer)∣ 博物館策展人、密蘇里植物園史蒂芬與薩克斯博物館(Stephen and Sachs Museum, 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
貝恩德・布倫納的這本書講述了一段穿越不同地域與時間的美妙旅程,闡明深刻且曲折的歷史,讓我們了解人類如何利用水果,以及如何運用它們的甜味和歡愉來滿足味覺!

克里斯蒂安・施瓦格爾(Christian Schwägerl)∣ 獲獎環境記者、《人類世》(Anthropocene)作者
貝恩德・布倫納這本精采的著作讓我們大開眼界,了解到果園是一種自然與文化共存的生活方式。我現在夢想著世界是一個充滿生命力的巨大果園。

《自然史雜誌》(Natural History Magazine)
想像一下探索一座伊甸園,從一棵樹上摘櫻桃,從另一棵樹上摘蘋果,從第三棵樹上摘橙。自然作家布倫納創作了一部充滿藝術氣息的著作,喚起了這樣的豐饒,滿足心智與感官。

《出版者週刊》(Publishers Weekly)
〔一部〕充滿事實的論著……布倫納依循時序,從野生的起源和諸神的花園,談到今日的工業化農場,在那裡,經濟和消費者需求使得水果的品種與風味減少,轉而追求更大的尺寸和保存期限。論述過程中,他傳播了大量關於栽培和文化的知識。

 

作者

貝恩德・布倫納Bernd Brunner


德國著名另類文學作家,作品蘊含個人對社會現象的反思之餘,常有豐富的文化史知識,著有《鳥狂》(Birdmania: A Remarkable Passion for Birds)、《冬趣》(Winterlust: Finding Beauty in the Fiercest Season)等書。文章刊登於世界各地刊物,包括《拉帕姆季刊》(Lapham’s Quarterly)、《巴黎評論》(Paris Review)、《石英》雜誌(Quartz)、《泰晤士報文學增刊》(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等。以伊斯坦堡和柏林為家,經常往返兩地。

譯者簡介

林潔盈


台灣大學動物學學士,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博物館學碩士。現為專職譯者,譯作有《愛為何使生物滅絕?》、《圓之書:知識發展的球狀視覺史》、《肉食星球》等。

目錄

序幕:這本書的種子

1     有果園之前
2     棕櫚葉的沙沙聲
3     諸神的花園
4     離樹不遠之處
5     研讀經典
6     人間天堂
7     太陽王的梨
8     往北遷移
9     群眾的果園
10   摘櫻桃
11   噢!好酸
12   如蘋果派一樣美國化
13   果園無界
14   果樹學學者
15   感官的果園
16   回歸水果的野生方式

尾聲:一個新的開始
致謝
引文和引用的具體研究資料來源
延伸閱讀
圖片出處

試閱


有果園之前
幾百萬年前,當大陸逐漸形成我們今日所知的格局,而且冰雪覆蓋了北半球大部分地區的時候,許多目前的溫帶地區仍然具有苔原的特徵。在那個時代,非常小的野生小紅莓、草莓、覆盆子和藍莓遍布大地。後來生長在北方溫帶地區的水果樹和堅果樹(蘋果、梨、榅桲、李、櫻桃和扁桃)的近親也很多。在短暫的夏季,這些野果是各種動物都渴望得到的額外營養來源,從最小的昆蟲到鳥類和爬蟲類,再到最大的哺乳動物皆然。

果實本身,特別是種子周圍芳香馥郁、通常多汁且多少帶有甜味的那一層,最初不過是吸引動物的花招,如此一來,牠們就會將種子帶到另一個可以生長的地方,植物就能藉此傳播出去。在早期人類出現之前,動物幫助推動了產果植物間的天擇過程。例如,鳥類喜歡甜漿果而不喜歡酸漿果,所以隨著時間推移,成熟漿果的種子(換言之就是那些能發芽的種子)最能傳播出去。

幾年前,紐約大學的人類學家提出一個有趣的論點,認為果實在演化過程中扮演的角色比從前所認為的重要得多。

參與這項研究的靈長類動物學家德卡絲恩(Alexandra De-Casien)聲稱,飮食中至少部分包括果實的靈長類動物,大腦明顯比只吃樹葉的動物要大得多。科學家的研究結果顯示,這是因為吃果實的動物必須更密集地尋找牠們的食物,而且要在森林裡認路—換句話說,牠們更倚賴自己的認知能力。事實上,吃果實而非樹葉的動物,大腦相對於體重的重量多了25%。早些時候,一群科學家與來自新罕布夏州漢
諾威市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的人類學家多米尼(Nathaniel Dominy)合作,發現黑猩猩顯然可以藉由指尖按壓的方式來判斷果實是否可以食用。

在樹枝上尋找成熟果實的行為,以及需要知道在哪裡找到結果的樹、果實在一年當中的什麼時候成熟,以及如何將果實從有時堅硬的外殼中取出等,都是需要高度腦力的活動,可能讓大腦變得更大。例如,猴子和人猿對身體與認知能力的要求比那些只吃草的動物要高得多。在理解這種關聯之前,科學家認為社會互動是大腦發展的主要驅動力。
  
植物學家花了很多時間和心思去定義什麼是果實。我建議從果實最終使用者的角度出發,也就是享受果實的人。所以,果實一詞適用於生長於樹木、灌木或小灌木叢上的植物,在歷史的進程中,它們已經被納入人類的飮食。有些種類的果實多肉,中心有一個果核,如櫻桃、李和橄欖;有些果實沒有果核而有種子或小核籽,如蘋果、梨和葡萄;有些果實則又小又軟,如草莓和黑醋栗。一本關於果園的書,必然也要提及堅果和一種非常引人注目、由倒置的花簇形成的果實,也就是無花果。

果實是我們日常飮食的重要元素。它含有各種維生素與礦物質、酶和其他對我們身心健康必不可少的物質。維生素C就是其中之一。與眼鏡猴、猴子和人猿一樣,人類是靈長目之下簡鼻亞目的成員。這些靈長類動物和其他一些哺乳動物,特別是蝙蝠、水豚和天竺鼠,組成了一個不尋常的俱樂部:牠們都需要攝取維生素C(亦稱抗壞血酸),因為牠們的身體無法自行產生這種物質。雖然抗壞血酸大約在一百年前才被發現,但是人們很早就認定常吃水果對身體有好處。傳統說法「一天一蘋果,醫生遠離我」就是這種直覺知識的證明─儘管現在的科學家知道,一天吃兩顆蘋果比吃一顆更好。

果實的高營養價値並非它吸引我們的唯一原因。我們被它美麗的顏色和有趣的形狀所吸引,而且享用果實能讓人獲得複雜的體驗。它的香氣、甜味或酸味、果肉的質地、含水量和由此產生的乾爽或多汁口感,一切加總起來產生的印象,讓人一次又一次地去品嘗。我們的祖先很早就知道植物哪些部分的味道好,哪些部分不能吃,甚至哪些有毒。而且植物、果實、根和種子都有便於使用的優點。例如,漿果很容易就能用手採集,食用前不需要進行任何製備或加工。水果通常可以生吃。顏色提供了水果是否可以享用的線索─顏色是你我比大多數哺乳動物更容易注意到的指標,因為大
部分動物無法區分紅色與綠色。

雖然大多數種類的果實最初都相當小,它們仍然値得尋找,因為採集沒有狩獵所帶來的身體傷害風險,同時能在有限的營養選擇中增加一些種類。人們自然而然經常光顧那些果實味道最好的樹,並在某個時間點開始想把一些種子和植物帶到離家較近的地方種植。終於,早期的果園(也許只有少少幾棵樹)開始在人類定居點附近出現,後來也設置在特定家庭或部族占領的土地上。最初向種植的過渡可能發生在果樹已經自然落地生根的河谷和綠洲等地區。

香港書展2022新書巡禮 同類商品


小手指學堂(新版)

晚期癌症康復記實

Me Time

D糸列典藏套裝版

技術分析—專業版Vol.1【第5版】

刷牙神探的推理解謎遊戲10︰推理力UP!學習邏輯來推論

林作保險日記──一個Tops Sales的殘忍成長告白

電影療傷誌2:儘管世界動盪,你依舊是最好的日常

想像‧記憶‧集合體:關於我聽的、我寫的本地音樂作品

愛的小語‧每月篇

就係香港 BeingHongKong 015

古卷首部曲:巴別人

夏蕙回憶錄(增訂版)

娛樂我地

我被寄宿到糖果女孩的家中完全版

我被陽光照耀的日子 完全版 (新版)

童話夢工場 解答成長疑問的心理測試(上)

童話夢工場 解答成長疑問的心理測試(下)

《日和年間》

老子的心事:雪煮《道德經》第三輯

還有... [顯示所有書籍]

*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香港書城並不保證以上資料的準確性及完整性。
* 如送貨地址在香港以外, 當書籍/產品入口時, 顧客須自行繳付入口關稅和其他入口銷售稅項。

 

 

 

  我的賬戶 |  購物車 |  出版社 |  團購優惠
加入供應商 |  廣告刊登 |  公司簡介 |  條款及細則

香港書城 版權所有 私隱政策聲明

顯示模式: 電腦版 (改為: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