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別誤會,心理學不是這樣的
原價:
HK$213.00
現售:
HK$202.35
節省:
HK$10.65 購買此書 10本或以上 9折, 60本或以上 8折
購買後立即進貨, 約需 7 天
|
|
|
|
|
|
出版社: |
花千樹
|
出版日期: |
2022/09 |
頁數: |
248 |
ISBN: |
9789888789092 |
|
商品簡介 |
心理學給你的印象是什麼?洞悉人心?操控別人?懂讀心術? 全球流行的MBTI、九型人格等性格分析測試,真的可以令我們更瞭解自己、令公司找到更適合的員工嗎? 網上不時有人分享心理測驗、筆跡分析、夢境分析等,這些真的能反映我們的潛藏性格和思想? 星座運程、吸引力法則、一見鍾情的緣分真的可信嗎?
上述種種有人統稱它們為「大眾心理學」,可是,這些真的稱得上是「心理學」嗎?
心理學是研究人類行為及大腦的科學。現代的心理學跟自然科學越來越相似,心理學家會用科學研究方法取得實證,並以實證作為建立理論的依據,增加準確性和可信度,避免落入「過度迷信」的心理陷阱。
當然,科學論述也不一定永遠正確,每一個理論或許只適用於解釋某一種環境下的行為或結果,但至少不會誇大及錯誤解讀一些現象。例如想做人格測試以求啟發或指引,不妨參考有數據支持、有實證統計,更接近真實科學的HEXACO或人格五因素模型(Big-5),它們都是得到國際及心理學界廣泛接受及應用的人格測試和分析方法。
不要以為學術理論和研究就是「離地」而艱深的,透過科學研究產生的結果才是最「貼地」的方法,令我們得以看清事物的本質,保持客觀地分析人類的思想行為,幫助你瞭解人類,包括自己。 作者 Lo’s Psychology心理學科普平台 Dr. Lo,香港大學心理學系哲學博士、英國心理學會特許心理學家、美國心理學會會員、香港心理學會副院士,於2018年9月1日成立Lo’s Psychology心理學科普平台。平台於網絡媒體發表心理學文章,致力傳播正確並具科學意義的心理學知識及糾正大眾對心理學的誤解,同時推廣正面思維。 目錄 前言:學術心理學和大眾心理學 學術心理學 大眾心理學
第一章 心理學的今昔 心理學的百年演變:由哲學到科學 現代心理學的研究發展
第二章:心理測驗、星座塔羅為什麼總令人覺得準確? 巴納姆效應(Barnum effect),史上最準的心理測驗? 自欺欺人才是人類的天性? 我們是如何「學習」變得迷信?理解操作制約及控制錯覺 拆解迷信背後的心理原因 ——自尊及恐懼管理理論 如何避免「過度迷信」的心理陷阱
第三章:你喜歡做性格測試嗎?MBTI和九型人格是否真正的心理學? 人格的特性和人格的形成 大眾流行的人格測試:MBTI和九型人格 人格測試流行的原因 MBTI和九型人格這些人格測試是偽科學? 由特質論看正統現代心理科學量度人格的方法
第四章:月老牽紅線?一見鍾情是真正的愛情? 一見鍾情的感覺是怎樣產生的? 腦神經反應與愛情 所謂的一見鍾情,一定要和外貌掛鈎嗎? 一見鍾情的對象是命中注定的安排?
第五章:女人的嫉妒心真的比男人重嗎? 嫉妒的感覺是如何產生的? 男女妒忌的表現大不同 妒忌心源於自尊心 放開妒忌,承認自卑
第六章:夢是否有意思? 精神分析學派的夢學說 現代神經科學的夢理論 夢的意義
第七章︰筆跡能夠反映性格嗎? 筆跡學的起源 從生物神經及運動生理學角度探討筆跡的形成 先天和後天對筆跡形成的影響因素 筆跡心理學的理論背景 筆跡心理學的相關研究 筆跡心理學的爭議
第八章:從心理學解讀吸引力法則 「吸引力法則」的本質 尋找真正的理想 改變心態和意志力 改變行為的動機和加強動力
第九章:科學方法之局限 唯物主義和二元論 現代心理科學常用作量化行為的三種研究方法 依賴定量數據的局限 如何理解心理學研究結論 科學方法並不完美,卻是現今最客觀的方法 |
|
|
|
|
|